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论哪咤的剔骨还父----"Educated" 一书前18章的父女情

糯米粥
楼主 (文学城)

 

这本书是来自尤他州大山深处的女孩Tera的自传。 因为同时在读另一本书,这本也就进度很慢。18章下来,让我郁积于心,内心充盈情感,不如付诸笔下。

我现在不太喜欢一些说教的鸡汤。而这个作者笔端下面不怎么带主观判断色彩, 但从她一件件小事的叙述,读者逐步在脑海中勾勒出宗教极端,偏执愚昧的父亲,和软弱无主见的母亲。

父亲不让孩子们上学,说是home school, 但其实根本处于游荡中,再后来就是当父亲家庭作坊里面的童工。

说他爱家人吧,几次哥哥Shawn有意外事件,一次头骨破个大洞,他都不让送医院;他的junk yard是个没有任何安全措施的小型家庭作坊,他就让孩子们操作一些极其危险的机器,孩子们纷纷受伤。另一个儿子Luke跟他有一次干活出了意外,火烧了衣服,他让儿子自己开车回来。从Arizona 开回Utah, 他非要半夜迎着大雪暴开车,出了事故,妈妈脑内部受伤严重,他不送医院,让妈妈在自己家自行康复。这些小事举不胜举,让人毛骨悚然。作者不评论,但读者感受到了她的父亲的愚昧冷酷。

说他无情吧, 道是无情却有情。 Tera(作者)唱歌有天赋,他愿意出钱上私教课,然后带女儿参加各种表演的audition. 女儿在自学考大学时数学不会做,真去问他,他也帮女儿解答。 只是这样的温情少之又少。

可以读出,Tera天资过人。 她自己买了几本高中教材,全靠自己很少的自由时间自学,就考上大学。 第18章里Tera刚上本州的大学,但我知道作者后来去了剑桥。

第18章里大学一年级这里,她还从未对父亲有真正意义上的审视,对父亲还是信任的。 可作为读者,我可以从她到现在的行文风格-- 对父母种种让人透骨凉的小事的冷静叙事--看出来,她已经经历了剔骨还父,割肉还母的过程, 这会是何等的锥心之痛?

想到多年前看过的另一本自传-犹他州某摩门分支邪教头领的第19个妻子写的,the witness wears red. 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 而可以战胜出身的人寥寥无几。 the witness wears red作者说,他们那个邪教里很多年轻孩子逃出去,但因为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在都市里无法生存,绝大多数又回来了。

哪咤的剔骨还父, 莲花塑身在我眼里很有深意。 既然无力报答这生育养育之恩,那就不破不立。哪咤三太子的一缕精魂当时并不知道真人可以为他莲花塑身, 只凭一股心气,舍身取义, 这何尝不是三太子的“道”?

Tera年纪轻轻,有这么丰富的体验。而且自己一心向学,如果我是名校,我也会愿意录取Tera这样的学生。 无他, 她的路是自己在荆棘中闯出来的。 生命,未尝不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救赎的过程。

 

🔥 最新回帖

b
blessmom
108 楼
她的另一个兄长 Richard也读到了博士,如今tera也仅与这两位读书的兄长有来往,不过尽管

他们都走出了大山,但家庭尤其父亲的影响对他们三都是根深蒂固的,tyler生了7个孩子,也是homeschool,孩子生病了也不愿就医。

海洋宝贝
107 楼
2018 我看的好书becoming and educated!

谢谢分享! 圣诞节几乎一夜未合眼,听完全书,这两周又陆陆续续听了两遍。家里人已经被我陆陆续续分享了4,5遍,每次听都有新的发现和感悟。我在新浪微博的分享,也吸引了好多的朋友。不剧透了,娓娓道来,故事曲折生动,我个人强烈推荐。

k
kingfish2010
106 楼
she is not the only Ph.D. in the family.

Of the seven children, three hold Ph.Ds, educated.

X
Xueronghua
105 楼
我看过律师的那段话,律师提到的问题其实她的书里表达的不是那个意思

我的感觉是:Tara写的对一件事的感觉,她的家人解读起来也未必相同。

就比如咱们一组朋友出去玩,发生了同一件事,多年后,每个人对那件事的感觉和记忆可能会不同。正如她书里说的,父母结婚照里的那个男人,对Tyler来说是父亲,对Tara来说是个陌生人。

包括Tyler之前的三个男孩子都去学校读过书,家里那时有电话和电视,后来Tara的父亲慢慢变化,把读书的三个孩子从学校叫了回来,后面的四个孩子连出生证都没有,更不用说学校了。

所以Tara眼里的父亲形象和其他人的都不同。

书里很多情节会依据当年她的日记,我年少年轻时也天天写日记,“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情怀是有的,不过,我估计大故事情节是存在的。

这本书的写作实际是她梳理自己的成长过程,并不是要控诉哪一个家庭成员,所以如果有的读者一味追究细节的真实与否毫无意义。而且,她在书里也详尽地描写了家庭成员对她的鼓励与支持。

X
Xueronghua
104 楼
其实两者都有,她自己也要离开家的,在Shawn第二次受伤,她没有遵从她父亲的要求把她二哥带回家,而是送去了医院

I knew I would leave. I would go somewhere, even if it wasn’t to school. Home has changed the moment I ‘d taken Shawn to that hospital instead of to Mother. I had rejected some part of it; now it was rejecting me.”

