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有很多老人看孩子没出路无奈伸手相助。
去年WSJ有几篇报道,看了让人心酸。这些孩子当初不懂人生之要谛是对别人有用,能把自己买个像样的价钱。老大不小了,混了几个不像样的工作买不起房子养不起孩子的。
老爸老妈都不是什么有钱人而且不是退休了就是过了挣钱的高峰时期了。看孩子无奈只好把自家的房子抵押了拿点钱出来,有的甚至还有从退休的钱里借的。
美国下一代,多一半的人真是啥也没有了。
子女积蓄理财,这没法整。
佐佐木家里7娃,财务自理的就俩,其他都是坐吃山空,无论自己赚多少。
要花大钱就贷款,之后慢慢还,不像中国人傻呵呵还存钱,图几个利息。我原以为“大钱”是说买房买车,后来才知道,买电器,买衣服,都算“大”,花的就是自己没有的钱,然后指着之后再来填坑。
其实,欧美这种年轻人挺多的。去年我曾经就遇见个法国人,他向我大力推销他们自己发明创造的新货币叫“晕那”。听他一介绍我就知道那纯粹是个p。于是我问他目的何在,他就说这是反银行的措施,银行都是骗子。他们让我们贷款买电脑买电视,然后把我们变成还贷的奴隶。我说放贷就是做生意,但是并不是强迫的,你可以选择不借贷的。他说,可是我也想要电脑想要电视啊!我说那你不能花自己的钱吗?他说可是我没有钱啊。我说没钱你就别想着买啊。他恨恨地瞪我一眼说,有钱人都是坏人。
这种人应该算是真诚的笨蛋。我一下都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他,如果我以真诚对他,那就等于当面骂他。如果要对他抱有善意,就只能虚伪客套地闭上嘴巴。
其中就说到,中国人比美国人穷很多,但是他们省吃俭用,把钱贷给美国人花。。。
美国的现状是,现在的年轻一代的经济前景比父母一辈差。
年纪轻轻就轻易背上几十万的贷款,年18%的贷款利率。没让它上市太对的,否则会导致全国金融危机,然后全球金融危机。
所谓富不过三代,对一般平民也一样。稍微有点钱,就不知东南西北了。
我家小叔子和我年纪差不多,20米也有了。。。都是一个爹娘怎么差别这莫大
说中国老人到死攒够了为儿子买房的钱,而美国老人到死还完了他年轻时买房的贷。
在离开中国之前,我周围的人几乎都欠着高额的房贷。闺蜜说,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想着今天要还3000块,头发都掉了。。。当时就有个说法叫“千万负翁”。。。可是来到法国之后我才惊奇地发现,并不是所有西方人都是靠借贷活着的,那只是美国的模式。至少在法国,金融管理还是比较保守的,个人借贷并不是那么轻易的事(当然不排除上面那贴里我写的那种真诚的笨蛋)。
也会明白生活的艰辛不易了,还是得居安思危。
你去看看里根,小布什是怎么把美国的国债搞的天上去的。
有的人一遇数字就发懵,比如我家的。 所以我基本是家里的账房先生。我老爸也这样,但我老妈这方面就特别敏感。
发不了财不要怨社会,就怨自个
谁是小政府?
除了食品衣服,英国人特喜欢装修、改造房子,现在贷款利息低,借钱装修的更多了
蒙他的还都是哥们或自家兄弟。去买个车他就看我和买车的算来算去,觉得脑子疼。人家是有福之人。不过好在我也好这个,脑子没地方用,理财不错。
警察,消防,跟学校差不多,都是镇里市里的税收是预算大头。学校的教师员工都是当地政府的雇员,跟联邦政府关系不大。
我知道的,镇里财政预算都需要镇里居民通过才行。
所谓大政府小政府是指对联邦政府而言。
等全谈好了, 让他来付钱, 给他一个英雄救老婆的机会就好啦。 当然, 这是指买我的车。
他买车, 要我出手, 我再出, 不然, 高就高点。。。
想当初, 他要的三角钢琴, 就是他在边上, 我没砍到特别好的价格, 呵呵!
