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哈佛?

乔州山人
楼主 (文学城)

哈佛!哈佛?

     九年前当女儿获得乔治亚“明星”高中生并被哈佛,耶鲁等大学录取之后,就有朋友鼓励我写点名校申请及子女培养的经验感想之类的东西。当时一来是太忙,二来这类文字在网上早已汗牛充栋。那本《哈佛女孩儿刘XX》等更是在国内引起洛阳纸贵。所以不想再凑那个热闹。何况我觉得女儿即使取得了一点成就,那也是99%归功于她自己。轮不到做父母来谈什么经验感想。如今儿子又要进入哈佛了,所以最近有点儿浮想联翩。此时正值一年一度的大学申请季节即将来临。那我就申请大学这个话题及其牵涉到的子女教育,中美两文化差异等聊聊个人多年积累的一些感想吧。由于这个题目复杂而广泛,足以让专家学者炮制鸿篇巨制。我这里不过是零零碎碎的个人见解。可谓以管窥天,以锥点地。还望专家不吝指教。也希望和各位家长共同探讨。不过我有个小小的请求:请您耐心读完全文并且相信的确读懂了再发表高见 - 无论是“顶”还是“砸”。衷心感谢!

       先讲两件趣事:话说当年女儿刚到美国。我带她去我学校附近的一家托儿所注册。我一拉门, 差点撞上,准确地说差点踢到一个正在滴溜溜往外跑的小家伙。 这小男孩儿估计最多两三岁。 鼻涕搭在嘴边,双手抱着个什么玩具。 他一仰头看到我这个突如其来比他高出两倍的陌生人不仅毫无惊惧之色,反而把那玩具夹到腋下然后伸出胖嘟嘟一只小手:

“Let me shake your hand!” (这是一字不差的原话。因为印象太深刻所以 永远不会忘记)。那神态动作和我后来工作面试中碰到的向我伸出手的老板相差无几。唯一区别是后者打着领带脸上没有鼻涕而已。我当时惊得目瞪口呆。久闻美国孩子不怕生且aggressive, 果真名不虚传!

       第二件事是女儿上小学一年级时,当时恰逢中国春节将至。女儿的老师请我到班上给孩子谈谈中国新年和十二属相。我刚在黑板上写下“春节”两个汉字,还没张嘴开讲,一转身吃了一惊:全班总共十二三个孩子,此时十二三只手齐刷刷举在空中,都要发问。比我在大学课堂上见到的情形更积极更无畏。 其中许多孩子与其说是提问不如说是要借机显示他们对十二属的相关知识 。我当时注意到只有一个孩子坐在角落里没举手。我不说您大概也猜到了。就是我女儿。尽管她比在场任何一个孩子更了解春节和十二属相。多年后我得知,我女儿是那个班上唯一进入名校的,更是那个学校多年来唯一进入哈佛的。(可是那个班上学习最差的据说自己做园林,开公司,如今至少是百万富翁。可是我女儿还在大学读她的文学博士,过着清贫生活,当然,这是她自己的选择。她本可轻松进入任何一所法学院或商学院。这都是后话)。

       这两件事告诉我一个事实:中美两国孩子思想,性格,素质和能力的差异不能只从两国教育体制上找原因。两国教育体制的确有很大差异。这一点尽人皆知。无论在美国或中国,相关的讨论研究早已车载斗量。可是上述两个实例(相信我们每个定居美国多年的华人都能举出类似的例子)说明: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观念,传统和习俗的大环境才是更深层的原因。而这个大环境当然是浓缩于每个家庭中的。这样代代相传,造成了美国孩子几乎与生俱来的那种独立,进取,爱出头的性格。试想那个流鼻涕的小男孩儿和那些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都还没来得及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而与之相反,我女儿和无数和她一样在美国长大,接受全盘美式教育的中国孩子。怎么看他们都还是中国孩子——即使他们一句完整的汉语也不会讲。我当然不只是说他们的肤色外表, 而是 他们举手投足待人接物间显示出的中国文化传统的痕迹。 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尽管在学校接受美国式教育,可是他们始终生长在一个100%的中国式家庭里——至少对于我们这样已经完全成熟定型后才移居美国的第一代移民家庭是如此。据说三代以后的华人家庭孩子就完全不同了。所谓“香蕉人”的说法也主要应该指的是这类华人。可惜这类华人几乎没接触过,所以难以置评。

