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30岁,我没觉得我发胖了,我觉得我不纤细了,土话叫长开了。
过40岁,我发胖了。后来因为胆道疾病,我时胖时瘦。
过50岁,就是现在,因为胆道疾病稳定下来,我就又开始发胖了
昨天我就吃了一盒酸奶和一杯鲜榨橙汁当早餐,晚上就吃了一大汤盘胡萝卜汤,一个苹果一个柿子。夜里看电视的时候,吃了一点开心果和两片饼干。我一天都没喝咖啡。我昨天一下午在哪里,这里有人是知道的
今天上午起来称体重,纹丝不动!
我一起来开窗,我老公就喊我下去帮他扶一把乒乓球桌,他在合装,要人搭把手。之后我口渴死了,赶紧回屋称体重洗漱,然后喝水吃饭。体重轻200克,那不是体重,那是缺水。所以,纹丝不动!
老了维持原来的体重,会是很难的,尤其是吃西餐。我觉得吃中餐容易些,西餐中太多的奶酪,黄油,等等。
减肥有立竿见影的
西餐,不一定都使用奶酪,黄油....
体重基本不变。
看你吃的,貌似蛋白质不够。饿了吃饼干,还不如煮个鸡蛋吃吃。
饼干糕点营养成分很差,我是总是避免。
你随手建议我吃点什么...
水果蔬菜你吃足够的Vc, 纤维就行了。 你那些水果含糖份太多
唉, 你想减,减不掉, 我是想增,增不了 。。。
下午5点以后不再进食,实在太饿,就吃点水果
争取一天两顿,不是三顿
你的饮食这样是坚持不了的,因为热量太低,而且都是液体,饱腹感太差。要多吃鸡肉,鱼肉,鸡蛋白,这样晚上就不会想去吃饼干和开心果。那些营养很差,热量很高,吃的很不划算。
减肥确实不容易,因为我们肌肉在慢慢流逝,燃烧卡路里的能力越来越差,所以更要科学饮食,不能心血来潮就cut。要保持蛋白质。否则就算减了,也是暂时的,也是减的肌肉和水分,身体看上去不会lean和fit。
每天称体重很好的,我也是。但是体重只是一个数字,还要量腰围胸围,才能具体看出区别来
加油加油
吃同样多的东西更容易转换成脂肪。 要想不胖只有 1吃更少热量 2更多运动,或者两者兼备。
而且即使积极运动,人越上年纪,单位时间消耗的热量越低,肌肉生长越不易。女人由于荷尔蒙的原因,更是比男人难几倍。
但是cut很重要。尽量吃精瘦部位比如里脊。 这个部位血红蛋白含量高,热量却还可以,属于高性价比。
其实能严格控制淀粉就已经是成功一半,但是好难啊!我们的基因大概已经刻上对葡萄糖的奢望。比如我昨天去韩国店,忍不住买了一块红豆年糕,好好吃啊
节律晚。我夜里1-2点才睡
我们两个住应该不算远
我不明白鲜榨橙汁怎么不好了?橙子没法儿吃啊,必须榨汁儿。
我最大的问题是不饿:不饿就不能吃,一吃就会胖。但吃饭是很快乐的事情啊……我吃开心果核桃什么的,也是为了吃着玩儿,不然多没意思啊!
还有就是我得少吃些米饭啊,面条啊,羊角面包啊……等等。我吃高热量的东西比较多,这是真的,比如早晨奶酪,西班牙火腿,晚上risotto,各种意面等等
不吃橙汁,就没法儿吃橙子了…
我先把米饭面条降下来吧……我吃的挺多的
我今天晚上吃土豆,土豆我吃的少,但我的配菜是Clam Chawder,有很多全脂奶和fresh cream
没有必要榨汁,更没有必要每天吃橙子,一样的营养在蔬菜中也可以吃到,大部分时候我们吃水果是因为是甜的,觉得好吃。
新加坡到处都是。
不过呢,后来我不喝了。中学时,周末固定去人家家里做义工,看到好多锯腿的。嗯,新加坡很多锯腿的。
随着年龄增大,味觉退化,消化功能下降,也开始喜欢吃甜食,碳水化合物,因为容易吃,容易消化
哈哈,等你的指标被叫做糖尿病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对了,上海话里的甘蔗是不是叫“糖桄”?一条鱼,好像是一桄鱼。我琢磨,这“桄”,大概是Stick的意思。
我是怕死了劝那种瞪着大眼好湾湾腔地说我最爱吃水果喝果汁养颜保健的小绿茶。
知道你是那什么科女,起码上初中生理卫生时还没分科吧,弄清甜水果、果汁里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会炸脑?
