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但是现在中国富裕的人绝对数字也不少,老留一般收入家底也不少,至少在美国占top 10-20%吧。为什么会仅仅因为自己是“第一代移民”而感觉没有安全感呢?我不懂。“
90年代之前,你能理解,为什么老留有了一定的家底还会没安全感。我觉得老留经历了当年的洋插队的艰辛,体会到异国他乡生存赚钱的不易,哪怕是现在有了一定的家底,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但是毕竟还是中产阶层,根基薄,哪天生病或者祸从天降,这点家底不知能不能兜得住。再者,知道当初赚钱的不易,现在能赚的当然得赚,家底厚些,安全感当然强些。钱不是一切,没钱是万步难行的。佩妮是上一辈的,90年代之前的。中国发展最快的是2000年左右的20年。我们这一代的老留也都错过了。现在的小留就不同了。
“大多数老美家里也没啥钱,多半还不如中国家庭的遗产留得多呢。。。。那么这个安全感就跟“第一代移民”无关“
一般老美家里没啥钱,可人家土生土长,人家知道父母靠不住的话,可以从美国社会文化中营销自己。白女中有很多有优越感的,最近被爆的网红就是例子。
我最近卖了我的旧车,买主老墨夫妇,在LA长大。两人50多岁,都做了割胃减重的手术。男的还在等换肾。有十个grand children,要帮女儿买车。所有的医疗费都是medi-cal付,刚带着二个grand children在denny's吃饭。开着很大的比较新的pick up。 都说第一代老墨勤快,第二代就不啥的,后代里要是有个会读书的,情商高点的很容易就做到行政里当官了,至少在加州是这样的。为啥?第一代勤劳,第二代就。。。。。。。人家知道当地的行情,吃定国家的福利,干嘛还要勤劳,足够的安全感啊!
不只出生有老钱,就是上流社会了,要看变化中时代和周围的环境。现在硅谷烙印好几个CEO,老中做到管理阶层的没几个,同样是第一代移民,老中做技术的多,语言吃亏,安全感相对哪个多点?
“当年在国内有个女生跟我说,她在本地没有根基,所以想嫁个本地人。我心想我靠,我也在一线城市飘了好几年了,我咋就从来没想过我没有根基呢。”
同一件事每个人感受不同。
“我觉得一个人在社交上成不成功还是性格决定的,性格外向自信的人就社交成功,性格内向害羞的人,在哪里都是安静不响的,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
外向容易社交成功,只能说一般情况。害羞内向的,如果有一方面内秀,被发掘了成功了,自然能吸引周围的人,因而也能社交成功。
跟某人聊天,我说我们中国人说有5百万就可以退休了,他说我们这个地区很多有钱人,就连他也是10几年前就有5百万了,后来都给前妻败光了,吓了我一跳
换个角度一看,立马不焦虑了
人家挣高薪
对世界的认知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对世界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就比较容易从现有的规则中赚钱,守住钱财的能力也会强,而且你也不会想当然地在某方面去依靠别人,因为你知道这种依靠会付出相应的代价也有很多不确定性;在交朋友时,你始终会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一个人在各方面都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安全感就会强。
随时随地能回家看看时感受相对放松
其实你们上海人凑在一起,也喜欢说上海话。
也有一部分人社交账号经营地好,有粉丝追随。如果仅仅是熟悉文化就会混的好,那么所有国人不离开家乡就混得最好了。
到没推,是我推的,到现在还收拾烂摊子呢,我都懒得问了,想想都知道怎么回事还用推吗
输的量入而出,要节约存钱的概念。
其实我很羡慕那些外向的人,也仰慕那些年纪成熟了就大大咧咧的女性。我自己是没出息的,到了这把年纪,内心还是像个害羞脆弱的小女孩。
我昨晚做梦了,在芬兰没赶上火车,半夜3点惊醒了。
人真的多方维的,会变的。小时候我很内向,还以为自己有点自闭,teenage时变了。
到34岁上学测试,很多选择题,我还是内向多余外向。估计50岁后越来越外向了。
zoom , nvda, tiktok , 加上 阿里的CFO 蔡聪信。
nvda 的CEO 最近一天身价还大升 64 亿刀。
其实挺安静内向的,社交场合都是听别人说,自己不怎么说话
以前挺有钱的,没想到这么多,我没那命
不算你头上你就别操心了
Social network.
人从进化的角度,一直都是群居动物,也是依靠群居,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的地位。
一家一户独立小家庭,作为社会单元,其实是近代资本主义阶段的新鲜事。
南美和印度移民,和中国移民对比,都是这方面比中国人强。他们能把自己一个族群的人都带到移民国家。而我们老中,单打独斗,职场上也多数不能发展出各种裙带关系。印度人这点尤其厉害,能让人看得目瞪口呆。
因为这个原因,他们都能在移民的国家迅速扎根并发展壮大。
就会看到很快就有很多印度人。
超市也是。有一天你发现,wow,全商场,全是印度裔。从上货的到checkout。各种邮局,也已经完全是印度人开的。
以前以为就我们这这样?然后看到美国一个枪击案的死伤的报告。竟然绝大多数的遇难者都是印裔。有的员工都七十多了。
。。。
虽然印裔人口也不少,但不至于所有员工都印裔吧。
这阵势, 不得不感叹.