      总之我的结论是: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成才,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是社会和家庭环境要重要的多。当然还有所谓“天分”。但这不属于我们讨论的范畴,因为我们对此无能为力(除了当初准备怀宝宝时戒烟戒酒,每天围着院子跑十圈儿外。呵呵)。而家庭影响对在美国的华人孩子影响尤其显著。因为我们第一代移民在美国基本上没有什么社会关系。加上美国的居住特点和交通限制,孩子基本上就生活在学校和家庭这个两点一线的环紧中。至于普通美国家庭中社会影响的主要窗口—电视,则往往被我们这些华人父母加以很大限制。因而他们接受社会影响的主要途径就是同学。但是这个途径也很有限。因为一来学校一下课就一辆大巴拉回家,课外交流的时间本身就不多;二来稍大一点,有了族群意识的孩子就开始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接触的依然是和自己类似家庭的华人孩子。 所以说社会环境对他们影响总的来说也不大。

       得出这个结论的目的是想告诉所有和我一样华人父母:不要认为美国您的孩子在美国长大就成了地道的美国人。就算排除肤色因素,他们至少还有六七成是中国人。因此对他们的教育和事业也不要抱不切实际的期望。只要他们将来能和我们一样有一技之长,能自食其力,衣食无忧就应该满足了。中国人讲“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西方人说:“The apple never falls far from the tree”。 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遗憾的是,我们华人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也是千古不变的。而且我们往往把这种望子成龙的希望全寄托在学校教育上。希望孩子上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乃至最好的大学。当然还有选择最有希望挣大钱的医学法律等专业。而为了最终能够进入名牌大学。我们不仅要求他们成绩优秀,而且让他们学钢琴,学绘画,学舞蹈,参加他们并不喜欢或不擅长的体育活动以及各类补习班。总之是不计一切代价。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出人头地,同在孩子身上实现我们自己无法实现的梦想。这样做的结果是给孩子很大压力。而这种压力的结果只有两个:一是孩子如愿进入名校。但是仍然继续背负着这种压力,因为前面还有继续深造和选择事业的问题。二是未能如愿者,他们往往长期心怀着辜负父母期望的愧疚和“失败者”的阴影。这对他们未来的事业和生活都极为不利。我现在这么说,可是我和妻子当初也是这样的父母。我们的女儿也正是在我们这种设计和期待下长大。当然,我的女儿算是幸运者之一。她如愿进了哈佛。可是多年后我无意间看到一篇女儿在大学写的文章,使我对过去十几年为女儿设计的道路是否正确,所付出的一切代价是否值得产生了怀疑。她在文章中有这么一段话大意是:

      “。。。我的父母只手空拳来到美国,用艰苦努力完成了从几乎一文不名到中产阶级的转变。作为他们的女儿,我一生下来的宿命大概就是要完成从中产阶级到上流社会的跨越。否则我的一生就会被认为是失败。。。”

看到这段话,我的心情十分沉重,眼睛湿润了。不知是出于深深的自豪还是更深刻的愧疚!

      很多年前在网上看到这样一篇故事:

      话说美国某个大公司总裁退休后到佛罗里达海滨度假。一连几天他都到海边垂钓。发现有个年龄和自己相仿的貌似墨西哥移民的人也总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垂钓。不同的是对方的衣着和鱼具都相当简陋。于是他和那个墨西哥人攀谈起来。得知对方虽然很小就来了美国,但是高中都没毕业就辍学打零工。而且终身没有什么固定职业。如今年纪大了做不了工了,就靠政府救济生活。没事儿也常钓鱼打发时间。这位总裁于是感慨道:你看,我和你大致同样年龄到美国。不过我努力读书,进了名牌大学。找了一份体面的工作。最后一直做到公司总裁。现在退休了来这里度假垂钓。多轻松自在?你要是当初好好念书,完全能和我过一样的生活。那墨西哥人扬了扬手里的鱼竿笑笑说:我现在不就是和您过一样的生活吗?那位总裁一时竟哑然无语。

