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相到底是什么?

流水无痕
楼主 (文学城)

一开始看到无相这个题目,心里HOLY COW!了一声,这是什么哲学概念?

然后看朵拉认真地分析这个小说的内涵,好像还是KT集体智慧的结果,看完又迷惘又觉得拧巴,拧巴的是故事情节,迷惘的是不知道无相到底是什么意思,好像有道有佛。

好在最后有小说原文的链接,就进去看了。

开头详细地描写了女主从偏远地区到大城市上学受人恩惠的经历和心理,虽然没经历过,但感觉又真实又惊异,真实是因为我大学时拿贫困补助的同学的外在表现和她写的一样,惊异是她们的心理和我想象的差异很大。

没想到她们

那么敏感

那么痛苦

受人恩惠心里却只有恨!

我觉得真实而可怕,至此对小说印象很好。

可是下面教授出场了,小说随之进入无相的哲学思考。

后面我只能说TMD, 什么烂玩意。

情节拧巴,人物虚假,还弄了几个自作聪明的点睛之句, 比如

无耻也是一种坚强力量勇敢之类的。

最后来了个女主听到万物生长的声音,自动脱光光的结尾。目的是为了点题,指点你们这些愚蠢没文化的读者现在明白了吧,无相是什么意思。

可读者们还是百思不得其解呀,又佛又道的讨论半天不得要领。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无相就是顺其自然,客观看世界,太多主观会导致各种冲突矛盾痛苦。

可是作者为了无相,着了相,用力地装腔作势故弄玄虚,文章没有顺其自然,反而拧巴做作,把读者也搞得拧巴了

最后不得要领。大家心中暗自佩服,作者水平真高啊。太有文化了。

 

 

 

 

螺丝螺帽
看你们讨论
z
zhuangqiushui
你们居然都看了。。。
酒绿春浓
老和尚的高深莫测在于无论遇到什么疑难问题,他的答案就是

伸出一支手指而闭口不语。

这个作者说多了就露馅儿了?

流水无痕
她的说和做南辕北辙。
桃子苹果
你觉得你的想象和作者的想象不同,所以作者的想象更符合真实?
流水无痕
女主身上有她的影子吧,写得很真实自然,可她偏要弄个哲学命题,又没本事说清楚,把她那点儿好的独特的东西都带坏了。
酒绿春浓
不能接受他人好意的赠送,也是小气的一种。接受并且享受了他人好意赠送而心生怨恨的人,是扭曲。挺可怕的。。。
数与形
跟英文小说对比,国内的小说总有用力过猛的感觉。
a
alohamora
多数是为了说服自己而写,表达的或是对自己某些行为的释怀,至少是这种意愿
流水无痕
西方文化里好像有要优雅地接受馈赠之类的话。这个小说前半部分写得挺自然的,虽然让人脊背发寒。
流水无痕
我也有这种感觉。
流水无痕
是啊,她还是做不到无相。
禾口
我看无相时,的确有拧巴感。

不过我的拧巴感来自于女主。因为代入起来很痛苦,觉得她这样自设障碍太别扭。

教授我虽然知道生活中难有这样理想色彩的人,但是代入容易,可能是符合自己的理想。

无耻是一种力量,如果不从道德角度抵制,显然是对的。生活中有很多实例的。

当然写得用力过猛是真的。

 

禾口
道理也带着强权。:)
a
alohamora
有些施舍确实令人不太舒服,即便对方是好意

归根究底,在于施舍本身,就带有分级,俯视的东西,looking down。

 

如果很敏感,就会有不舒服的感觉,特别是被施舍的一方本身很无辜,自己的处境跟自身的努力与否无关。所以也不认同对方在施舍时的居高临下的姿态。

 

人性是很复杂的。还记得Heathcliff 这个人物?按中国人的思维,他一个被主人从街上捡来的孤儿,能有口饭吃就不错了,反倒事事要跟主人的儿子斗,不识好歹。

 

但事实上,每个人,都生而有尊严有自我,有对公平与否的衡量。最后,环境造人了,他就成了怪胎。但如此毒辣的人,却对女主Catherine一往情深,至死不渝。迷到无数女读者。呵呵

 

 

酒绿春浓
Miss Austen在傲慢与偏见里写的Lady Catherine de Bourgh的施舍,她的condescending

态度让一般人感觉很难堪,却让Mr Collins甘之如饴

流水无痕
好吧,这么说吧,女主真实而拧巴,教授理想而不真实。
布兰雅
”无相“又是什么东东?连续剧?
流水无痕
朵拉以前贴的小说
布兰雅
谢。
糯米粥
没读“无相”原文。 呼唤朵拉出来答复
桃子苹果
较真地说,施舍是他人做的定义或者揣摩吧?把给予方的行为解释成施舍,会不会有些想当然?