哎呀,这本书写得实在太精彩了……

这种渐行渐远的心里剖析,幸亏她平时一直有记日记的习惯。

知乎上有评论说“可惜求学的过程写得太简略了”,我在想这才是对的,因为这本书真的不是励志类,励志类会掩盖了这本书的光芒!

 

🛋️ 沙发板凳

D
DoraDora2008
她属于个别极其有天赋, 能突破原生家庭的。
D
DoraDora2008
她属于个别极其有天赋, 能突破原生家庭的。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世界在逐渐了解中国,中国人也在逐渐了解世界的异性。他们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有的甚至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分子。于是,有些中国人漂洋过海,嫁给了外国男人或者娶了外国女孩。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跨国婚姻的登记数几乎是逐年繁荣昌盛。1982年,中国跨国婚姻登记数为14193对,而到了1997年已达50773对,涉及53个国家和地区。

  人们在惊叹这一段段惊世未了情的同时,却忽视了故事背后的酸甜苦辣欢乐痛苦。由于文化的差异的婚姻观念,以及成家的目的各有不同,在婚姻中演绎了一幕幕悲喜剧,跨国婚姻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浪漫,那么甜蜜。来自不同国家的两口子告诫我们,其实与任何一段婚姻一样,跨国婚姻,不仅仅是相爱。

  日本男性最愿意娶中国女性

  随着中国人逐步走向世界,以工作、学习和生活为目的旅居日本的中国人在逐渐增加。在这些中国人中,一些女性嫁给了日本人为妻。日本政府公布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随着日本的国际化程度提高,国际婚姻也在与日俱增,特别是日本男子娶外国女子为妻的越来越多,其中娶中国女子为妻的比例最高。

  随着日本人口增长率一年比一年低,40多岁的一般日本男性现在很难找到二三十岁的日本女性为妻,原因是如今日本女性都要求较高的生活水准,而一般的40多岁的日本男人的经济条件大多都达不到她们的要求。于是,这些日本男子尽快解决单身寂寞的最佳办法就是把寻求配偶的目标转向国外。一般日本人都认为,中国人的长相与日本人很像,饮食差异也不大,都使用筷子,都会写汉字,等等。

  中澳婚姻温而不热澳大利亚和中国是地球上一南一北两个国家,文化背景十分不同,但是两国间的联姻数量却一直居高不下。这当中,除了经济的吸引和文化的好奇等有利因素之外,也存在许多困难和误解尽管中澳交流年年发展,但是两国婚姻并没有出现过突增或者突降的情况,近几年每年结婚人数比例的增长基本不超过7%,偶尔还有降低。这种平缓增长一方面说明中国人在澳大利亚的生活趋于稳定,另一方面也说明近几年中澳婚姻交流没有什么突然的变化。

  澳大利亚移民局对中澳婚姻的签证一直控制严格。首先他们要证明双方婚姻关系的真实性和持久性,而且这种考核对申请人所处的特殊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经济现状,家庭中长辈参与程序和申请人对婚后的安排,并未加以深入考察,而是直接套用澳大利亚的各种观念、行为标准和移民部政策,罗列出一串串申请人未能符合的条件或标准。所以有时候申请人在面试时一个不经意的回答会成为拒签理由之一;有时,申请人在婚姻生活中的矛盾或不和,尽管双方和好如初,但仍然会被移民官抓住把柄赫然成为拒签的重要理由之一。从2002年12月开始,澳大利亚立法规定实施新的结婚证书颁布办法,所有要登记结婚的配偶,可以先谈好彼此的结婚条件,包括离婚时财产如何分配,小孩如何教育,要到什么地方度假,甚至一周做爱几次,等等。

  许多在悉尼的中国人对此无法理解,但是澳大利亚人对此另有看法,悉尼大学正要结婚的安德森教授就认为,这样很清楚,也是一种互相尊重对方的表现。

  中澳跨国婚姻的离婚率一直居高不下,专家说原因和澳大利亚整体婚姻文化习惯有关。澳大利亚是有名的家庭观念差的国家,在世界各国夫妻离婚率排到前三,第一是美国。40岁以上的澳大利亚男人中,有过离婚记录的占全体总数的40%。所以澳大利亚人把婚姻看得比较淡。

