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地铁90秒一趟,大家紧赶慢赶,非常快节奏,好像没个喘息的时候。
到澳洲游玩还改不了,遭人奇怪的眼光。
人活着,真的不能只为了金钱啊!
这些年,我越来越为我们中国人,为了金钱打拼一生的活法,深感悲哀!那真不是生活!当然,我们一直内忧外患的历史,使得生活不易,骨子里印着危机,不懂得珍惜生命本身!只会操劳不停!
比如实际的因素可以是想经济上帮助父母, 虚一点的因素可以是在努力工作中找到了成就感。
我的小家就这情况, 我们俩口子都算是工作比较努力的,两边老人一个看病,一个买房,都是我们资助的。我们不爱跟两边的兄弟姐妹在金钱上计较,他们出力了, 都不容易。
虚的角度来说, 我的工作对低智商的我还是有一些挑战的,我总是在被动的学习中。 每年的长假一般回去看老人。 孩子这里也好多操心事。人的资源和精力就那些,的确没怎么享受过。
我在这操劳和承担责任之中找到了宁静和意义。 人各有命。
有些人是不得不这样活,(国内中下阶层基本如此),有些人是有条件但仍如此,根本不知道还能有别的活法,也没有意识到还有别的活法。这两种都是悲哀的,各有各的悲哀!
今晚很感触,睡不着觉,到这里瞎逛逛,乱看看!
看了些微信, 国内现在“左”过头了,本能觉着有些可怕。但更多的感触, 一言难尽。“家乡”永远回不去了。(不是physical上的距离,而是其它)。有些难过!语无伦次
看你说国内现在“左”过头了, 想起来的。
“家乡”永远回不去了--是这样的。更感慨的是, 其实我们出国就是”原罪“,有时候跟国内亲友说啥,都会有别样解读
再勤劳,终究不过蝼蚁
泰国的诸多社会问题, 不信你一点不知道。
澳洲嘛, 看看这个:
看了后 开心一笑啊, 咱不自怜自怨。
好多群都退了, 不退的也不发言。如果不是因为年迈的父母, 回国都没啥意思了。
我也说一句。
家乡是回不去了,可是牵挂依然还在。大概也只有回不去的时候,更能看得清,看得悲凉。
但目前暂时,还是佛教国家,人们心态相对平和。千万别变成金钱权力是一切的社会。
糟糕的是,还越发的想念
真的要在国外扎根了,有些“文化断奶”的意思?!正在发生中,自己也不太清楚如何表述。。。
差不过两年前,我对自己说,再无牵挂了,不会再回去。熟悉的一切都了无痕迹。那里早就变得陌生,遥远。
可前几天我被问到,疫情过去以后,是不是回去看看,我居然毫不犹豫地点点头。
不知道疫情过后,世界会是什么样呢?还会和从前一样吗?
昨天跟一个国内的朋友发了一通议论。他说不像个中国人。我说不是中国人才说不出这样的话。他说 ABC。
我告诉他,ABC美国化挺彻底的。只有我们这样的才能体会到这种文化差异和碰撞。
是能体验两边文化的不同,真是是会感觉痛苦的…只在一边生活过的体会不到
我父母80了,就俩孩子, 我弟弟入美国籍了, 回不去, 我还好,还保留中国籍, 只能希望疫情期间他们一切安好。
抄菜时候放一点, 很好吃
很多收益,是在一边很难得到的。
是苦是甜,是福是祸,是痛是欢,都是一份宝贵的独特的经历。
不论是国内国外,基本都是被‘洗脑’。大家都认为对方才是被洗脑而没有脑子的那个,这才是矛盾的根源。不论国内外,极少有人可以公平公正的看待整个大局,所以没什么好‘看不起’对方的。
写得真好!赞
而且他们还有个规定,吃完饭顾客要自己收拾桌子,还要把食物残渣弄干净,然后碗盘杯子刀叉都得分别放到不同的框子里。反正作为商家他们就是拽,但是人家的饭就是好吃,怎么规定我们还是要去。 那天我的一个在英国朋友说我,你们老在外面吃,这花销可不小啊!确实,在伦敦外面吃一顿就是差不多一周的菜钱。但是泰国真的是在家吃和外面吃差不多,我先生也老是说,天热,不想让你围着锅灶做饭,出去吃吧! 还有一家我们最爱的海南鸡饭那就更拽了,不但两点关门,有时候我们一点去了,他们的鸡就已经卖完了。你说你们多杀几只鸡不行吗?尤其那天是周六,顾客肯定多啊!人家每天就卖固定的,卖完拉到。而且是名气再大顾客再多,也绝不涨价(89泰铢/18人民币两个人够吃),绝不从街边小店变成高级一些的餐厅。还有人家每周二休息,记住哈,别周二去。我们周二也是看了房子去吃饭,又吃个闭门羹。记得去之前谷歌一下,如果不开门谷歌会告诉你的! 小店拽,有的小摊贩也是这样。我们最爱的豆浆摊子,人家一周休息两天,而且不固定日子,我们每次去喝个豆浆还得撞日子。 在清迈还有一家日本餐厅一周关门三天开四天而已,我想这也许是饭店里最拽的了吧!后来才听说一个博主说老板那三天要去芭提雅海边打鱼,要亲自给顾客捕到最新鲜的海产品。要是这样还是可以理解的哈! 疫情之下,很多大商家都撑不下去了。有的五星级酒店也放下身段走贫民路线,做bakery做咖啡店,有的甚至夜市上有摊位。我看这些小店好像还都不错,平时也是指着本地人的光顾,所以打击不大。 泰国人的“在茵茵”(泰语慢慢来)也许是生活比较容易吧,随便做点小生意就收入不错。这里也没有城管,摆摊基本随意。最近我们上学的路上出现了两个早点摊子,只卖盒饭早餐。我们买过一次,一盒两个菜,有肉(泰国肉比中国便宜)是20泰铢(差不多四元人民币),挺好吃的。我先生说他观察了一下,一个摊子差不多摆了有100盒,每盒应该可以赚10泰铢。如果出摊子20天可以赚20000泰铢,差不多是这里大学毕业并且英语很好的人的工资了。所以泰国人谋生不难,加上医疗免费,土地私有,自建房和买房都很便宜。 还有改建家里的房子成为商铺也没有任何限制,我们邻居就是用客厅当办公室做旅游公司,还有一家邻居的前厅成了律师行,也是最近挂牌不久的。这样的事在英国简直是不可想象的,首先就根本申请不下许可,即便有条件,估计几年也打不下来的官司,邻居也不会同意。 话说回来,商家的拽其实也不是坏事,最起码老板员工不会都那么累,在泰国应该不会有过劳死这种情况的。 反正我觉得泰国人蛮可爱的,特别爱笑,也愿意和我说泰语,我也不时教他们几句英语,所以我们小区的泰国人经常叫我English teacher英语老师,哈哈!