https://www.theguardian.com/australia-news/2023/may/24/narendra-modis-rock-star-welcome-to-sydney-is-part-concert-part-political-rally-and-all-about-soft-power
换老中肯定办不来
公司里也没问题,很多朋友,包括以前的老朋友。
你见到的是这样式的?这样式的,我们这里确实少见。
越南华裔?其它东南亚前法殖民地的华裔?福建老乡?这样的,我们这确实相对少。
你说,“但是现在中国富裕的人绝对数字也不少,老留一般收入家底也不少,至少在美国占top 10-20%吧。为什么会仅仅因为自己是“第一代移民”而感觉没有安全感呢?我不懂。“
90年代之前,你能理解,为什么老留有了一定的家底还会没安全感。我觉得老留经历了当年的洋插队的艰辛,体会到异国他乡生存赚钱的不易,哪怕是现在有了一定的家底,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但是毕竟还是中产阶层,根基薄,哪天生病或者祸从天降,这点家底不知能不能兜得住。再者,知道当初赚钱的不易,现在能赚的当然得赚,家底厚些,安全感当然强些。钱不是一切,没钱是万步难行的。佩妮是上一辈的,90年代之前的。中国发展最快的是2000年左右的20年。我们这一代的老留也都错过了。现在的小留就不同了。
“大多数老美家里也没啥钱,多半还不如中国家庭的遗产留得多呢。。。。那么这个安全感就跟“第一代移民”无关“
一般老美家里没啥钱,可人家土生土长,人家知道父母靠不住的话,可以从美国社会文化中营销自己。白女中有很多有优越感的,最近被爆的网红就是例子。
我最近卖了我的旧车,买主老墨夫妇,在LA长大。两人50多岁,都做了割胃减重的手术。男的还在等换肾。有十个grand children,要帮女儿买车。所有的医疗费都是medi-cal付,刚带着二个grand children在denny's吃饭。开着很大的比较新的pick up。 都说第一代老墨勤快,第二代就不啥的,后代里要是有个会读书的,情商高点的很容易就做到行政里当官了,至少在加州是这样的。为啥?第一代勤劳,第二代就。。。。。。。人家知道当地的行情,吃定国家的福利,干嘛还要勤劳,足够的安全感啊!
不只出生有老钱,就是上流社会了,要看变化中时代和周围的环境。现在硅谷烙印好几个CEO,老中做到管理阶层的没几个,同样是第一代移民,老中做技术的多,语言吃亏,安全感相对哪个多点?
“当年在国内有个女生跟我说,她在本地没有根基,所以想嫁个本地人。我心想我靠,我也在一线城市飘了好几年了,我咋就从来没想过我没有根基呢。”
同一件事每个人感受不同。
“我觉得一个人在社交上成不成功还是性格决定的,性格外向自信的人就社交成功,性格内向害羞的人,在哪里都是安静不响的,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
外向容易社交成功,只能说一般情况。害羞内向的,如果有一方面内秀,被发掘了成功了,自然能吸引周围的人,因而也能社交成功。
跟某人聊天,我说我们中国人说有5百万就可以退休了,他说我们这个地区很多有钱人,就连他也是10几年前就有5百万了,后来都给前妻败光了,吓了我一跳
换个角度一看,立马不焦虑了
人家挣高薪
对世界的认知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对世界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就比较容易从现有的规则中赚钱,守住钱财的能力也会强,而且你也不会想当然地在某方面去依靠别人,因为你知道这种依靠会付出相应的代价也有很多不确定性;在交朋友时,你始终会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一个人在各方面都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安全感就会强。
随时随地能回家看看时感受相对放松
其实你们上海人凑在一起,也喜欢说上海话。
也有一部分人社交账号经营地好,有粉丝追随。如果仅仅是熟悉文化就会混的好,那么所有国人不离开家乡就混得最好了。
到没推,是我推的,到现在还收拾烂摊子呢,我都懒得问了,想想都知道怎么回事还用推吗
输的量入而出,要节约存钱的概念。
其实我很羡慕那些外向的人,也仰慕那些年纪成熟了就大大咧咧的女性。我自己是没出息的,到了这把年纪,内心还是像个害羞脆弱的小女孩。
我昨晚做梦了,在芬兰没赶上火车,半夜3点惊醒了。
人真的多方维的,会变的。小时候我很内向,还以为自己有点自闭,teenage时变了。
到34岁上学测试,很多选择题,我还是内向多余外向。估计50岁后越来越外向了。
zoom , nvda, tiktok , 加上 阿里的CFO 蔡聪信。
nvda 的CEO 最近一天身价还大升 64 亿刀。
其实挺安静内向的,社交场合都是听别人说,自己不怎么说话
以前挺有钱的,没想到这么多,我没那命
不算你头上你就别操心了
Social network.
人从进化的角度,一直都是群居动物,也是依靠群居,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的地位。
一家一户独立小家庭,作为社会单元,其实是近代资本主义阶段的新鲜事。
南美和印度移民,和中国移民对比,都是这方面比中国人强。他们能把自己一个族群的人都带到移民国家。而我们老中,单打独斗,职场上也多数不能发展出各种裙带关系。印度人这点尤其厉害,能让人看得目瞪口呆。
因为这个原因,他们都能在移民的国家迅速扎根并发展壮大。
就会看到很快就有很多印度人。
超市也是。有一天你发现,wow,全商场,全是印度裔。从上货的到checkout。各种邮局,也已经完全是印度人开的。
以前以为就我们这这样?然后看到美国一个枪击案的死伤的报告。竟然绝大多数的遇难者都是印裔。有的员工都七十多了。
。。。
虽然印裔人口也不少,但不至于所有员工都印裔吧。
这阵势, 不得不感叹.
https://www.theguardian.com/australia-news/2023/may/24/narendra-modis-rock-star-welcome-to-sydney-is-part-concert-part-political-rally-and-all-about-soft-power
换老中肯定办不来
公司里也没问题,很多朋友,包括以前的老朋友。
你见到
的是这样式的?这样式的,我们这里确实少见。
越南华裔?其它东南亚前法殖民地的华裔?福建老乡?这样的,我们这确实相对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