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冬天到了,胃口特好,就怀念以前的食物。印度食物也是一大类。新加坡人口中,印度人占9巴仙,但印度食物的比例会很高。因为我也爱吃。有一段时间的早餐就是,每天两片Roti Prata with egg(加鸡蛋的印度飞饼),一杯 Teh Tarik (拉茶).
印度食物种类非常丰富。咖喱常见就有20多种,我起码能辨识七八种。羊肉的Murtabak是我的最爱。鱼很多,当然最大众化的就是咖喱鸡了。印度食物味道浓郁,很下饭,有点类似中国的“饭扫光”。也有其缺点,什么食物都是大锅使劲煮,碎碎的。蔬菜煮的看不出样儿了。至于维生素C就别提了。印度姑娘年轻时身材好看,屁股翘,但一生孩子,就吹气似的。和食物很有关系。他们的身体不大好,寿命也比华人短很多。
下面这个视频,是印度老爷爷的招牌菜,咖喱鸡。大概是Deepavali(Diwali)节,他杀了两只大公鸡,大约和20几个孩子(孤儿院的)一起吃。主食当然是米饭。经常是排成一排或几排,每人席地而坐,面前或者放一个盘子,或者放一个芭蕉叶。每人盛一大碗饭,再舀一勺咖喱鸡,浓浓的汤汁。用手捏巴捏巴,放入口中。说实话蛋白质含量不高。蔬菜更不见影子。这还是节日呢。
做法是,两只鸡,杀好烫毛,然后再放火上烧毛。就剁成一块一块的,看不出部位。这点和中国菜类似。中国习惯用筷子,所以鸡块多,但基本看得出部位。印度用手,更是鸡块。在美国很少吃到剁得碎碎的鸡块,都是按解剖部位下料。
我觉得佐料、辅料、配料实在是太多了,好像有17种以上,咖喱汁多,鸡却没多少。从视频6:00开始看。
1. 大锅烧热。油一袋子,洋葱切片,丁香,桂皮,炒一炒。
2. 接着,加青辣椒,西红柿切的块,月桂叶子,生姜泥,蒜泥,咖喱叶,盐。然后加入鸡块,翻炒后盖盖子。
3. 焖烧一会儿,翻炒一下,再焖。
4. 开盖,加红辣椒粉,马萨拉(一种烧鸡的香辛混合调料),姜黄粉。炒好了,加水,焖烧。
5. 开盖,加椰子粉,再加姜泥蒜泥,马萨拉,搅拌。最后加入香菜叶。
糊塌塌的一锅。不过味道真足。很下饭。
没有吃过认识的印度人做的。不知在印度餐馆吃的正不正宗。喜欢那个薄薄脆脆的饼。吃过的几种菜式,吃完半天了肚子还是胀胀的感觉。
看了你的置顶那个帖子,最后一个视频。Horseshoe crab能吃吗?看着没肉。想起几年前我们去南卡的Flipp Island玩,在沙滩上捡了个死的。老公竟然说要拿回家。一层又一层的用大塑料袋包好(防止气味散发),放车顶,一路开回来,中途我们还在旅馆住一晚。回来晾干,也没有拿来干啥(比如做标本之类)。后来搬家,不舍得扔,老公又把它搬到新家。现在还在车库。等哪天把它扔了。
当时在沙滩时拍照片:
这店又脏又破,生意出奇地好。
而且以前家人是不让我吃的。因为有毒。你看Sros煮了又煮,最后还用明火烤。偶尔吃一次就好了。不过样子好看,是个大盔甲。
你说的脆脆的饼我不知道你吃的哪一种。飞饼是软的,也可以脆脆。还有种烤饼,馕,还有小脆饼,手指拿的。
总体看,印度的....都比华人的脏兮兮一个等级。(锡克除外)
华人的也脏兮兮。新加坡有个“老巴萨”,看上去也乱糟糟的。他们的大师傅说,“我们是脏,但我们的食物是最好吃的”。主要是华人店。老巴萨位于新加坡最中心的海滨,类似旧金山的渔人码头,但繁华多了。
那个区域,气候和中南半岛,中国的云贵四川一样,佐料特别丰富,出最好的毒品,云烟贵烟,茅台酒,麻辣火锅。
川菜也一样,几十种佐料。那个区域的特点。味道足。
印度菜,其实涵盖整个南亚。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总体觉得脏兮兮。但新加坡干净,所以我觉得印度食物可以接受。其他地方不敢说。
中国人喝开水……不吃色拉,要炒熟烧熟。
一方面消毒了,减少了疾病。另一方面也延缓了现代洁净操作的到来。
欧洲以前也是脏的一塌糊涂,有了黑死病,逼迫他们找到了细菌病毒。
杀鸡和杀人还是应当有点区别的
大概冬天到了,胃口特好,就怀念以前的食物。印度食物也是一大类。新加坡人口中,印度人占9巴仙,但印度食物的比例会很高。因为我也爱吃。有一段时间的早餐就是,每天两片Roti Prata with egg(加鸡蛋的印度飞饼),一杯 Teh Tarik (拉茶).