”人生之要谛是对别人有用,能把自己买个像样的价钱“ 这句话。
90后以前的中国人大多经历过贫穷,甚至饥饿,长辈的极端节省,所以由于惯性养成储蓄习惯。
但是90-95以后出生,被宠爱长大的中国人,也慢慢向美国人同龄人靠拢。
国内的消费主义还有一个原因。处于结婚生育高峰期的90-95后们面临畸形性别比,求偶竞争异常激烈,不得不靠花钱提高竞争力。所以国内所有面向年轻女性的消费市场都爆火。
非常solid research,每一份砍?????有理有据。连买车的经理都佩服。我是现金买,自然折扣要的多。砍价千万不要把人家赚的底裤都砍下来。那就是要被轰出去。和炒股一样要做好功课。我老公看呆的是我把经理可能钻的人空子全堵回去了。就和这里辩论一样,逻辑很强得哈哈
所以,他们都不在乎自己的孩子上不上大学,觉得孩子copy他们的人生足矣。
当然,有几位生意早就被全球化挤兑的不行,卖廖。收入够他这一代用,不够孩子这一代的,只好怪,世道变了。
俺家LD去九寨沟玩,遇到卖手镯子的店铺,老板说,老爸要死了,她差点钱,把祖传手镯拿来卖,原价10万,她只要8千,凑医药费,还哭得昏天黑地的。LD善心大发,当场买下。出得店门,有人看他太傻,悄悄告诉,那手镯儿只值5块钱。那个经理的老爸,都死了上百次廖。
习大大更会讲中国故事,还要手下人,个个都要会讲故事。
所以,听人讲故事,一定要多一个心眼儿,一旦被讲晕了,下场就悲惨廖。
公司雇了几个under的毕业生,不到半年不是自己走了,就是请回家了。
CEO说,他们干了几个月,就想我的位子廖。
但是,这些孩子,一旦出到社会上,就要面临冰冷的竞争,甚至来自海外的竞争,根本从知识,经验,心理,社会成熟度上,都完全没有ready,很多人遇到挫折,手足无措,选择做缩头乌龟。
美国学校教育,有点像50年代中国共产主义教育,画一个大饼忽悠孩子,真到了要工作的时候,全部上山下乡,修理地球去廖。
美国有很多老人看孩子没出路无奈伸手相助。
去年WSJ有几篇报道,看了让人心酸。这些孩子当初不懂人生之要谛是对别人有用,能把自己买个像样的价钱。老大不小了,混了几个不像样的工作买不起房子养不起孩子的。
老爸老妈都不是什么有钱人而且不是退休了就是过了挣钱的高峰时期了。看孩子无奈只好把自家的房子抵押了拿点钱出来,有的甚至还有从退休的钱里借的。
美国下一代,多一半的人真是啥也没有了。
子女积蓄理财,这没法整。
佐佐木家里7娃,财务自理的就俩,其他都是坐吃山空,无论自己赚多少。
要花大钱就贷款,之后慢慢还,不像中国人傻呵呵还存钱,图几个利息。我原以为“大钱”是说买房买车,后来才知道,买电器,买衣服,都算“大”,花的就是自己没有的钱,然后指着之后再来填坑。
其实,欧美这种年轻人挺多的。去年我曾经就遇见个法国人,他向我大力推销他们自己发明创造的新货币叫“晕那”。听他一介绍我就知道那纯粹是个p。于是我问他目的何在,他就说这是反银行的措施,银行都是骗子。他们让我们贷款买电脑买电视,然后把我们变成还贷的奴隶。我说放贷就是做生意,但是并不是强迫的,你可以选择不借贷的。他说,可是我也想要电脑想要电视啊!我说那你不能花自己的钱吗?他说可是我没有钱啊。我说没钱你就别想着买啊。他恨恨地瞪我一眼说,有钱人都是坏人。
这种人应该算是真诚的笨蛋。我一下都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他,如果我以真诚对他,那就等于当面骂他。如果要对他抱有善意,就只能虚伪客套地闭上嘴巴。
其中就说到,中国人比美国人穷很多,但是他们省吃俭用,把钱贷给美国人花。。。
美国的现状是,现在的年轻一代的经济前景比父母一辈差。
年纪轻轻就轻易背上几十万的贷款,年18%的贷款利率。没让它上市太对的,否则会导致全国金融危机,然后全球金融危机。
所谓富不过三代,对一般平民也一样。稍微有点钱,就不知东南西北了。
我家小叔子和我年纪差不多,20米也有了。。。都是一个爹娘怎么差别这莫大
说中国老人到死攒够了为儿子买房的钱,而美国老人到死还完了他年轻时买房的贷。
在离开中国之前,我周围的人几乎都欠着高额的房贷。闺蜜说,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想着今天要还3000块,头发都掉了。。。当时就有个说法叫“千万负翁”。。。可是来到法国之后我才惊奇地发现,并不是所有西方人都是靠借贷活着的,那只是美国的模式。至少在法国,金融管理还是比较保守的,个人借贷并不是那么轻易的事(当然不排除上面那贴里我写的那种真诚的笨蛋)。
也会明白生活的艰辛不易了,还是得居安思危。
你去看看里根,小布什是怎么把美国的国债搞的天上去的。
有的人一遇数字就发懵,比如我家的。 所以我基本是家里的账房先生。我老爸也这样,但我老妈这方面就特别敏感。
发不了财不要怨社会,就怨自个
谁是小政府?