        看了到这儿,有些人大概要说了:按照你的逻辑,我们大家就该一切顺其自然好了。何必为儿女教育问题烦恼。你还有必要在这儿发表什么关于名校申请的高论吗?我的回答是:您听我把话说完。

       首先,我并不否认让孩子受到良好教育将来找到好职业的的重要性。更没有否认进入名牌大学对孩子一生的积极影响。即便是多数美国人甚至墨西哥人想必也不会否认。其次,我也不完全赞成很多美国父母对子女那种小时顺其自然,长大无论干什么只要开心就好的说法和态度。因为这种态度也许对一部分人是对的,甚至是最理想的。例如那些某些方面有天份或者特殊爱好的孩子。这种顺其自然的方式使得他们的天份和特长发挥到极致。最后在某个领域取得超常的成功—尽管其中某些人甚至连大学都没进过, 比如那些球星, 影星。当然还有人们津津乐道的大学辍学的比尔盖茨和乔布斯等等。可是您想想这些人占多大比例呀?恐怕不到千万分之一吧?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孩子这种放任自流的方式无疑是有害的。

        说到这儿我想起了钱钟书《围城》里那段著名的“吃葡萄”寓言:人生就如吃一串葡萄,有人喜欢挑最大的吃,有人却喜欢挑最小的吃。我们中国人的人生态度就属于钱先生寓言中的第二人:永远挑最小的葡萄吃,把最大的留到最后。而很多美国人则正好向反。多年前网上有个流传很广现代寓言故事:一个美国老太太三十年前买了房子,退休才还清贷款。于是她享受了一辈子;一位中国老太太攒了三十年钱退休后终于买了栋房子。于是她辛苦了一辈子。这个故事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这种不同态度反映在子女教育上:我们从小到达鼓励督促孩子努力上进,就如同迫使他们永远从最小的葡萄开始吃。这样虽然眼下似乎不快乐——因为总吃最小的,但是知道最大的还在后面 ,希望永远存在。许多美国父母(主要是中下层)则对孩子从小放任自流,孩子童年倒是快乐无比。可是成年后一无所长才开始体会生活的艰难(所以才有美国是“儿童的天堂,成年人的战场”一说)。他们就只有回忆而没有希望。正所谓“少小不努力,老大图伤悲”。这个“吃葡萄”寓言和上面的“钓鱼”故事正好相反相成:人生的最终结果就如同吃完一串葡萄。也就是说,无论人生贫富贵贱,都是那么几十年,结果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在于整个人生的过程。应该如何选择取舍因人而异,见仁见智。也许并无对错之分。但是我个人觉得,在教育培养下一代这个问题上,我们中国家长只有一种选择。这不仅是自孔老夫子以来几千年的传统。即使我们移居美国,我们的孩子,如前所述,还是更像中国人。他们还会带着我们的传统和习惯去生活。其中就包括出人头地,相互攀比的心态。如果我们像美国人那样放任自流,有些孩子恐怕连普通大学都进不了。将来势必落入社会底层(我见过这样的例子)。那时他们会非常痛苦懊悔。说真的,我个人尽管非常羡慕墨西哥等族裔那种贫贱不惊,安于现状,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遗憾的是流在血管里的中国人血让我们无法效仿这种生活态度。就如同我非常羡慕那些虔诚的基督徒(或者别的教徒)一样。因为人家到了人生终点就还可以等待进天堂,而我这个无可救药的无神论者却自知连地狱也不对我开放。只有灰飞烟灭了。所以对我和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我们的孩子必须努力学习,必须上大学。从而保证他们将自食其力,衣食无忧,维持中产阶级的生活。这是我们最低限度的希望和要求。既然如此,那么能让孩子进入一流名校当然更是我们所有家长的理想。