  中德联姻喜忧参半

  上海的磁浮列车开通了,来自德国慕尼黑的电机商人彼得先生感到非常兴奋。他很清楚,中德两国合作的磁浮列车项目的开始意味着中德两国在上海的合作前途无量,对他个人来说,这绝对有助于实现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在上海找一个中国媳妇。“两国交流越来越多,中国姑娘对我们越来越不陌生,我在工作中和她们交流越来越容易。”彼得操着生硬的汉语说。据了解,彼得先生身边有这种想法的德国小伙子还有不少。

  德国人把婚姻家庭看得很重,这一点和中国人很相似。如此他们认为应当有了一定经济基础才能结婚,否则婚姻会不稳定。也因此,德国人办理跨国结婚的手续非常烦琐。登记结婚的话,首先要把从小到大各种证件能办上的都办上。这些文件必须首先经过中国公证机构公证,再经中国外交部确认,最后由德国驻中国大使馆认证后再邮寄到德国,由在德国注册的翻译公司译成德语,后再递交给婚姻登记处。但最终能否结婚不是由婚姻登记处说了算,所有文件都得送德国各州最高法院由法院决定。一般来说,没四个月这套程序批不下来。乃至有一种说法建议凡欲和德国人结婚者转道丹麦办理,那里三天就够了
桃子苹果
感觉她笔下的

父亲真的相信公立学校和医院都是洗脑的地方,也真相信需要做好末日或大灾难来临的准备,万一停电停水,他们也是有备无患的。

我觉得这样的美国人虽然少,但不是没有。所以做midwife的妈妈才能从不敢做到成为很有经验的接产妇,因为有需求。她的那些什么油,始终很有市场。还有那件等她到了大学才得以了解到另外很不同说法的警察和邻居间的冲突和死亡事故。我觉得他父亲的解释也不是自己编出来骗孩子的。

为什么她的父母会那样怀疑政府,甚至怀疑一切,敌视政府,我觉得用愚昧和自私来解释有点公式化了。。

我的感觉作为子女,她不能容忍父母的,是后来她会讲到的故事。不书透了。。

 

 

 

 

D
DoraDora2008
反正人都是要被洗脑的, 不是被这个洗,就是被那个洗, 总要选一个来洗。
桃子苹果
她和她的两个哥哥都选择出去,读书,脱离家庭了。50%吧。。还有三个在家乡。。
桃子苹果
所以谁也别说谁,都信自己信的,承担信的后果。。

我就听不只一个人说在哪的山里藏着可以维持多久的食物和水等必需品。就是不知道他们每过多久就要去更新。还有会不会被别人或者动物发现,偷了,吃了,毁了。。。

不过,这没准儿也是一种业余爱好。

 

 

a
alazycatinsd
很多人强烈推荐这本书。在看了简要介绍后,我还是觉得没有勇气看,

因为看到的听到的读到的有关这个世界和很多人的故事,负面的黑暗的令人沮丧的太多了,都快把我的情绪给拖进去了。。。所以最近以来一直都极力避免看这样主题的书。

“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 而可以战胜出身的人寥寥无几。” 你说的这句话简直太精辟了。认识不少中年人,对自己的原生家庭愤恨不已,觉得出身和背景毁掉了自己的人生。我的直接反应就是,那是你成年前无法解脱的情况。你成年后干什么了呢,在有能力自主和独立的前提下,有没有做了起码的努力来摆脱这些阴影?他们的回答是我的想法太简单了,不是想当然那么容易就可以摆脱过去的影响和阴影的。

a
alazycatinsd
哈,不用说山里的人了,就是我这样的生活在城市闹市区的,也会存些应急物资的。

当然量不多就是了。。。比如跟北韩闹紧张关系的那段时间,有流行说法是三胖会有企图核平西雅图,虽然我不住岛上,但也担心如果万一了如何避灾。好在我们有钢筋水泥的地下室,于是买了一箱子脱水食物,很多加仑水,厨房用纸等等屯着。

上次搬家,这些东西沉得要命,食物搬过来了,水倒掉,重新买了,再屯。。。

桃子苹果
其实,

这本书不算很灰暗沮丧。。她父母那样的人还不能算太糟糕的。也许我对人的期望太低了?