我不是说那个小说里教授的行为。在作者笔下,那是一种交换,一种至少不太值得肯定的交换。

其实,说白了,不都是交换?只是,交换的未必都是同等价值,同等重要,同等珍贵。只要各取所需,就公平,就不用道德的介入。。可惜,道德介入,几乎不可避免。。

 

a
alohamora
施舍,怎么变成了交换?,没太看明白。我觉着“施舍”,不太容易有异议啊!

通常,施舍就是施舍,给乞丐的那种,没求什么回报。

 

但如果被给予物质援助的人,觉得要回报,

也只有想到要回报,才会变成交换。而交换,一种补偿,很多也就是想要摆脱被低看的一种。(这个和感谢不同)

桃子苹果
你不是说有些施舍不太让人舒服么?居高临下的施舍是什么呢?

为啥有的施舍是居高临下,有些不是呢?

 

a
alohamora
对方跟本在物质上无法对等偿还的,就是施舍。

有些人施舍的时候,还要令对方深知此情,就难免居高临下的嫌疑了。

 

这个,有没有这种意图,不是施舍人说了算,是被施舍人的感受。

D
DoraDora2008
出来啦
D
DoraDora2008
我写的是我自己的理解,确实不太清楚到底无相是什么意思。经过大家讨论,我开始有点点概念了,并且觉得我自己的理解有点太狭隘了。

因为我就是把教授理解成一个有悟道,但是摆脱不了凡人欲望的普通人。但是看大家的理解,其实教授是个高人,是为了点化女主。我看文章开始部分,感觉女主的反应太夸张了,自卑可以理解,不想受施舍可以理解,但是她那随时战战兢兢快要昏过去的样子,我觉得不是一个心理正常的人该有的样子。说到无耻就是力量,这个我倒是同意。就是耻辱这个概念,让女主有无力感,自己就把自己打趴下了。所以去掉荣辱概念,就有力量了。

 

糯米粥
无耻就力量—太好玩了,细想有道理呀。不同角度来理解都挺有意思的

没有对错高低。我们跟着讨论共同学习

 

桃子苹果
我的意思也差不多。不过,等价的物质偿还,这个价是由谁来定呢?

如果给予的一方并不追求既定的物质上的等价偿还,但相信自己得到了某种由自己定义的回报,那么这种给予,还算施舍么?

救人一命,是施舍呢?还是自救?

 

 

禾口
部分对错,高低,就是一种无耻得力量了。:)
a
alohamora
我觉着,既然涉及到的只有当事者,自然“价”就是由当事人自定了。

1. 通常意义上的回报,当然是物质为基础,或者是劳动换报酬。

 

2.不过,“赠与”“施舍”这两种,都是不图回报的。

 

但社会运转的潜规则,好像都有“互惠”,“礼尚往来”这类的明说或暗示的潜在条款,而且,绝大多数人,都对这样的社会规则认可,在这样的条件下,接受赠与或施舍的人,通常就会有“回馈”的想法了。

 

3. 如果赠与的一方,不期待常规的物质上或劳动补偿,被赠与的一方,当然就剩下很少的选择:自己被施舍,或者自己被潜在地要求以其他的形式偿还了。

 

因为如果非至亲或甚至一般的亲属,没有义务资助,那接受个人赠与的一方,不能回报的话,就会有欠人情之类的想法。

 

除非不懂道理,或者天生的利用人的小人,任何正常人,无故受人恩惠,都会有不安,要想尽办法偿还,不然就成了接受“施舍”的乞丐。

 

《着相》里,貌似女主用色相做了回报。可是,自身觉得回报的东西,远比得到的物质上的资助更有价值。这时,也会出现怨恨

 

当然,我没读过小说,只是从这里读到了来理解。

 

4。如果施舍的人,既不希望等价物质交换,也不需要任何其它补偿,这不就是过去那种吃斋念佛给教会捐款之类的吗?那是期待给自己积德或是基督精神。做好事,有大爱之类的。我不觉着,这一类“利他”主义的行为,和《着相》里着重描述的人人关系,是一类。

 

同样,你说的紧急状态下,救人一命这类事,更是离讨论的常态下人与人交往的情况,离得很远。不是一类事。

 

题外话:一对一的助人为乐,最好别跟受助人走得太近。要是不期待任何回馈,匿名才是最稳妥的,否则,被受赠与的人,心理压力会很大,久了,难免成积怨。还有既然不期待任何回报,也不必要让社会知晓,否则难免沽名钓誉的嫌疑。人性就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