        我之所以绕这么大个弯儿只想说明,人生道路可以多种多样。不必让孩子都往一流名校这根独木桥上挤。更不该把孩子未来的希望全都寄托在名校身上,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因为毕竟只有少数人能挤上这根独木桥。而且即便是那些侥幸过了独木桥的人,将来也未必一定比没上独木桥的人更成功。这一点,美国有关机构和学者早就作过研究。除了个别领域外(比如政界),长青藤名校毕业生在各行各业的精英阶层中并不比普通大学毕业生占优势。但是另一方面,对我们这些一代移民来说,当年插队落户到农村感觉不见天日。恢复高考后其中的幸运儿哪怕能够考上一所中专,全家人都会欢天喜地,甚至喜极而泣。那么我们的子女如今如果能有机会进入哈佛这样世界一流的名校,难道不值得骄傲自豪?不仅我们骄傲,孩子自己骄傲,乃至他们的后代也同样会为他们骄傲。这种精神领域的满足时永久的和无价的。总之如果您的孩子喜欢学习且成绩优异,而且对某项课外活动非常投入。那么尽量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注意,这四个字至关重要)的条件,让他们发挥自己所有潜力,将来能够进入名校何乐而不为?即使未能如愿也已经尽力而无憾了。如果您的孩子不爱读书,更不想弹钢琴,却对电脑和网络颇有兴致。何不鼓励他向这个方向发展。将来进工学院当个工程师有什么不好。或者您的孩子虽然各科成绩平平却喜欢写点东西,那进个普通大学将来做个自由撰稿人也是很好的归宿。至于在体育,音乐和绘画上有特殊天份和热情的孩子就更不必说了。进入名校,乃至上大学都不该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总之一句话,上名校固然是孩子成才的一条理想途径,但绝非唯一途径。

西谚曰:“All roads lead to Rome”。国人说:“天涯何处无芳草”。
 

 

 

🔥 最新回帖

乱打乒乓胡下棋
176 楼
写得好。倒是觉得不少跟帖味道有点儿怪。
q
q13117
175 楼
认真拜读您的大作!

这是近年来子坛少有的有营养的力作!非常能理解您和您夫人在培养两个孩子过程中花费的心血和经历的纠结。虽然我的小孩还在初中,但他们除学习好外,也各自有一项自己擅长的体育活动能达到national level 和state level。我们正纠结要不要坚持下去,现在看来我们有答案了。谢谢您的真情分享!

K
KDSZ
174 楼
好文!很想知道去名校孩子毕业以后的去向。
W
Westlee
173 楼
好文!谢谢分享,受益良多!把我们移民的第一
m
mrcolor
172 楼
胡说些啥

 

🛋️ 沙发板凳

教导1
你应该是子坛第一牛了吧?女儿儿子都是哈佛。谁与争锋?
教导1
你应该是子坛第一牛了吧?女儿儿子都是哈佛。谁与争锋?

怎么融洽同子女的关系?

·不要监控孩子的电话,尊重其隐私权。

·对孩子的朋友要和蔼可亲,但不要同他们过于亲近。不要侵入他(她)的天地。

·不要在他人面前夸奖孩子,这样会使其尴尬。

·不要在他人面前批评或斥责孩子。如果必须要这样做的话,应该在无人的时候。

·母亲在他人面前要注意服饰。母亲的形象不整洁,孩子会感到羞耻。

·如果你的孩子参加学校的演出,他(她)在舞台上时你不要打手势,这样会令他(她)紧张,甚至出错。

·孩子和你一起坐自己家的车出门时,不要把汽车收音机调到你所喜爱的频道。让孩子挑选电台,但可要求他调低音量。

·在子女需要帮助时要给予帮助,但要注意方法。

·子女在一定的阶段就像需要食品一样需要爱抚,但是爱抚要适可而止,不要在公开场合这样做,更不要在朋友面前这样做。

·不要让你的孩子在外人面前表现他的“本事”,如朗诵、唱歌、跳舞或弹钢琴。如果你为他的本领自豪并希望让人家看到,那就对他提出请求。如果父母坚持让他们在外人面前表现本领,有的孩子会感觉自己像马戏团的猴子。