至少他们没有把毒品给未成年的子女吃,或用毒品都不惜伤害那些还在母亲肚子里的胎儿。至少他们自己一直是自食其力,做苦力,靠自己的能力养家。

我倒是觉得听了那本书,启发还是很很大。。说到亲人,人的感情不会那么爱憎分明,也不应该那么非黑即白。

 

a
alazycatinsd
我这人喜欢多想,容易代入,怕读了这本书,更加深了

自己胆战心惊的特质,就是如果,如果,如果我投胎到那样的家庭,简直不敢想下去。

桃子苹果
你投胎很好呀。所以想了就觉得自己幸运。。嗯,这感觉也不错么。。
a
alazycatinsd
觉得我父母简直就是天使。我感觉更多的是“好险啊,幸亏。。。”那种紧张,幸运倒据其次。
G
GoGym
猫大! 握手! 我听了简介后, 也是毫无兴趣, 这么堵心的题材, 我是不会看的

对了, 我最近在 看 The Wire, 非常好! 是不是你以前推荐过? 第一次看时,一集都看不下去, 觉得太暴力。这次又看,其实并不太暴力, 而且有很多 profound moments

X
Xueronghua
知乎上已经有好几个人写了书评,我觉得这个人写的最中肯。其实这本书要表达的是“两种价值观碰撞时,你该忠于家庭还是忠于自己?”我还想

到的是“一个人到底有多大的能力与机遇可以摆脱原生家庭的价值观,从而建立自己的价值观?”

 

“如果一个人发现家庭的价值观是扭曲的,她是应该帮家人圆谎,还是应该鼓足勇气把谎言说破?如果在她说破之后,家人以断绝关系威胁她服从,她又应该怎么做?

换句话说:我们究竟应该忠于家庭,还是忠于自己?

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在现实生活中,家庭和个人的价值观也经常会发生冲突。比如,本来单身挺好的,父母却一再逼婚;本来只喜欢文学艺术,家人却非逼自己学理工科。

当然,如果问题仅止于此,倒还好说。但作者塔拉遇到的情况,却极其的复杂与特殊。

 

原文链接在下面:

https://zhuanlan.zhihu.com/p/40739530

 

z
zhuangqiushui
摩门教是不是很不一样?我们这的女总理之前也是摩门教的,她看起来还挺正常的,也没有抱怨过家庭什么的
X
Xueronghua
嗯嗯

这么说吧,我们经常说成功有四道/到,“知道、悟到、做到、得到”。

他们说你的想法太简单了也是有道理的。

很多时候我们都知道一些事情,但是并没有悟到其精髓/内在,没有悟到就根本做不了什么来改变了。

人到中年时,会看到自己的缺陷,就是知道而已,在这个阶段就容易无助、愤怒、抱怨、责怪源头。

而只有当自己能够接受自己的缺陷,并且去正视它的时候,这是个在慢慢悟的过程,(就比如很多人会了解到原生父母之所以暴力是因为他们本身也是受害者)悟到之后,不会责怪任何人了,那么做到就容易了,自然而然也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平静啊,平和啊等等)

这个方面,企鹅美眉是专家!

桃子苹果
嗯,有道理。。
桃子苹果


是知道很多不幸的故事之后,总有如果我是当事人,还不知道会糟糕成什么样的紧张和不安。。。很多都是阴差阳错的一念之间呢。。

桃子苹果
我认识两个摩门教的人。

一个是很好的朋友,有个大家庭,走的都很近。。另一个是很怪怪的。只听她说因为是摩门教,所以早早就婚了。不过对对方了解很不够,后来离婚了。这倒没什么,怪的是她后来的为人处世,让很多人都觉得不可理喻。

这两个人都没说过教会对她们的影响巨大,接触起来,觉得主要还是父母,原生家庭的影响更大。。

 

9
92m
也有人说这家7孩子有3个phd,所以家庭教育很成功,哈哈
五星红旗永不落
说实话,看书需要把心沉下来才能看得进去。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沉下心来看书的
z
zhuangqiushui
是什么原因不能原谅?

跟我透露一下,看了一下故事简介,感觉就情节本身来说比较dramatic,和哪吒也相差甚远,她离剔骨还父还很远,没有看到她“还”什么,只是揭露。。。

d
dandinglity
是说这本书吗?好像前一段讨论过一个,不记得是不是同一本了
糯米粥
我取题是一个“直觉”—可以把父亲的偏执的宗教理念还给父亲,我觉得很不容易。从小出生被洗脑,从小渴望父亲的承认,

到她后来可以出去读书,可以这么冷静的写这本自传,我觉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跟三太子那个难度也差不多

福禄寿喜
你如果读了这本书,你就知道,作者想表达之一就是,教育可以让你超越你出生的阶层。
糯米粥
我现在读到的还只是哥哥Tyler和她念书,看来还有另一个哥哥

跟你说句题外话,是我自己的理解:

他们兄弟姐妹可以在这种环境下,冲出去这么多。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Tyler是在Tara非常关键时刻(比如升大学)给她的指导。

这可以理解成他们至少有几个兄弟姐妹是同一个Soul group, 今世一起互相扶持的

z
zhuangqiushui
她有接受过她父亲的宗教理念吗?感觉她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误入歧途的公主,邪恶不能沾身

我觉得和这里很多喜欢痛骂GCD教育的人差不多,骂成那样,说明GCD的教育根本就不成功嘛?难道他们以前真的都听进去了?

