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同意你说的佛法根本上说“都是针对目的来说的”(你前面说的fitness for purpose,很发人深省啊:)。任何事情都是“目标管理+过程控制”。而人们入门时,都被当成小萝卜头,学的、执行的就是配合过程控制-戒律、念佛等,你先给我好好做、好好学,别的就不要问。而现实生活中也一样,大部分人,一辈子也都是把自己当成小萝卜头的,只要符合社会的过程控制要求,就可以按时工作(敲键盘或敲钟)吃饭、睡觉、然后“跟别人一样”地死去,就算胜利闭幕了。
2. 欲界的根本迷惑。按佛教的说法,我们人属于欲界,欲界人的共通的、根本迷惑是“把身体当成我”,身体坏了人就认为自己死了。这里有根深蒂固的灵与肉的纠葛不清。人们会把身体的感受当成自己是什么。比如,人们分不清“I feel hungry”和“I am hungry", "I feel angry"和“I am angry”的差别。修到色界天、五色界天的人可以摆脱这个对肉体的迷执,进一步,只有解脱者,可以彻底破除身体的幻觉。
味觉美这个神奇的人生享受,是一个相对视觉美,于人类的本质更加重要的物质性质。因为,味觉美是一个和生存以及进化息息相关的生命存在指数。为什么以前的哲学家这个讨论有一些,但不多呢?我觉得哈,以前的哲学家真的太形而上,就是衣食无忧了,吃饱了没事干,自然不会去思考吃和味觉与人类更深层的追求有啥意义。
如果哲学只是研究人的单独意义的话,可能的确,味觉不是哲学需要研究的范畴。你见过小鱼们蜂拥而至来抢你给它们的鱼食吗?你见过海滩上一群群的鸟儿,追逐着你手里的面包屑吗?你见过狗狗们吃完食物后,就眼泪汪汪的看着你吗?你发现狗狗有更爱吃和好吃的骨头啃,而放弃难吃的宠物粮吗?你发现猫猫们会偏爱猫罐头而不喜爱猫食吗?可惜的是,如果宇宙里,地球上只有人类这一种深刻的生物,这个深刻必然索然无味---想自杀的人只怕会更多。因此,我是一个泛泛自然哲学的追寻者,我自然很介意味觉以及抽象升华后的味觉美对于所有生命和人类的意义。
其实,生命是懂得比较的。在我看来,凡是自主做出选择的生命,就已经有了思想,不管人能不能理解这个思想,还是只能以人的有限方式去解释这个丰富的选择结构和取舍范畴。比较则产生选择,选择则意味着得失,得失便产生美。有和无不能产生美,但是拥有和不拥有就引向了美。我们自己臭美,如何能够理解小狗吃不到自己想吃的零食以后的失望呢?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呢?子非犬,焉知犬之苦呢?
但是,文艺范和哲学狂这些玩意,它思考的东西和如何现实活着的距离越远,就越显得伟大和崇高。因此,由生存和繁殖而直接带来的美,在文学,宗教,和哲学范畴里一定是低级的趣味和低级的美。这在现实中也充分地彰显了,所以味觉的满足和肉欲的满足带来的愉悦感,不叫美,那叫俗。但凡是个人,在社会里的时候,都努力地做出一个姿态,欣赏一个裸体而能够不带肉欲的话,那就是崇高的“欣赏美”了。故此,庸俗衍生的快乐,不能让人类觉得生命一定有意义,一般知趣的文人志士都只敢悄悄使了劲,偷偷猛劲追求,没人会出来倡导的(看到美丽的裸体了,深吸一口气,大家表示没有肉欲。可是到底有没有,还是为了表示欣赏美,刻意压制的呢?谁知道呢?谁又在乎呢?或者人是另一个极端,是美国佛罗里达的那个Charter School的恐惧的父母担心六年级的娃在教材里见到裸体大卫后会仙仙欲死,然后就堕落吗)。 实话说,其实根本就没人在乎你看的是美,还是欲,你爱看啥就看啥去!通过这个唯美欣赏论,我想你理解邪恶的小k了。那就是,饥饿的你和我同时看到美味佳肴的时候,你深吸一口气,忍着一定不要吃啊,只要欣赏,只要欣赏,而且没有欲望,你就获得了崇高的人生目的了----你就成佛(祖)了啊。小k是不会客气滴~~~~除了让给我娃吃好吃和为了身材美我才戒口,我是绝对不会为了追求崇高而放弃美味滴。