印度食物种类非常丰富。咖喱常见就有20多种,我起码能辨识七八种。羊肉的Murtabak是我的最爱。鱼很多,当然最大众化的就是咖喱鸡了。印度食物味道浓郁,很下饭,有点类似中国的“饭扫光”。也有其缺点,什么食物都是大锅使劲煮,碎碎的。蔬菜煮的看不出样儿了。至于维生素C就别提了。印度姑娘年轻时身材好看,屁股翘,但一生孩子,就吹气似的。和食物很有关系。他们的身体不大好,寿命也比华人短很多。
下面这个视频,是印度老爷爷的招牌菜,咖喱鸡。大概是Deepavali(Diwali)节,他杀了两只大公鸡,大约和20几个孩子(孤儿院的)一起吃。主食当然是米饭。经常是排成一排或几排,每人席地而坐,面前或者放一个盘子,或者放一个芭蕉叶。每人盛一大碗饭,再舀一勺咖喱鸡,浓浓的汤汁。用手捏巴捏巴,放入口中。说实话蛋白质含量不高。蔬菜更不见影子。这还是节日呢。
做法是,两只鸡,杀好烫毛,然后再放火上烧毛。就剁成一块一块的,看不出部位。这点和中国菜类似。中国习惯用筷子,所以鸡块多,但基本看得出部位。印度用手,更是鸡块。在美国很少吃到剁得碎碎的鸡块,都是按解剖部位下料。
我觉得佐料、辅料、配料实在是太多了,好像有17种以上,咖喱汁多,鸡却没多少。从视频6:00开始看。
1. 大锅烧热。油一袋子,洋葱切片,丁香,桂皮,炒一炒。
2. 接着,加青辣椒,西红柿切的块,月桂叶子,生姜泥,蒜泥,咖喱叶,盐。然后加入鸡块,翻炒后盖盖子。
3. 焖烧一会儿,翻炒一下,再焖。
4. 开盖,加红辣椒粉,马萨拉(一种烧鸡的香辛混合调料),姜黄粉。炒好了,加水,焖烧。
5. 开盖,加椰子粉,再加姜泥蒜泥,马萨拉,搅拌。最后加入香菜叶。
糊塌塌的一锅。不过味道真足。很下饭。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世界在逐渐了解中国,中国人也在逐渐了解世界的异性。他们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有的甚至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分子。于是,有些中国人漂洋过海,嫁给了外国男人或者娶了外国女孩。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跨国婚姻的登记数几乎是逐年繁荣昌盛。1982年,中国跨国婚姻登记数为14193对,而到了1997年已达50773对,涉及53个国家和地区。
人们在惊叹这一段段惊世未了情的同时,却忽视了故事背后的酸甜苦辣欢乐痛苦。由于文化的差异的婚姻观念,以及成家的目的各有不同,在婚姻中演绎了一幕幕悲喜剧,跨国婚姻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浪漫,那么甜蜜。来自不同国家的两口子告诫我们,其实与任何一段婚姻一样,跨国婚姻,不仅仅是相爱。
日本男性最愿意娶中国女性
随着中国人逐步走向世界,以工作、学习和生活为目的旅居日本的中国人在逐渐增加。在这些中国人中,一些女性嫁给了日本人为妻。日本政府公布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随着日本的国际化程度提高,国际婚姻也在与日俱增,特别是日本男子娶外国女子为妻的越来越多,其中娶中国女子为妻的比例最高。
随着日本人口增长率一年比一年低,40多岁的一般日本男性现在很难找到二三十岁的日本女性为妻,原因是如今日本女性都要求较高的生活水准,而一般的40多岁的日本男人的经济条件大多都达不到她们的要求。于是,这些日本男子尽快解决单身寂寞的最佳办法就是把寻求配偶的目标转向国外。一般日本人都认为,中国人的长相与日本人很像,饮食差异也不大,都使用筷子,都会写汉字,等等。
中澳婚姻温而不热澳大利亚和中国是地球上一南一北两个国家,文化背景十分不同,但是两国间的联姻数量却一直居高不下。这当中,除了经济的吸引和文化的好奇等有利因素之外,也存在许多困难和误解尽管中澳交流年年发展,但是两国婚姻并没有出现过突增或者突降的情况,近几年每年结婚人数比例的增长基本不超过7%,偶尔还有降低。这种平缓增长一方面说明中国人在澳大利亚的生活趋于稳定,另一方面也说明近几年中澳婚姻交流没有什么突然的变化。