五星红旗永不落
来扯一下皮来,学理工科至少是穷人养活自己的。至于文学艺术,比较不容易养活自己

文学艺术的,学好了,那绝对的牛X。但是学不好,或者不是这个料,很可能搞的自己一知半解神神叨叨的。也就是说,自己在某个地方困住很长时间走不出来。在一个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国度里,学文学艺术的风险系数还是很高的。

 

虽然我并不喜欢理工科,我也不是理工生。

 

最后我觉得,命运是自己掌控的。来自家庭的而压力固然会存在,但与此同时,如果没有外界的压力,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糯米粥
不是,跟你说的恰恰相反,她的行文里有很多对父亲矛盾的感情。我写读书笔记,要有重点,没写她对父母的矛盾情感
糯米粥
一花一世界,那么一本书给不同读者更会是不同的小世界。
糯米粥
的确是的,我就不敢想象自己要在这本书作者家里,估计就一辈子识不了几个字了
糯米粥
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这把“知行合一”再细分了,很有道理
糯米粥
很有道理!
z
zhuangqiushui
哦,我看的是别人写的故事梗概,所以我只讨论故事情节方面,

至于她对父亲矛盾的感情,看梗概看不出来,起码那人没写。。。如果有,那她是否有尝试理解他父亲这种奇怪的理念是怎么形成的?在她接受了这么多的主流教育之后?

糯米粥
跟书要缘分的。你跟不同的书和剧有缘
糯米粥
我只听到18章。这时候她还刚进大学,还是几乎全盘接受她父亲的理念。
糯米粥
同意第一段。最后一段我持怀疑态度。强者掌握自己的命运。大多数都不是强者,他们就不是人了?
糯米粥
存着你推荐的链接,等我全部听完,再来看。想尽量自己先独立思考
z
zhuangqiushui
诶,是你的简介还是我看的简介里写着她母亲教会了她们阅读。。而且大孩子也被允许上学。。
糯米粥
估计是的
糯米粥
是这样的,她父亲理念也是渐变的过程。她有哥哥让去上学,后来某个哥哥开始就不让上学了

妈妈只是高中毕业,妈妈的homeschooling 根本有一搭没一搭。书里有个细节,Tara学龄儿童年龄去教堂的Sunday school, 被小朋友们嘲笑,因为她不会spell.

我的判断是,Tara天资聪颖过人。

糯米粥
对,是这样的。我是因为这个正好是我的爱好,所以非常的自得其乐
禾口
人的价值观往往是人立命的根本,也靠这个去感知认识世界。所以能知道就已经很不错了。

要悟到,就需要打破固有的框框了。但是否认自己何其难。

 

陈默
我觉得呢,她父亲的那种另类是一视同仁的:对自己,对孩子,对家庭,所以并说不上

是冷酷或者自私。父亲后来也被严重烧伤,几乎死去,他也是这么在家里硬挺着,靠Tara她妈的土方子和精油痊愈的。好笑的是,从此他们家就靠做土药发财了。

其中几个父女之间的细节我还挺感动的。有几个是如你帖子里提到的。还有她刚去大学跟不上,打电话回家想给她妈诉苦,他妈出去接生了,他爸接的,很温柔地说:You will be okay, honey. Tara也很吃惊,原来以为她爸会说"活该"的。还有,她去了剑桥,她爸说:世界末日的时候,不论你在那里,我都要get you,可是现在,你去剑桥了,隔着大洋......

Tara在走出家门后一直对家里有mix的感情,但总体来说还是正常的。她自己慢慢适应各种冲击和不适,并没有怪罪自己的父母和出身。甚至,她有一段柳暗花明的时刻:突然不再纠结与自己的背景了,不刻意隐瞒自己没有上过学的另类了。而她奇特的背景甚至在剑桥成了一个传奇。

然后的急转直下让人猝不及防。这里就不剧透了。其实也简单,就是究竟有没有被关爱过,和被关爱着(cared and caring)......这是个原则问题。而那些大山里的贫苦、另类而落后的意识、没进过校门的尴尬,不是bother Tara的主要原因。

我觉得整个书的主题就是结尾的一段。有的中文媒体把书翻译成《我的求学路》,我觉得是不准确的。在Tara眼里,Education是她凤凰涅槃的推手。

很高兴和大家讨论。冒昧地随便写写~

X
Xueronghua
大多数不是强者的靠运气了……

我还听过一种说法,就是人分: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

先知先觉的就是天生就知道自己是谁,自己要啥,Tyler可以说是个先知先觉的例子,即使家里那么乱的情况下,他自己还可以过着有条不紊的生活,而且能够坚定的朝自己的方向努力。而Tara可以算得上后知后觉的例子,她本来无力挣脱出家庭背景,她甚至看到了自己未来的生活—走母亲的路。但是Tyler的启发帮助她看清自己,虽然她刚走出去时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但是慢慢摸索前行的路上,她看清楚了自己是谁,看清了自己要什么,于是也有了这本书的诞生。不知不觉的呢,在这社会上也有很大的群体,但不一定是所有方面都不知不觉,这一部分人就是随波逐流了,至于漂到哪儿,完全看自己的运气了,运气好的环境好的,漂得好一点儿,运气差的,漂得差一些。

