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唱低音炮---今天这两首主打的低音炮歌加起来有“爱”,还不符合活动要求,怎么办呢?临时学了2首弘一法师李叔同大师词曲的民国旧曲短歌《早秋》与《秋柳》,而大家熟悉的“送别”倒不是弘一法师自己作曲,是他填词的美国曲子。
《早秋》
《秋柳》
今天主打两首歌都是男歌手的低音炮好曲,而且是曾经的乐坛伉俪蔡琴与罗大佑的原唱各一,分别都是民国背景的文艺片插曲。
第一首 萧红等大批民国左翼作家群像的文学传记电影《黄金时代》插曲《只得一生》,罗大佑词曲唱。
独唱版之一,中规中矩,铿锵有力
独唱版之二,自己非常喜欢的一种,有意识精确控制,但效果比较柔美的
与罗大佑老师底版合唱,太喜欢他浓重的鼻音与喉音效果
第二首 最后一夜
1)与最经典蔡琴的和合版(对我来说太低了,但不是最低)
2)最低的,跟咱比较喜欢的男低音炮歌手李雪底版和合,他的伴奏极美
3)独唱,终于来到我的舒适区----刘美君与谭艳的版本,细节上也不同于蔡琴版本
罗大佑和林夕这两位“写故事的人”,在接到为电影《黄金时代》创作歌曲的邀请后,都为“萧红独特、漂泊而奇幻的一生”兴奋。而罗大佑之所以选择与林夕合作,就是因为“只有他能准确传达出民国年代那种意境,能精准描绘出萧红短暂而令人唏嘘的一生。”,同时也是为能有一首诚意的歌来纪念女作家萧红 。
谈及创作过程,罗大佑透露自己在作曲时,首先考虑要传递萧红从南到北的漂泊感,故使用了3拍的节奏,这样“才有不停转移的感觉”,而为了贴合人物传记的气质,他更挑战了“前所未有的低音”。 在作词方面,林夕苦读《呼兰河传》《生死场》感受意境,使得歌曲中,每句歌词都和萧红人生画面相呼应。正如点睛一句“够不够,人生太短故事太长,你不要回眸”,呼应着电影中,汤唯饰演的萧红在人海中回眸一瞬,走到终点
歌词
总要惘然选择欢喜带来的忧愁 总要坦然面对失去换来的拥有 总算是你亲自追求牵手或放手 不管拈花有否微笑那也是自己的手 来就来到人生喧哗交响的洪流 哪怕痛或快也留下一声咳嗽 走就走到蓝天碧水深处循环不休 一个人自由地笑自在地哭此生不朽 流啊流 把天高地厚都走通透以生死成就 够不够 人生太短故事太长你不要回眸 总要突然选择逗留或冒险出走 总要昂然决定低头或从容战斗 总在倾听内心呼唤一去不回头 管它冬夏炎凉也写下了自己的春秋 来就来到人生喧哗交响的洪流 哪怕痛或快也留下一声咳嗽 走就走到蓝天碧水深处循环不休 一个人自由地笑自在地哭此生不朽 流啊流 把天高地厚都走通透以生死成就 够不够 人生太短故事太长 你不要回眸 不懂你的为你忧愁 明白你的叹此生值得一游
电影'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主题曲 作词:慎芝 作曲:陈志远 编曲:陈志远 踩不完恼人舞步 喝不尽醉人醇酒 良夜有谁为我留 耳边语轻柔 走不完红男绿女 看不尽人海沉浮 往事有谁为我诉 空对华灯愁 我也曾陶醉在两情相悦 像飞舞中的彩蝶 我也曾心碎于黯然离别 哭倒在露湿台阶 红灯将灭酒也醒 此刻该向它告别 曲终人散回头一瞥 嗯......最后一夜
《秋柳》 编曲填词:李叔同 堤边柳到秋天,叶乱飘,叶落尽,只剩得细枝条,想当日绿荫荫,春光好,今日里冷清清,秋色老,风凄凄,雨凄凄,君不见眼前景已全非,一思量,一回首,不胜悲。
《早秋》 李叔同 词曲 十里明湖一叶舟,城南烟月水西楼。几许秋容娇欲流,隔着垂杨柳。远山明净眉尖瘦,闲云飘忽罗纹皱。天末凉风送早秋,秋花点点头。
哥哥说,从小到大的偶像只有齐秦老师一个,他乐见唱坛有人翻唱齐秦,我已经转达他对那位童鞋的赞。虽然他是五大湖湖南的,感恩节已经过完了,但也向湖北童鞋们问候一曲齐秦的弹唱
拍照、画画与写文章写诗、选歌,我个人认为只要掌握“天、地、人”构图三元素,最后的呈现都会很精神,因为既有天文,也有人文,符合周易的内涵。看,我曾经捕捉到了某人母校,一所一千年历史的江南名校秋日,阳光的脚印。
圣彼得堡秋霜叶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乡村音乐版我也听过,我就是不知道李叔同与那首歌谁先后,就好像玫瑰玫瑰我爱你,也说是汉化英文的,但后来证明英文版是后来的,我看到一些权威歌词网站说编曲是李叔同,也没有写原来英文作者,但同一个网站,送别的作曲明明白白写的是美国人。
嘿嘿,划重点来了(前面都是给你挖坑)你唱乡村E歌不凡,就来翻这个吧
