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ining for and racing 26.2 miles has been shown to have adverse effects on the heart, such as plaque buildup in the arteries and inflammation.
Running too much can lead to chronically increased cortisol levels, resulting in weight gain, fatigue, and lower immune function.
(https://bigthink.com/health/reasons-not-to-run-a-marathon/#:~:text=Training%20for%20and%20racing%2026.2,fatigue%2C%20and%20lower%20immune%20function.)
以前有个同事几十年(坛里提到过)每天跑10多miles, 看上去非常健壮,棕黑皮肤,精力精神都非常好 。 body fat 8,9%, 平时心跳 50 多。
几年前,有一天突然在办公室死去, 心脏的问题。 不知道是遗传, 还是运动过度。
不是骇人听闻, 是看到上面文章想到的。
你那个link我没有读。普通大众参加的还好一些,专业运动员,现在有不服药的吗?听说自行车界特别如此。到底是运动过量还是服药的慢性副作用,很难说。
以前有跟踪过一群每年至少跑一次马拉松 10-25 年的马拉松爱好者,让她们接受冠状动脉 CT 血管造影、12 导联心电图、血压和心率测量、血脂检查。然后和不爱运动的女性相比。结果是这些女性马拉松爱好者(年龄 42-82 岁)的冠状动脉斑块患病率和钙化斑块体积显着降低。静息心率、体重、体重指数和甘油三酯水平都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更高。
当然她们的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和高血脂)也较少;所以也是一个confound因素
五名患有冠状动脉斑块的女性跑步者比没有斑块的跑步者大 12 岁(65 对 53 岁)。
所以结论是,与没有运动习惯的女性相比,女性马拉松运动员的冠状动脉钙计数更低,冠状动脉斑块患病率更低,钙化斑块体积更少。长期女性马拉松运动员的冠状动脉斑块和年龄相关。
也就是说,你跑不跑,随着年龄增长,都会有更高的冠状动脉疾病风险。
至于肾病,都是可逆性的。几个小时以后,重新恢复血液灌注,就都恢复正常了。当然比赛时候要注意饮水。这些都是common sense
跑马,是个人选择,每个跑马的人都知道风险,其实很多猝死的,是半马,为什么呢?因为半马不用非常严肃训练也可以搞定,可以靠一把鸡血,所以有些人完全不运动,然后心血来潮去报个半马。
真正大铁距离,全马距离的,站在起跑线上的时候,都是已经经过了认真的训练和build up
咱们认真锻炼就行,只要keep moving,都是好同志,瑜伽打球跑马,都是个人选择。
死亡率最高的是在游泳,因为早上很早开始,水一般很冷,人又非常紧张,几千个人一起奔进大江大河,那种anxiety。
死亡人数最高的是六十岁以上男性,本身有冠心病的运动员。
说来不信,很多铁三运动员都不是像coach和喵儿爸这种从小就是体育尖子,而是是中年开始,发生了心脏病糖尿病以后,开始痛改前非,然后一发不可收拾。这类从沙发土豆到大铁距离的运动员,非常让人钦佩,但是确实也是最高的死亡率人群。
所以应该每年,甚至每六个月,都去做体检,要求stress test,控制血脂血糖血压,不要讳疾忌医,觉得运动会解决一切问题
(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179786/ )
我还从来没做过。但我的医生知道我跑马,他也没让我做。
我很怕看医生,总觉得没病都能看出病来。好象很多男人都有这毛病。我家领导就正好相反,一有风吹草动就找医生。这可能是女性寿命比男性长的原因之一。
这篇文章里面都是maybe, possible,假设。
当然我知道这些很难通过一些特定的检查来说,因为都是许许多多年的积累,也有很多干扰因素。
again,上船有风险,有人买股票倾家荡产,有人一夜暴富,都是大家自己的选择。
运动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光是身体,也是精神上的,有的人需要那种刺激,短距离已经满足不了他们。
文章里也写了,随着年纪增长,不要追求速度和intensity,要注意修复,这些大部分中年运动员都很注意了。
死亡人数最高的是六十岁以上男性,本身有冠心病的运动员。有比例吗?男生人数高不意外,因为参加铁三的男女比例也是男生高吧?还有男生本来平均寿命就比女生低。
铁三比赛我没注意过,骑自行车的,稍微serious点的俱乐部,都是男生比女生多。男女比例大概是10:6 到10:3。当然骑行越快的越是男生多。
我就直接对我医生说,i am an endurance athelte, i need ECHO, stress test, to make sure.