·不要向他的朋友和亲属讲他的怪癖,尤其不要当他的面前。任何孩子都不愿意别人知道自己的隐私。

·不要让他失去对你的信赖。他向你透露的秘密,你不要告诉别人。你一定要完全尊重他的意愿。

·在他面前不要说谎。他看到自己的父母说谎或弄虚作假,就会感觉不好。例如,父母在某人背后说坏话,而当面又装出热情的样子,孩子就会反感。

下页:父母教育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

D
DCH
说说女儿目前的情况吧让我们看看从哈佛毕业的价值
又当爹来又当妈
实名点赞

但完全不同意(多年后我得知,我女儿是那个班上唯一进入名校的,更是那个学校多年来唯一进入哈佛的)里面隐含的思潮。这个思潮就是楼主明面上公开批评的思想,哈哈哈

教导1
+1 楼主明显站着说话不腰疼。呵呵。还有儿子搞击剑等高大上的,文中却批评家长推这推那。只许牛爸放火,不许熊妈点灯么。
又当爹来又当妈
同好奇

比较俗气,但这是个关键:什么时候能从经济上显示出优越性?哈哈哈

乔州山人
我对女儿的境况加了一句。满足二位的好奇。

我对女儿的境况加了一句。满足二位的好奇。

乔州山人
您读完全文了吗?读懂了吗?
教导1
密密麻麻的,没怎么细读,我只看到俩娃都进哈佛了,然后说父母推娃搞这搞那不好。

而为了最终能够进入名牌大学。我们不仅要求他们成绩优秀,而且让他们学钢琴,学绘画,学舞蹈,参加他们并不喜欢或不擅长的体育活动以及各类补习班。总之是不计一切代价。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身上实现我们自己无法实现的梦想。这样做的结果是给孩子很大压力。而这种压力的结果只有两个:一是孩子如愿进入名校。但是仍然继续背负着这种压力,因为前面还有继续深造和选择事业的问题。二是未能如愿者,他们往往长期心怀着辜负父母期望的愧疚和“失败者”的阴影。这对他们未来的事业和生活都极为不利。

怪哉
实名点赞

不过俺文字功底太差,俺逻辑联系能力也缺乏;难以理解藤爸的高大上长文的深刻内涵

又当爹来又当妈
读完了,并且是很仔细地读了好几遍

感觉你的内心充满矛盾,文中观点不自洽。表面上说上藤不应该是目标,暗地里又对上藤流露出严重升藤情节。把读者都搅和晕了,哈哈哈哈

又当爹来又当妈
口头革命派

你没点赞,只有我一人点了。文中字面含义和作者内心相悖,所以读起来很别扭,哈哈哈

又当爹来又当妈
哈佛不是培养百万富翁的学校,哈佛是培养解放全人类的大救星的学校

“可是我女儿还在大学读她的Phd,过着清贫生活”说明她选对了学校,哈哈哈哈

乔州山人
我对此问题的确是矛盾纠结的。但是我文章结尾明确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您读了几遍都没看结尾?
怪哉
又爹妈赞的是啥?

同意俺缺乏文科生素质?

俺现在已经有个毛病,中文能看完大段文字的能力已经退化,特别是论坛里。让我这样的去考中文SAT绝对很困难。

又当爹来又当妈
我赞的是

好心情,跟内容没关系,哈哈哈

怪哉
俺点了的

俺也没看见你点没, 藤爸能力惊人,可能论坛系统也给震晕了

怪哉
读博士挺好

不一定非要先整个百万:))

教导1
对不起,真没有。你排版太密了,我一看眼花缭乱了,就看了这段。
乔州山人
所以我的结论是:一切因人而异。看你怎么看了。人生最后都是一串葡萄而已。
怪哉
你也这样啊

俺还以为只有俺自己不学无术,读东西不能专注呢

又当爹来又当妈
这正是你矛盾的焦点

可以看出你对孩子上哈佛溢于言表的激动心情,和你的结论——上什么大学无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明显冲突

 