我会唱低音炮---今天这两首主打的低音炮歌加起来有“爱”,还不符合活动要求,怎么办呢?临时学了2首弘一法师李叔同大师词曲的民国旧曲短歌《早秋》与《秋柳》,而大家熟悉的“送别”倒不是弘一法师自己作曲,是他填词的美国曲子。
《早秋》
《秋柳》
今天主打两首歌都是男歌手的低音炮好曲,而且是曾经的乐坛伉俪蔡琴与罗大佑的原唱各一,分别都是民国背景的文艺片插曲。
第一首 萧红等大批民国左翼作家群像的文学传记电影《黄金时代》插曲《只得一生》,罗大佑词曲唱。
独唱版之一,中规中矩,铿锵有力
独唱版之二,自己非常喜欢的一种,有意识精确控制,但效果比较柔美的
与罗大佑老师底版合唱,太喜欢他浓重的鼻音与喉音效果
第二首 最后一夜
1)与最经典蔡琴的和合版(对我来说太低了,但不是最低)
2)最低的,跟咱比较喜欢的男低音炮歌手李雪底版和合,他的伴奏极美
3)独唱,终于来到我的舒适区----刘美君与谭艳的版本,细节上也不同于蔡琴版本
罗大佑和林夕这两位“写故事的人”,在接到为电影《黄金时代》创作歌曲的邀请后,都为“萧红独特、漂泊而奇幻的一生”兴奋。而罗大佑之所以选择与林夕合作,就是因为“只有他能准确传达出民国年代那种意境,能精准描绘出萧红短暂而令人唏嘘的一生。”,同时也是为能有一首诚意的歌来纪念女作家萧红 。
谈及创作过程,罗大佑透露自己在作曲时,首先考虑要传递萧红从南到北的漂泊感,故使用了3拍的节奏,这样“才有不停转移的感觉”,而为了贴合人物传记的气质,他更挑战了“前所未有的低音”。 在作词方面,林夕苦读《呼兰河传》《生死场》感受意境,使得歌曲中,每句歌词都和萧红人生画面相呼应。正如点睛一句“够不够,人生太短故事太长,你不要回眸”,呼应着电影中,汤唯饰演的萧红在人海中回眸一瞬,走到终点
歌词
总要惘然选择欢喜带来的忧愁 总要坦然面对失去换来的拥有 总算是你亲自追求牵手或放手 不管拈花有否微笑那也是自己的手 来就来到人生喧哗交响的洪流 哪怕痛或快也留下一声咳嗽 走就走到蓝天碧水深处循环不休 一个人自由地笑自在地哭此生不朽 流啊流 把天高地厚都走通透以生死成就 够不够 人生太短故事太长你不要回眸 总要突然选择逗留或冒险出走 总要昂然决定低头或从容战斗 总在倾听内心呼唤一去不回头 管它冬夏炎凉也写下了自己的春秋 来就来到人生喧哗交响的洪流 哪怕痛或快也留下一声咳嗽 走就走到蓝天碧水深处循环不休 一个人自由地笑自在地哭此生不朽 流啊流 把天高地厚都走通透以生死成就 够不够 人生太短故事太长 你不要回眸 不懂你的为你忧愁 明白你的叹此生值得一游
电影'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主题曲
作词:慎芝
作曲:陈志远
编曲:陈志远
踩不完恼人舞步 喝不尽醉人醇酒
良夜有谁为我留 耳边语轻柔
走不完红男绿女 看不尽人海沉浮
往事有谁为我诉 空对华灯愁
我也曾陶醉在两情相悦 像飞舞中的彩蝶
我也曾心碎于黯然离别 哭倒在露湿台阶
红灯将灭酒也醒 此刻该向它告别
曲终人散回头一瞥 嗯......最后一夜
《秋柳》 编曲填词:李叔同 堤边柳到秋天,叶乱飘,叶落尽,只剩得细枝条,想当日绿荫荫,春光好,今日里冷清清,秋色老,风凄凄,雨凄凄,君不见眼前景已全非,一思量,一回首,不胜悲。
《早秋》 李叔同 词曲 十里明湖一叶舟,城南烟月水西楼。几许秋容娇欲流,隔着垂杨柳。远山明净眉尖瘦,闲云飘忽罗纹皱。天末凉风送早秋,秋花点点头。
哥哥说,从小到大的偶像只有齐秦老师一个,他乐见唱坛有人翻唱齐秦,我已经转达他对那位童鞋的赞。虽然他是五大湖湖南的,感恩节已经过完了,但也向湖北童鞋们问候一曲齐秦的弹唱
拍照、画画与写文章写诗、选歌,我个人认为只要掌握“天、地、人”构图三元素,最后的呈现都会很精神,因为既有天文,也有人文,符合周易的内涵。看,我曾经捕捉到了某人母校,一所一千年历史的江南名校秋日,阳光的脚印。
圣彼得堡秋霜叶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乡村音乐版我也听过,我就是不知道李叔同与那首歌谁先后,就好像玫瑰玫瑰我爱你,也说是汉化英文的,但后来证明英文版是后来的,我看到一些权威歌词网站说编曲是李叔同,也没有写原来英文作者,但同一个网站,送别的作曲明明白白写的是美国人。
嘿嘿,划重点来了(前面都是给你挖坑)
你唱乡村E歌不凡,就来翻这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