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特斯拉,中美 “死磕” 和未来的希望
下周二4月22日,特斯拉将公布季度财务报告,俗称“earning”。其实除了每股挣多少钱之外,投资者也非常关心公司上层对现状的解释和未来表现的前瞻,这种说明一般由公司的CEO或CFO去做。很多人正热切等待着马斯克登场。我对目前的特斯拉不太看好,斗胆放个马前跑,就算错了,也是思考和论证的结果,也不同于马后炮。
世界上很少有一个企业的产品和CEO能够受到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礼遇。特斯拉和马斯克多次具有这样的高光时刻。2019年初,3辆特斯拉停在中南海紫光阁前,马斯克与中国当时的总理李克强相见甚欢,释放出很有意思的信号。
此前几个月,中国批准特斯拉在上海建立超级工厂(Gigafactory Shanghai),拉开了中国电动车市场竞争的大幕。特斯拉的进入迫使中国本土车企(如比亚迪、蔚来、小鹏等)加速技术进步和产品研发。我当时认为,中国引进特斯拉这杆洋枪,中国的几杆土枪会被淘汰,事实证明我是错误的。这其中的原因,既有中国制造业进步、善于消化学习的原因,也有中国对电动汽车的国家扶持因素,还有从产品和销售角度看,国产车具有的多系列(包括特斯拉不具备的插电混动车)和低价位的优势。
在过去的数年里,特斯拉既有销量的迅速增长,又有大规模自动驾驶的愿景,其股价在震荡中上扬,去年年中以后更是如日中天,马斯克也成了世界首富。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的销售在全球出现了明显的下跌,股价比最高点也跌去40%。这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马斯克深度参与政治,成为川普的高级幕僚。消费者不可能将Tesla与他们对Elon Musk本人的看法作切割。
马斯克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有才华和创建的实业家之一。然而自去年夏天开始,他深度参与川普的政治活动,并在X平台发表支持极右翼观点(如德国AfD党)和对乌克兰战争的具争议性的看法,这不仅导致左翼的反弹,而且引发人们对于亿万富翁参与(其可能并不真正了解的)国际、国内政治的担忧。我去年11月在国内跟朋友闲聊,就说他和他公司的股票当时的表现,客观上都在借川普的东风,这样将来恐怕有麻烦的。(我是independent,政治上并不预设站边。)
有很多时候,人的动机和其行为产生的结果是对不上号的,比如马斯克曾经领导的那个 “政府效率部”(DOGE)的一些举措。美国政府人浮于事和低效率的问题明眼人都看得见,但这个问题盘根错节,不是用chainsaw一蹴而就,把“冗员”锯掉就能解决的。削减联邦预算和裁员这类的事情,引发强烈争议。愿意拿package辞职的人,大多正想退休,你给一笔钱他何乐而不为呢。少数年轻而被裁掉的,经常是不该裁的。我举个例子:我们公司与美国政府有一项每年一千多万的长期合作。政府那边的两个项目负责人几年前是认真的,后来疲沓了(也可以说是比较信任我们了),所以我们乙方日子很好过。然而去年他们又招了一个刚毕业的Ph.D.,那个小姑娘管得很细致,让我们顿感压力。平心而论,尽管她的质询不是都合理,但反映出她的确对政府资金(纳税人的钱)有责任心。不幸的是,由于DOGE要求政府减员,她的资历最浅,一个多月前被裁掉了 ……
个人形象这个东西,一旦改变就不容易回去了。据一项民意调查,上个月美国人对马斯克好感度仅35%,53%持负面看法。欧洲人可能会更差。东方大国人本来对他印象原本不错,但本月随着老川对中国剑拔弩张,国人对同他睡一个炕的马斯克看法,可能也很难继续保持良好了。
特斯拉轿车在世界的销售主要为4大块 — 北美、中国、欧洲和(除中国以外的)亚太。因为有中国和德国两家产能很大的超级工厂,特斯拉的销售几乎不受川普关税变动的影响,然而最近这一、两个月,亚太销量跌15%,欧洲断崖跌40%,原因不言自明。中国用不着政府去批判这个红色资本家(培养一个不容易,双方都挺珍惜的,呵呵)。然而只要中国人对他的感觉有改变,只要贸易战导致老百姓钱袋子捂得更紧,特别是如果国内厂家对它产生进一步冲击,就足够它应付了。第一季度特斯拉在中国同比销量下降了22%。至于美国,甭管老川与小马多铁,红脖子反正是不买特斯拉的。绿帽子才是特斯拉的客户。现在绿帽子们的感情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你说特斯拉能没有head wind?