静息时候是发现不了很多问题的。要stres test才能看出来。
现在很多recreational cyclist,都有偷偷dope的,下次你看看那些大叔是不是秃头,肌肉鼓鼓的,嘿嘿
我们是否可以得出结论,全马比半马更安全呢?
结论很滑稽。也是事实。
真实情况是,死亡的,并没有系统科学训练。我们原来的坛子也有不少反对跑马的。总能找到某某朋友膝盖坏了,甚至猝死的例子。结论是不能跑马。所以他们没有跑马,但是连1000米都不跑,甚至没有任何运动。
不是任何人都适合跑步,更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跑马。但真正不能跑马的人比例非常的低,大多数人不知道自己可以。当然,是否跑马是个人的决定。
还有什么叫过量?最好是数据化。对大多数适合跑步的人来说,如果一年连1000英里的跑量都不到,这么说的声音很微弱。我在几个洋人华人跑群里转悠了一下,年跑量10000公里的大有人在。
这类文章不是 理工的试验, 当然 只能 may be, possible,.....
我在35岁到45岁之间跑过不少半马,基本上都是拔腿就跑,凭吃老本儿,没有规律训练。结果坐吃山空,被现实频频打脸,跑不进1:40了,被打老实了,乖乖按部就班地来。现在真是后怕,庆幸自己还没挂。论坛的讨论非常好,学知识,懂道理,科学实践。
我觉得10000公里的就太多了。1600公里就挺好的了,也是每周跑30公里了。都是对大部分人来说。
就像落花说的,个人的选择,开心就好。
比如今年半马, 明年全马,我认为过分。要是我, 我会每过一段时间, 加一些距离。不急于求成,让身体和 mental reaction 慢慢适应。
从来不跑步的,也没有老本可吃的,50岁开始试试。不挂也半条命没了。
10000公里,是非美国的Kipchoge, 还有美国的华人跑团。我就顺便一起说了。
我这两套换得很快的。1英里=1.609344公里。
我华氏摄氏温度换算也快。还有千克-磅。
还拖着仨娃,精神和体力上双重折磨,不知造成多少permanent damage,幸好半马没成最后一根稻草。50岁开始试的也大有人在,比如晓阳姐和runner21, 慢慢来,重在享受。选自己喜欢的。
握手一下吧,我也拖着个娃重新上学。我开始能一次跑5公里的时候,很为自己骄傲呢。你猜时间多少?45分钟!
循序渐进是王道。
god
and
double blinded trial
哈哈,是不是很矛盾
我看他们怎么拿到数据的,用什么模型。
如果所谓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ost hoc power没有什么意义。大多observational studies都有这个陷阱。
好些人总把四肢发达和头脑简单放一起说,这就跟说胸大无脑一样没道理。我接触过的高水平运动员大都有几把刷子,不光是苦练那么多年。我高中的几个体育好的同学,学习都好着呢。三好的标准有时也挺公平。我高二从包头转学回天津,考试总分比年级第二名高100多分,评市三好的时候,班主任想报班长,可是他体育成绩过不去,这个是硬指标,活动不了啊,又不想把名额废了,只好给我啦。你猜奖品是神马?一个啤酒杯,搁冰箱里冻完拿出来倒啤酒那种。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循序都不一定能渐进啦,渐退是肯定滴,波澜不惊,心情愉快就好。
这是一篇review,写得蛮好的。里面cite了不少research,从理论上(人类进化)和多个不同方面的研究数据上,长期的高强度耐力运动对心脏积累性的的副作用蛮惊心的。
所以落花说的比赛前做一个心脏检查是很有必要的。当然这也不排除风险,但至少降低了不少。
如果知道了可能风险还是喜欢马拉松或者铁人,那么就尽管去追求。人生苦短,长寿未必是每个的第一目标。就比如我,喜欢每天傍晚下班了喝一盅小酒,虽然可能减寿一两年,不过我觉得还是值得
这都30年前的事了,30年河东30年河西也。
Training for and racing 26.2 miles has been shown to have adverse effects on the heart, such as plaque buildup in the arteries and inflammation.
