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吃饭!记一个四十岁大妈的七年“减肥”路

落花飘零
楼主 (文学城)

天早上和多年未见的大学同学一起跑了9英里。

我们毕业19年了。当初在校园里无数次擦身而过的我们,后来在大洋彼岸奋斗的我们,后来体会着初为人妻初为人母的我们,大概从未预料到,有一天,我们的重聚,竟然不是shopping,而是天不亮就一起跑步。我们的合影,不是下午茶的各种摆拍,而是一张跑步结束后的大汗淋漓。

跑步的时候,并不能说什么话,但是却是最好的相处。短短重聚十几个小时。不知下此何时再见。但是我知道,10/13/19,她会在芝加哥跑马拉松,我会在Lousiville打铁,我们一起在同一天,做着一样的事情,挑战自己,这就够了。

下班回到家后很sentimental地找出了一些老照片,记录我这个大妈一路走来。

2012夏天,孩子周岁,我的体重却下不去。受到同事鼓励,买了辆hybrid,开始骑车。我第一次在旧金山骑车,骑到金门大桥时候,很激动。我第一次到美国,就是在旧金山入境。还记得飞机降落时侯我激动地寻找金门大桥。 岁月有意,带我回到这里,开始了一章我无法预想的人生篇章。

2013十月。

一年以后,我已经有了路车,开始骑一些60-100英里的长途,纯粹是have fun,按照教练的说法,我打下了强大的酱油基础。

从没有锻炼过的我,一开始锻炼,身体能够感受到明显的变化,体重明显下降。

 

从那以后,我完成了无数100英里骑行,几乎是每周一个,2016年,我终于如愿以偿完成加州最挑战的death ride。 但是那时候,一个骑车的朋友委婉地提醒我说,你好像要注意一点了。确实在death ride训练期间,为了保证体力,我的饮食基本上是放开,每次大票之前还要特意load。但是具体load多少,怎么load,毫无概念。骑行中具体的营养计划更是无从谈起,就是到了一个休息站就吃吃喝喝,然后继续骑。 我翻看自己的照片,发现这几年下来,我的身体确实看上去壮了许多。   虽然我知道自己和几年前的fitness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我也不想走出去虎背熊腰的。再加上我的专业是糖尿病,我开始严格控制自己的碳水化合物,基本上是谈“碳”色变,每天盘子里就是一点蔬菜和肉。   我还下载了my fitnesspal的软件,给自己定了一个体重,然后计算出来每天只能吃1250卡路里。每天精打细算每一口饭菜。   2017年开始,我参加了非常高大上的专注于力量训练的gym,坚持每周三次的举重和各种functional training,饮食上也是严格控制,虽然体能不停上升,但是体型似乎总是没有达到我想要的那种lean and fit的境界。   2018年四月我开始跟教练。准备2018 亚利桑那大铁。   我从没想过教练会这么关心我的饮食,基本上到了一种obsessed的地步,她要我每顿饭都发照片给她,要我每天记录自己到底吃了多少,然后训练的感觉如何。我开始非常不习惯,她报出来的数字我听了差点中风。   教练知道我妈妈是家里大厨,还特意加了我妈妈微信,成立食堂小组,督促我妈妈给我补充足够的营养和碳水,每次看到我在那里吃饭,我妈妈就很担心已经圆滚滚的我,会不会一发不可收拾。   但是我信任我的教练,you say jump, I say how high. 义无反顾地照着她的plan。   艰苦训练的我,并没有再关注体重,而是更在performance和recovery上。   现在找出原来的照片,已经可以看到明显的区别。   2018年9月 Canada road 训练  

2019 7月: foster city游泳训练

以下三张照片是一个很明显的变化过程。我第一张照片体重最轻,后面体重都一样,比第一张大概重三四磅。

第一张2018年四月份,刚从乞力马扎罗登山回来,高原带来的鸡血,半马首次破二,还在举重,开始学习游泳,继续我的低碳饮食。

那时候我觉得自己身体非常棒,对即将开始的大铁训练毫无概念,笑得好天真。。。。

第二张是2018 十月份半马。

那天之前,我游泳两小时,骑车六小时,回到家就只能趴在床上。教练让我第二天去参加那个半马,我觉得她真的好变态!!!但是没想到还跑出了second best time。

cross train和合理营养的好处体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章是大铁完成后两个星期在佛罗里达开会。 我穿着教练亲自设计的Kona跑步衫,带着憧憬已久的铁人帽子,喜悦和自豪溢于言表。教练很喜欢这张照片,这是她亲手培养出来的心血。

 

第四张是我2019年七月的Santa Rosa半铁。继续沿承好好吃饭,好好锻炼的精神。

另外一个对比。是我家门口的马拉松。2017年我首马,2019年第二次挑战,PR15分钟。 左边体重还比右边的体重轻。这就是body composition的区别。 光纠结体重,对我来说,现在已经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了。为了给我贯彻这个概念,教练几乎是费尽心血。我很感激她的耐心和远见。

七年来,我走了多少弯路,幸好有她一直在督促指导我。隔行如隔山,我可以治疗病人的糖尿病,却常常无法判断自己作为一个耐力运动员的营养需要.

