太极拳是一项很好的适合中老年人的运动。太极拳看上去缓慢,圆润,稳当。内行的高手常说打太极要有内力,常打太极拳的人内力好。那么内力是什么呢?
(1)当人体运动,特别是作复杂的全身性的旋转运动时,有全身上下很多的肌肉参与。许多肌肉之间的功能是拮抗性的。这个拮抗是指,在做一个动作时,在肢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不变的前提下,有两种作用相反的肌肉群,如果一组肌肉的用力强度增加,另一组肌肉的用力强度也必须相应增加;如果一组肌肉的用力强度减小,另一组肌肉的用力强度也必须相应减弱。如此,才能保持不变的运动轨迹和速度。例如,某个动作,要求一组肌肉不断伸长,另一组肌肉收缩。如果伸长肌肉组的力度加大,则收缩肌肉组的抵抗力度也必须加大,来维持一定的收缩速度和程度,以此对消伸长肌肉组的力度,结果就是动作的轨迹和速度不变。否则,如果伸长肌肉组的力度加大,而收缩肌肉组的抵抗力度不变,运动速度就会加快。也就是说,仅仅从肢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来看,无法判断这两组相互拮抗的肌肉组群的用力程度。只要协调的当,不论力度大小,都会产生同样的运动轨迹和速度。但是在力度大的情况下,协调得宜就不容易,动作很难做到圆润,流畅。只有不断练习,才能逐渐掌握大力度条件下的协调控制。会打太极的人,会主动的有意识的加大这两组拮抗肌肉群的力度,尽管看上去动作和新手无异(运动轨迹和速度相同),但实际上肌肉组群的使用力度很大,彼此拮抗,举轻若重,很花力气,要求高度精细的协调。
(2)太极拳的很多动作,身体各位置的扭曲程度很大,重心经常只有一只脚承担,甚至是一只脚的一小部分承担,并且身体重心在不断移动,由一只脚慢慢过渡到两只脚或另一只脚,可是移动的速度很慢。所以要做得稳当,流畅,动作到位,难度很大。必须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控制协调全身各部分大大小小的肌肉及其力度。一些平时很少使用或彼此很少协调使用的肌肉,做太极运动时会经常使用,得到锻炼。有了肌肉动作力度大小的精细控制,动作才会稳定而且圆润。新手在做太极运动时,别人用手稍微触碰一下,就会站立不稳,踉踉跄跄,并且动作过程不平稳,不圆润。而经常打太极拳的人,做各种动作时,节奏平稳,连接平滑圆润,身体很稳定,别人去轻推或触碰,没有问题。就是由于高手对全身各部大小肌肉的力度控制精准,协调很好。运动时,人身体上很多肌肉的力度大小,彼此的协调,是无意识地进行的,不用去想,这其实是脑子里已经建立了整套的反应控制模式。初学自行车时,很容易摔倒。不是力气不够,而是脑子对什么情况下用什么肌肉,力度大小,肌肉彼此间的协调,不知道如何进行。多次反复练习,就是脑子的学习过程。反复的纠错和尝试,最终脑子对调控过程建立了正确的反应控制模式,根本不用去想,就会“自动”的自由骑车了。
我不知道楼上说的心理稳定度是什么。打太极拳要求注意力集中,不去乱想。没见过一边打太极,一边聊天的。太极拳不一定能直接改善你的精神状况,但可以改善你的身体状况,间接有利于精神健康。
太极拳是一项很好的适合中老年人的运动。太极拳看上去缓慢,圆润,稳当。内行的高手常说打太极要有内力,常打太极拳的人内力好。那么内力是什么呢?