但是,俗本身不是罪恶,俗成为罪恶是因为人的原罪----好奇(亚当被引诱吃苹果不是贪欲,不是故意要不听神的话,而是好奇)。俗是什么? 俗是没有人逃得掉的绝对大众性。我和别人一样,就是俗。我追求和大家一模一样,那就更叫庸俗。其实,我和别人一样才是对的,比如人都有一双眼睛,我没有的时候,有可能我拼了命也会追求获得。这时候我的追求,完全不叫俗,大家基本都会同情我,且承认治好我的医生是“优秀神医”。如果我有三只眼睛,那也不叫俗,那叫怪,或者叫做二郎神长了天眼。你愿意有天眼不俗吗?我是不愿意的,我宁肯俗透了才好。
现在回头来看俗的美味吧。味觉美的起点,是饥饿的感觉。饿过以后,任何事物都是美食。饿的感觉到底是什么呢?饿的感觉是一种彻底的纯粹的虚空感。“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旧约圣经《传道书》里所罗门的起篇名言,大概是他饿极了的时候写的。)空虚的胃,空虚的嘴会激励充实的头脑吗?(小k不知道耶,需要去绝食三天,看看还有没有力气来臭美灌水写烂文。不过估计那时我已经趴在面粉大米堆上或挂着葡萄糖的吊瓶了)。填满了胃,填满了嘴,从无到有的充实,是我们拥有味觉美的起点。为了脱离虚空而向充实的追求,和哪个文艺范(贩)子的远离虚空和追求崇高有什么不一样了?凭什么认定吃货们没有追求?这个美味,其实真的是所有生命的共同拥有,充实和美到了极致。退一万步说,人类潜意识里瞧不起对美味这个美(以及一切俗的美)的追求,主要是俗的美来得相对的容易。美的最大珍贵之处,乃是你得不到。这样也难得到,那样也难得到,终于付出代价,奋斗,艰苦卓越地学习,和超凡脱俗地思考,得到了,人类的普世价值就出来了,励志的传说也就有了。太轻易得来的美,就比如一口能吃上的美味,不叫美,那叫“想得美”。
然而,品尝之美教给人类最有价值的地方却不仅仅在于人此时尝到的美味本身,和回味无穷,而在于它赐予人类一个永远没有断层和永远不会缺失的历史。人类对艺术美会或长或短地,必须承认历史的更替,潮流的更新和所谓进步的喜新厌旧。我们人类作为一个群体,却很少有美味会过时的时候。古时的美味,到了今天则还是美味。古人吃的苦,我今天吃,只怕会觉得更苦(我这样海枯石烂的忠诚和坚贞,我自己都感动得要哭!)。而且,人和其他生命对于味觉美的选择的差别在于,人在不停地尝试, 创造味觉美。动物除了对提供的美味选择来选择,它们不能对美味选择进行再创造(没见过猴子会把面包和火腿肠夹起来吃吧)。我们的祖先,在第一次把盐放到食物里去的时候,就已经改变了我们所有的历史。因为这一个举动,在人类发明用餐工具以前,就已经深刻地把我们和猴子区分开来了,和人类开始用火的伟大意义没有那么大的差别。我们今天的每一个人,继续通过对盐的品尝,来深深地纪念我们的祖先让我们和其他动物行为的永远剥离。发明现代奶油冰激淋(盐水冰棍不算,北极熊大概也吃滴)的前辈(据说是路易十六的御厨;不幸的路易啊路易,法国人砍了你,但你也算为全人类做出卓越贡献了),向您深深地致敬!
美味又的确存在断层,那还是因为人类的疲劳感和喜新厌旧感。比如一段时间,“我”吃这个东西吃腻了,不觉得好吃了。然而大多数时候,岁月和机缘会让人重新拾起来,绝对非常喜欢。比如,小时候外婆家的味道,说的就是这样神奇的传说,而且几乎是普世的。(对于人的喜欢,你们彼此喜欢过,你们彼此不再喜欢了,但你对对方还有感觉,那是什么感觉?那是你希望TA还记得你和喜欢你, 虽然你可能不再喜欢TA!这不比喜欢“吃”要卑劣得多了!人类居然还创作诗歌戏剧等等来矫揉造作地表达深刻!)然而,人又会老去,味觉慢慢据说也会失灵。美味能够做的,也只能存在于记忆和心里了。所以人们发明了“回味”这个词,说的意思就是,你的不堪的或者美丽的过去,在今天更加有意义了,且俨然是一种味道。人的一世,生,老,病,死,对美味的欣赏,又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过程。一旦想到这个最简单的人生味觉,我们也都要失去的,今日追求她和珍惜她,又有什么需要批判的俗么?
若老至一嘴无味,两眼昏花,我有幸尝遍世间酸甜苦辣,见惯路途人情冷暖,若我还对美味珍藏甜蜜的回忆,我的人生哲学,便该是无怨无悔了。
不用等到那一天,现在就为此开吃!