今天,我的体重和七年前刚开始锻炼时一模一样,但是我从骑着hybrid在路边逛逛的大妈,成为了一个ironman。

建议一下还在纠结体重的同学们,放下磅秤,端起饭碗,好好吃饭,科学吃饭!
O
OrangeBread
赞!科学吃饭,健康身材!
O
OrangeBread
赞!科学吃饭,健康身材!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世界在逐渐了解中国,中国人也在逐渐了解世界的异性。他们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有的甚至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分子。于是,有些中国人漂洋过海,嫁给了外国男人或者娶了外国女孩。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跨国婚姻的登记数几乎是逐年繁荣昌盛。1982年,中国跨国婚姻登记数为14193对,而到了1997年已达50773对,涉及53个国家和地区。

  人们在惊叹这一段段惊世未了情的同时,却忽视了故事背后的酸甜苦辣欢乐痛苦。由于文化的差异的婚姻观念,以及成家的目的各有不同,在婚姻中演绎了一幕幕悲喜剧,跨国婚姻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浪漫,那么甜蜜。来自不同国家的两口子告诫我们,其实与任何一段婚姻一样,跨国婚姻,不仅仅是相爱。

  日本男性最愿意娶中国女性

  随着中国人逐步走向世界,以工作、学习和生活为目的旅居日本的中国人在逐渐增加。在这些中国人中,一些女性嫁给了日本人为妻。日本政府公布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随着日本的国际化程度提高,国际婚姻也在与日俱增,特别是日本男子娶外国女子为妻的越来越多,其中娶中国女子为妻的比例最高。

  随着日本人口增长率一年比一年低,40多岁的一般日本男性现在很难找到二三十岁的日本女性为妻,原因是如今日本女性都要求较高的生活水准,而一般的40多岁的日本男人的经济条件大多都达不到她们的要求。于是,这些日本男子尽快解决单身寂寞的最佳办法就是把寻求配偶的目标转向国外。一般日本人都认为,中国人的长相与日本人很像,饮食差异也不大,都使用筷子,都会写汉字,等等。

  中澳婚姻温而不热澳大利亚和中国是地球上一南一北两个国家,文化背景十分不同,但是两国间的联姻数量却一直居高不下。这当中,除了经济的吸引和文化的好奇等有利因素之外,也存在许多困难和误解尽管中澳交流年年发展,但是两国婚姻并没有出现过突增或者突降的情况,近几年每年结婚人数比例的增长基本不超过7%,偶尔还有降低。这种平缓增长一方面说明中国人在澳大利亚的生活趋于稳定,另一方面也说明近几年中澳婚姻交流没有什么突然的变化。

  澳大利亚移民局对中澳婚姻的签证一直控制严格。首先他们要证明双方婚姻关系的真实性和持久性,而且这种考核对申请人所处的特殊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经济现状,家庭中长辈参与程序和申请人对婚后的安排,并未加以深入考察,而是直接套用澳大利亚的各种观念、行为标准和移民部政策,罗列出一串串申请人未能符合的条件或标准。所以有时候申请人在面试时一个不经意的回答会成为拒签理由之一;有时,申请人在婚姻生活中的矛盾或不和,尽管双方和好如初,但仍然会被移民官抓住把柄赫然成为拒签的重要理由之一。从2002年12月开始,澳大利亚立法规定实施新的结婚证书颁布办法,所有要登记结婚的配偶,可以先谈好彼此的结婚条件,包括离婚时财产如何分配,小孩如何教育,要到什么地方度假,甚至一周做爱几次,等等。

  许多在悉尼的中国人对此无法理解,但是澳大利亚人对此另有看法,悉尼大学正要结婚的安德森教授就认为,这样很清楚,也是一种互相尊重对方的表现。

  中澳跨国婚姻的离婚率一直居高不下,专家说原因和澳大利亚整体婚姻文化习惯有关。澳大利亚是有名的家庭观念差的国家,在世界各国夫妻离婚率排到前三,第一是美国。40岁以上的澳大利亚男人中,有过离婚记录的占全体总数的40%。所以澳大利亚人把婚姻看得比较淡。

  中德联姻喜忧参半

  上海的磁浮列车开通了,来自德国慕尼黑的电机商人彼得先生感到非常兴奋。他很清楚,中德两国合作的磁浮列车项目的开始意味着中德两国在上海的合作前途无量,对他个人来说,这绝对有助于实现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在上海找一个中国媳妇。“两国交流越来越多,中国姑娘对我们越来越不陌生,我在工作中和她们交流越来越容易。”彼得操着生硬的汉语说。据了解,彼得先生身边有这种想法的德国小伙子还有不少。

