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哲”的意识跟“哲”的学区别首先在于系统化,条理化。现代哲学建立在对神学的批判之上。系统化首要是细分,“哲学”首先是“形而上”(第一哲学),接着才是“形而下”的部分。“形而上”是逻辑学,重在推理演绎。数学是用数字建立的逻辑学,属于简化的逻辑,不够实际,高端的逻辑学跟生活相关,包括法律逻辑,计算机逻辑。中国的教育现在还是重在低端数学逻辑,基本没有高端的逻辑,可以具体适用于现实之中。这个问题我跟前版主无忧探讨过,关于孩子教育,她认为中国孩子逻辑很好,我认为强在背书,但是不能说服她。我觉得数学好不一定逻辑好,因为数学的逻辑是简单逻辑,抽象,抽离了生活。只要记忆力强,能牢记公式就是优点。真正逻辑好的人严谨冷静,从证据出发,话中意思层层递进,紧抓要点不发散开,绝对不“Jump to Conclusion.”比如说律师。这方面推荐一个日本的悬疑推理系列剧《古畑任三郎》,有电影也有电视,都很棒。
柏拉图对于西方哲学最重大的意义显示了方法论,而不是分类法,那就是reasoning.。理想国的叙述方式(几乎是对话方式)就是完全如此,扔开他的床,洞穴等论题,只看他的陈述方法,满篇写满了是,不是,对,真,让我看看,我要cover all my ground。其实他的伟大,就是把罗马大街上大家辩论的方式记录下来了,要么辩论一个案例,要么辩论一个隐喻。这个正面问问题和反面批驳的方法论,也就是所有西方哲学史的最基要元素----否定或怀疑,然后通过逻辑来验证自己的回答。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里给了中世纪其实相当的篇幅,肯定了几位思想家,如果其他后人不愿称他们为哲学家的话。但是其中几位经院哲学家的确使用了限于当时科学的实验方法的科学演绎原理。希腊不仅仅是网红,还是救星。希腊人对自己的这一套母系是非常骄傲的,所以希腊从奥斯曼帝国独立时,打的口号就是我们希腊是欧洲智慧之母,英法都奋起响应,拜伦等人都文殊笔伐,还买枪买炮。日耳曼人的英文词根里,满大街都是希腊语和拉丁语。我娃在学词根,我跟着瞅了瞅,学到不少我以前不知道还认为理所当然的。别的语言我不认识,估计好不到哪里去。 一个学科有了方法论以后才是归类学,而归类又基于方法的继续发展。好比以前生物学靠眼睛看和解剖,现在可以靠分子生物学,足以到微观分类把微生物们都分出几亿几兆的。人可以说把植物和动物区分开来不是科学。但是把变形虫和蓝藻区分开来,就的确是科学。哲学到了德国古典哲学时代,得益于启蒙运动,经典力学的发展,数学演绎了微积分和更广泛的数论,所以德国古典哲学方法上有了级的突破,研究对象有了广的阔通。这前面的一切才是德国哲学发展的土壤。康德在他就职的大学里,什么都教。不是只是哲学教师。 And 5. 艺术不是哲学范畴,但是美学是。所以鲍姆嘉登提出这个<美学>概念以后(1750)康德把美学画了一个时代标志,就是他的<判断力批判>(1790)。哲学家发现不能定义美的本质,那么就研究人的审美能力。从康德以后,美学不大讲究本质论,转而转向对人的意识和认识论研究。与此同时,科学的方法论至今仍然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经典的hypothesis testing, 但是未来有无穷的发展空间。 古代中国没有欧陆哲学的推理体系,但是中国当代哲学学习了很多推理体系,延拓到语言学的逻辑分析(包括中文文法等等)和对西方思想的批判分析。我认为古代中国除了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后来的人(包括朱熹王阳明之流)大概和西方经院派哲学家地位和水平差不多。既然当代中国不可能有思想自由,所以不可能有大家成长的土壤,尤其是社会哲学。社会哲学现在谈论世纪性的大家还太早,除了马克思我觉得是定论,其他很多都是2000年前后去世的,落棺还不能定论。维也纳学派也好,法兰克福学派也好,都还在等尘埃落定。国内的中国人可以从师他们然后批判他们,可以出大家,前提就是不能回到大陆去。国外的中国人,都被鸡娃了,会小富即安,拿不了诺贝尔奖,出不了大的哲学家。