去年年底我写了一篇预期文(见其第三条),说特斯拉股票将下挫,因为它汽车的销售完全撑不起这个价格,更像是个“川普股票”。当时还没有马斯克亲自参与政治造成的负面影响,所以没有料到它跌得这么快。文章贴出后,有两、三位看官很有意见,一说我把特斯拉理解成生产汽车是狭隘的,要看到未来自动驾驶等美景。这个我不想争论了,卖得出汽车是根本,否则别的就不能谈了。还要一位可能不喜欢我“唱衰”,其实我没有这方面的意思,尽管我不直接拥有TSLA,但它在当时我持有的QQQ和VUG中比例不小,“唱衰”它对我有什么好处?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唱衰”和“站台”都是没大用的,不要说是我,川普日前在白宫为特斯拉站台,会产生多大影响呢?
说这么多,只是言为心声,并非唱衰特斯拉(特斯拉是新时代美国制造业的明星,我当然希望它成功),也不预测未来TSLA的股价走向。不过,为这个公司的未来着想,我认为是马斯克辞去CEO的时候了。他应该专注于Space X 和登火星,这是更适合他的人类高大上的事业。
现在聊聊中美关税“死磕”的问题。日前有网友发文,提到进口税的问题可以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为什么要硬刚呢?死磕的结果对出口型、贸易顺差国家尤其不利啊。我留言提到了中国短期不怕死磕的6点原因:
1. 面子。老川高调,咄咄逼人,而东大皇上的面子,自古以来比天大,老习必然“不吃这一套”。他即便想降低身段,臣民也不答应。
2. 外压促内稳,老川让东大共产党凸显伟光正,使其政权显示更大的的合法性,并掩盖了东大的社会矛盾,这对老习都是好事。
3. 东大的天下属于老习领导的共产党的。他手上的资源和权力非川普所能比。必要时宣布紧急状态、恢复供给制也是做得出的。
4. 东大发展多年,毕竟不同于毛时代,再不济,吃口饭还是没问题的。中国的老百姓,有口饭吃是不闹事的。有外压下若还敢发不同的声音,就是反贼。
6. 老川手上对中国的牌的确不多,且有时效性。他的行为受制于国会、大法官、华尔街、以及各种经济数据,而且他4年后必然下台。
有网友说老习那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我觉得客观地讲八百可以改成三千、五千甚至一万。然而,绝对的损失是不做数的,关键是物质生活的抗击打能力,中国人这方面超强。如果我很穷,但吃糠能熬100天,而你稍穷,10天没肉吃就痛不欲生,则谁活不下去不言自明。美国的产业链不完整,贸易战不解决会导致通胀、失业率上升、消费萎缩等问题。美国的老百姓觉悟低,除非像二战时的情况,否则甭指望他们自我牺牲去“爱国”。
这次对几十国同时采取关税措施,当然首先是老川的意志,但不太可能是他一个人梦呓式的胡来。整个的行动,是以高级贸易顾问纳瓦罗(Peter Navarro)、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哈塞特(Kevin Hassett)、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米兰(Stephen Miran)、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商务部长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等人为智囊的一次统一行动。这些人是保守派的经济学家,他们的方针或非主流,或看来有点偏执和极端,但他们是高水平的专业人员。外界有传言某人与某人严重不合,看来也是风言风语居多,在大的方向上,比如倡导保护主义、重塑国际贸易秩序和强硬对华政策等方面,他们是有共同语言的,他们与老川的目标契合,因而团结在一起。
这些天我一直在思索,老川为什么以这种似乎疯狂的、招人恨的方式,迅速多方出拳,这是不是拍脑袋的瞎折腾?恐怕不那么简单。川普2.0与川普1.0相比有许多有利的因素,最关键的是参众两院都由共和党控制,大法官中也是保守派居多。鉴于此,我去年11月曾经写过一篇博文,认为老川可以借助这一机会,在立法上“放大招”。 然而,重入白宫不到三个月,老川却是直接利用他的内阁和顾问班子,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推出各种行政和外交举措,掀起轩然大波。