其实,很多事情都如此。婚姻亦如是,我真的有朋友在年轻时选择伴侣就知道自己是谁,自己要什么,选到的伴侣都不错;也有朋友,本身在做生意方面很聪明,在选择伴侣方面,不是那么“强”,结果蹉跎了半生,很是辛苦。

 

五星红旗永不落
强者是一个相对弱者的概念。没有对比就没有强者或者弱者。我是说,每个人实际上都有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

另外,就是对你的思维转跳,有点跟不太上。

 

有的时候,没有点外界的压力,自己不一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X
Xueronghua
是的

她的感觉是复杂的,即使包括对二哥的感情,二哥虽然混球,但是在Tara读书缺钱快要放弃时,二哥倒是掏出了100块钱,而这100块钱让Tara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

正如某一次记者问她:

Do you miss your family? Tara说:I miss them every day, but I can also feel comfortable with my decision not to have them in my life.

桃子苹果
嗯,她后来好像更多地写了些家庭关系。
桃子苹果
好像有人剧透了一点。。她父母后来的有些做法比前18章里说的那些事,更令她失望吧。。
禾口
所谓压力,就是人的安全感受到威胁。而人需要什么都是为了保障安全感的。

所以,你说的压力让人知道要什么是有道理的。

如果用子女的成功来定义好父母,那么好父母的形象真是千差万别了。会有太多让人跌眼镜的形象。

桃子苹果
应该是这本书,

这里还讨论过类似的书应该是Glass Castle和Hillbilly Elegy, 那两本书里的兄弟姊妹没有这个家庭那么多,前一本的家庭应该有四个孩子。 后一本好像只有他和他sister。。

 

 

L
Lovenature
正听到她去剑桥这一段了

我也是认为她对她父母奇葩思维,各种洗脑和生长环境甚至Shawn 都没有怪罪或怨恨,她更在意的是父母的关爱,喜欢看她写的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心理路程,她在写的时候已经在心理上和父母及原生家庭detached 了,我在听的时候对有些情节,比如说几次家人受伤及Shawn 施暴时候不停提醒自己保持距离,否则就是给自己添堵听不下去。期待听最后两碟CD

禾口
人生的道路就是不断前行,在过程中体验。不是简单的好坏能标注的。
桃子苹果
同意你说的最后一句。

前一句,我以前也同意。现在有些不那么确定了。。

有时候,人被自己的局限捆绑住,很难跳出去,很难真正发挥自己的潜能。嗯,人人都有自己的局限。不过,对有些人要更大些,对有些人要小一点。。。投胎真的很重要。

 

陈默
嗯,是这样的。感情的事情本来就不是非黑即白,而且

这书也是有争议的,她父母也请了律师,有不同的说辞。

文笔还是很好的,用词讲究,文思流畅。她的故事也绝对有很正面的意义,很鼓舞人。

这类励志的书原本不是我钟爱的,我偏爱情节简单却暗地纠结的那种。不过这书太火了,我的好奇心太大了,得读一下。哈哈。

z
zhuangqiushui
我就是想知道是啥事,导致她可以从根本上否定家庭亲情。。。
陈默
是,剥洋葱一样。我觉得和原生家庭有剪不清理还乱各种问题的人,也许可以在书中

找到帮助。作者那种抽丝剥茧的自省和回顾,最终认清问题真相,自己抽身而出的经历,可以借鉴。

L
Lovenature
是的,你说的真好
X
Xueronghua
我倒不觉得这本书是励志的

她的家庭现在做着很火的精油生意,肯定有自己的家庭律师。

律师提的几点问题在书中并不存在,我感觉他父母袒护老二的原因要做做样子,Tara的另一个Phd哥哥Richard和Tyler是支持她的,但是他们也和家里保持着联系。

陈默
也是,挺苦情的~
桃子苹果
是的,

在她讲自己小小年纪在父亲的报废车场里工作受伤的那一段,我印象里没听出什么怨恨,倒是觉得她挺机智。

甚至在他们出车祸妈妈受伤,他哥哥烧伤,他父亲烧伤等一系列事故中,都没觉得她是在控诉。

也许我太迟钝。。。

 

 