上海话甘蔗就是甘蔗,不是你说的那个,当然甘蔗的发音我都没法用英文字母表达出来。呵呵。
要听一个人会不会讲地道上海话,只要他讲两个字,碗,我,哈哈
我学的南京话,是老南京话。新一代南京人嫌土,说的是普通话化了的南京话,南京普通话。简称“南普”。
上海话,现在也是新上海话了,采用了太多普通话的元素。老上海话可能听不到了。
不过,上海是个新城市,和深圳差不多,都是突然建起来的大城市。没有所谓“老上海话”。除非上海县话。
深圳40年,上海也才一百多年。
2018年09月18日 10:05:43 | 来源:紫金山新闻
字号变大|字号变小
上周是第21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从1956年中央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至今,推广普通话已有六十余年的历史了。这么些年,南京是如何推广普通话?南京人又是如何学普通话的呢?
“南普”越来越接近普通话了
有一次,在一家商场里,我听见两个女售货员眉飞色舞地谈论王朔,长得很好看的那位激动地说:“我太喜欢王朔了,只要是他的东西,我就爱看。”十足的南京话中,为了表达对王朔的感情,硬把舌头卷起来,带着一种很怪的京腔。南京人说普通话,真是很为难的一件事。
这是南京作家叶兆言在《南京人》一书中,描述南京人说“南京普通话”(以下简称“南普”)的场景。但如今,南京市普通话测试站语言文字测试科科长刘红云却说:“与过去相比,现在的南京方言更接近普通话了。”南京是座开放的城市,外来人口的增加,让语言更加包容,“于是,南京方言也在慢慢修正,一些不通用的南京词汇便被屏蔽了。”
“语言不是孤立的,一些方言词汇已经消失了。”在普通话测试站工作近20年的刘红云深谙南京话的演变,她举例:“把书的一角折叠起来,南京话叫——wo guo,音近‘我国’这个词语。”
对普通人来说,语言重在使用和交流,“在学习普通话过程中,有些小问题不影响交流,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分辨出来的,南京人就不一定重视了。”刘红云说:“鼻边音n、l不分,前鼻音、后鼻音不分的问题一直存在。例如,你说蓝京,大家也明白你的意思。”
刘红云向记者分析了“南普”这样的地方普通话形成的原因:“南普是一种中介语,它既含有方言成分,又含有普通话成分,但基本摆脱了方言而进入了普通话范畴。”
每年近2万南京人参加普测
“因为南京话本身就是北方方言区,四个声调都比较接近普通话,学起来也不是很苦难。”刘红云告诉紫金山新闻记者,南京人说普通话已经越来越好。
除了语言本身的接近性,一些重要的政策也对南京人说好普通话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虽然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就开始“推普”,但后来因为一些历史原因,“推普”被迫中断,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搞活,“推普”再次提上议程。
1994年10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发布《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决定》,普通话水平测试分为三级六等。2000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此,普通话成为了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业准入证。
随后的几年,南京在“推普”上非常用心。2002年 9月18日《江南时报》上有一篇题为《南京推广普通话狠招:不说普通话甭想当老师》的新闻,当年,为接受国家一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检查评估,南京为推广普通话出新招,普通话水平将与教师上岗资格完全挂钩。
如今,每年有1.5万到2万的人到南京市普通话测试站参加普测,“2017年,有15570人在我们站参加普测,但截至今年7月1日,已有12930人参加普测。”刘红云说,今年参加普测的人尤其多,但具体原因,她还未搞清楚。
》》那些年南京这样“推普”
有本书叫《南京人学习普通话手册》
当年,师范类高校是推广普通话的主力军。1956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推广普通话 的指示》,“组织各地师范学院和大学语文系的力量,在1956年和1957年完成全国每一个县的方言的初步调查工作。”
1959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学习普通话的小册子,南京师范学院方言调查组编撰了《南京人学习普通话手册》《苏州人学习普通话手册》《句容人学习普通话手册》,江苏师范专科学校方言调查组编撰了《常州人学习普通话手册》,南京大学方言调查组编撰了《扬州人学习普通话手册》《盐城人学习普通话手册》《泰州人学习普通话手册》……
普通话的学习手册大多是由高校的方言调查组编撰的,那这方言调查组是做什么的呢?