我想,老川之所以那样做,可能基于以下两点原因:第一,他认为美国在政治、经济、债务、军事、教育、产业结构、政府效率、边境安全、国际关系、国际贸易等多方面均有严重问题,积重难返,必须经过类似“革命”式的改天换地。通过议会立法一项项去扯是没有效率的,根本达不到目标。第二,他的时间不多了。这已经是他的第二届,而他明言想当华盛顿、林肯那样伟大的总统,这是认真的梦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只有成功的按照自己的愿望重塑美国、改变世界,他的梦想才有实现的可能。于是他放手搏一把。
然而,全面实现这种理想是相当困难的。他可以运作的时间,其实主要就是今年,而不是整个4年,因为明年就是中期选举,他必须在此前的相当一段时间里塑造(或试图恢复)祥和的气氛。很多的东西,即便是烂尾了,也必须跳过。这就是为什么卢比奥日前说,俄乌如果不能达成“和平”,美国就 move on。这是什么意思,很快大家就明白了。
我在两周前的一篇博文中说,老川用大棒子吓人不好,假如世界几个主要国家都不吃这一套,他有可能输掉美国的国运。然而这只是假设,老川和他的幕僚是考虑了自己的斤两的。美国相对于欧盟、日本、加拿大的强势主要不在于老川的态度,而在于美元地位在可见的将来不可替代,在于美国的经济发展和高科技创新,远在这些国家之上,在于他们对美国的需求,大于美国对他们的需求,此外军事上它们还有安全保障方面的需求。加之这些都是民选领导人,不能以个人感情斗气,即便他们对老川很反感。所以这些国家对美国很难硬气,也不太可能形成统一战线一同反击老川。我猜想在90天的暂缓期的谈判中,美国退一步,它们退两步,美国总体上还是有所得,也给川普带来(regardless)自夸的资本。
至于中国,跟老川死磕好像是很振奋人心的,然而这真不应该是简体中文区人民的鸡汤。吃糠活100天绝不会比吃肉活100天更加强身健体。跟美国疏远,至少是跟最尖端的物质、科技文明疏远,比如芯片等方面,更进一步的断供后果将十分严重。EUV在有限的时间里中国不可能做出来,因为这是多个国家许多公司几十年的技术积累,不同于当年挖大运河和前些年修高铁。“自力更生”这玩意儿,仔细想来只能被落得更远。我过去的一篇博文(见其中B2)就是笑话“武大郎”这方面的见识。习近平在过去几周的反应是灵活的,然而事情发展的今天,已经不再简单是一个关税争端,而是演变成规则和技术体系之争,反映的是中国在世界的自我定位与美国对东大的定位间的不契合。这意味着从长期来看,中美之间的各种摩擦将是常态。双方要小心避免热战,希望在到达那个阈值之前,有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考虑到中国在制造业规模上的优势、以及美国劳动力的高成本,完全脱钩和制造业回迁是不现实的,美国更可能是“去风险化”(de-risking),即许多跨国企业在加速“去中国化”,在东南亚、墨西哥、印度等地建立新的生产基地。此外,通过对中国产品的相对高关税,推进供应链重组,让更多其他国家成为美国中低端产品的进口国。
川普政府如今也在不断调整(有看官笑他翻来覆去,自打耳光),让事情的发展在可控之中。如果它能成功地做到这一点,政策和股市的波动将在一年左右平稳下来。由于我对这个跌宕的过程深有疑虑,担心事情可能超越“可控”的程度,我日前在投资上暂时离开了指股,但我以后会回去的。一个领袖、一届政府,哪怕它做错了,在美国历史上、宏观上看,也不是不可挽回的,因为美国的民主和法治具有弹性和纠错能力。而且在国际事务中,好的政治家是不“记仇”的,也不会借助这个煽动民意。不论目前的是非得失,我都不相信诸如“(老川)对美国的政治、经济、外交、信誉等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害”之类的话。
美国的未来充满挑战和一些不确定性,但什么时候的美国不是这样呢?