小弟对此了解过很长时间,也试着思考过,在此开篇一下跟CW兄交流一下自己的认知。
1 兄以泰勒斯开篇很有高度。网友银月亮也类似起篇连载过,不过后来感觉偏离了主轴。
2 从泰勒斯到柏拉图,我觉得只能说有“哲”的意识,不能称为学。因为不够系统化,严谨化,有些观点理念在生活中时灵时不灵,甚至产生相反有抵触。一切直到亚里士多德才有“学”的味道,分门别类,综合一体,可以称为哲“学“。以泰勒斯来说,他曾经游历巴比伦古埃及,跟祭司学数学。问题来了,为什么有数学知识的这些地方,甚至古印度产生了被误传的“阿拉伯数字”,不能产生现代哲学,甚至科学呢,只能在继续在历史打转转?我觉得拿古希腊和古中国比太“网红”,不容易看到实质。因为希腊本身也没有产生现代哲学以及科学。不仅古希腊,包括一众古罗马,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都没有。产生现代哲学的是德国,现代科学的是英国。为什么?所以小弟感觉并没有谈到要点。多提一句,德国和英国起源都是日耳曼人,欧洲酷寒之地,不是商业文明巅峰的雅典以及罗马。当然,雅典与罗马为什么消亡是另一个大课题。
3 “哲”的意识跟“哲”的学区别首先在于系统化,条理化。现代哲学建立在对神学的批判之上。系统化首要是细分,“哲学”首先是“形而上”(第一哲学),接着才是“形而下”的部分。“形而上”是逻辑学,重在推理演绎。数学是用数字建立的逻辑学,属于简化的逻辑,不够实际,高端的逻辑学跟生活相关,包括法律逻辑,计算机逻辑。中国的教育现在还是重在低端数学逻辑,基本没有高端的逻辑,可以具体适用于现实之中。这个问题我跟前版主无忧探讨过,关于孩子教育,她认为中国孩子逻辑很好,我认为强在背书,但是不能说服她。我觉得数学好不一定逻辑好,因为数学的逻辑是简单逻辑,抽象,抽离了生活。只要记忆力强,能牢记公式就是优点。真正逻辑好的人严谨冷静,从证据出发,话中意思层层递进,紧抓要点不发散开,绝对不“Jump to Conclusion.”比如说律师。这方面推荐一个日本的悬疑推理系列剧《古畑任三郎》,有电影也有电视,都很棒。
4“形而下”现在很少有人提,但是非常重要。对的,其实就是物理学。现代哲学最重要的发展就是“形而下”的部分。我认为1561年出生于英国的培根是现代物理学的始祖。培根最重要的理念是提倡用实验去验证,是归纳方法的鼻祖。80年后就到了牛顿。这两人都带有神学的背景,了解神学的不足,因而开辟现代物理学。我认为物理学才是英国能够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原因。当时的法国虽然有笛卡尔,是现代数学之父,也没有产生工业革命。我觉得数学毕竟是“形而上”的部分,这方面跟所有玄学同宗。意大利虽然有文艺复兴,但是基本靠在基督教的躯体之上,艺术虽然在提高,却是人文方面,跟理科,准确讲是逻辑学科学无关。所以数学,艺术不算科学,诺贝尔也没有数学奖,没有艺术奖(音乐,美术,不过文学部分有设立奖项)。现代科学最重要的就是物理奖,科学大神基本都是物理方面。“形而下”中最关键的物理学,才是现代科学的先锋队,擎天柱。纵观物理学的大神,出生于英国,泛德国(包括奥匈,部分波兰)的人绝对第一。
5 挑剔一下。兄起始谈到哲学,接着偏重数学部分,结尾到了艺术绘画那一大块。哈哈。跨度有点大。俺觉得艺术跟哲学无关,不过判定艺术属于哲学范畴。毕竟思想上的事儿会通的,艺术当然会受到哲学思想的影响。当然,哲学有可能受到艺术思想的影响,比如尼采。
