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和北静王---红楼梦外的故事》四十三、庆典

w
wumiao
楼主 (文学城)

四十三、庆典

过了两日,黛玉正在和太妃商量家事,忽然有人报说南王家有人来,想见王爷,若王爷不在,见王妃也是一样的。黛玉好生纳闷,怎么这么说?太妃也不明白。黛玉便道:“那人是谁?”丫头过了会子来报,说是一个叫贾雨村的,想替南王爷家传话儿过来,见王妃是因为同为乡梓,曾作过王妃年幼时的塾师。

黛玉想:“此人如此不要脸面,竟敢上门来找羞辱。”太妃还不知道南王世子和贾雨村做的勾当,只道:“既是这样,也别驳了南王家的脸面。”黛玉应了,问丫头只那贾雨村一人呢,还是带了他的家眷来?丫头道家眷也来了,黛玉道:“到前堂去,只让他的家眷进来,那人让他在二门外等着。”说着坐了绿轿前去了。那贾雨村的夫人名叫娇杏,雨村在甄士隐家落魄的时候,这娇杏是个使唤丫头,只因她偶尔回头看了几眼雨村,便被雨村视为风尘知己了,后被扶了正,但说话口气仍旧是粗鄙的。黛玉也不和她多话,待她说了一套旧例的奉承话儿之后,黛玉轻声说了个谢字。仍旧让人把他们带来的东西都搬回车上,留了一样儿便宜的,又搭上一件王府的东西,道:“谢南王太妃的美意,先回去吧,以后再说。”那娇杏不明所以,看着黛玉似冰又温,似水亦石,便讪讪地被一个粗使的婆子送出了门,那贾雨村心里自然明白,也不敢多说,回去复命。

黛玉把这事儿向太妃禀明之后,太妃道:“这样做好,我向来不喜欢他家那些人,过去的那个,她喜欢和他们来往。”到晚间水溶回来,黛玉说了此事,水溶冷笑了一声:“此人是个小人,他靠贾家成事,贾家败了,他反而落井下石,这些年也不知误了多少人的性命。实在话说,当年你们的诗词是宝玉传到我的手里,但广泛传抄的还是这个人,他到处卖宝一般。他曾官属兵部,几次要拜见我,都让我推了。现在他投靠了南王家,现治不了他,等以后再说。”黛玉怅然道:“当初我父亲看他魁梧高大,谈吐不俗,却不知是个金玉其外的势力小人,这样的人死一百回也不解恨。”水溶笑道:“难得见你如此痛恨一个人,我都以为你要成仙变佛了。”又道:“他们还是晚了些,皇上已经恩准了我的请求,不日我的大将们都分封各地去做官了,南王家的事也荒了。皇上竟被你算准了,再加上清泰那么挚诚,水莹的终身也算有了依靠。”

 

王府的家业比贾府大了几倍,幸好人口并不多,只有两房近枝在府外头住着,也有几个走的近的远房子侄在府里任职做事。黛玉始知管着一个大家王府的不容易,当年凤姐儿琏二嫂子何等威风,八下里还把个荣国府挣漏了风,要不是为她用贾府的银子出借高利贷,朝廷也不会下了“重利盘剥”的罪名。那宁国府更不用说了,贾珍给儿媳出殡,竟把个京都的四王六公都惹了来。所谓“树大招风”,若树大根茂还行,偏偏都是屋漏又逢连阴雨,内囊都尽上来了,还做出那些让人闲话的事。也就是因为那时元春刚刚“才选凤藻宫”,不然恐怕倒的还要早些。

黛玉深知“利”害,不去用“利”拘束自己。第一自己坐正了,一分银子也不存在自己手里,凡事都摆在大家面前,收多少用多少每天都记在账上。第二就是大事多向太妃请教了,凡水溶知道的,太妃更早知道。第三她不去事无巨细亲自躬省,只用了十几个最得力的老管家,各司其职,内院让紫鹃先通领了。外面的事都是长史官管着,所有的家丁护卫都是朱英去领命。看她文弱秀美,言语甚少,但每句话都不用再说两次。尽管李王妃那些常用的心腹多次表示了忠心,黛玉还是没有再使用那些人,并告诫了不可以兴风作浪,全部撵到洗涤扫院等下处去了。

一般是上午待客,下午就是家务事,如今都是为了水莹的事忙碌。太妃和黛玉研究了册封太子妃的典仪之礼,该自己家办的事一样样全写下来。水溶每日在外忙于册皇太子仪之事。清泰的册太子仪那日,水溶一早就去了,回来已是子时卯刻。次日又是如此,一连三日之后,方歇了半日。原来册皇太子仪皆如皇帝受册仪一般繁琐:那皇太子西向于朝堂北面,太子仪仗、茄萧、鼓乐等陈列于宣嘉门外,文武百官四品以上皆东西向而立,侍郎奉册宝于皇案,太子沐冠黄袍,拜,中书令读册,皇帝授册,再拜。典仪之后在位者皆拜。水溶回来道只把自己拜的膝盖生痛,更不用说上面的皇太子了。等舍人把清泰从宣嘉门外铙鸣绕行之后送入东宫,百官次序祝贺。那整整一日的观景,竟把大家累的人仰马翻。