语言学家殷焕先先生曾说:“为了推广普通话,有许多具体工作需要我们去做,其中,方言调查工作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通过方言调查工作,可以总结出方言语音跟普通话语音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学的人便可以利用这些规律系统地改掉本乡口音,系统地学习普通话语音,而不必一个字音个字音去硬学硬记。
80年代,南京人学普通话热情高涨
改革开始之后,人民学习普通话热情高涨。从1980年开始,在江苏省电台和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南京市工人文化宫开办了普通话训练班。这个普通话训练班的课时也是因人制宜,短的约50课时,长的60课时。他们有来自基层的专兼职广播员、中小学语文教师、幼儿园保育员、宣传干 部、讲解员、话务员、营业员、服务员、待业青年以及爱好普通话的男女工人 。
由省电台的播音员担任教员,并由教师根据南京地区的语音特点,整理编一套比较适合本地人学习的普通话讲义。我们翻阅当时的资料发现,工人文化馆的普通话培训班还汇编了南京人学普通话最需要掌握的,n、l声母、平翘舌音声母和前后鼻音韵母常用字表印发给学员。
然而,在开办了几年后也遇到了“麻烦事儿”,当时社会上出现了质疑声:南京是“官话”地区 , 南京话外地人听得懂,推广普通话有必要吗?推广普通话主要是教育部门的事,文化宫去搞普通话教学岂不多事?为此,工人文化馆的普通话培训班一度停办。
多吃蛋白质
每人喝了两口就丢掉了,说甜到齁
过30岁,我没觉得我发胖了,我觉得我不纤细了,土话叫长开了。
过40岁,我发胖了。后来因为胆道疾病,我时胖时瘦。
过50岁,就是现在,因为胆道疾病稳定下来,我就又开始发胖了
昨天我就吃了一盒酸奶和一杯鲜榨橙汁当早餐,晚上就吃了一大汤盘胡萝卜汤,一个苹果一个柿子。夜里看电视的时候,吃了一点开心果和两片饼干。我一天都没喝咖啡。我昨天一下午在哪里,这里有人是知道的
今天上午起来称体重,纹丝不动!
我一起来开窗,我老公就喊我下去帮他扶一把乒乓球桌,他在合装,要人搭把手。之后我口渴死了,赶紧回屋称体重洗漱,然后喝水吃饭。体重轻200克,那不是体重,那是缺水。所以,纹丝不动!
老了维持原来的体重,会是很难的,尤其是吃西餐。我觉得吃中餐容易些,西餐中太多的奶酪,黄油,等等。
减肥有立竿见影的
西餐,不一定都使用奶酪,黄油....
体重基本不变。
看你吃的,貌似蛋白质不够。饿了吃饼干,还不如煮个鸡蛋吃吃。
饼干糕点营养成分很差,我是总是避免。
你随手建议我吃点什么...
