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挖坑。。一直想着躺平,但是又想说会不会躺平之后家庭的NW就下降太多?就找了一个计算器算了一下。如下表所示,第一栏是age bucket;第二栏是top 1% household NW (incl. house equity);第三栏是用于compounding计算的年数(假设30-34这个年龄段作为起点,之后每个年龄段增加5);第四栏是假设不追加任何投资的情况下,仅仅从$2,636,882.00 这个起始金额来计算,达到每个年龄段1%的threshold需要平均年华多少收益率。几个得着:
1. 即使什么投资都不追加,保持同等的percentile还是相对容易的。比如最难的是从30-34 到35-39,这5年需要平均12.451%的收益率。如果按照过去几年的SP500,可以什么都不做的情况下,也可以达到。保持家庭净资产的percentile没有我想象中那么难。
2. 越到后面,平均下来的annual return要求就越低。说明a. 活得久比什么都重要;b. 越早积累财富越重要,不管什么途径,搞房子也好,炒个股也好,拿父母的钱来投资也好,越早达到1%后面就越容易。之后可以不那么折腾了,好好生活,投资方面即使什么都不追加,按照股市10年长期持有平均8%+,就可以维持在相应的家庭净资产percentile里面。
3. 投资房子的小伙伴即使什么都不折腾,即使付清了所有贷款,产生的净现金流用来生活,然后房子长期持有10年+平均每年3%+的增值,即使不能维持在1%的区间,我简单计算了一下,也就是最多掉到前3%,对生活影响也不大。
4. 当然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每年的threshold都在变高,即使这样,只要保持金钱投在抗通胀的资产里(比如股市大盘,好地段的房子),我看这些规律大差不差。
ps 我用1%作为example,因为隔壁投坛总是再讨论这个threshold,用其他的percentile,估计大差不差(自己选一个想要达到的percentile作为目标,尽快达到,然后就可以安心躺平,享受生活,Coast FIRE LOL)
(除非把现金流都重新投入大盘,加上位置好,增值快);但是即使只有保守的3%-5%的增值,还是能保持在差不多的percentile里面(比如从top1%降到3%),而且这是不算杠杆的,现金流还可以用于生活,算上杠杆的话,30年持有房子,平均年化10%还是很容易的吧(假设总有遇到低息贷款的时候)
你的解释很不清楚。
这么一路筛选下来,有多少人符合要求?哪怕只是限制在华人中。
(引号为强调,意思是只是书面理解),于是信心满满地投入了股市。然后就赶上了亚州金融危机。因为钱是工作赚来,不是投资积累起来的,完全不知道如何应对,大概四五年后,只拿回一两万美金。
第二次赚到百万(美金)是次贷危机时倒腾房子,这次来自投资,这个积累过程也包含投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之后的增长确实快得多,因为又赶上了疫情黑天鹅。
我的经历令我对投资的理解与其他人不同,我认为原始积累的第一笔钱很重要,因为它包含着经验的积累,这些积累会左右之后的财务决定,正确的财务决定才能维系财产持续增长。
我想说的是,按复利原理,当然是投资的时间越长越好,第一笔钱越多越好。只是,这第一笔钱的来源,也会影响结果。
周末挖坑。。一直想着躺平,但是又想说会不会躺平之后家庭的NW就下降太多?就找了一个计算器算了一下。如下表所示,第一栏是age bucket;第二栏是top 1% household NW (incl. house equity);第三栏是用于compounding计算的年数(假设30-34这个年龄段作为起点,之后每个年龄段增加5);第四栏是假设不追加任何投资的情况下,仅仅从$2,636,882.00 这个起始金额来计算,达到每个年龄段1%的threshold需要平均年华多少收益率。几个得着:
1. 即使什么投资都不追加,保持同等的percentile还是相对容易的。比如最难的是从30-34 到35-39,这5年需要平均12.451%的收益率。如果按照过去几年的SP500,可以什么都不做的情况下,也可以达到。保持家庭净资产的percentile没有我想象中那么难。
2. 越到后面,平均下来的annual return要求就越低。说明a. 活得久比什么都重要;b. 越早积累财富越重要,不管什么途径,搞房子也好,炒个股也好,拿父母的钱来投资也好,越早达到1%后面就越容易。之后可以不那么折腾了,好好生活,投资方面即使什么都不追加,按照股市10年长期持有平均8%+,就可以维持在相应的家庭净资产percentile里面。
3. 投资房子的小伙伴即使什么都不折腾,即使付清了所有贷款,产生的净现金流用来生活,然后房子长期持有10年+平均每年3%+的增值,即使不能维持在1%的区间,我简单计算了一下,也就是最多掉到前3%,对生活影响也不大。
4. 当然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每年的threshold都在变高,即使这样,只要保持金钱投在抗通胀的资产里(比如股市大盘,好地段的房子),我看这些规律大差不差。
ps 我用1%作为example,因为隔壁投坛总是再讨论这个threshold,用其他的percentile,估计大差不差(自己选一个想要达到的percentile作为目标,尽快达到,然后就可以安心躺平,享受生活,Coast FIRE LOL)
(除非把现金流都重新投入大盘,加上位置好,增值快);但是即使只有保守的3%-5%的增值,还是能保持在差不多的percentile里面(比如从top1%降到3%),而且这是不算杠杆的,现金流还可以用于生活,算上杠杆的话,30年持有房子,平均年化10%还是很容易的吧(假设总有遇到低息贷款的时候)
你的解释很不清楚。
这么一路筛选下来,有多少人符合要求?哪怕只是限制在华人中。
(引号为强调,意思是只是书面理解),于是信心满满地投入了股市。然后就赶上了亚州金融危机。因为钱是工作赚来,不是投资积累起来的,完全不知道如何应对,大概四五年后,只拿回一两万美金。
第二次赚到百万(美金)是次贷危机时倒腾房子,这次来自投资,这个积累过程也包含投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之后的增长确实快得多,因为又赶上了疫情黑天鹅。
我的经历令我对投资的理解与其他人不同,我认为原始积累的第一笔钱很重要,因为它包含着经验的积累,这些积累会左右之后的财务决定,正确的财务决定才能维系财产持续增长。
我想说的是,按复利原理,当然是投资的时间越长越好,第一笔钱越多越好。只是,这第一笔钱的来源,也会影响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