我对美国的中长期的未来依然看好,对美国的民主、法制、人权和政治文明从来没有丧失信心,对美国的基础科学、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知名品牌等在未来相当长时间里的领先地位毫不怀疑,对以AI、量子计算和可控核聚变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增长点充满期望与好奇。
日前,WXC有看官讨论当初来美国是否后悔的问题。我留言“没有半点后悔”。美国这个不完美的国家,给过去和现在的我,带来了许多非常珍贵的、在别处不可替代的东西,并将继续让我对自己和我的孩子的未来保持希望。
Musk从来就没有FULLTIME在他的任何一个公司当螺丝钉, TESLA定会因为他的其他公司技术收益, 最近NEUROLINK+Optimus ARMS/Legs 的 实验所预示的MUSK business eco system 必将照福人类的实力可见一斑。
AI发展是大势, 发展速度最终是 A FUNCTION of talents, not funds or other factors.
The past 10 + years, what APPLE has proved VS ELON's companies already told us...
马斯克去搞DOGE是损人害己徒留笑柄。
闲聊特斯拉,中美 “死磕” 和未来的希望
下周二4月22日,特斯拉将公布季度财务报告,俗称“earning”。其实除了每股挣多少钱之外,投资者也非常关心公司上层对现状的解释和未来表现的前瞻,这种说明一般由公司的CEO或CFO去做。很多人正热切等待着马斯克登场。我对目前的特斯拉不太看好,斗胆放个马前跑,就算错了,也是思考和论证的结果,也不同于马后炮。
世界上很少有一个企业的产品和CEO能够受到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礼遇。特斯拉和马斯克多次具有这样的高光时刻。2019年初,3辆特斯拉停在中南海紫光阁前,马斯克与中国当时的总理李克强相见甚欢,释放出很有意思的信号。
此前几个月,中国批准特斯拉在上海建立超级工厂(Gigafactory Shanghai),拉开了中国电动车市场竞争的大幕。特斯拉的进入迫使中国本土车企(如比亚迪、蔚来、小鹏等)加速技术进步和产品研发。我当时认为,中国引进特斯拉这杆洋枪,中国的几杆土枪会被淘汰,事实证明我是错误的。这其中的原因,既有中国制造业进步、善于消化学习的原因,也有中国对电动汽车的国家扶持因素,还有从产品和销售角度看,国产车具有的多系列(包括特斯拉不具备的插电混动车)和低价位的优势。
在过去的数年里,特斯拉既有销量的迅速增长,又有大规模自动驾驶的愿景,其股价在震荡中上扬,去年年中以后更是如日中天,马斯克也成了世界首富。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的销售在全球出现了明显的下跌,股价比最高点也跌去40%。这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马斯克深度参与政治,成为川普的高级幕僚。消费者不可能将Tesla与他们对Elon Musk本人的看法作切割。