如果孩子上州大你还会“所以最近有点儿浮想联翩”吗?恐怕就该追悔莫及,设法亡羊补牢了,哈哈哈哈

D
Doggy1
不用写介么多, 一句话: “围城”, 外面的想进去, 里面的想出来。
怪哉
你这个心态不地道

俺的感觉你这是故意挂一串葡萄让俺们在藤下酸呢

乔州山人
上了州大我自然不会写这篇东西。但我相信我的快乐不会少于今天,只要我的孩子是快乐的。明白吗?
教导1
你的心态也不好。和我一样,都是羡慕嫉妒恨惹的。嘿嘿
又当爹来又当妈
太天真。当女儿说:

作为他们的女儿,我一生下来的宿命大概就是要完成从中产阶级到上流社会的跨越。否则我的一生就会被认为是失败。

致使楼主想到了“看到这段话,我的心情十分沉重,眼睛湿润了。不知是出于深深的自豪还是更深刻的愧疚!”。但这并没有缓解楼主的藤校情节,如果楼主真释然了,就不会有今天这帖,哈哈哈哈

又当爹来又当妈
感觉你对快乐教育并不以为然,否则不会说:

如果我们像美国人那样放任自流,有些孩子恐怕连普通大学都进不了。将来势必落入社会底层(我见过这样的例子)。那时他们会非常痛苦懊悔。

怪哉
打击又爹一下

如果俺儿子以后能溜进藤,俺发的帖子绝对会比LZ还要激动些。我看你也差不多,等着瞧

时间呢
太较真啦!

不就是楼主分享一下他的养娃经历吗?还要揪着不放不了吗?

教导1
还有这一句啊?那就更矛盾了。呵呵
又当爹来又当妈
我现在要考虑退休后的生活

不会干砸锅卖铁上藤的事。不是怄气说这话,哈哈哈

教导1
我只是调侃一下。第一跟贴就狂赞了。“山人一出,何以争锋”。都是羡慕佩服啊。
壮士
谢谢分享,受益良多。
t
travelworld
+1
又当爹来又当妈
楼主有资本纠结,挣扎

我们这些没资本的也跟着起哄,太可笑了,哈哈哈哈

怪哉
俺生气了就这样教育

对儿子说,你读不读大学,以后是你自己的事。你以后赚得多少也是你自己的,关我啥事。

小怪一般就是一句,大不了去沃尔玛工作,里面可乐冰淇淋随便吃

时间呢
你家二丫可好?

又当爹来又当妈
可乐随便喝

可冰淇淋不能随便吃,哈哈哈哈

C
CirrusCloud
真情实感,举例生动贴切,好文!

你女儿的那段话,确实让人感到很沉重。我觉得让我们的孩子向上更进一层,应该是父母和孩子自己的愿望,但是愿望这个东西,之所以叫做愿望就是并不一定能够实现的,是一种锦上添花的东西,如果没有能实现就认为是失败,这个愿望就变成了一种负担,从而没有那么美好了。如果让你女儿知道你现在的真实想法,会有助于他的会有助于她的释然。

P
Panerabread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感觉你终于证明了自家的是龙凤。

其他没成功的推妈推妈都是老鼠,替别人操心没早看清楚基因

怪哉
还是藤校生有共同语言

我们这些上面闹腾的硬是看不懂

时间呢
上海人都是吃可乐的

t
travelworld
要提倡个人奋斗,推妈/爸99%是没错的

 

你女儿有这个踏入上流社会的压力,比没有压力,好处显而易见。

博士是个人成就,社会对有博士头衔个人的尊敬,远远超过一个开小公司的老板。女儿的将来,你根本不能预测到.

微笑的花
恭喜恭喜!吃葡萄的比喻很有意思。我和我家两孩子都是先吃大葡萄的那类。

人生路很长,成功也是很难界定的。我就希望孩子人格健全,开朗,身体强健,干份他们热爱的工作。能上名校很好。大多数上不了名校的也没什么遗憾。谢谢分享经验!

乔州山人
谢谢理解!