Running too much can lead to chronically increased cortisol levels, resulting in weight gain, fatigue, and lower immune function.
(https://bigthink.com/health/reasons-not-to-run-a-marathon/#:~:text=Training%20for%20and%20racing%2026.2,fatigue%2C%20and%20lower%20immune%20function.)
以前有个同事几十年(坛里提到过)每天跑10多miles, 看上去非常健壮,棕黑皮肤,精力精神都非常好 。 body fat 8,9%, 平时心跳 50 多。
几年前,有一天突然在办公室死去, 心脏的问题。 不知道是遗传, 还是运动过度。
不是骇人听闻, 是看到上面文章想到的。
你那个link我没有读。普通大众参加的还好一些,专业运动员,现在有不服药的吗?听说自行车界特别如此。到底是运动过量还是服药的慢性副作用,很难说。
以前有跟踪过一群每年至少跑一次马拉松 10-25 年的马拉松爱好者,让她们接受冠状动脉 CT 血管造影、12 导联心电图、血压和心率测量、血脂检查。然后和不爱运动的女性相比。结果是这些女性马拉松爱好者(年龄 42-82 岁)的冠状动脉斑块患病率和钙化斑块体积显着降低。静息心率、体重、体重指数和甘油三酯水平都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更高。
当然她们的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和高血脂)也较少;所以也是一个confound因素
五名患有冠状动脉斑块的女性跑步者比没有斑块的跑步者大 12 岁(65 对 53 岁)。
所以结论是,与没有运动习惯的女性相比,女性马拉松运动员的冠状动脉钙计数更低,冠状动脉斑块患病率更低,钙化斑块体积更少。长期女性马拉松运动员的冠状动脉斑块和年龄相关。
也就是说,你跑不跑,随着年龄增长,都会有更高的冠状动脉疾病风险。
至于肾病,都是可逆性的。几个小时以后,重新恢复血液灌注,就都恢复正常了。当然比赛时候要注意饮水。这些都是common sense
跑马,是个人选择,每个跑马的人都知道风险,其实很多猝死的,是半马,为什么呢?因为半马不用非常严肃训练也可以搞定,可以靠一把鸡血,所以有些人完全不运动,然后心血来潮去报个半马。
真正大铁距离,全马距离的,站在起跑线上的时候,都是已经经过了认真的训练和build up
咱们认真锻炼就行,只要keep moving,都是好同志,瑜伽打球跑马,都是个人选择。
死亡率最高的是在游泳,因为早上很早开始,水一般很冷,人又非常紧张,几千个人一起奔进大江大河,那种anxiety。
死亡人数最高的是六十岁以上男性,本身有冠心病的运动员。
说来不信,很多铁三运动员都不是像coach和喵儿爸这种从小就是体育尖子,而是是中年开始,发生了心脏病糖尿病以后,开始痛改前非,然后一发不可收拾。这类从沙发土豆到大铁距离的运动员,非常让人钦佩,但是确实也是最高的死亡率人群。
所以应该每年,甚至每六个月,都去做体检,要求stress test,控制血脂血糖血压,不要讳疾忌医,觉得运动会解决一切问题
Cardiovascular Damage Resulting from Chronic Excessive Endurance Exercise
(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179786/ )
我还从来没做过。但我的医生知道我跑马,他也没让我做。
我很怕看医生,总觉得没病都能看出病来。好象很多男人都有这毛病。我家领导就正好相反,一有风吹草动就找医生。这可能是女性寿命比男性长的原因之一。
这篇文章里面都是maybe, possible,假设。
当然我知道这些很难通过一些特定的检查来说,因为都是许许多多年的积累,也有很多干扰因素。
again,上船有风险,有人买股票倾家荡产,有人一夜暴富,都是大家自己的选择。
运动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光是身体,也是精神上的,有的人需要那种刺激,短距离已经满足不了他们。
文章里也写了,随着年纪增长,不要追求速度和intensity,要注意修复,这些大部分中年运动员都很注意了。
死亡人数最高的是六十岁以上男性,本身有冠心病的运动员。有比例吗?男生人数高不意外,因为参加铁三的男女比例也是男生高吧?还有男生本来平均寿命就比女生低。
铁三比赛我没注意过,骑自行车的,稍微serious点的俱乐部,都是男生比女生多。男女比例大概是10:6 到10:3。当然骑行越快的越是男生多。
我就直接对我医生说,i am an endurance athelte, i need ECHO, stress test, to make sure.