马斯克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有才华和创建的实业家之一。然而自去年夏天开始,他深度参与川普的政治活动,并在X平台发表支持极右翼观点(如德国AfD党)和对乌克兰战争的具争议性的看法,这不仅导致左翼的反弹,而且引发人们对于亿万富翁参与(其可能并不真正了解的)国际、国内政治的担忧。我去年11月在国内跟朋友闲聊,就说他和他公司的股票当时的表现,客观上都在借川普的东风,这样将来恐怕有麻烦的。(我是independent,政治上并不预设站边。)
有很多时候,人的动机和其行为产生的结果是对不上号的,比如马斯克曾经领导的那个 “政府效率部”(DOGE)的一些举措。美国政府人浮于事和低效率的问题明眼人都看得见,但这个问题盘根错节,不是用chainsaw一蹴而就,把“冗员”锯掉就能解决的。削减联邦预算和裁员这类的事情,引发强烈争议。愿意拿package辞职的人,大多正想退休,你给一笔钱他何乐而不为呢。少数年轻而被裁掉的,经常是不该裁的。我举个例子:我们公司与美国政府有一项每年一千多万的长期合作。政府那边的两个项目负责人几年前是认真的,后来疲沓了(也可以说是比较信任我们了),所以我们乙方日子很好过。然而去年他们又招了一个刚毕业的Ph.D.,那个小姑娘管得很细致,让我们顿感压力。平心而论,尽管她的质询不是都合理,但反映出她的确对政府资金(纳税人的钱)有责任心。不幸的是,由于DOGE要求政府减员,她的资历最浅,一个多月前被裁掉了 ……
个人形象这个东西,一旦改变就不容易回去了。据一项民意调查,上个月美国人对马斯克好感度仅35%,53%持负面看法。欧洲人可能会更差。东方大国人本来对他印象原本不错,但本月随着老川对中国剑拔弩张,国人对同他睡一个炕的马斯克看法,可能也很难继续保持良好了。
特斯拉轿车在世界的销售主要为4大块 — 北美、中国、欧洲和(除中国以外的)亚太。因为有中国和德国两家产能很大的超级工厂,特斯拉的销售几乎不受川普关税变动的影响,然而最近这一、两个月,亚太销量跌15%,欧洲断崖跌40%,原因不言自明。中国用不着政府去批判这个红色资本家(培养一个不容易,双方都挺珍惜的,呵呵)。然而只要中国人对他的感觉有改变,只要贸易战导致老百姓钱袋子捂得更紧,特别是如果国内厂家对它产生进一步冲击,就足够它应付了。第一季度特斯拉在中国同比销量下降了22%。至于美国,甭管老川与小马多铁,红脖子反正是不买特斯拉的。绿帽子才是特斯拉的客户。现在绿帽子们的感情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你说特斯拉能没有head wind?
去年年底我写了一篇预期文(见其第三条),说特斯拉股票将下挫,因为它汽车的销售完全撑不起这个价格,更像是个“川普股票”。当时还没有马斯克亲自参与政治造成的负面影响,所以没有料到它跌得这么快。文章贴出后,有两、三位看官很有意见,一说我把特斯拉理解成生产汽车是狭隘的,要看到未来自动驾驶等美景。这个我不想争论了,卖得出汽车是根本,否则别的就不能谈了。还要一位可能不喜欢我“唱衰”,其实我没有这方面的意思,尽管我不直接拥有TSLA,但它在当时我持有的QQQ和VUG中比例不小,“唱衰”它对我有什么好处?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唱衰”和“站台”都是没大用的,不要说是我,川普日前在白宫为特斯拉站台,会产生多大影响呢?