时间呢
真的吗?社会对有博士头衔个人的尊敬
教导1
今天第四天,终于在车上睡着了,我的幸苦总算没白费。。。
又当爹来又当妈
真的

女儿的将来,你根本不能预测到——至理名言。前途无量,哈哈哈

乔州山人
谢谢!这正是我文章的主旨。另外,先吃大葡萄的才是聪明人。呵呵。。

谢谢!这正是我文章的主旨。另外,先吃大葡萄的才是聪明人。

又当爹来又当妈
我们还停留在

酸葡萄阶段,哈哈哈

时间呢
我是指:“博士是个人成就,社会对有博士头衔个人的尊敬,远远超过一个开小公司的老板““真是这样吗?

好像在国内还行,在这边不是吧?

n
newnewid888
刚看开头,先顶一下,不同于以往的藤笑经验
老子说两句
哈佛,PhD 。除非将来能当上教授。那是钻螺壳的节奏哟。

哈佛,PhD 。除非将来能当上教授。那是钻螺壳的节奏哟。阿拉小公司来了个求工作MIT82年毕业学物理的, UPenn 的Ph.D。
专业不行,苦哈哈的。

又当爹来又当妈
我认为活在当下也很重要

我姥姥在世,吃苹果挑烂的,结果一筐苹果吃第一个就带疤,一直吃到最后一个,也没吃上一个好的。乔布斯根本就没来得及享受一下就撒手人寰。葡萄时间长了会烂,与其烂大的,不如烂小的。所以不要自找苦吃,哈哈哈

t
travelworld
我是如此看法,我身边的人绝大部分也如此看法.
s
simplylove
看题目以为又是一篇上名校经验介绍篇,准备看一眼就过。没想到一段段读下来,觉得讲得真得很不错

楼主观察分析得很有道理,也很恳切。是篇好文章!

时间呢
不好意思,

我周围的绝大部分人看法刚好相反,

怪哉
高手在民间:))

俺以前在小公司也是,面试一个MIT出来了多年的。牛哄哄,可他不明白俺们的结果比他们玩的好很多,不知道其自信从何而来

时间呢
如果想当教授,还是容易的吧?除非非要在哈佛做教授,那是有难度的

w
wantno3
你人真好。跟大家分享。 顶。
乔州山人
又一个聪明人!
H
Hurstian
赞赞赞, 其实你和又爹是一样的

都是想让孩子上进, 学好。 不过在成本核算上不一样。 又爹想少花钱多办事, 只要full ride, 不要花钱的藤。 而你大概为了孩子不计成本, 不过我们中国人父母很多都是这样的。

M
MaMaGaGa
谢谢。 真情实意的好帖子。 纠结是有,分享出来,咱们一起思考。
m
mom1013
谢谢分享,先赞!提个小建议,能不能分段隔行?要不我这眼花脑钝半文盲的只能读了前几句,后几句就晕菜了。谢谢~~
英文关键字
还是为孩子高兴, 原来是要专攻上层的, 现在安心做学问了.
w
wantno3
多写写,反正女儿儿子都不用你操心了。 :-)
q
qqqq2222
写的非常好!
老子说两句
位置就那么点,能拿到不是光靠学业,那是个综合能力活。

阿拉讲的那位老兄,在Rider 当了几年教授。可能就是拿不到终身。位置就那么点,能拿到不是光靠学业,那是个综合能力活。

t
travelworld
我生活中朋友一半都有博士学位,没见谁不开心. 俺去教堂就呆不下来,不是一路人的感觉.
k
keessa
点个赞。但我觉得这碗鸡汤的营养太多了点,有点反胃

D
Doggy1
俺的读后赶是介样滴:

咱第一代老中穷啊。 就象女儿写的 “只手空拳。。。一文不名。。。” 等等。 那时候为了能留下, 不挨饿, 多大代价也得付。 向第一代老中致敬, 卡(正步走)!

但是吗, 由于我们的努力, 下一代起点高得多了, 不必要向我等sacrifice那么多。 但父母吗, 历使原因, 没安全感, 使劲推。 如愿以偿

后突然发现, 介收或和付出不成比例。 你想啊, 口粮定量时, 每月5斤和每月40斤, 那可是天壤之别。 现在不努力, 每月都是40斤了,

付出了那么多, 变成每月400斤了,突然发现吃不了那么多, 40斤足够了。 

对不对?

