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明砂,是一味中药。是蝙蝠的干燥粪便。据百度百科介绍,夜明砂
[主治]青盲;雀目;目赤肿痛;白晴溢血;内外翳障;小儿疳积;瘰疬;疟疾。
[采制]全年均可采收,以夏季为宜,采时携带麻袋,到山洞铲取,去其泥土,拣净杂质,晒干即可。
[炮制]筛去杂质,过滤去土即成。
[产地及销售习惯] 全国大部分山区均产,一般均自产自销。
网上有人看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兽部里说,夜明砂可以治疗眼疾,就推断李时珍先生因为蝙蝠夜行,所以认为蝙蝠的视力好,进而认为蝙蝠屎可治眼疾。
闲来无事,在网上搜得一些中医古籍,发现这可能是现代人的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古人,犯了想当然的错误。那么古人为什么说夜明砂可以明目呢?这其实是中医理论里吃啥补啥的典型应用。有没有道理,看了以下的古书,大家自己判断。
我这一帖,很可能是是两面不讨好的帖。话说回来,我发帖不是为了讨好谁。单纯为取悦别人而发帖,不是我的风格。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帖子,我不擅长。
=========================================
夜明砂《本草述钩元》
(即天鼠矢) 气味辛寒。(恶白蔹白薇) 主治腹中血气。破寒热积聚。治目盲障翳。 明目。(屎中淘出细砂。皆所食蚊蚋未化眼也)除惊悸。治疳有效。炒服治瘰 。 附方青盲不见。夜明砂同糯米炒黄一两。柏叶炙一两。为末。牛胆汁和丸。梧子大。
夜明砂《本草便读》
感阴气之精。其目夜明善治瞽。禀咸寒之性。其砂辛苦可行瘀。能理儿疳。堪摩腹积。(夜明砂即蝙蝠屎。蝙蝠俗所谓偷油老鼠也。其鼠善食蚊而睛不化。故屎皆蚊眼也。蚊为食血之物。故能入肝破血。此鼠昼伏夜飞。其目夜明。故能治雀目退翳膜。辛苦咸寒之性。无非入肝以破血消滞为用耳。)
夜明砂《本草从新》
一名天鼠矢。泻、散血明目。辛寒。肝经血分药。活血消积。治目盲障翳。(加石决明猪肝煎、名决明夜灵散、治鸡盲眼。)疟魃。(音奇、小儿鬼。)惊疳。(蝙蝠及矢、并治惊疳疟痫、厥阴之病。)干血气痛。(经疏云∶辛能散内外结气、寒能除血热气壅、明目之外、余皆可略、吴鹤皋医方考曰∶古人每用虻虫水蛭治血积、以其善吮血尔、若天鼠矢、乃食蚁而化者也、当亦可以攻血积、本方称其下死胎、则其能攻血块也何疑。)同鳖甲烧烟。辟蚊。蝙蝠矢也。食蚊。砂皆蚊眼。故治目疾,淘净焙,恶白薇、白蔹。(小儿魃病、以红纱袋、盛夜明砂佩之。)
夜明砂《本草乘雅半偈》
(本经下品)
【气味】咸平,无毒。
【主治】主目瞑痒痛,明目,夜视有精光。久服令人喜乐媚好无忧。