6 东方的“哲”,基本属于哲理,古印度古中国,都是“形而上”,而且是没有数学,不包含严谨“逻辑”的“形而上”。跟基督教义大体一种方式,准确说应该是“玄”学。建立教义,让信徒完全接受,有点甚至强制执行。然后越来越僵化,直到很多人抵触,排斥,反抗,转义(比如阴阳之学,炼丹长生,兵法虚实,厚黑学,拜佛求平安),最后跟“学”不再有任何联系。——因为觉得不能解决自己生活的问题,失望了,抛弃了。玄学最大的问题是无法让其他普通人证实,不能用数据说话,不能量化,所以含糊不清楚。也容易让聪明人利用,用诡辩的方法吸引信徒受众。
如果谈到东方,对比一下日本和中国可能更好一些,因为很多地方非常类似。日本原本重视儒家佛学,维新之后重视文学与军事发展,科学依然不强,直到1949年获得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奖,才真正开始踏入现代科学。但是哲学方面日本成效非常有限,这导致认知上有误区,偏科严重,后来音乐方面跟上去了,但是绘画艺术一直起不来。
哲学最重要是为了认知清晰,抛掉主观,客观分辨对错。当然也包括我从哪来,我是谁,哪里去的课题,这部分跟玄学属于一个目的,两种表述。
语言尖刻了些,请兄包涵。小弟在书香等了很久,找不到一个“哲”的人,愿意心平气和表述观点,并且一层一层递进阐明理念,让人有畅所欲言的想法。也理解,毕竟太小众。哈哈。
西方求真,每个线条,每块肌肉都那么真实;东方求“神”
所以西方的文字,精准。 而东方的文字,晦涩,要去“体会”,甚至是“猜”- 另一个论坛里,一个朋友也在强调语言。
最后面的两幅画,梦蝶和雅典学院,真是非常好的对比,一个是向内寻找答案,一个是向外需求答案(好像我们今天的讨论)
思维方式(即所谓“一念”),决定了艺术形式,决定了文字,决定了日后的很多选择。
但是,老庄思想,似乎仅仅只在“艺术”上所影响,可能搞艺术的都是仕途无望的,转头用老庄自我安慰,真用老庄思想,无为而治的治理国家,东方可能早已领先了西方。 政治上影响的其实是儒家的那套东西,最是禁锢思想。
有人尝试过统一,尼采。后来,据医生说他疯了。:)
当时是创新,现在看来这个流派并非绘画主流,因为照相技术,计算机绘图完全击败人类。
或许这样说更好,数学物理可以让绘画更全面真实一些,就像哲学可以让历史考古更真实,数学建模可以让炒股更靠谱一些。:)
柏拉图对于西方哲学最重大的意义显示了方法论,而不是分类法,那就是reasoning.。理想国的叙述方式(几乎是对话方式)就是完全如此,扔开他的床,洞穴等论题,只看他的陈述方法,满篇写满了是,不是,对,真,让我看看,我要cover all my ground。其实他的伟大,就是把罗马大街上大家辩论的方式记录下来了,要么辩论一个案例,要么辩论一个隐喻。这个正面问问题和反面批驳的方法论,也就是所有西方哲学史的最基要元素----否定或怀疑,然后通过逻辑来验证自己的回答。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里给了中世纪其实相当的篇幅,肯定了几位思想家,如果其他后人不愿称他们为哲学家的话。但是其中几位经院哲学家的确使用了限于当时科学的实验方法的科学演绎原理。希腊不仅仅是网红,还是救星。希腊人对自己的这一套母系是非常骄傲的,所以希腊从奥斯曼帝国独立时,打的口号就是我们希腊是欧洲智慧之母,英法都奋起响应,拜伦等人都文殊笔伐,还买枪买炮。日耳曼人的英文词根里,满大街都是希腊语和拉丁语。我娃在学词根,我跟着瞅了瞅,学到不少我以前不知道还认为理所当然的。别的语言我不认识,估计好不到哪里去。 一个学科有了方法论以后才是归类学,而归类又基于方法的继续发展。好比以前生物学靠眼睛看和解剖,现在可以靠分子生物学,足以到微观分类把微生物们都分出几亿几兆的。人可以说把植物和动物区分开来不是科学。但是把变形虫和蓝藻区分开来,就的确是科学。哲学到了德国古典哲学时代,得益于启蒙运动,经典力学的发展,数学演绎了微积分和更广泛的数论,所以德国古典哲学方法上有了级的突破,研究对象有了广的阔通。这前面的一切才是德国哲学发展的土壤。康德在他就职的大学里,什么都教。不是只是哲学教师。 And 5. 艺术不是哲学范畴,但是美学是。