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两首李谷一的歌
《乡恋》
《绒花》
看到几个朋友都发草原歌,也发一首新唱的《草原夜色美》。喜欢这首旋律及歌词都简单却浪漫动人,夜色下意境美妙,令人神往的歌曲,尤其最后一段“未举金杯人已醉,晚风唱着甜蜜的歌,轻骑踏月不忍归的画面,悠扬飘逸的旋律把人带到了那静谧安宁,举杯人醉,踏月观心的美妙场景,引起无尽的遐想。
《草原夜色美》
未举金杯的照片删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唱得很好,因为熟悉的歌,情感也饱满,大赞!
各种各样歌曲完成很快,还找不到错误。
周二愉快。
开心目的已经完成,论坛多发一两首也是娱己后再进一步的娱人,浪费不浪费没事儿,唱歌就费了一点电而已。
不过和朋友们的合唱我会注意的,尽量一首一首发,不批发。其实我最珍惜和朋友们的合唱。
萌的毛病了。
我唱歌是萌和用力过猛两个毛病一直缠绕着。
Who isn't?
听过的最强大的能唱凤歌的男声,不接受反驳
大歌小歌情歌快歌,都很厉害。。。 下次再来个《难忘今宵》,春晚就是你的主会场了
没人教他们如何退场(转载)
世界从来都是年轻人的,所以人根本上最大的恐惧是变老。
一条社会新闻,只要是“20岁美女被抢劫”一定赚足眼球,但是“60岁大妈被抢劫”就显得没有新闻价值。除了在那些“倚老卖老,老人痛骂年轻人不让座”这类的新闻里能当一回主角,这些精神灼烁、愤世嫉俗、伤痕累累却手足无措的老人(中老年人)似乎是被社会追着赶着,赶出了视野,逼出了舞台。
他们当然是不甘心的。
六小龄童突然反映过来,要追究那些在网上骂他的人的责任。也许他只是刚刚踩上了网络的节奏,也许是到了这个年纪,自尊心再不能受挫了。
今天听说了一位阿姨(绝不是太老的年纪),在这个年纪开了影视公司,投了一部微电影,四处辗转求放映求仪式求曝光和一点版权费(我不知道一部10分钟的无名无姓的微电影能要到多少版权费)。被比她年轻差不多3轮的人拒绝后,我想象她的尊严受挫,前(钱)途堪忧,带着可怜的傲气和长辈的自尊,最后要求年轻人去帮她复印文件,然后被送出门的时候,茫茫然在马路上,不知道回家的方向。年轻人觉得她要么是骗子,要么是疯子。我想,她只是没有被温柔对待过、却被教育不轻易放弃的那一代人中的一个。
以为好奇心搜索了一下,阿姨的经历可谓精彩。名下有影视公司、工程咨询公司,有网站有基金,有所谓的文化项目,还有30集的电视剧似乎万事俱备只欠资方。自述是一名知青家属,简历中列了若干空洞却宏伟的名头,受XX国委托开展过什么项目,在XX地负责过什么产业,拥有XX知识产权,办公司的目的是振兴中华文化。然后又看到10年内入股了多家公司,吊销了若干执照,打了几个官司(其中一个明确是输了),网站上贴满了在各地和各种教授、专家的合影。文案和网站风格,参见中老年爱用表情包。
一个“不合时宜”的人。
他们生长的年代,没有人教过他们放弃。放弃是可耻的,不甘心的,也是不允许的。唯有守着一点微不足道的资本,争取一点想要的尊严和利益。
年轻人告诉她,可以在网上投放自己的微电影,打打名气,或者也说了一些网络炒作自己的方法。她眼神茫然。在他们的时代,获取名利的方式是:出书,将自己的名字列入各种宗族名册、《世界名人录》,结交(哪怕是一面之缘)各种社会名人专家学者,留下合影、举办各种仪式,发布新闻稿,参加各种名头很大的竞赛,拿一个证书,请各种带“政府”字样的单位为自己背书,以专家的身份被邀请到各处开会并留下照片。为了实现目标,他们四处奔波。不知道他们会不会知道,网红做一个吃喝玩乐的直播就可以揽收名利。这不是他们的年代,他们只是在苦苦追赶。