除了食品衣服,英国人特喜欢装修、改造房子,现在贷款利息低,借钱装修的更多了
蒙他的还都是哥们或自家兄弟。去买个车他就看我和买车的算来算去,觉得脑子疼。人家是有福之人。不过好在我也好这个,脑子没地方用,理财不错。
警察,消防,跟学校差不多,都是镇里市里的税收是预算大头。学校的教师员工都是当地政府的雇员,跟联邦政府关系不大。
我知道的,镇里财政预算都需要镇里居民通过才行。
所谓大政府小政府是指对联邦政府而言。
等全谈好了, 让他来付钱, 给他一个英雄救老婆的机会就好啦。 当然, 这是指买我的车。
他买车, 要我出手, 我再出, 不然, 高就高点。。。
想当初, 他要的三角钢琴, 就是他在边上, 我没砍到特别好的价格, 呵呵!
”人生之要谛是对别人有用,能把自己买个像样的价钱“ 这句话。
90后以前的中国人大多经历过贫穷,甚至饥饿,长辈的极端节省,所以由于惯性养成储蓄习惯。
但是90-95以后出生,被宠爱长大的中国人,也慢慢向美国人同龄人靠拢。
国内的消费主义还有一个原因。处于结婚生育高峰期的90-95后们面临畸形性别比,求偶竞争异常激烈,不得不靠花钱提高竞争力。所以国内所有面向年轻女性的消费市场都爆火。
非常solid research,每一份砍?????有理有据。连买车的经理都佩服。我是现金买,自然折扣要的多。砍价千万不要把人家赚的底裤都砍下来。那就是要被轰出去。和炒股一样要做好功课。我老公看呆的是我把经理可能钻的人空子全堵回去了。就和这里辩论一样,逻辑很强得哈哈
所以,他们都不在乎自己的孩子上不上大学,觉得孩子copy他们的人生足矣。
当然,有几位生意早就被全球化挤兑的不行,卖廖。收入够他这一代用,不够孩子这一代的,只好怪,世道变了。
俺家LD去九寨沟玩,遇到卖手镯子的店铺,老板说,老爸要死了,她差点钱,把祖传手镯拿来卖,原价10万,她只要8千,凑医药费,还哭得昏天黑地的。LD善心大发,当场买下。出得店门,有人看他太傻,悄悄告诉,那手镯儿只值5块钱。那个经理的老爸,都死了上百次廖。
习大大更会讲中国故事,还要手下人,个个都要会讲故事。
所以,听人讲故事,一定要多一个心眼儿,一旦被讲晕了,下场就悲惨廖。
公司雇了几个under的毕业生,不到半年不是自己走了,就是请回家了。
CEO说,他们干了几个月,就想我的位子廖。
但是,这些孩子,一旦出到社会上,就要面临冰冷的竞争,甚至来自海外的竞争,根本从知识,经验,心理,社会成熟度上,都完全没有ready,很多人遇到挫折,手足无措,选择做缩头乌龟。
美国学校教育,有点像50年代中国共产主义教育,画一个大饼忽悠孩子,真到了要工作的时候,全部上山下乡,修理地球去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