眼和耳朵那么伶俐。
我有一段时间在一个素食餐馆帮厨,才知道天下还有以做饭为享受的人,是一个厨师,他业余享受就是看电视上的美食节目,猜测别人怎么做,甚至还自己发明做法,让我若有所思,原来还有这样的人生态度。
然后再进一步想,人类所谓的服务,无非就是互相给我们的六根输送刺激(眼耳鼻舌身意),但这六根的刺激为什么还分了高下?意根的刺激那是思想家,眼根的刺激就是画家表演艺术家,耳根是音乐家,舌根是米其林(想到,我们喜欢想的,也不能低看人家舌根艺术家),鼻根是香奈儿。只有身根,为什么就那么不同,成了妓女了呢?既然现象是客观的,那大概背后一定有客观原因,什么原因呢?大概也想过,回头总结一下。
不会劝人好还是不好,对吧?我的肤浅理解。
你这么一说,给我灵感了!对的,我要去研究一下闻这个感觉了。
我突然异想天开了,这些刺激从生物学上来说,是不是基因和蛋白受体数目不一样?所以受体数目多的感官,人类就把它们划分到更加重要??
红绿灯处,前面的车窗里面伸出一个狗头。在那几十秒时间里,那狗东西左顾右盼,好奇心显然超过现场所有人类。它好像还偶尔缩回去跟主人交流一下。。。这事儿让我想了一路,不得要领。现在正好可以请k君解惑。
境界。在这里,谁敢说不是最高境界,我就把TA砍了~~~哈哈哈
我同意的观点是,人类其实并没有目的,我支持经验论一说。我们人类会做出的选择是一个训练的结果,和给狗的条件反射后做出选择的逻辑是一样的。所以狗在窗外看到的,和我们的小baby看到的,没有差别拉。
人类是在被语言训练以后,得到了群体意识,从而做出选择,获得了目的。我们选择的每一个目的,都带有社会的意识,和其他人的意识。
狗的语言,既然我不懂,就没法研究了,哈哈哈
因为忘了“ta"?
那吃货加诗人,俗上加俗?
哈哈哈
有趣的文章和想法 ^_^
吃货加诗人,那是雅上加雅。我最喜欢调侃诗人了,玉玉可要原谅则个~~
这个通性就是基于群体对个体的教育。老大选择去读大学,老二选择去麦当劳打工,这些选择都是基于对好处的分析。但是做出选择的动机是一样的,都是来源于对社会的观察,和后果分析。两个个体在重复一个社会经验,他们不能做出社会没有给出的option。所以反映的是集体意识。
人的类似这样的自主选择是在学会交流以后才实现的,所以是集体意识的结晶。和饿了要吃饭,下雨要躲雨,就不需要习得经验
扯好远了喔,我在看多个可能世界和modal realism,感觉我快走火入魔了,哈哈
那就穿越吧?:)
记得8月活动《我要穿越》啊,别搞成了我要穿刺,耳朵扎洞戴耳环。
周末愉快!
中间掺杂自己的“听说、甚至误解”,罗列吧。
1. 同意你说的佛法根本上说“都是针对目的来说的”(你前面说的fitness for purpose,很发人深省啊:)。任何事情都是“目标管理+过程控制”。而人们入门时,都被当成小萝卜头,学的、执行的就是配合过程控制-戒律、念佛等,你先给我好好做、好好学,别的就不要问。而现实生活中也一样,大部分人,一辈子也都是把自己当成小萝卜头的,只要符合社会的过程控制要求,就可以按时工作(敲键盘或敲钟)吃饭、睡觉、然后“跟别人一样”地死去,就算胜利闭幕了。
1.1 达摩来中国的根本目的,就是看到人们学佛时,规矩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繁杂,最后都失去了目的,失去了宗旨。所以来说一声,提示人们要认识并记得学佛的目的何在,那就是:“明心、见性;先明心,然后见性,见性是见佛性”,别的所作所为都是对治、方法,别搞错了。
1.2 所以,见性是目的,辨别善恶、好坏不是目的,最少,不是学佛的根本目的。达摩血脉论讲的很清楚。
=============
达摩血脉论:
【问曰:“白衣有妻子,淫欲不除,凭何得成佛?”
答曰:“只言见性不言淫欲。只为不见性;但得见性,淫欲本来空寂,自尔断除,亦不乐着,纵有余习,不能为害。何以故?性本清净故。虽处在五蕴色身中,其性本来清净,染污不得。法身本来无受,无饥渴,无寒热,无病,无恩爱,无眷属,无苦乐,无好恶,无短长,无强弱,本来无有一物可得;只缘执有此色身,因即有饥渴寒热瘴病等相,若不执,即一任作。若于生死中得自在,转一切法,与圣人神通自在无碍,无处不安。若心有疑,决定透一切境界不过。不作最好,作了不免轮回生死。若见性,旃陀罗[1]亦得成佛。”
问曰:“旃陀罗杀生作业,如何得成佛?”