说这么多,只是言为心声,并非唱衰特斯拉(特斯拉是新时代美国制造业的明星,我当然希望它成功),也不预测未来TSLA的股价走向。不过,为这个公司的未来着想,我认为是马斯克辞去CEO的时候了。他应该专注于Space X 和登火星,这是更适合他的人类高大上的事业。
现在聊聊中美关税“死磕”的问题。日前有网友发文,提到进口税的问题可以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为什么要硬刚呢?死磕的结果对出口型、贸易顺差国家尤其不利啊。我留言提到了中国短期不怕死磕的6点原因:
1. 面子。老川高调,咄咄逼人,而东大皇上的面子,自古以来比天大,老习必然“不吃这一套”。他即便想降低身段,臣民也不答应。
2. 外压促内稳,老川让东大共产党凸显伟光正,使其政权显示更大的的合法性,并掩盖了东大的社会矛盾,这对老习都是好事。
3. 东大的天下属于老习领导的共产党的。他手上的资源和权力非川普所能比。必要时宣布紧急状态、恢复供给制也是做得出的。
4. 东大发展多年,毕竟不同于毛时代,再不济,吃口饭还是没问题的。中国的老百姓,有口饭吃是不闹事的。有外压下若还敢发不同的声音,就是反贼。
6. 老川手上对中国的牌的确不多,且有时效性。他的行为受制于国会、大法官、华尔街、以及各种经济数据,而且他4年后必然下台。
有网友说老习那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我觉得客观地讲八百可以改成三千、五千甚至一万。然而,绝对的损失是不做数的,关键是物质生活的抗击打能力,中国人这方面超强。如果我很穷,但吃糠能熬100天,而你稍穷,10天没肉吃就痛不欲生,则谁活不下去不言自明。美国的产业链不完整,贸易战不解决会导致通胀、失业率上升、消费萎缩等问题。美国的老百姓觉悟低,除非像二战时的情况,否则甭指望他们自我牺牲去“爱国”。
这次对几十国同时采取关税措施,当然首先是老川的意志,但不太可能是他一个人梦呓式的胡来。整个的行动,是以高级贸易顾问纳瓦罗(Peter Navarro)、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哈塞特(Kevin Hassett)、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米兰(Stephen Miran)、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商务部长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等人为智囊的一次统一行动。这些人是保守派的经济学家,他们的方针或非主流,或看来有点偏执和极端,但他们是高水平的专业人员。外界有传言某人与某人严重不合,看来也是风言风语居多,在大的方向上,比如倡导保护主义、重塑国际贸易秩序和强硬对华政策等方面,他们是有共同语言的,他们与老川的目标契合,因而团结在一起。
这些天我一直在思索,老川为什么以这种似乎疯狂的、招人恨的方式,迅速多方出拳,这是不是拍脑袋的瞎折腾?恐怕不那么简单。川普2.0与川普1.0相比有许多有利的因素,最关键的是参众两院都由共和党控制,大法官中也是保守派居多。鉴于此,我去年11月曾经写过一篇博文,认为老川可以借助这一机会,在立法上“放大招”。 然而,重入白宫不到三个月,老川却是直接利用他的内阁和顾问班子,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推出各种行政和外交举措,掀起轩然大波。
我想,老川之所以那样做,可能基于以下两点原因:第一,他认为美国在政治、经济、债务、军事、教育、产业结构、政府效率、边境安全、国际关系、国际贸易等多方面均有严重问题,积重难返,必须经过类似“革命”式的改天换地。通过议会立法一项项去扯是没有效率的,根本达不到目标。第二,他的时间不多了。这已经是他的第二届,而他明言想当华盛顿、林肯那样伟大的总统,这是认真的梦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只有成功的按照自己的愿望重塑美国、改变世界,他的梦想才有实现的可能。于是他放手搏一把。
然而,全面实现这种理想是相当困难的。他可以运作的时间,其实主要就是今年,而不是整个4年,因为明年就是中期选举,他必须在此前的相当一段时间里塑造(或试图恢复)祥和的气氛。很多的东西,即便是烂尾了,也必须跳过。这就是为什么卢比奥日前说,俄乌如果不能达成“和平”,美国就 move on。这是什么意思,很快大家就明白了。