同时皇家的订婚纳彩之仪也赏下来。那日就送到王府之中,水溶行三叩九跪之礼接了。原来皇家纳彩之仪还是遵循了前朝的规范,由翰林院撰了宝册,礼部置办初礼:有骏马10匹,嵌黄金甲胄10副,各色上等锦缎百匹等。大媒是西宁郡王及礼部尚书吴元戒二人。

纳彩之仪之后的北静王府宴客,贺纳彩礼成,京都里达官贵人都来庆贺,男人们拥挤于前殿大堂,北静王水溶率王族近枝男丁在那里接来送往,黛玉为北静王妃,在王府后堂照顾太子妃水莹,并宴请百官命妇。之后太妃和黛玉又被隆重邀请进皇宫,与太后和几个一品命妇,及所有公主同饮共乐。水溶则由王公大臣及二品以上的官员请至外廷宴乐。轰轰烈烈地直闹了三日才罢。

黛玉是个好静之人,生来不好这种得意鼎沸之事。事过以后,便屏退所有事由,专心操办水莹的嫁妆。时间太紧,事情太多,以致人手不够,黛玉便请来李纨、宝钗帮助照看后堂之事,专管送礼来的人。也算简单,来人送礼只管收了,视平等重视之意再压回些王家的礼仪宝物,李纨宝钗对这些并不陌生,各种贵重礼品也都鉴赏的清楚无误。这样过了半月,仍旧不能歇息,黛玉要随北静王水溶来回往返于宫中和府邸,以备各种事宜的榷商。到了行大征礼日,这次是皇家准备的隆重彩礼,比纳彩礼要多,有骏马20匹,黄金赤叶200两,青湛白银10000两,上等苏湖锦缎1000匹,金银器皿三车。这便是赐予太子妃王府亲人的,另有赏赐给亲族随从等穿用之物。皇家派使节亲去太子妃家面授婚庆大典的仪式,大征礼毕,北静王水溶率亲族子弟妇孺老幼分别向皇宫方向行了国礼。

单说那日水莹被奉迎入宫,皇家仪仗来到府门,抬进龙亭、太子妃的仪驾冠服后,黛玉便携了水莹的手从后院出到前殿,一路上水莹的手便有些颤抖。黛玉便安慰着她:“只当平日进宫找安平公主她们顽去,不过今日多些人送你而已。”水莹紧攥了黛玉的手,不说一句话。这是太妃专门交待她的,进宫去,人前人后把嘴巴封住,除了那些必要的礼仪话儿,多一句也不说。这可是苦了平日多话的水莹,太妃临时抱佛脚,硬是把她的嘴每日用锦绣长帕子缠上半日,半月后水莹的话果然少了很多。再加上宫里的教引嬷嬷每日前来训导她做太子妃的端庄举止,那日水溶再次见她,几乎都不敢认出自己的小妹子,她的秀美瑞丽几乎可以和黛玉媲美了。

北静王府前殿大堂正中陈设了香案、后置节案,左右分置册封和仪宝之案。四位司仪女官戴官翅雀翎冠帽分立两侧,又有两位宣读女官侧立于南,内廷大太监在堂前玉阶下承应。皇家使节进府门宣读皇帝诏书,水溶身穿华贵朝服率子弟跪接了,起身后立于东侧。内务府官把太子妃的凤冠华服授予内廷太监,太监方步进去呈转给女官,于是六名女官一起服侍水莹穿上婚服。这时太妃坐于堂内一侧,看着女儿穿上婚服,又听得外面传话进来说凤舆已抬至堂前,眼泪就潸然而下,黛玉立于太妃身边,也不住地擦了泪水。水莹穿着吉庆大婚服,头戴着八斤重的凤冠,拖着华贵凤尾披风,膝行至太妃身前,伏怀而泣。太妃道:“以后走路自己当心。伺候好太子,侍奉好皇太后和你婆婆,我也不多说了,你选了这条路,就走好它,少让大家操心。”水莹点了头承是,又起身抱了黛玉,悄悄叫了声:“姐姐,谢谢你。”

迎乐声响起,太子妃水莹拜位在案前跪听了女官宣读册宝文,行礼后册宝便送入龙亭,升舆时辰刚到,各使节女官恭迎太子妃升舆上轿,太妃和黛玉送至那金顶九凤彩飞的宝舆前,北静王水溶跪送于王府大门之外。大家看那浩浩荡荡的皇家迎亲大队,随皇家使节的马车仪驾,在凤舆前后左右的前导后扈跟随着内监和命妇,红毡高帷铺设,鼎焚百合之香,细细的凤鸣凰乐,渐渐远了去。京都男女老幼无不开门启户,争看着富贵万千、龙喜凤悦的婚庆礼队,远远地往皇城那边的大正门而去了。

原创小说《林黛玉和北静王---红楼梦外的故事》全部版权归作者wumiao所有,电子邮件地址:
[email protected]作为版权依据。每周二、四、六更新。本文纯属闭门造车,完一个心愿而已,请多谅解。

首发《文学城》,现在潇湘网http://read.xxsy.net/info/33261.html连载。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林黛玉和北静王---红楼梦外的故事》四十三、庆典
•  《林黛玉和北静王---红楼梦外的故事》四十二、心意
•  《知音》后的论坛评论
•  《对词》后的论坛评论
•  《唱和》后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