  德国人把婚姻家庭看得很重,这一点和中国人很相似。如此他们认为应当有了一定经济基础才能结婚,否则婚姻会不稳定。也因此,德国人办理跨国结婚的手续非常烦琐。登记结婚的话,首先要把从小到大各种证件能办上的都办上。这些文件必须首先经过中国公证机构公证,再经中国外交部确认,最后由德国驻中国大使馆认证后再邮寄到德国,由在德国注册的翻译公司译成德语,后再递交给婚姻登记处。但最终能否结婚不是由婚姻登记处说了算,所有文件都得送德国各州最高法院由法院决定。一般来说,没四个月这套程序批不下来。乃至有一种说法建议凡欲和德国人结婚者转道丹麦办理,那里三天就够了
螺丝螺帽
佩服,还是佩服。。。我太随意了
a
alazycatinsd
赞健康饮食,最喜欢Kona那张。
日月茗
佩服!穿衣服的尺寸这些年来有变化吗?
g
gzlady
佩服!
D
Dayi
赞,很励志!请问要想有类似你现在的效果,是否一定要像你那样长年坚持不是人的生活方式啊?我双膝有问题,

不能跑步,有没可能光靠骑车减大腿?(游泳也不想,嫌池子脏)。

另外,能不能具体分享你是怎么吃的?例如每天的餐单,谢谢

n
nikerunner
赞落花妹妹!

这些年一直跟着你的博客看你一步一步从“菜鸟”到打铁,真心励志。 你的韧性无以伦比,你开始的真的不晚,你还年轻! 我(2008)跑首马的时候也过40,那时轻而易举的under 4 hours. 生命不息,运动不止。为你的第二个大铁加油!

O
Oona
赞!
福禄寿喜
仰望铁妹妹!可以分享一下你一般三餐比较典型的食物吗?想学习你的健康饮食。
喜喜哈哈
+100!!!
我想有个花园
你跑步有膝盖问题吗?如果有怎么解决啊。
柔声细雨
能说说具体如何好好吃饭吗? 每人的定义肯定不一样,很想参考你的,谢谢!
布兰雅
大妈姐姐好。我也是产后身材。练了六个月的芭蕾,不见效果。于是“改行”跑步至今
瞎走瞎拍
敬仰打铁牛人!

一见第一张照片里粉色T-Shirt, 就知道来自湾区高手. 衣服设计者是你的教练?

枫蕤甦
越来越结实,真棒!
3
3-D
糖尿病人为啥不能沾碳水? 饮食不平衡会不会增加肝脏负担得肝病?
b
better.life
最喜欢Florida那张照片,线条变化的非常明显。
l
lookatme..
我不是纠结体重,而是体型。老牛仔裤能穿进去就是好。而且好好吃饭的前提,必须高强度的运动,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个条件的
江夏
好棒!加油加油!
落花飘零
回复上面几位姐妹的问题

我并没有吃什么特别的饮食和饭菜。只是我妈妈做的家常菜。但是比例和总量都是根据我的训练不断在调整的。对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要很注意。在接近比赛时候碳水化合物会明显增高,在比赛以后的修正阶段,有时候会进入no carb阶段。

我们的目标不同,所以热量摄取完全不同,我在最后接近比赛时候热量要吃的比我平时多三分之一还不止。所以单纯参考我的饮食是没有意义的。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说明体型和体重是两个概念。

以下是我教练说的:我照搬一下:
有许多无数体重一样,三围差很远的情况。男女都有。
Body composition 是你应该focused 
Body scale weight 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只关注体重秤,盯着体重和严格控制饮食变成了一场永无止境,纠缠不清的看不到曙光的终身搏斗。问题是:你很难会有一个高兴的状态。因为这种方法产生的stress hormones是非常高的,而它们会造成身体更多的储存脂肪。
只有放下体重秤,只注重body composition 之关注自己的体能开发,是你越来越强壮越来越fit 越来越好看的方向。
一个dream body 是这条路上的副产品,是一个reward。

布兰雅
今天早上我空腹消耗量600大卡。时间来不及了,拽了一瓶可乐上车。

没时间吃早饭了。。。到了办公室有香蕉,坚果等。

很对。根据自己的消耗调整总量,以及比例很重要。平时我几乎不喝可乐的,一瓶200大卡。

布兰雅
去年年底有段时间,总运动量大而热量没跟上,体重减轻。几年多次比赛。前后两周动少吃多,体重有增加。还在摸索。

试了一次三天前无碳,但依然没摸到门道。

丹麦有我
太励志了!加油,你太棒了!
X
Xueronghua
健康又美丽!
福禄寿喜
谢谢回答问题!根据你的回帖,我的理解就是饮食要注意碳水的摄入,尽量少,还有脂肪和蛋白质的比例,这样就可以改变体型。
落花飘零
again, losing weight might not be a good thing, because you also

simply focusing on weight is not a good approach. might consider getting a nutritionist with a sports background to be your coach. sports nutrition is a very rapidly evolving field, many coaches are outdated.

落花飘零
yes, also combined with appropriate phyiscal training. only diet
s
sansemao
低碳,低碳还是低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