 

乔州山人
那是因为您对“尊敬”二字的理解与travelworld完全不同。
蔚蓝的天空
他说的是别人家孩子。内容有点儿空洞,就是大家常听到的故事罢了。在中国可能有市场。
怪哉
吃相不好

多兑点水再喝?

乔州山人
虚心接受了您的建议。谢谢!
时间呢
您咋没遇到俺呢?

整天的不开心

k
keessa
主要是太油了,而且是这几年微信圈里常见的地沟油

壮士
犬儒主义者。
C
CirrusCloud
LOL
t
travelworld
有哈佛做多年博士后结果回国拿国内博士毕业待遇的例子

so not inclusive,

怪哉
支一招

平时注意隐蔽。。。

前端时间公司搞文体活动,周围人有个博士组,硬是忘掉俺。俺郁闷了好长一段时间

老子说两句
俩孩子能进哈佛是值得庆幸的事。

但说到父母都不作为就有点过了。俺相信有天才,但你家就出两毛泽东?

微笑的花
我刚读高一的时候,父母调动工作,由于学区问题,我从省重点中学换到了一所普通的中学。

如果要跨区去重点,我的分数没问题,但是要交一笔跨区择校费。虽然我很想去重点中学,我父母商量了之后,我在普通中学就读。之后的学习和高考也不算如意。我老公有名校情节,一直都是重点名校。后来知道了这段历史,愤愤不平,觉得我父母太短视。可我觉得没有什么好抱怨的。父母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尽力了。历史不能重来,上名校当然好。错过名校也没什么大不了。

乔州山人
请教您都在哪儿吃到这些“地沟油”的?我咋没看到过呢?
k
keessa
美国人放养的比例和家庭收入成反比,亚裔也不都是特例,老唐人街很多华人孩子也就呆在那个脏乱地方打餐馆工了。
t
travelworld
+1
m
mom1013
谢谢~!不好意思,说是小建议,应该是小请求更合适点。
乔州山人
谢谢!
j
jingzhumama
时间妹妹啊, 文凭我不羡慕, 我就羡慕你三娃!!
G
GSK
谢谢分享

先生是这样被教育长大的,如果小时候不吃苦,那么大了就会吃苦。虽然看起来和你的理论差不多,但是小时候吃的苦和长大吃的苦毕竟不是在一个层次的。另外,你文中提到的钓鱼的结果,嗯,表象确实相同,不过回了家呢?一旦生病呢?家庭孩子的教育呢?生活不仅仅是钓鱼那么简单吧。

最近看低收入人群在闹事,要求加工资,说自己拼命干也挣不来几个钱养家糊口。每次看到,我都忍不住想问问他们,你们小时候在干什么?

我不觉得爬藤就厉害,但是认同努力这两个字。当然努力的方向和力度,是见仁见智的。

k
keessa
有不少地方,最明显的是那个墨西哥渔民的

我还没完全领会出整体思路,因为总是被一些鸡汤类的枝节打断。

k
keessa
人各有机遇的。赶上了就是另一个天地。
乔州山人
又是个一知半解甚至不明所以就敢大放厥词的。在这一点上国人确有长足的进步。
l
lehauma
我们身处异国他乡,我们作夂母的要尽自己最大的人力和财力,托着孩子往上这,决不能让孩子落到社会最低层.
代小酒
赞!像很多优秀的父母一样,对孩子无私大爱,呕心沥血。

同时,可贵的是,在您子女已经很优秀的时候,还能反思作为家长的点点不足,非常情真意切。很多时候,只有当时经历了这些,才有后面的反思。要说更多的人提出这样那样的不同意见,那是因为他们还都在山脚下,没开始爬山而已。过来人的亲身经历,好过哪些臆想推断。

感谢您的分享,受益匪浅。虽然每个孩子路都不同,培养优秀孩子的父母相信都付出一样的心血。这样的父母,我们华人越多越好。

 

c
calligraphy
谢过好文,以前唯美的“雪夜归城”也一并谢过!

帮主藏的很深。仲谋天生不当丁。写得真实。但是好像是有点复杂,可能匆匆成文,读者读得有些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