【核】曰∶夜明砂,伏翼粪也。伏翼形似鼠,灰黑色,胁间肉翅,连合四足及尾,伏则倒悬,食则蚊蚋,多处深山崖穴中,及僻暗处。乃鼍虱与鼠所化。而复转化魁蛤。冬蛰夏出,日功力殊胜。修事,先以大眼筛筛过数次,次用水澄去沙土,入苎布囊内,溪水中提濯,约减十之七,易细苎囊再濯,每斗可两许,光芒焕耀,质圆成粒者乃佳。扁薄者蚊蚋肤也。若得食钟乳者,亦如前法,取光明如宝珠者最佳。用缓火隔纸焙燥,研极细入药。苋实、云实为之使。
【 】曰∶玄晖不夜,因名夜明;以蚊蚋为食,蚊蚋伏翼;夏出冬蛰,顺时序为浮沉;夜翼昼伏,互昼夜为吸呼;伏则倒悬,具阴阳颠倒之象耳。食石钟乳者,朱冠雪体,即肉芝类,故功用与钟乳六芝等。芝以夏现,乳以夏溢,化相感,性相近也。(唯能顺时序为浮沉者,乃得互呼吸之出入入出,与会阴阳之阳阴阴阳,方成颠倒倒颠。)
夜明砂《本草备要》
一名天鼠矢
泻,散血,明目辛寒。肝经血分药。活血消积,治目盲障翳(加石决明猪肝煎,名决明夜灵散,治鸡盲眼)疟 (音奇。小儿鬼)惊疳(蝙蝠及矢,并治惊、疳、疟、痫、厥阴之病),血气腹痛(《经疏》曰∶辛能散内外滞气,寒能除血热气壅,明目之外,余皆可略。吴鹤皋曰∶古人每用虻虫、水蛭治血积,以其善吮血耳。若天鼠矢,乃食蚊而化者也,当亦可以攻血积,《本草》称其下死胎,则其能攻血块也何疑)。同鳖甲烧烟辟蚊。蝙蝠矢也,食蚊,砂皆蚊眼,故治目疾。淘净焙用。恶白薇、白蔹。
夜明砂《要药分剂》
味辛。性寒。无毒。
【主治】主面痈肿。皮肤洗洗时痛。腹中血气。破寒热积聚。除惊悸。(本经) 烧灰。酒服方
【归经】入肝经。为散血明目之品。(本经血分药)
【前论】时珍曰。此为蝙蝠屎中未化蚊蚋眼。但蝙蝠有毒。切不可入药。
【炮制】雷公曰。凡使。淘去灰土恶臭。取细砂。晒干焙用。
夜明砂《本草撮要》
味辛寒。入手足厥阴经血分。功专散血明目。得石决明猪肝治鸡盲。淘净焙。恶白薇白蔹。小儿病。以红纱袋盛夜明砂佩之。 音奇小儿鬼也。一名天鼠矢。
夜明砂明目小考,所谓小考,其实是胡乱考。很想知道现代中医对古人的说法是否认可,有无验证,有无修正。
以下摘自《朱良春用药经验集》: 夜明砂是一味“治疗目盲障翳之圣药”(《本草求真》语),但《本经》对其功效只述及“主面痈肿,皮肤洗洗时痛,腹中气血,破寒热积聚,除惊悸”。并未提到 “明目消翳”之功,直至北宋《太平圣惠方》始有明目柏叶丸(柏叶、夜明砂)治青盲之记载,后世遂广为应用,成为治目病之专药。正如《本草经疏》所言:“夜明砂今人主明目,治目盲障翳。其味辛寒,乃人足厥阴经药,《本经》所主诸证,总属是经所发,取其辛能散内外结滞,寒能除血热气壅故也。然主疗虽多,性有专属,明目之外,余皆可略。”可见药物之功用,是前人在实践之基础上,不断充实发展的。
注:《本经》又名《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作者不详,或谓成于秦汉时期,或谓成于战国时期。
《太平圣惠方》中国宋代官修方书。
《本草经疏》 明朝缪希雍撰。
Want to know if someone really tried it.