陈默
谢谢
桃子苹果
应该不是她否定家庭亲情,她不想,也没料到会是那样的结局,而是她被父母否定。。。

要想得到家里的认可,她必须接受家暴。。如果父母是一视同仁地爱她和其他兄弟姐妹,这个要求就很难解释。。

如果她必须在自身生命安全和原生家庭之间做出选择,那她的选择就顺理成章了。

 

 

桃子苹果
她家在那一带应该算得上是大雇主了吧?所以,一定不乏支持者。。。

她才是被赶走的。。。

z
zhuangqiushui
干嘛不报警?如果那么严重的话。。。
L
Lovenature
桃子mm, 谢谢你

小老百姓过个安稳日子。一直在这儿推荐读过的好书,我都用小本本记下来了,以后慢慢听。在这本书之前听完了The nine, 速度奇慢,但终究还是挺听完了,几十年来有偏左也有偏右的时候,唉,就是希望国富民安小老百姓过个安稳日子。

桃子苹果
别那么客气呀。。

那本 The Nine,比较接近现在。。怎么说呢,那些事情都很有意思,但是也很容易被作者的立场影响。我觉得那本Scorpions 很值得看。。还有The Soul of America 不过这本也比较新,作者的立场很明显。。。

历史真的很有意思。横着看一些,再竖着看一些,连贯起来,收获更大。

禾口
人如果能摆脱抱怨和指责,就说明成熟了开始可以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了。

不过这个其实也不容易的。不光是自己的原因,还有外在的压力。因为价值观的对立,清算的思维是普遍的,和解的思维反而不普遍。更何况割裂式的和解。

和解给人的感受就是要一致起来。

禾口
不知道具体什么事。

但是我猜想,她父母的价值观可能是认为对家庭的忠诚高于一切,这个事家庭核心价值观的一种体现。类似那种荣誉谋杀。如果去问那些谋杀的人是不是爱被谋杀的人,他们会认为是爱的。要求家庭成员忍受家暴是类似逻辑的。

L
Lovenature
这两本会慢慢看,历史确实是有意思,正在补美国历史
五星红旗永不落
这是个有意思的话题。人待在自己的安全区里,因为这样做是很有安全感的。有的时候,是需要去到自己安全区以外的世界里去的

一个不敢说话的人,是因为总是担心自己说错话,久而久之就习惯了沉默

 

话又说回来了,如果父母逼迫孩子去学习理工科,但是这个孩子确实在文化艺术方面有着极大的兴趣,那么刚开始只能做出妥协,把文艺当成自己的爱好。只要自己足够坚持,意志足够坚定,终于熬到了自己独立了那一天,依然可以去选择朝着自己喜欢的那个方面去发展。

 

 

桃子苹果
不知道。。要再看看书。。
五星红旗永不落
如果你有看书的爱好,那也真的是一个很不错的爱好了。

说真的,许多人不是看书的料,或者说,阅读方式不同。

 

毕竟书本是花钱买,用现在的话说,是最为古老的知识付费了。

糯米粥
孔子说: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学之,困而不学,基本上就是这个意思,

我也是感慨Tyler的先知先觉。我认为,这就是所谓的有“宿慧”了。

这说到我自己一个对人生最最核心的看法-此生就是为领悟而来。下一世在这基础上接着修炼。

以文会友,可以以读书笔记为引子,跟你们这样高质量的交流,我觉得非常开心!

糯米粥
前面看到你不是理工生,所以用跳跃思维试试:)
糯米粥
西方谚语说:if it doesn’t kill you it makes you stronger

你说的每个人都有掌控自己命运的能力,20年前我是同意的。现在我不再那么确信。如果真的那样,西方谚语何必说if it doesn’t kill you? 说明很多人没法迎难而上。

但我听懂了你的意思。

糯米粥
你把我无力表达的话说得特别清楚!
X
Xueronghua
她也不算是被赶走的,她只是成了外人Outsider

他父母亲成功后,连他外公都觉得也许女儿、女婿的坚持是对的。

Tara的阿姨后来站在她这边,并不是同意她的看法,而是她阿姨为她父母工作,结果无端地被开除,和姐姐姐夫结下了梁子,于是就站在外甥这边。

Tara的父母选择站在Shawn这边也是可以理解的,他们认为Tyler,Richard和Tara都已经是外人了,不是他们一个圈子里了。也许他们内心曾经有过动摇,但是只要细一思量,他们肯定会站在Shawn这边,因为Shawn还和他们一起维护着那个系统,他们是Insider,即使明知Tara是对的,他们也会以大局/自己的信仰为重。

我曾经去过我们这里的Amish Community,他们称自己人以外的人是English,也有Amish人选择离开他们的Community,那么对于Amish,这些离开的人就是外人,他们不欢迎外人再回来社区,即使回到家了,也不能与他们同桌吃饭。

X
Xueronghua
嗯,不能算是剔骨,也没有什么原谅不原谅,她只是决定离开了.....离开的是家,也是家族,也是家庭的理念
X
Xueronghua
是的,他们家人之间不是不爱,而只是各自用不同的方式爱着
糯米粥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很喜欢红楼里的这句话。赞你说的“大家阅读方式不同”
X
Xueronghua
你的看法太对了

其实新世纪有个说法就是:我们来到世上之前,就已经和自己守护的天使设计好了蓝图,决定来这一世修行的功课。

而在Brian Weiss的前世今生几部曲里也反复提到,他在帮助咨询者进行前世催眠疗法,到最后都会问一个问题“你在这一生学到了什么?”