新加坡地铁90秒一趟,大家紧赶慢赶,非常快节奏,好像没个喘息的时候。
到澳洲游玩还改不了,遭人奇怪的眼光。
人活着,真的不能只为了金钱啊!
这些年,我越来越为我们中国人,为了金钱打拼一生的活法,深感悲哀!那真不是生活!当然,我们一直内忧外患的历史,使得生活不易,骨子里印着危机,不懂得珍惜生命本身!只会操劳不停!
比如实际的因素可以是想经济上帮助父母, 虚一点的因素可以是在努力工作中找到了成就感。
我的小家就这情况, 我们俩口子都算是工作比较努力的,两边老人一个看病,一个买房,都是我们资助的。我们不爱跟两边的兄弟姐妹在金钱上计较,他们出力了, 都不容易。
虚的角度来说, 我的工作对低智商的我还是有一些挑战的,我总是在被动的学习中。 每年的长假一般回去看老人。 孩子这里也好多操心事。人的资源和精力就那些,的确没怎么享受过。
我在这操劳和承担责任之中找到了宁静和意义。 人各有命。
有些人是不得不这样活,(国内中下阶层基本如此),有些人是有条件但仍如此,根本不知道还能有别的活法,也没有意识到还有别的活法。这两种都是悲哀的,各有各的悲哀!
今晚很感触,睡不着觉,到这里瞎逛逛,乱看看!
看了些微信, 国内现在“左”过头了,本能觉着有些可怕。但更多的感触, 一言难尽。“家乡”永远回不去了。(不是physical上的距离,而是其它)。有些难过!语无伦次
看你说国内现在“左”过头了, 想起来的。
“家乡”永远回不去了--是这样的。更感慨的是, 其实我们出国就是”原罪“,有时候跟国内亲友说啥,都会有别样解读
再勤劳,终究不过蝼蚁
泰国的诸多社会问题, 不信你一点不知道。
澳洲嘛, 看看这个:
看了后 开心一笑啊, 咱不自怜自怨。
好多群都退了, 不退的也不发言。如果不是因为年迈的父母, 回国都没啥意思了。
我也说一句。
家乡是回不去了,可是牵挂依然还在。大概也只有回不去的时候,更能看得清,看得悲凉。
但目前暂时,还是佛教国家,人们心态相对平和。千万别变成金钱权力是一切的社会。
糟糕的是,还越发的想念
真的要在国外扎根了,有些“文化断奶”的意思?!正在发生中,自己也不太清楚如何表述。。。
差不过两年前,我对自己说,再无牵挂了,不会再回去。熟悉的一切都了无痕迹。那里早就变得陌生,遥远。
可前几天我被问到,疫情过去以后,是不是回去看看,我居然毫不犹豫地点点头。
不知道疫情过后,世界会是什么样呢?还会和从前一样吗?
昨天跟一个国内的朋友发了一通议论。他说不像个中国人。我说不是中国人才说不出这样的话。他说 ABC。
我告诉他,ABC美国化挺彻底的。只有我们这样的才能体会到这种文化差异和碰撞。
是能体验两边文化的不同,真是是会感觉痛苦的…只在一边生活过的体会不到
我父母80了,就俩孩子, 我弟弟入美国籍了, 回不去, 我还好,还保留中国籍, 只能希望疫情期间他们一切安好。
抄菜时候放一点, 很好吃
很多收益,是在一边很难得到的。
是苦是甜,是福是祸,是痛是欢,都是一份宝贵的独特的经历。
不论是国内国外,基本都是被‘洗脑’。大家都认为对方才是被洗脑而没有脑子的那个,这才是矛盾的根源。不论国内外,极少有人可以公平公正的看待整个大局,所以没什么好‘看不起’对方的。
写得真好!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