他们不愿意被抛弃,就像追着末班车的上班族,眼看着错过了,就是茫茫黑夜,追一追,或许还有希望。
阿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的同辈中还有许多人在追赶。
一个在业界(仅仅在本行业)资历颇深的摄影前辈,一生最引以为傲的就是他那些照片,从不允许他人使用(底片),尽管在他那个年代,底片相机都是公家出资,他始终认为那些作品是个人财产。他为自己的照片出了很多影集,自己做序,自己跑去各种图书馆、高校捐书,自己写新闻稿说自己是什么大师、业界第一人,然后配上赠书的合影,以及自己的创作心得。他跑去北京,请国家图书馆收藏他的书,对方礼貌地将他拒之门外,最后又安保部门收下了他书。但是他跑到天安门广场,将自己的书摆在显著位置,拍照留念,我想,如果他用这张照片发朋友圈的话,配文应该是“国家XXXX馆”收藏本人作品集,并给予高度赞赏。
难道他看不出身边陪同的年轻人为难又嘲讽的眼神?难道他感受不到自以为的地位和身份,在更高领域如同砂砾一般渺小?难道他看不到时光荏苒,他珍藏的技术和心得,年轻人并不趋之若鹜?难道他傻吗?
不会的。一辈子都在台上的人,哪怕下台,也要保持身段。哪怕是走出聚光灯,跌跌撞撞地下去,也只会说自己是“急流勇退”。
前辈最后没有得到他想要的摄影展,但是单位同意为他办一个退休仪式。仪式上,破规格地来了许多人,每个人都被要求说一段感谢和祝福他的话。有人说“祝X老师安享晚年”,在座各人不禁按下笑意。前辈心满意足,他全程录下了自己的退休仪式,录下了每个人对他说的话,以及他自己说的话。他高度褒扬了自己的艺术追求和坚强意志,他列举了自己的成就,并且第一次慷慨地,将自己的若干作品“赠予”了单位。献花、合影。
尽管新来的年轻人已经不知道他如雷贯耳的大名了,这些玩转PS和高精装备的年轻人看了他照片,也只会承认他“时机比较好”,但是他为自己求得了一个圆满。
生活不会给你更多了,要靠自己去争取。这是他们这代人的处事哲学。
所以他们为了一个公交车座位、一瓶免费的油、一块广场舞的场地,汲汲营营,誓不罢休,既霸道又可怜。
社会的舞台已经容不下他们了,而他们还没老透,还没死心。年轻人埋怨他们占地方,更老的人却还在指望他们、依靠他们,他们身后还有理还乱的社会关系和责任,他们眼前却没有通往更光彩处的通道。他们担心健康会突然摧毁意志,所以在还能据理力争的时候,不放松一丝一毫。
终于到了那天,我相信,谁都不会甘心。只是,舞台之下,是否仅有一片黑暗?
也不说了,学会退场之前,先学会登场。 霎那的光辉,也是一生无悔
抬高门槛,而且先问我,打草惊蛇,让我合唱迟到的事。
深情的优美的大气的通通拿下。
等着你歌荒的日子
这次猜到这张图片了吗?
没猜到
唱两首李谷一的歌
《乡恋》
《绒花》
看到几个朋友都发草原歌,也发一首新唱的《草原夜色美》。喜欢这首旋律及歌词都简单却浪漫动人,夜色下意境美妙,令人神往的歌曲,尤其最后一段“未举金杯人已醉,晚风唱着甜蜜的歌,轻骑踏月不忍归的画面,悠扬飘逸的旋律把人带到了那静谧安宁,举杯人醉,踏月观心的美妙场景,引起无尽的遐想。
《草原夜色美》
未举金杯的照片删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唱得很好,因为熟悉的歌,情感也饱满,大赞!
各种各样歌曲完成很快,还找不到错误。
周二愉快。
开心目的已经完成,论坛多发一两首也是娱己后再进一步的娱人,浪费不浪费没事儿,唱歌就费了一点电而已。
不过和朋友们的合唱我会注意的,尽量一首一首发,不批发。其实我最珍惜和朋友们的合唱。
萌的毛病了。
我唱歌是萌和用力过猛两个毛病一直缠绕着。
Who isn't?