所以鲍姆嘉登提出这个<美学>概念以后(1750)康德把美学画了一个时代标志,就是他的<判断力批判>(1790)。哲学家发现不能定义美的本质,那么就研究人的审美能力。从康德以后,美学不大讲究本质论,转而转向对人的意识和认识论研究。与此同时,科学的方法论至今仍然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经典的hypothesis testing, 但是未来有无穷的发展空间。 古代中国没有欧陆哲学的推理体系,但是中国当代哲学学习了很多推理体系,延拓到语言学的逻辑分析(包括中文文法等等)和对西方思想的批判分析。我认为古代中国除了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后来的人(包括朱熹王阳明之流)大概和西方经院派哲学家地位和水平差不多。既然当代中国不可能有思想自由,所以不可能有大家成长的土壤,尤其是社会哲学。社会哲学现在谈论世纪性的大家还太早,除了马克思我觉得是定论,其他很多都是2000年前后去世的,落棺还不能定论。维也纳学派也好,法兰克福学派也好,都还在等尘埃落定。国内的中国人可以从师他们然后批判他们,可以出大家,前提就是不能回到大陆去。国外的中国人,都被鸡娃了,会小富即安,拿不了诺贝尔奖,出不了大的哲学家。
为什么造成两种完全相反的结果,分歧何在?肯肯你却又混搅在一起,认为东西方没有大的差别。
美学那一段你写得很棒。是我行文之中缺乏了。是的,艺术方面,对“美“的认知花格入眼,这是很主观的事,没有对错。问题是如果用这种认知看待生活可不行——总不能说生活里自己的感觉,自己想要的最重要,不管对错,我就是要那样。:)
那样过于自我的话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那些连接就慢慢不存在了。只有个体意识行为,大家各不相干。我不想关心别人,也不想惹别人。其实这正是道学被儒学攻击的地方。一个人如果不主动,只管自己的事,对除了自己之外的其他都是冷冷的。那么人类之间的矛盾会更大,共识越来越少,最终孤独。没了别人,也没了自己。
肯兄多难听。我不是叫过你肯姐吗?其实网上叫兄姐有啥差?:)
只包括物理,化学,生物。 至于国内称呼的社会科学,只能呵呵了,那只是割取了哲学的一部分,然后大锅乱炖,更加让人犯迷糊——反了吧?哲学可是让人头脑清楚的。
现在来看,现代方法论其实很成熟经典,把黑格尔的历史辩证作为成熟标记的话,有200年了。谁都会用,不管东方还是西方。但是200年下来科学基本还是西方的天下,除了日本。
为什么日本可以?中国印度人多反而没有?并且日本学了中国一千年,没有现代化的迹象。学了西方100年,结果冲到世界科学5强。
您说的我大都赞同。古希腊的先哲们确实还没有系统到后人推崇的程度,甚至很多东西究竟是不是他们的都难说。比如很多人还在质疑泰勒斯配不配拥有开创了演绎论证的光环。我对这些也说不上有什么研究。看过很多讨论东西方究竟什么时候开始在科技发展上出现差异的,原因为何。我这篇短文没去探“因”,因为在各种层面范围实在太大,也太多争议了。
我在这篇短文中想说的其实就一点感触,那就是如果只看表征,不管是什么原因,东西方对自然对外物的求知和表述的不同的态度和角度,从古希腊/春秋时期就已经很巧地同时出现了。这种差异一直存在且发展,一直到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生。而且,我觉得这种表征和现代科技的产生有最直接的关联。
我同意灵隐兄,形而下是现代科学和技术产生的直接基础。现在是物理学家,而不是哲学家,在探究世界“本源”的前沿。不管是否是物理学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我看到是东方文明对形而下的鄙视,让它根本不可能走上实验科学和理性逻辑的路。这一点直接让我不去纠缠究竟是宋代还是清代中国开始落伍,也不管语言是否是问题的根源。就科学而言,你能问什么样的问题,你才有什么样的答案。而有什么样的观念,才会问什么样的问题。这就是我在这篇短文里想说的。至于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心态。就是“因”的文章了。