我在两周前的一篇博文中说,老川用大棒子吓人不好,假如世界几个主要国家都不吃这一套,他有可能输掉美国的国运。然而这只是假设,老川和他的幕僚是考虑了自己的斤两的。美国相对于欧盟、日本、加拿大的强势主要不在于老川的态度,而在于美元地位在可见的将来不可替代,在于美国的经济发展和高科技创新,远在这些国家之上,在于他们对美国的需求,大于美国对他们的需求,此外军事上它们还有安全保障方面的需求。加之这些都是民选领导人,不能以个人感情斗气,即便他们对老川很反感。所以这些国家对美国很难硬气,也不太可能形成统一战线一同反击老川。我猜想在90天的暂缓期的谈判中,美国退一步,它们退两步,美国总体上还是有所得,也给川普带来(regardless)自夸的资本。
至于中国,跟老川死磕好像是很振奋人心的,然而这真不应该是简体中文区人民的鸡汤。吃糠活100天绝不会比吃肉活100天更加强身健体。跟美国疏远,至少是跟最尖端的物质、科技文明疏远,比如芯片等方面,更进一步的断供后果将十分严重。EUV在有限的时间里中国不可能做出来,因为这是多个国家许多公司几十年的技术积累,不同于当年挖大运河和前些年修高铁。“自力更生”这玩意儿,仔细想来只能被落得更远。我过去的一篇博文(见其中B2)就是笑话“武大郎”这方面的见识。习近平在过去几周的反应是灵活的,然而事情发展的今天,已经不再简单是一个关税争端,而是演变成规则和技术体系之争,反映的是中国在世界的自我定位与美国对东大的定位间的不契合。这意味着从长期来看,中美之间的各种摩擦将是常态。双方要小心避免热战,希望在到达那个阈值之前,有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考虑到中国在制造业规模上的优势、以及美国劳动力的高成本,完全脱钩和制造业回迁是不现实的,美国更可能是“去风险化”(de-risking),即许多跨国企业在加速“去中国化”,在东南亚、墨西哥、印度等地建立新的生产基地。此外,通过对中国产品的相对高关税,推进供应链重组,让更多其他国家成为美国中低端产品的进口国。
川普政府如今也在不断调整(有看官笑他翻来覆去,自打耳光),让事情的发展在可控之中。如果它能成功地做到这一点,政策和股市的波动将在一年左右平稳下来。由于我对这个跌宕的过程深有疑虑,担心事情可能超越“可控”的程度,我日前在投资上暂时离开了指股,但我以后会回去的。一个领袖、一届政府,哪怕它做错了,在美国历史上、宏观上看,也不是不可挽回的,因为美国的民主和法治具有弹性和纠错能力。而且在国际事务中,好的政治家是不“记仇”的,也不会借助这个煽动民意。不论目前的是非得失,我都不相信诸如“(老川)对美国的政治、经济、外交、信誉等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害”之类的话。
美国的未来充满挑战和一些不确定性,但什么时候的美国不是这样呢?
我对美国的中长期的未来依然看好,对美国的民主、法制、人权和政治文明从来没有丧失信心,对美国的基础科学、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知名品牌等在未来相当长时间里的领先地位毫不怀疑,对以AI、量子计算和可控核聚变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增长点充满期望与好奇。
日前,WXC有看官讨论当初来美国是否后悔的问题。我留言“没有半点后悔”。美国这个不完美的国家,给过去和现在的我,带来了许多非常珍贵的、在别处不可替代的东西,并将继续让我对自己和我的孩子的未来保持希望。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闲聊特斯拉,中美 “死磕” 和未来的希望】 《唐宋韵》116.《蝉》虞世南 【土耳其游记 (2). 圣索菲亚大教堂】 《唐宋韵》115.《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刘著 【老习若关于贸易战发表全国讲话,该说什么?(另附我的看法)】
Musk从来就没有FULLTIME在他的任何一个公司当螺丝钉, TESLA定会因为他的其他公司技术收益, 最近NEUROLINK+Optimus ARMS/Legs 的 实验所预示的MUSK business eco system 必将照福人类的实力可见一斑。
AI发展是大势, 发展速度最终是 A FUNCTION of talents, not funds or other factors.
The past 10 + years, what APPLE has proved VS ELON's companies already told us...
马斯克去搞DOGE是损人害己徒留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