听过的最强大的能唱凤歌的男声,不接受反驳
大歌小歌情歌快歌,都很厉害。。。 下次再来个《难忘今宵》,春晚就是你的主会场了
没人教他们如何退场(转载)
世界从来都是年轻人的,所以人根本上最大的恐惧是变老。
一条社会新闻,只要是“20岁美女被抢劫”一定赚足眼球,但是“60岁大妈被抢劫”就显得没有新闻价值。除了在那些“倚老卖老,老人痛骂年轻人不让座”这类的新闻里能当一回主角,这些精神灼烁、愤世嫉俗、伤痕累累却手足无措的老人(中老年人)似乎是被社会追着赶着,赶出了视野,逼出了舞台。
他们当然是不甘心的。
六小龄童突然反映过来,要追究那些在网上骂他的人的责任。也许他只是刚刚踩上了网络的节奏,也许是到了这个年纪,自尊心再不能受挫了。
今天听说了一位阿姨(绝不是太老的年纪),在这个年纪开了影视公司,投了一部微电影,四处辗转求放映求仪式求曝光和一点版权费(我不知道一部10分钟的无名无姓的微电影能要到多少版权费)。被比她年轻差不多3轮的人拒绝后,我想象她的尊严受挫,前(钱)途堪忧,带着可怜的傲气和长辈的自尊,最后要求年轻人去帮她复印文件,然后被送出门的时候,茫茫然在马路上,不知道回家的方向。年轻人觉得她要么是骗子,要么是疯子。我想,她只是没有被温柔对待过、却被教育不轻易放弃的那一代人中的一个。
以为好奇心搜索了一下,阿姨的经历可谓精彩。名下有影视公司、工程咨询公司,有网站有基金,有所谓的文化项目,还有30集的电视剧似乎万事俱备只欠资方。自述是一名知青家属,简历中列了若干空洞却宏伟的名头,受XX国委托开展过什么项目,在XX地负责过什么产业,拥有XX知识产权,办公司的目的是振兴中华文化。然后又看到10年内入股了多家公司,吊销了若干执照,打了几个官司(其中一个明确是输了),网站上贴满了在各地和各种教授、专家的合影。文案和网站风格,参见中老年爱用表情包。
一个“不合时宜”的人。
他们生长的年代,没有人教过他们放弃。放弃是可耻的,不甘心的,也是不允许的。唯有守着一点微不足道的资本,争取一点想要的尊严和利益。
年轻人告诉她,可以在网上投放自己的微电影,打打名气,或者也说了一些网络炒作自己的方法。她眼神茫然。在他们的时代,获取名利的方式是:出书,将自己的名字列入各种宗族名册、《世界名人录》,结交(哪怕是一面之缘)各种社会名人专家学者,留下合影、举办各种仪式,发布新闻稿,参加各种名头很大的竞赛,拿一个证书,请各种带“政府”字样的单位为自己背书,以专家的身份被邀请到各处开会并留下照片。为了实现目标,他们四处奔波。不知道他们会不会知道,网红做一个吃喝玩乐的直播就可以揽收名利。这不是他们的年代,他们只是在苦苦追赶。
他们不愿意被抛弃,就像追着末班车的上班族,眼看着错过了,就是茫茫黑夜,追一追,或许还有希望。
阿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的同辈中还有许多人在追赶。
一个在业界(仅仅在本行业)资历颇深的摄影前辈,一生最引以为傲的就是他那些照片,从不允许他人使用(底片),尽管在他那个年代,底片相机都是公家出资,他始终认为那些作品是个人财产。他为自己的照片出了很多影集,自己做序,自己跑去各种图书馆、高校捐书,自己写新闻稿说自己是什么大师、业界第一人,然后配上赠书的合影,以及自己的创作心得。他跑去北京,请国家图书馆收藏他的书,对方礼貌地将他拒之门外,最后又安保部门收下了他书。但是他跑到天安门广场,将自己的书摆在显著位置,拍照留念,我想,如果他用这张照片发朋友圈的话,配文应该是“国家XXXX馆”收藏本人作品集,并给予高度赞赏。
难道他看不出身边陪同的年轻人为难又嘲讽的眼神?难道他感受不到自以为的地位和身份,在更高领域如同砂砾一般渺小?难道他看不到时光荏苒,他珍藏的技术和心得,年轻人并不趋之若鹜?难道他傻吗?