静息时候是发现不了很多问题的。要stres test才能看出来。
现在很多recreational cyclist,都有偷偷dope的,下次你看看那些大叔是不是秃头,肌肉鼓鼓的,嘿嘿
我们是否可以得出结论,全马比半马更安全呢?
结论很滑稽。也是事实。
真实情况是,死亡的,并没有系统科学训练。我们原来的坛子也有不少反对跑马的。总能找到某某朋友膝盖坏了,甚至猝死的例子。结论是不能跑马。所以他们没有跑马,但是连1000米都不跑,甚至没有任何运动。
不是任何人都适合跑步,更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跑马。但真正不能跑马的人比例非常的低,大多数人不知道自己可以。当然,是否跑马是个人的决定。
还有什么叫过量?最好是数据化。对大多数适合跑步的人来说,如果一年连1000英里的跑量都不到,这么说的声音很微弱。我在几个洋人华人跑群里转悠了一下,年跑量10000公里的大有人在。
这类文章不是 理工的试验, 当然 只能 may be, possible,.....
我在35岁到45岁之间跑过不少半马,基本上都是拔腿就跑,凭吃老本儿,没有规律训练。结果坐吃山空,被现实频频打脸,跑不进1:40了,被打老实了,乖乖按部就班地来。现在真是后怕,庆幸自己还没挂。论坛的讨论非常好,学知识,懂道理,科学实践。
我觉得10000公里的就太多了。1600公里就挺好的了,也是每周跑30公里了。都是对大部分人来说。
就像落花说的,个人的选择,开心就好。
比如今年半马, 明年全马,我认为过分。要是我, 我会每过一段时间, 加一些距离。不急于求成,让身体和 mental reaction 慢慢适应。
从来不跑步的,也没有老本可吃的,50岁开始试试。不挂也半条命没了。
10000公里,是非美国的Kipchoge, 还有美国的华人跑团。我就顺便一起说了。
我这两套换得很快的。1英里=1.609344公里。
我华氏摄氏温度换算也快。还有千克-磅。
还拖着仨娃,精神和体力上双重折磨,不知造成多少permanent damage,幸好半马没成最后一根稻草。50岁开始试的也大有人在,比如晓阳姐和runner21, 慢慢来,重在享受。选自己喜欢的。
握手一下吧,我也拖着个娃重新上学。我开始能一次跑5公里的时候,很为自己骄傲呢。你猜时间多少?45分钟!
循序渐进是王道。
god
and
double blinded trial
哈哈,是不是很矛盾
我看他们怎么拿到数据的,用什么模型。
如果所谓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ost hoc power没有什么意义。大多observational studies都有这个陷阱。
好些人总把四肢发达和头脑简单放一起说,这就跟说胸大无脑一样没道理。我接触过的高水平运动员大都有几把刷子,不光是苦练那么多年。我高中的几个体育好的同学,学习都好着呢。三好的标准有时也挺公平。我高二从包头转学回天津,考试总分比年级第二名高100多分,评市三好的时候,班主任想报班长,可是他体育成绩过不去,这个是硬指标,活动不了啊,又不想把名额废了,只好给我啦。你猜奖品是神马?一个啤酒杯,搁冰箱里冻完拿出来倒啤酒那种。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循序都不一定能渐进啦,渐退是肯定滴,波澜不惊,心情愉快就好。
这是一篇review,写得蛮好的。里面cite了不少research,从理论上(人类进化)和多个不同方面的研究数据上,长期的高强度耐力运动对心脏积累性的的副作用蛮惊心的。
所以落花说的比赛前做一个心脏检查是很有必要的。当然这也不排除风险,但至少降低了不少。
如果知道了可能风险还是喜欢马拉松或者铁人,那么就尽管去追求。人生苦短,长寿未必是每个的第一目标。就比如我,喜欢每天傍晚下班了喝一盅小酒,虽然可能减寿一两年,不过我觉得还是值得
这都30年前的事了,30年河东30年河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