水果蔬菜你吃足够的Vc, 纤维就行了。 你那些水果含糖份太多
唉, 你想减,减不掉, 我是想增,增不了 。。。
下午5点以后不再进食,实在太饿,就吃点水果
争取一天两顿,不是三顿
你的饮食这样是坚持不了的,因为热量太低,而且都是液体,饱腹感太差。要多吃鸡肉,鱼肉,鸡蛋白,这样晚上就不会想去吃饼干和开心果。那些营养很差,热量很高,吃的很不划算。
减肥确实不容易,因为我们肌肉在慢慢流逝,燃烧卡路里的能力越来越差,所以更要科学饮食,不能心血来潮就cut。要保持蛋白质。否则就算减了,也是暂时的,也是减的肌肉和水分,身体看上去不会lean和fit。
每天称体重很好的,我也是。但是体重只是一个数字,还要量腰围胸围,才能具体看出区别来
加油加油
吃同样多的东西更容易转换成脂肪。 要想不胖只有 1吃更少热量 2更多运动,或者两者兼备。
而且即使积极运动,人越上年纪,单位时间消耗的热量越低,肌肉生长越不易。女人由于荷尔蒙的原因,更是比男人难几倍。
但是cut很重要。尽量吃精瘦部位比如里脊。 这个部位血红蛋白含量高,热量却还可以,属于高性价比。
其实能严格控制淀粉就已经是成功一半,但是好难啊!我们的基因大概已经刻上对葡萄糖的奢望。比如我昨天去韩国店,忍不住买了一块红豆年糕,好好吃啊
节律晚。我夜里1-2点才睡
我们两个住应该不算远
我不明白鲜榨橙汁怎么不好了?橙子没法儿吃啊,必须榨汁儿。
我最大的问题是不饿:不饿就不能吃,一吃就会胖。但吃饭是很快乐的事情啊……我吃开心果核桃什么的,也是为了吃着玩儿,不然多没意思啊!
还有就是我得少吃些米饭啊,面条啊,羊角面包啊……等等。我吃高热量的东西比较多,这是真的,比如早晨奶酪,西班牙火腿,晚上risotto,各种意面等等
不吃橙汁,就没法儿吃橙子了…
我先把米饭面条降下来吧……我吃的挺多的
我今天晚上吃土豆,土豆我吃的少,但我的配菜是Clam Chawder,有很多全脂奶和fresh cream
没有必要榨汁,更没有必要每天吃橙子,一样的营养在蔬菜中也可以吃到,大部分时候我们吃水果是因为是甜的,觉得好吃。
新加坡到处都是。
不过呢,后来我不喝了。中学时,周末固定去人家家里做义工,看到好多锯腿的。嗯,新加坡很多锯腿的。
随着年龄增大,味觉退化,消化功能下降,也开始喜欢吃甜食,碳水化合物,因为容易吃,容易消化
哈哈,等你的指标被叫做糖尿病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对了,上海话里的甘蔗是不是叫“糖桄”?一条鱼,好像是一桄鱼。我琢磨,这“桄”,大概是Stick的意思。
我是怕死了劝那种瞪着大眼好湾湾腔地说我最爱吃水果喝果汁养颜保健的小绿茶。
知道你是那什么科女,起码上初中生理卫生时还没分科吧,弄清甜水果、果汁里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会炸脑?
上海话甘蔗就是甘蔗,不是你说的那个,当然甘蔗的发音我都没法用英文字母表达出来。呵呵。
要听一个人会不会讲地道上海话,只要他讲两个字,碗,我,哈哈
我学的南京话,是老南京话。新一代南京人嫌土,说的是普通话化了的南京话,南京普通话。简称“南普”。
上海话,现在也是新上海话了,采用了太多普通话的元素。老上海话可能听不到了。
不过,上海是个新城市,和深圳差不多,都是突然建起来的大城市。没有所谓“老上海话”。除非上海县话。
深圳40年,上海也才一百多年。
“南普”越来越近普通话!这些年南京人是如何学普通话的?2018年09月18日 10:05:43 | 来源:紫金山新闻
字号变大|字号变小
上周是第21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从1956年中央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至今,推广普通话已有六十余年的历史了。这么些年,南京是如何推广普通话?南京人又是如何学普通话的呢?