不会的。一辈子都在台上的人,哪怕下台,也要保持身段。哪怕是走出聚光灯,跌跌撞撞地下去,也只会说自己是“急流勇退”。
前辈最后没有得到他想要的摄影展,但是单位同意为他办一个退休仪式。仪式上,破规格地来了许多人,每个人都被要求说一段感谢和祝福他的话。有人说“祝X老师安享晚年”,在座各人不禁按下笑意。前辈心满意足,他全程录下了自己的退休仪式,录下了每个人对他说的话,以及他自己说的话。他高度褒扬了自己的艺术追求和坚强意志,他列举了自己的成就,并且第一次慷慨地,将自己的若干作品“赠予”了单位。献花、合影。
尽管新来的年轻人已经不知道他如雷贯耳的大名了,这些玩转PS和高精装备的年轻人看了他照片,也只会承认他“时机比较好”,但是他为自己求得了一个圆满。
生活不会给你更多了,要靠自己去争取。这是他们这代人的处事哲学。
所以他们为了一个公交车座位、一瓶免费的油、一块广场舞的场地,汲汲营营,誓不罢休,既霸道又可怜。
社会的舞台已经容不下他们了,而他们还没老透,还没死心。年轻人埋怨他们占地方,更老的人却还在指望他们、依靠他们,他们身后还有理还乱的社会关系和责任,他们眼前却没有通往更光彩处的通道。他们担心健康会突然摧毁意志,所以在还能据理力争的时候,不放松一丝一毫。
终于到了那天,我相信,谁都不会甘心。只是,舞台之下,是否仅有一片黑暗?
没人教他们如何退场(转载)
世界从来都是年轻人的,所以人根本上最大的恐惧是变老。
一条社会新闻,只要是“20岁美女被抢劫”一定赚足眼球,但是“60岁大妈被抢劫”就显得没有新闻价值。除了在那些“倚老卖老,老人痛骂年轻人不让座”这类的新闻里能当一回主角,这些精神灼烁、愤世嫉俗、伤痕累累却手足无措的老人(中老年人)似乎是被社会追着赶着,赶出了视野,逼出了舞台。
他们当然是不甘心的。
六小龄童突然反映过来,要追究那些在网上骂他的人的责任。也许他只是刚刚踩上了网络的节奏,也许是到了这个年纪,自尊心再不能受挫了。
今天听说了一位阿姨(绝不是太老的年纪),在这个年纪开了影视公司,投了一部微电影,四处辗转求放映求仪式求曝光和一点版权费(我不知道一部10分钟的无名无姓的微电影能要到多少版权费)。被比她年轻差不多3轮的人拒绝后,我想象她的尊严受挫,前(钱)途堪忧,带着可怜的傲气和长辈的自尊,最后要求年轻人去帮她复印文件,然后被送出门的时候,茫茫然在马路上,不知道回家的方向。年轻人觉得她要么是骗子,要么是疯子。我想,她只是没有被温柔对待过、却被教育不轻易放弃的那一代人中的一个。
以为好奇心搜索了一下,阿姨的经历可谓精彩。名下有影视公司、工程咨询公司,有网站有基金,有所谓的文化项目,还有30集的电视剧似乎万事俱备只欠资方。自述是一名知青家属,简历中列了若干空洞却宏伟的名头,受XX国委托开展过什么项目,在XX地负责过什么产业,拥有XX知识产权,办公司的目的是振兴中华文化。然后又看到10年内入股了多家公司,吊销了若干执照,打了几个官司(其中一个明确是输了),网站上贴满了在各地和各种教授、专家的合影。文案和网站风格,参见中老年爱用表情包。
一个“不合时宜”的人。
他们生长的年代,没有人教过他们放弃。放弃是可耻的,不甘心的,也是不允许的。唯有守着一点微不足道的资本,争取一点想要的尊严和利益。
