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體如何看這場川普與小澤的世紀大爭吵

老哈利_OldHarry
楼主 (文学城)

西方媒體如何看這場世紀大爭吵

2月28日,到訪美國的烏克蘭總統泽连斯基和美國總統川普與副總統萬斯在椭圆形办公室的会面演变成了一场激烈的争吵,對這一必將載入史冊的世纪大争吵,西方媒体都用了哪些英语词汇来形容这次争吵?

我搜了搜,不得不說西方媒体使用了一系列生动且富有表现力的英语词汇来描述这一突發事件。以下是总结的一些典型描述性词汇和短语:

Heated(激烈的) 多家媒体,如《华盛顿邮报》和美联社(AP News),用“heated”形容这场争吵,强调双方情绪高涨、火药味十足的对抗。 Contentious(充满争议的) NPR 和《华盛顿邮报》使用“contentious”来突出会面中存在的深刻分歧和紧张气氛,表明这次交流不仅激烈,还涉及重大争议。 Fiery(火爆的) 《卫报》和《纽约时报》以“fiery”描述争吵,传递出川普和泽连斯基之间激烈言辞交锋的画面,仿佛火花四溅。 Explosive(爆炸性的) 福克斯新闻(Fox News)和《纽约时报》用“explosive”形容这次对抗,强调其突发性和震撼力,显示争吵超出了外交场合的常规界限。 Tense(紧张的) NBC News 使用“tense”来描述会面,指出双方关系紧绷,甚至在泽连斯基接受福克斯采访时也承认局势“艰难”。 Shouting match(喊叫对决) 《卫报》和《华盛顿邮报》直接称其为“shouting match”,生动刻画了川普、泽连斯基和副总统JD·万斯(JD Vance)互相大声争辩的场景。 Confrontational(对抗性的) 维基百科和BBC报道中提到“confrontational”,强调这次会面不仅激烈,还带有明显的敌对情绪。 Acrimonious(尖刻的、辛辣的) 《卫报》和《华盛顿邮报》用“acrimonious”形容争吵,暗示双方言辞尖锐,甚至带有怨恨和敌意。 Blistering(猛烈的) 《华盛顿邮报》使用“blistering”来描述川普对泽连斯基的激烈责备,传达出语言攻击的强烈程度。 Unprecedented(史无前例的) 《纽约时报》称这次争吵为“unprecedented”,指出在现代外交中,如此公开而激烈的领袖对峙极为罕见。 Disastrous(灾难性的) 《卫报》将之称为“one of the greatest diplomatic disasters in modern history”(现代史上最大的外交灾难之一),反映出争吵对美乌关系的潜在破坏性影响。 Berating(斥责的) 《纽约时报》和美联社使用“berating”,描述川普和万斯如何严厉责骂泽连斯基,指责其对美国支持不够感恩。

这些词汇共同勾勒出一幅戏剧化的画面:两位领导人及副总统在全球镜头前展开激烈交锋,语气从愤怒到指责不一而足。这种描述不仅反映了争吵的激烈程度,也暗示了其对美乌关系及乌克兰战争前景的深远影响。西方媒体通过这些词语,试图捕捉这一“世纪争吵”的情绪化本质及其外交意义。

 

以上都是形容词,這些西方媒體对“争吵”的名词用了哪些? 僅僅是我們最熟悉的quarrel嗎?Not really. 

Quarrel(争吵) 例:BBC 和《卫报》提到“a public quarrel between Trump and Zelenskyy”,强调这是两人之间公开的口角,带有个人冲突的意味。 “Quarrel”较为中性,常用于描述双方意见不合导致的争执。 Row(激烈争吵) 例:《卫报》写道“a blazing row erupted in the Oval Office”,英国媒体尤其偏爱“row”,这个词比“quarrel”更强烈,暗示争吵激烈且情绪化。 它常用来描述公开的、火爆的对抗。 Clash(冲突) 例:《纽约时报》报道“a dramatic clash unfolded between the two leaders”,用“clash”突出川普和泽连斯基之间尖锐的对立,不仅是言语上的,还有立场上的冲突。 “Clash”带有一种针锋相对的紧张感。 Argument(争论) 例:NPR 称其为“a heated argument over Ukraine’s war efforts”,用“argument”表示争吵中涉及具体议题(如乌克兰战争)的激烈争辩。 这个词侧重于观点交锋,而非单纯的情绪发泄。 Confrontation(对抗) 例:美联社(AP News)写道“a tense confrontation marked the meeting”,用“confrontation”强调这次争吵不仅是口头争执,还带有面对面交锋的戏剧性。 它暗示了一种更正式、更具敌意的对峙。 Spat(口角、小冲突) 例:《华盛顿邮报》提到“a verbal spat escalated quickly”,用“spat”来描述争吵最初可能较小,但迅速升级。 “Spat”通常指短暂而尖锐的争执,语气稍轻。 Blowout(爆发、大吵) 例:福克斯新闻(Fox News)称其为“a diplomatic blowout”,用“blowout”形容争吵的爆炸性和失控程度。 这个词在美国俚语中常指一次彻底的、无法收拾的争吵。 Altercation(争执、口角) 例:NBC News 报道“an altercation broke out during the talks”,用“altercation”表示争吵中可能有情绪化的激烈言辞,甚至接近肢体冲突的边缘。 它比“quarrel”更正式,带有一定严重性。 Feud(长期争端、不和) 例:《卫报》提到“a feud that could reshape U.S.-Ukraine relations”,用“feud”暗示这次争吵可能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双方关系长期紧张的体现。 “Feud”通常指更深层次、持续性的对立。 Showdown(摊牌、对决) 例:《纽约时报》称其为“a historic showdown between Trump and Zelenskyy”,用“showdown”强调这次争吵的高潮感和决定性意义,仿佛是一场关键对决。 这个词带有戏剧性和决定性的色彩。

总结来说,“quarrel”确实被使用,但更多是作为基础词汇。西方媒体根据争吵的激烈程度、语境和影响,选用了从“spat”(轻微口角)到“showdown”(重大对决)等不同名词,以传达事件的规模和情绪。“Row”、“clash”和“confrontation”尤其常见,反映了争吵的公开性与冲突性。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西方媒體如何看這場川普與小澤的世紀大爭吵 懂王的簽名你能看懂?——兼談在美國簽名實用英語表達 趣話大通銀行 香港兩家最著名銀行匯豐渣打的得名由來 Citibank為什麼譯作花旗銀行?
暖冬cool夏
A great collection!
最西边的岛上
+1!
最西边的岛上
actually even without the sound, one could tell from their
最西边的岛上
body language how tense it was (I do feel sorry 4 Z).
最西边的岛上
IMHO: there r no winners in a shouting match. sigh ... ...
移花接木
泽连反驳万斯的外交劝说直接惹恼了川普,我不得不同意川普: 你在赌博百万人的生命,你在赌博第三次世界大战,你手里没任何牌
移花接木
可反过来想泽连斯基的立场,如果就这么一声不吭当着乌克兰人的面直接签了这等于投降卖国协议,他如何面对乌克兰人?
移花接木
最后川普在MAGA庆典之前记者招待会说,他会回来的,早晚得签,越晚牺牲越大。如果有阴谋论说他俩配合泽连作秀我也信
移花接木
川普霸道到连一句口头安全承诺都不给
永远老李
总结成中文,就是吃相难看,斯文扫地。 AND MA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