“南普”越来越接近普通话了
有一次,在一家商场里,我听见两个女售货员眉飞色舞地谈论王朔,长得很好看的那位激动地说:“我太喜欢王朔了,只要是他的东西,我就爱看。”十足的南京话中,为了表达对王朔的感情,硬把舌头卷起来,带着一种很怪的京腔。南京人说普通话,真是很为难的一件事。
这是南京作家叶兆言在《南京人》一书中,描述南京人说“南京普通话”(以下简称“南普”)的场景。但如今,南京市普通话测试站语言文字测试科科长刘红云却说:“与过去相比,现在的南京方言更接近普通话了。”南京是座开放的城市,外来人口的增加,让语言更加包容,“于是,南京方言也在慢慢修正,一些不通用的南京词汇便被屏蔽了。”
“语言不是孤立的,一些方言词汇已经消失了。”在普通话测试站工作近20年的刘红云深谙南京话的演变,她举例:“把书的一角折叠起来,南京话叫——wo guo,音近‘我国’这个词语。”
对普通人来说,语言重在使用和交流,“在学习普通话过程中,有些小问题不影响交流,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分辨出来的,南京人就不一定重视了。”刘红云说:“鼻边音n、l不分,前鼻音、后鼻音不分的问题一直存在。例如,你说蓝京,大家也明白你的意思。”
刘红云向记者分析了“南普”这样的地方普通话形成的原因:“南普是一种中介语,它既含有方言成分,又含有普通话成分,但基本摆脱了方言而进入了普通话范畴。”
每年近2万南京人参加普测
“因为南京话本身就是北方方言区,四个声调都比较接近普通话,学起来也不是很苦难。”刘红云告诉紫金山新闻记者,南京人说普通话已经越来越好。
除了语言本身的接近性,一些重要的政策也对南京人说好普通话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虽然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就开始“推普”,但后来因为一些历史原因,“推普”被迫中断,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搞活,“推普”再次提上议程。
1994年10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发布《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决定》,普通话水平测试分为三级六等。2000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此,普通话成为了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业准入证。
随后的几年,南京在“推普”上非常用心。2002年 9月18日《江南时报》上有一篇题为《南京推广普通话狠招:不说普通话甭想当老师》的新闻,当年,为接受国家一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检查评估,南京为推广普通话出新招,普通话水平将与教师上岗资格完全挂钩。
如今,每年有1.5万到2万的人到南京市普通话测试站参加普测,“2017年,有15570人在我们站参加普测,但截至今年7月1日,已有12930人参加普测。”刘红云说,今年参加普测的人尤其多,但具体原因,她还未搞清楚。
》》那些年南京这样“推普”
有本书叫《南京人学习普通话手册》
当年,师范类高校是推广普通话的主力军。1956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推广普通话 的指示》,“组织各地师范学院和大学语文系的力量,在1956年和1957年完成全国每一个县的方言的初步调查工作。”
1959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学习普通话的小册子,南京师范学院方言调查组编撰了《南京人学习普通话手册》《苏州人学习普通话手册》《句容人学习普通话手册》,江苏师范专科学校方言调查组编撰了《常州人学习普通话手册》,南京大学方言调查组编撰了《扬州人学习普通话手册》《盐城人学习普通话手册》《泰州人学习普通话手册》……
普通话的学习手册大多是由高校的方言调查组编撰的,那这方言调查组是做什么的呢?
语言学家殷焕先先生曾说:“为了推广普通话,有许多具体工作需要我们去做,其中,方言调查工作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通过方言调查工作,可以总结出方言语音跟普通话语音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学的人便可以利用这些规律系统地改掉本乡口音,系统地学习普通话语音,而不必一个字音个字音去硬学硬记。
80年代,南京人学普通话热情高涨
改革开始之后,人民学习普通话热情高涨。从1980年开始,在江苏省电台和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南京市工人文化宫开办了普通话训练班。这个普通话训练班的课时也是因人制宜,短的约50课时,长的60课时。他们有来自基层的专兼职广播员、中小学语文教师、幼儿园保育员、宣传干 部、讲解员、话务员、营业员、服务员、待业青年以及爱好普通话的男女工人 。
由省电台的播音员担任教员,并由教师根据南京地区的语音特点,整理编一套比较适合本地人学习的普通话讲义。我们翻阅当时的资料发现,工人文化馆的普通话培训班还汇编了南京人学普通话最需要掌握的,n、l声母、平翘舌音声母和前后鼻音韵母常用字表印发给学员。
然而,在开办了几年后也遇到了“麻烦事儿”,当时社会上出现了质疑声:南京是“官话”地区 , 南京话外地人听得懂,推广普通话有必要吗?推广普通话主要是教育部门的事,文化宫去搞普通话教学岂不多事?为此,工人文化馆的普通话培训班一度停办。
多吃蛋白质
每人喝了两口就丢掉了,说甜到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