是我外婆,曾告诉我她年轻的时候眼睛痛,吃了夜明砂配的药,还是用柏树枝做柴火煮的。据她说吃了几付眼睛就好了。我一直记得这个事,因为这个药在我听来实在奇特。我当时还很好奇问她臭不臭,什么味儿。她说不臭,就是药味。
如果就是普通蝙蝠的粪便的话,我们的阁楼上有。
夜明砂为蝙蝠科动物蝙蝠、大管鼻蝠、普通伏翼以及其他多种蝙蝠的粪便,全国大部分山区均产,主产浙江、江西、江苏、广西、河南、甘肃、辽宁等地。此药材全 年均可采集,以夏季为宜,从山洞中铲取,除去泥土,拣去泥土,拣去杂质,晒干。以质轻、干燥、色棕褐、无泥沙等杂质者为佳。夜明砂为长椭圆形颗粒,两端微尖,长5至7毫米,直径约2毫米。表面略粗糙,棕褐色或灰棕色;破碎者呈小颗粒状或粉末状。放大镜下观察,可见棕色或黄棕色有光泽的昆虫头、眼及破碎的翅膜。气微,味微苦而微辛。
夜明砂,是一味中药。是蝙蝠的干燥粪便。据百度百科介绍,夜明砂
[主治]青盲;雀目;目赤肿痛;白晴溢血;内外翳障;小儿疳积;瘰疬;疟疾。
[采制]全年均可采收,以夏季为宜,采时携带麻袋,到山洞铲取,去其泥土,拣净杂质,晒干即可。
[炮制]筛去杂质,过滤去土即成。
[产地及销售习惯] 全国大部分山区均产,一般均自产自销。
网上有人看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兽部里说,夜明砂可以治疗眼疾,就推断李时珍先生因为蝙蝠夜行,所以认为蝙蝠的视力好,进而认为蝙蝠屎可治眼疾。
闲来无事,在网上搜得一些中医古籍,发现这可能是现代人的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古人,犯了想当然的错误。那么古人为什么说夜明砂可以明目呢?这其实是中医理论里吃啥补啥的典型应用。有没有道理,看了以下的古书,大家自己判断。
我这一帖,很可能是是两面不讨好的帖。话说回来,我发帖不是为了讨好谁。单纯为取悦别人而发帖,不是我的风格。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帖子,我不擅长。
=========================================
夜明砂《本草述钩元》
(即天鼠矢) 气味辛寒。(恶白蔹白薇) 主治腹中血气。破寒热积聚。治目盲障翳。 明目。(屎中淘出细砂。皆所食蚊蚋未化眼也)除惊悸。治疳有效。炒服治瘰 。 附方青盲不见。夜明砂同糯米炒黄一两。柏叶炙一两。为末。牛胆汁和丸。梧子大。
=========================================
夜明砂《本草便读》
感阴气之精。其目夜明善治瞽。禀咸寒之性。其砂辛苦可行瘀。能理儿疳。堪摩腹积。(夜明砂即蝙蝠屎。蝙蝠俗所谓偷油老鼠也。其鼠善食蚊而睛不化。故屎皆蚊眼也。蚊为食血之物。故能入肝破血。此鼠昼伏夜飞。其目夜明。故能治雀目退翳膜。辛苦咸寒之性。无非入肝以破血消滞为用耳。)
=========================================
夜明砂《本草从新》
一名天鼠矢。泻、散血明目。辛寒。肝经血分药。活血消积。治目盲障翳。(加石决明猪肝煎、名决明夜灵散、治鸡盲眼。)疟魃。(音奇、小儿鬼。)惊疳。(蝙蝠及矢、并治惊疳疟痫、厥阴之病。)干血气痛。(经疏云∶辛能散内外结气、寒能除血热气壅、明目之外、余皆可略、吴鹤皋医方考曰∶古人每用虻虫水蛭治血积、以其善吮血尔、若天鼠矢、乃食蚁而化者也、当亦可以攻血积、本方称其下死胎、则其能攻血块也何疑。)同鳖甲烧烟。辟蚊。蝙蝠矢也。食蚊。砂皆蚊眼。故治目疾,淘净焙,恶白薇、白蔹。(小儿魃病、以红纱袋、盛夜明砂佩之。)
=========================================
夜明砂《本草乘雅半偈》
(本经下品)
【气味】咸平,无毒。
【主治】主目瞑痒痛,明目,夜视有精光。久服令人喜乐媚好无忧。
【核】曰∶夜明砂,伏翼粪也。伏翼形似鼠,灰黑色,胁间肉翅,连合四足及尾,伏则倒悬,食则蚊蚋,多处深山崖穴中,及僻暗处。乃鼍虱与鼠所化。而复转化魁蛤。冬蛰夏出,日功力殊胜。修事,先以大眼筛筛过数次,次用水澄去沙土,入苎布囊内,溪水中提濯,约减十之七,易细苎囊再濯,每斗可两许,光芒焕耀,质圆成粒者乃佳。扁薄者蚊蚋肤也。若得食钟乳者,亦如前法,取光明如宝珠者最佳。用缓火隔纸焙燥,研极细入药。苋实、云实为之使。
