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原歌曲是美国《梦见家和母亲》(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 ), J.P Ordways写的。这英文的歌词其实不咋样(下面附录),但经过李叔同改写的歌词,这首歌变成了中国(华人社会) 人耳熟能详的一首!英文歌词唱起来反而拗口,意境下乘,俺曾经一度认为这首歌应该是属于中国人创作的,因为歌词和旋律契合,很有东方的味道,不似西方音乐!更没有摇滚乐的因素。当然这首歌John P. Ordway在1868年所写的,当时美国也没有摇滚音乐,要到1970年代才出现摇滚音乐。所以当时许多美国的世俗歌曲,其实是带有东方音乐的元素的。没有意大利歌剧或西方古典音乐的味道。比如《科罗拉多之月》,是地道的美国当代流行歌曲。
《送别》原歌曲是美国《梦见家和母亲》(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 ), J.P Ordways写的。这英文的歌词其实不咋样(下面附录),但经过李叔同改写的歌词,这首歌变成了中国(华人社会) 人耳熟能详的一首!英文歌词唱起来反而拗口,意境下乘,俺曾经一度认为这首歌应该是属于中国人创作的,因为歌词和旋律契合,很有东方的味道,不似西方音乐!更没有摇滚乐的因素。当然这首歌John P. Ordway在1868年所写的,当时美国也没有摇滚音乐,要到1970年代才出现摇滚音乐。所以当时许多美国的世俗歌曲,其实是带有东方音乐的元素的。没有意大利歌剧或西方古典音乐的味道。比如《科罗拉多之月》,是地道的美国当代流行歌曲。
李叔同是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填词,名为《旅愁》的版本。然而李叔同的《送别》也只有一节,只唱一遍的话,大概最多就是1.1分钟, 显然不够长,有些人就是重复唱,第二节稍微改几句。后人一直企图想要第二节的歌词来延伸李叔同的优美歌词,而不破坏原有的意境,与《送别》相符,又可以推进远歌词意境的歌词“接龙”,但始终没有可以衔接很好,风格相融,可以很好无缝接轨的第二节歌词出现!
本人就企图这么做,请大家指教!
《送别》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秋意深, 枫叶冷,黄昏愁更浓。 问君何日再相逢, 今宵道珍重。 伤别离,长相忆,临别情依依。高歌一曲送君去,归时别迟疑。
一壶浊酒君莫醉, 别时莫心碎。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更适合中文歌词,英文唱起了不但拗口,旋律与英文字节数量不符,歌词也没意境。第二段歌词有许多人尝试衔接,但俺觉得太牵强。所以俺就自己动手写,感觉与李叔同的歌词可以配合,延申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