澳大利亚移民局对中澳婚姻的签证一直控制严格。首先他们要证明双方婚姻关系的真实性和持久性,而且这种考核对申请人所处的特殊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经济现状,家庭中长辈参与程序和申请人对婚后的安排,并未加以深入考察,而是直接套用澳大利亚的各种观念、行为标准和移民部政策,罗列出一串串申请人未能符合的条件或标准。所以有时候申请人在面试时一个不经意的回答会成为拒签理由之一;有时,申请人在婚姻生活中的矛盾或不和,尽管双方和好如初,但仍然会被移民官抓住把柄赫然成为拒签的重要理由之一。从2002年12月开始,澳大利亚立法规定实施新的结婚证书颁布办法,所有要登记结婚的配偶,可以先谈好彼此的结婚条件,包括离婚时财产如何分配,小孩如何教育,要到什么地方度假,甚至一周做爱几次,等等。
许多在悉尼的中国人对此无法理解,但是澳大利亚人对此另有看法,悉尼大学正要结婚的安德森教授就认为,这样很清楚,也是一种互相尊重对方的表现。
中澳跨国婚姻的离婚率一直居高不下,专家说原因和澳大利亚整体婚姻文化习惯有关。澳大利亚是有名的家庭观念差的国家,在世界各国夫妻离婚率排到前三,第一是美国。40岁以上的澳大利亚男人中,有过离婚记录的占全体总数的40%。所以澳大利亚人把婚姻看得比较淡。
中德联姻喜忧参半
上海的磁浮列车开通了,来自德国慕尼黑的电机商人彼得先生感到非常兴奋。他很清楚,中德两国合作的磁浮列车项目的开始意味着中德两国在上海的合作前途无量,对他个人来说,这绝对有助于实现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在上海找一个中国媳妇。“两国交流越来越多,中国姑娘对我们越来越不陌生,我在工作中和她们交流越来越容易。”彼得操着生硬的汉语说。据了解,彼得先生身边有这种想法的德国小伙子还有不少。
德国人把婚姻家庭看得很重,这一点和中国人很相似。如此他们认为应当有了一定经济基础才能结婚,否则婚姻会不稳定。也因此,德国人办理跨国结婚的手续非常烦琐。登记结婚的话,首先要把从小到大各种证件能办上的都办上。这些文件必须首先经过中国公证机构公证,再经中国外交部确认,最后由德国驻中国大使馆认证后再邮寄到德国,由在德国注册的翻译公司译成德语,后再递交给婚姻登记处。但最终能否结婚不是由婚姻登记处说了算,所有文件都得送德国各州最高法院由法院决定。一般来说,没四个月这套程序批不下来。乃至有一种说法建议凡欲和德国人结婚者转道丹麦办理,那里三天就够了
没有吃过认识的印度人做的。不知在印度餐馆吃的正不正宗。喜欢那个薄薄脆脆的饼。吃过的几种菜式,吃完半天了肚子还是胀胀的感觉。
看了你的置顶那个帖子,最后一个视频。Horseshoe crab能吃吗?看着没肉。想起几年前我们去南卡的Flipp Island玩,在沙滩上捡了个死的。老公竟然说要拿回家。一层又一层的用大塑料袋包好(防止气味散发),放车顶,一路开回来,中途我们还在旅馆住一晚。回来晾干,也没有拿来干啥(比如做标本之类)。后来搬家,不舍得扔,老公又把它搬到新家。现在还在车库。等哪天把它扔了。
当时在沙滩时拍照片:
这店又脏又破,生意出奇地好。
而且以前家人是不让我吃的。因为有毒。你看Sros煮了又煮,最后还用明火烤。偶尔吃一次就好了。不过样子好看,是个大盔甲。
你说的脆脆的饼我不知道你吃的哪一种。飞饼是软的,也可以脆脆。还有种烤饼,馕,还有小脆饼,手指拿的。
总体看,印度的....都比华人的脏兮兮一个等级。(锡克除外)
华人的也脏兮兮。新加坡有个“老巴萨”,看上去也乱糟糟的。他们的大师傅说,“我们是脏,但我们的食物是最好吃的”。主要是华人店。老巴萨位于新加坡最中心的海滨,类似旧金山的渔人码头,但繁华多了。
那个区域,气候和中南半岛,中国的云贵四川一样,佐料特别丰富,出最好的毒品,云烟贵烟,茅台酒,麻辣火锅。
川菜也一样,几十种佐料。那个区域的特点。味道足。
印度菜,其实涵盖整个南亚。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总体觉得脏兮兮。但新加坡干净,所以我觉得印度食物可以接受。其他地方不敢说。
中国人喝开水……不吃色拉,要炒熟烧熟。
一方面消毒了,减少了疾病。另一方面也延缓了现代洁净操作的到来。
欧洲以前也是脏的一塌糊涂,有了黑死病,逼迫他们找到了细菌病毒。
杀鸡和杀人还是应当有点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