【 】曰∶玄晖不夜,因名夜明;以蚊蚋为食,蚊蚋伏翼;夏出冬蛰,顺时序为浮沉;夜翼昼伏,互昼夜为吸呼;伏则倒悬,具阴阳颠倒之象耳。食石钟乳者,朱冠雪体,即肉芝类,故功用与钟乳六芝等。芝以夏现,乳以夏溢,化相感,性相近也。(唯能顺时序为浮沉者,乃得互呼吸之出入入出,与会阴阳之阳阴阴阳,方成颠倒倒颠。)
=========================================
夜明砂《本草备要》
一名天鼠矢
泻,散血,明目辛寒。肝经血分药。活血消积,治目盲障翳(加石决明猪肝煎,名决明夜灵散,治鸡盲眼)疟 (音奇。小儿鬼)惊疳(蝙蝠及矢,并治惊、疳、疟、痫、厥阴之病),血气腹痛(《经疏》曰∶辛能散内外滞气,寒能除血热气壅,明目之外,余皆可略。吴鹤皋曰∶古人每用虻虫、水蛭治血积,以其善吮血耳。若天鼠矢,乃食蚊而化者也,当亦可以攻血积,《本草》称其下死胎,则其能攻血块也何疑)。同鳖甲烧烟辟蚊。蝙蝠矢也,食蚊,砂皆蚊眼,故治目疾。淘净焙用。恶白薇、白蔹。
=========================================
夜明砂《要药分剂》
味辛。性寒。无毒。
【主治】主面痈肿。皮肤洗洗时痛。腹中血气。破寒热积聚。除惊悸。(本经) 烧灰。酒服方
【归经】入肝经。为散血明目之品。(本经血分药)
【前论】时珍曰。此为蝙蝠屎中未化蚊蚋眼。但蝙蝠有毒。切不可入药。
【炮制】雷公曰。凡使。淘去灰土恶臭。取细砂。晒干焙用。
=========================================
夜明砂《本草撮要》
味辛寒。入手足厥阴经血分。功专散血明目。得石决明猪肝治鸡盲。淘净焙。恶白薇白蔹。小儿病。以红纱袋盛夜明砂佩之。 音奇小儿鬼也。一名天鼠矢。
=========================================
夜明砂明目小考,所谓小考,其实是胡乱考。很想知道现代中医对古人的说法是否认可,有无验证,有无修正。
以下摘自《朱良春用药经验集》:
夜明砂是一味“治疗目盲障翳之圣药”(《本草求真》语),但《本经》对其功效只述及“主面痈肿,皮肤洗洗时痛,腹中气血,破寒热积聚,除惊悸”。并未提到 “明目消翳”之功,直至北宋《太平圣惠方》始有明目柏叶丸(柏叶、夜明砂)治青盲之记载,后世遂广为应用,成为治目病之专药。正如《本草经疏》所言:“夜明砂今人主明目,治目盲障翳。其味辛寒,乃人足厥阴经药,《本经》所主诸证,总属是经所发,取其辛能散内外结滞,寒能除血热气壅故也。然主疗虽多,性有专属,明目之外,余皆可略。”可见药物之功用,是前人在实践之基础上,不断充实发展的。
注:《本经》又名《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作者不详,或谓成于秦汉时期,或谓成于战国时期。
《太平圣惠方》中国宋代官修方书。
《本草经疏》 明朝缪希雍撰。
Want to know if someone really tried it.
是我外婆,曾告诉我她年轻的时候眼睛痛,吃了夜明砂配的药,还是用柏树枝做柴火煮的。据她说吃了几付眼睛就好了。我一直记得这个事,因为这个药在我听来实在奇特。我当时还很好奇问她臭不臭,什么味儿。她说不臭,就是药味。
如果就是普通蝙蝠的粪便的话,我们的阁楼上有。
夜明砂为蝙蝠科动物蝙蝠、大管鼻蝠、普通伏翼以及其他多种蝙蝠的粪便,全国大部分山区均产,主产浙江、江西、江苏、广西、河南、甘肃、辽宁等地。此药材全 年均可采集,以夏季为宜,从山洞中铲取,除去泥土,拣去泥土,拣去杂质,晒干。以质轻、干燥、色棕褐、无泥沙等杂质者为佳。
夜明砂为长椭圆形颗粒,两端微尖,长5至7毫米,直径约2毫米。表面略粗糙,棕褐色或灰棕色;破碎者呈小颗粒状或粉末状。放大镜下观察,可见棕色或黄棕色有光泽的昆虫头、眼及破碎的翅膜。气微,味微苦而微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