(1)当人体运动,特别是作复杂的全身性的旋转运动时,有全身上下很多的肌肉参与。许多肌肉之间的功能是拮抗性的。这个拮抗是指,在做一个动作时,在肢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不变的前提下,有两种作用相反的肌肉群,如果一组肌肉的用力强度增加,另一组肌肉的用力强度也必须相应增加;如果一组肌肉的用力强度减小,另一组肌肉的用力强度也必须相应减弱。如此,才能保持不变的运动轨迹和速度。例如,某个动作,要求一组肌肉不断伸长,另一组肌肉收缩。如果伸长肌肉组的力度加大,则收缩肌肉组的抵抗力度也必须加大,来维持一定的收缩速度和程度,以此对消伸长肌肉组的力度,结果就是动作的轨迹和速度不变。否则,如果伸长肌肉组的力度加大,而收缩肌肉组的抵抗力度不变,运动速度就会加快。也就是说,仅仅从肢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来看,无法判断这两组相互拮抗的肌肉组群的用力程度。只要协调的当,不论力度大小,都会产生同样的运动轨迹和速度。但是在力度大的情况下,协调得宜就不容易,动作很难做到圆润,流畅。只有不断练习,才能逐渐掌握大力度条件下的协调控制。会打太极的人,会主动的有意识的加大这两组拮抗肌肉群的力度,尽管看上去动作和新手无异(运动轨迹和速度相同),但实际上肌肉组群的使用力度很大,彼此拮抗,举轻若重,很花力气,要求高度精细的协调。
(2)太极拳的很多动作,身体各位置的扭曲程度很大,重心经常只有一只脚承担,甚至是一只脚的一小部分承担,并且身体重心在不断移动,由一只脚慢慢过渡到两只脚或另一只脚,可是移动的速度很慢。所以要做得稳当,流畅,动作到位,难度很大。必须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控制协调全身各部分大大小小的肌肉及其力度。一些平时很少使用或彼此很少协调使用的肌肉,做太极运动时会经常使用,得到锻炼。有了肌肉动作力度大小的精细控制,动作才会稳定而且圆润。新手在做太极运动时,别人用手稍微触碰一下,就会站立不稳,踉踉跄跄,并且动作过程不平稳,不圆润。而经常打太极拳的人,做各种动作时,节奏平稳,连接平滑圆润,身体很稳定,别人去轻推或触碰,没有问题。就是由于高手对全身各部大小肌肉的力度控制精准,协调很好。运动时,人身体上很多肌肉的力度大小,彼此的协调,是无意识地进行的,不用去想,这其实是脑子里已经建立了整套的反应控制模式。初学自行车时,很容易摔倒。不是力气不够,而是脑子对什么情况下用什么肌肉,力度大小,肌肉彼此间的协调,不知道如何进行。多次反复练习,就是脑子的学习过程。反复的纠错和尝试,最终脑子对调控过程建立了正确的反应控制模式,根本不用去想,就会“自动”的自由骑车了。
这样看来,太极拳的内力,大约就是对全身大小肌肉的高度掌控和精细协调的能力,并尽量大力度使用拮抗肌肉组群,其结果就是动作的流畅,圆润,举轻若重。常人无法有意识的使用或控制的肌肉,太极高手可以随意运用。以前在央视看过一个节目,北京一个五,六十岁的太极高手对阵一个30来岁的拳击高手。两人身体各个部位都附有肌电感应器,各自用拳击打一个受力感受器,结果显示相对于拳击高手,太极拳高手各部位肌肉的作用时间极为接近,极为短暂,受力感受器的受力峰值高而且窄。让拳击高手对太极高手肚子上打一拳,受拳者基本不动。又让太极高手向对方肚子上打一拳,结果对方踉跄后退。节目中专家的结论是太极拳高手的肌肉协调和控制能力非常人可比。美国一个大学教授的研究显示,常打太极拳的老人不容易摔倒。这是脑子对身体各部肌肉良好控制的必然结果。太极拳的好处多多,愿大家抽空经常练习。有高手指教很好。没有高手指教,自己不断体会琢磨,不断练习,没准也会成为高手。现在87高龄,活的好好地。
我不知道楼上说的心理稳定度是什么。打太极拳要求注意力集中,不去乱想。没见过一边打太极,一边聊天的。太极拳不一定能直接改善你的精神状况,但可以改善你的身体状况,间接有利于精神健康。
为什么叫“徐娘已老”呢?还是改叫“半老徐娘”吧。以前一60多老头儿,练杨式太极的,就一般的退休邻居,不是什么高人,就让我佩服之至。有个动作是一只手伸展抬过头顶高度,然后对侧单脚独立,悬空的另一只脚缓慢抬起,然后突然发力直踢到高举的手后,腿再缓慢落下,看着那叫一个稳当。
老爷子那时候常跟我们小孩子打羽毛球,跑动起来真的不输我们多少。
当年陈小旺相当红火,现在不知道他们传到谁了
现在就快40多了,徐娘半老也不止了,风韵难存,干脆就徐娘已老算了。
不过,今天看了你的话,我真觉的不能那么悲观,那怕只叫徐娘也好,试试能不能再注册一个,就听你的话,叫徐娘半老。
谢谢你科普太极拳,我现在还不会,但我准备练金鸡独立,那也是需要集中精力,不去乱想的。我经常读你的文章,谢谢你,继续多写啊。我和我的朋友们都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