这一生没学好的功课,下一世接着修,这是我们灵魂给自己的承诺。

X
Xueronghua
她没有控诉,她只是客观地描述,客观地用当时的眼睛看当时发生的事儿

反而是读者,会带着各自的主观去解读。

福禄寿喜
有的父母controling 是以爱的形式出现的,她父母在哈弗和她度过的几天,对她心理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她哥哥对她施暴,父母都不管,对她造成的伤害也是终身的。这种父母真的让我出离得愤怒。

桃子苹果
这么理解也行,但是她是家里不受欢迎的人,除非她妥协。。

两个同样也出去的哥哥和她的待遇就不同,他们还是可以被父母接受的,虽然父母更依靠在家的那几个儿子。。

 

五星红旗永不落
噢,是这样啊。那你直接说,你在逗我,不就得了?
桃子苹果
嗯,刚刚又翻看了最后几页。。

It was the only way I could love him... 

她是指她和父亲的“绝交”。其实那也不是因为父亲,而是为了自救。。然后她列举了她记忆中父亲的可爱可亲。

 

 

 

糯米粥
以文会友,可以君子之交淡如水,秉烛夜谈,天马行空,这是赏心乐事,期待更多的来自新朋友的“冒昧”!

刚才读了默默你所有的关于这本书的评论。文字写心,可以这样读到你这样高质量的见地,我非常喜欢!

X
Xueronghua
有些事情不是非黑即白,她没法报警,只是她哥哥威胁她,但是她没有证据,她爸爸也问她要证据来着……
糯米粥
咱们这个理念是一致的。
糯米粥
我其实也注意到了她的行文风格,就是尽量不带主观色彩。但我们读者当然是以自己的阅历来读书
糯米粥
还没读到这里。这也是她们父女的缘分。我记得shawn打妹妹的时候,妈妈的软弱。但文中也有shawn对妹妹的温情. 父女之间也是这
X
Xueronghua
那是因为

Audrey,Tara的姐姐写信告诉Tara,Shawn也欺负了她,可惜她没有勇气站起来反抗,害得Tara也被欺负了。Audrey告诉Tara,她需要Tara和自己一起站到父母面前与Shawn对质。

Tara专门飞回去了,告诉了父母,他父亲把Shawn叫来,Shawn巧妙地威胁了Tara,而后Audrey反供,说是都是Tara唆使她说谎的。Shawn也是很会讲话的/洗脑的,他的那个老婆就是他洗脑回来的。Tara的父亲就一家一家地争取孩子们的认可,来否定Tara认为Shawn家暴/威胁Tara的说法,因为他们不想Shawn坐牢。

而Tyler和Richard没有这方面的困扰,所以他们和家里还是有来往。

Tara最终的离开是发现她母亲写给Erin(Shawn前女友,也曾被Shawn虐过),Erin是唯一一个证明Shawn有暴力倾向的,Tara的母亲写给Erin,说的话都是维护Shawn,编排Tara的。

Tara那时明白,那个家已经不再是她的庇护所了,继续留下来,她反而被毁了。

因为她已经看到一个不同的世界,不可能再回到17年前的那个世界去了。

X
Xueronghua
因为你是以一个女儿的妈妈的角度来看待这本书的,就会愤怒

当我们爱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的宠物、爱护周围的环境时,我们会特别生气那些无良的人。

但是Tara的父母,尤其是她父亲,从来不坐飞机的人,居然飞到波士顿,是为了“救赎”女儿。因为在他们的信仰里/观念里/价值观里,Tara已经走火入魔了。

其实当信仰不同的时候,是会出现这个问题的。

我的一个好友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她就很不解我为什么不“Open Mind”,接受基督的存在?而我很不解为什么她不能“Open Mind”,为什么不能跳出那个圈子,看看这世上除了基督教,还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世界是合一的!

s
sansemao
还是选择不看吧。
z
zhuangqiushui
觉得这里面有些逻辑不通,如果没有证据无法报警

她远离家庭是可以理解的,这么写到书里,是不是容易变成诽谤?

S
Speedy2426
我们这儿闹脱欧也有人囤东西的,怕no deal 脱的话全英国要瘫痪了,有些人就特会往最坏的结果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