我对这种表征感兴趣的一个原因大概和我教过书有关。虽然我离开学术界已经有些年头了,不过想事情还常常和在学校时差不多。比较关心的一点当然是学生能力的培养的问题。我们今天不会把几千年走过的路带学生重新走一遍。但是这些历史让我们看到观念和态度的重要性。也可以说哲学观念对科研和创造力的影响。如灵隐兄所说,大部分国内来的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其实是有很大局限的。同样,大部分国内来的学生的功利心太重,求知欲太弱(他们很多也分不清这一点)。如果一个大的群体这样,最后还会一样走不出老祖宗的困境。所以,我总在意的是怎么让学生保持他们天生具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或者启发诱导他们更重视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之所以从数学跳到艺术,一是因为个人兴趣,我那几天正好在浏览一些台北故宫的藏品。二是因为比较直观。《梦蝶图》和《雅典学院》,没有其它任何素材可以给我们更直观强烈的对比了。虽然艺术和科技好像格格不入。其实人文、艺术、科技一直都有很强的并行关系,虽然不总是每天都肩并肩那么直接。回头看看,不同的文明和国家都有很多这样的范例。比如文艺复兴,比如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的欧美,比如80年代的中国,都是人文、科技和艺术同时风起云涌的时段。这大概也是一个社会环境和文明发展的关系的佐证。如果搞艺术只有技巧而无思想,最大的出息也就是个匠人,如同现在国内美术界,杰出的匠人漫山遍野。那些所谓的传世之作,很少是因为纯技巧的因素成名的。大多都有很强的时代和社会背景。现代艺术品更是。收藏家卖的不仅仅是技巧,更多的是作品的时代和社会元素。背后,还是一个观念和思想的问题。懂点哲学的艺术家,至少会把自己的作品抄得更有趣:)
谢谢灵隐兄给我个多说几句的机会。
偏颇了。古希腊哲学及数学的形式逻辑系统(恰是中国诸子百家们缺乏的),与后来物理学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实验科学也完全遵循这一逻辑系统。没有数学,科学是做不下去的。。。另外科学家很多也“形而上”,比如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和麦克斯维尔的电磁理论在当时就形而上。更不要说现今的理论物理(大量的高深数学)。但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些“形而上”突然就接地气了,比如E=MC^2就跟原子能的运用连上了;量子物理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与技术联想紧密,等等。。。
而科学,无论物理,化学,还是生物,都是去发掘真实存在的物质,然后产生新的东西,比如光到激光,电子到计算机,元素到塑料,病毒到抗体。这是真实的物。
如果回顾一下数学的重要发展阶段,同时回顾一下科学,尤其是物理学的发展阶段,然后对比现代工业的发展,尤其两次工业革命的时间点,会发现跟科学发展曲线吻合,跟数学发展曲线不吻合。
还有一点,作为工具,目前的计算机基本可以实现人类对数学的需求。因为两者属于同宗的逻辑学。但是计算机无法自行产生新的东西。
以机械(物理)与开矿(化学)为主的工业化,最终以物之理击败了神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