年轻人告诉她,可以在网上投放自己的微电影,打打名气,或者也说了一些网络炒作自己的方法。她眼神茫然。在他们的时代,获取名利的方式是:出书,将自己的名字列入各种宗族名册、《世界名人录》,结交(哪怕是一面之缘)各种社会名人专家学者,留下合影、举办各种仪式,发布新闻稿,参加各种名头很大的竞赛,拿一个证书,请各种带“政府”字样的单位为自己背书,以专家的身份被邀请到各处开会并留下照片。为了实现目标,他们四处奔波。不知道他们会不会知道,网红做一个吃喝玩乐的直播就可以揽收名利。这不是他们的年代,他们只是在苦苦追赶。
他们不愿意被抛弃,就像追着末班车的上班族,眼看着错过了,就是茫茫黑夜,追一追,或许还有希望。
阿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的同辈中还有许多人在追赶。
一个在业界(仅仅在本行业)资历颇深的摄影前辈,一生最引以为傲的就是他那些照片,从不允许他人使用(底片),尽管在他那个年代,底片相机都是公家出资,他始终认为那些作品是个人财产。他为自己的照片出了很多影集,自己做序,自己跑去各种图书馆、高校捐书,自己写新闻稿说自己是什么大师、业界第一人,然后配上赠书的合影,以及自己的创作心得。他跑去北京,请国家图书馆收藏他的书,对方礼貌地将他拒之门外,最后又安保部门收下了他书。但是他跑到天安门广场,将自己的书摆在显著位置,拍照留念,我想,如果他用这张照片发朋友圈的话,配文应该是“国家XXXX馆”收藏本人作品集,并给予高度赞赏。
难道他看不出身边陪同的年轻人为难又嘲讽的眼神?难道他感受不到自以为的地位和身份,在更高领域如同砂砾一般渺小?难道他看不到时光荏苒,他珍藏的技术和心得,年轻人并不趋之若鹜?难道他傻吗?
不会的。一辈子都在台上的人,哪怕下台,也要保持身段。哪怕是走出聚光灯,跌跌撞撞地下去,也只会说自己是“急流勇退”。
前辈最后没有得到他想要的摄影展,但是单位同意为他办一个退休仪式。仪式上,破规格地来了许多人,每个人都被要求说一段感谢和祝福他的话。有人说“祝X老师安享晚年”,在座各人不禁按下笑意。前辈心满意足,他全程录下了自己的退休仪式,录下了每个人对他说的话,以及他自己说的话。他高度褒扬了自己的艺术追求和坚强意志,他列举了自己的成就,并且第一次慷慨地,将自己的若干作品“赠予”了单位。献花、合影。
尽管新来的年轻人已经不知道他如雷贯耳的大名了,这些玩转PS和高精装备的年轻人看了他照片,也只会承认他“时机比较好”,但是他为自己求得了一个圆满。
生活不会给你更多了,要靠自己去争取。这是他们这代人的处事哲学。
所以他们为了一个公交车座位、一瓶免费的油、一块广场舞的场地,汲汲营营,誓不罢休,既霸道又可怜。
社会的舞台已经容不下他们了,而他们还没老透,还没死心。年轻人埋怨他们占地方,更老的人却还在指望他们、依靠他们,他们身后还有理还乱的社会关系和责任,他们眼前却没有通往更光彩处的通道。他们担心健康会突然摧毁意志,所以在还能据理力争的时候,不放松一丝一毫。
终于到了那天,我相信,谁都不会甘心。只是,舞台之下,是否仅有一片黑暗?
也不说了,学会退场之前,先学会登场。 霎那的光辉,也是一生无悔
抬高门槛,而且先问我,打草惊蛇,让我合唱迟到的事。
抬高门槛,而且先问我,打草惊蛇,让我合唱迟到的事。
深情的优美的大气的通通拿下。
等着你歌荒的日子
这次猜到这张图片了吗?
这次猜到这张图片了吗?
没猜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