答曰:“只言见性不言作业。纵作业不同,一切业拘不得。从无始旷大劫来,只为不见性,堕地狱中,所以作业轮回生死。从悟得本性,终不作业。若不见性,念佛免报不得,非论杀生命。若见性疑心顿除,杀生命亦不奈它何。自西天二十七祖,只是递传心印。吾今来此土,唯传顿教大乘,即心是佛,不言持戒精进苦行。乃至入水火,登于剑轮,一食长坐不卧,尽是外道有为法。若识得施为运动灵觉之性,汝即诸佛心。前佛后佛只言传心,更无别法。若识此法,凡夫一字不识亦是佛。若不识自己灵觉之性,假使身破如微尘,觅佛终不得也。佛者亦名法身,亦名本心,此心无形相,无因果,无筋骨,犹如虚空,取不得。不同质碍,不同外道。此心除如来一人能会,其余众生迷人不明了。此心不离四大色身中,若离是心,即无能运动。是身无知,如草木瓦砾。身是无性,因何运动。若自心动,乃至语言施为运动,见闻觉知,皆是动心动用。动是心动,动即其用。动用外无心,心外无动。动不是心,心不是动。动本无心,心本无动。动不离心,心不离动。动无心离,心无动离,动是心用,用是心动。动即心用,用即心动。不动不用,用体本空。空本无动,动用同心,心本无动。
故经云:动而无所动,终日去来而未曾去,终日见而未曾见,终日哮而未曾哮,终日闻而未曾闻,终日知而未曾知,终日喜而未曾喜,终日行而未曾行,终日住而未曾住。故经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见闻觉知,本自圆寂。乃至嗔喜痛痒何异木人,只缘推寻痛痒不可得。故经云:恶业即得苦报,善业即有善报,不但嗔堕地狱,喜即生天。若知嗔喜性空,但不执即业脱。若不见性,讲经决无凭,说亦无尽。略标邪正如是,不及一二也。”】
[1] 旃荼罗(梵语:??????,ca??āla或cā??ālá,拉丁文一般转写形式 Chandala),旧译为旃陀罗[1],印度族群之一,在印度教种姓制度中,被认为是最低种姓,被认为是不可接触的贱民(dalita)。主要工作是处理人类及动物尸体,担任刽子手或屠夫。
是利根了。人靠闻香气就开悟了。
想想人们交流无非是编码,耳根就是可以有各种编码复杂度,而人类的鼻子毕竟解码能力有限。:)
其实服务就是供者+受体。各种服务的受体其实大概是差不多的,都是人在享受。
1. 妓女的特殊性大概在于供体的差别。供应者和服务的一体化。
----别的服务都是间接的,脱离生产者的。比如音乐、画家、文艺作品、食品、香料等产品,都是独立于生产者的。人们在使用时,如果不高兴,大可以把产品丢到垃圾箱里,而不对生产者造成持续伤害。妓女不同,她如果被人粗暴对待,那种伤害就带入以后的生活生产。破坏会积累,形成负循环,类似重金属沉淀。她又不会自我修复,那就会质量越来越差,给人形成sterotype。
2. 欲界的根本迷惑。按佛教的说法,我们人属于欲界,欲界人的共通的、根本迷惑是“把身体当成我”,身体坏了人就认为自己死了。这里有根深蒂固的灵与肉的纠葛不清。人们会把身体的感受当成自己是什么。比如,人们分不清“I feel hungry”和“I am hungry", "I feel angry"和“I am angry”的差别。修到色界天、五色界天的人可以摆脱这个对肉体的迷执,进一步,只有解脱者,可以彻底破除身体的幻觉。
3. 妓女自身的问题。就是可能懒惰带来的自我贬低。她的服务不需要心智的努力。人的灵性是有创造力的,发挥创造性会让人觉得自豪、带来身心健康。但是大部分妓女的服务不需要创造性,说不定还被人排斥创造性,这会让他们产生自轻自贱,认为自己没能力。被压抑的创造性会带来resent。
4. 反过来说,或许历史上的名妓或者某些神庙的“女神”,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名声。不过这大概要很特殊的条件才行(比如、不被强迫交易),否则,每一次客人不满意的交易和负能量的爆发都可能带来对该人身心持续的负面影响,还是会不断降低服务质量。她的恶劣心情,resent,不可能不反应到外部,最后大家就形成很坏的印象。
。。。
哎,交差吧 :)
--- 你学佛的?那好好好,来来来,那边有个老奶奶要过马路,你去帮着扶一下。
--- 学佛的? 来来来,磕头。。。
--- 禅师又该说,学佛?佛是啥?念佛一声漱口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