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1%的家庭Networth看起来不那么难

吃一堑长一智啊
楼主 (文学城)

周末挖坑。。一直想着躺平,但是又想说会不会躺平之后家庭的NW就下降太多?就找了一个计算器算了一下。如下表所示,第一栏是age bucket;第二栏是top 1% household NW (incl. house equity);第三栏是用于compounding计算的年数(假设30-34这个年龄段作为起点,之后每个年龄段增加5);第四栏是假设不追加任何投资的情况下,仅仅从$2,636,882.00 这个起始金额来计算,达到每个年龄段1%的threshold需要平均年华多少收益率。几个得着:

1. 即使什么投资都不追加,保持同等的percentile还是相对容易的。比如最难的是从30-34 到35-39,这5年需要平均12.451%的收益率。如果按照过去几年的SP500,可以什么都不做的情况下,也可以达到。保持家庭净资产的percentile没有我想象中那么难。

2. 越到后面,平均下来的annual return要求就越低。说明a. 活得久比什么都重要;b. 越早积累财富越重要,不管什么途径,搞房子也好,炒个股也好,拿父母的钱来投资也好,越早达到1%后面就越容易。之后可以不那么折腾了,好好生活,投资方面即使什么都不追加,按照股市10年长期持有平均8%+,就可以维持在相应的家庭净资产percentile里面。

3. 投资房子的小伙伴即使什么都不折腾,即使付清了所有贷款,产生的净现金流用来生活,然后房子长期持有10年+平均每年3%+的增值,即使不能维持在1%的区间,我简单计算了一下,也就是最多掉到前3%,对生活影响也不大。

4. 当然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每年的threshold都在变高,即使这样,只要保持金钱投在抗通胀的资产里(比如股市大盘,好地段的房子),我看这些规律大差不差。

ps 我用1%作为example,因为隔壁投坛总是再讨论这个threshold,用其他的percentile,估计大差不差(自己选一个想要达到的percentile作为目标,尽快达到,然后就可以安心躺平,享受生活,Coast FIRE LOL)

Age Top 1% Net Worth #YearsofCompounding AnnualReturn(%)
18-24  $              653,224.00 NA NA
25-29  $           2,121,910.00 NA NA
30-34  $           2,636,882.00 0 Time(0)
35-39  $           4,741,320.00 5 12.451
40-44  $           7,835,420.00 10 11.506
45-49  $           8,701,500.00 15 8.285
50-54  $         13,231,940.00 20 8.399
55-59  $         15,371,684.00 25 7.306
60-64  $         17,869,960.00 30 6.586
65-69  $         22,102,660.00 35 6.263
70-74  $         18,761,580.00 40 5.028
75-79  $         19,868,894.00 45 4.590
80+  $         16,229,800.00 50 3.701
硅谷码工头
对年轻人你这个要求太高了
米奇的厨房
40岁以前要达到每年都是1%比较难,以后如果收入不错,投资合理应该还可以的。
攀攀妈的房产经
都1%了,也都不是躺平的主儿。咱聊点努力进取,跨越阶层的行不
吃一堑长一智啊
惭愧惭愧,可能burnout了,天天想着躺平了lol
吃一堑长一智啊
就是感慨下复利的威力真的大,尽早达到percentile的目标,然后不折腾保持就行
吃一堑长一智啊
硅谷high tech工作25岁左右入职,赶上最近几年的股市和房市,35岁不到5mil以上的不少
Q
QinHwang
如果房地产净值和SP500股值相同,哪个会更容易保持1%?
硅谷码工头
这要看房子在哪个地区。加州差不多的区肯定能啊。
徒劳
我不懂为什么要纠集那个百分点,要是落在了1.1%又如何
柠檬椰子汁
躺平哪里来的12%的回报,还不都是自己折腾,不管是炒股还是做VC
吃一堑长一智啊
就是一个example,沿用投坛里大家都用的标准lol
吃一堑长一智啊
如果活到70+,平均每年5%,35岁之前赚的钱放在大盘里不动就可以了,其他赚的钱不需要继续投资,只用于生活~
吃一堑长一智啊
投资房子可以比较短的时间内通过主动的劳动积累财富,达到percentile的目标后可以选择不折腾,回报率可能不如大盘

(除非把现金流都重新投入大盘,加上位置好,增值快);但是即使只有保守的3%-5%的增值,还是能保持在差不多的percentile里面(比如从top1%降到3%),而且这是不算杠杆的,现金流还可以用于生活,算上杠杆的话,30年持有房子,平均年化10%还是很容易的吧(假设总有遇到低息贷款的时候)

柠檬椰子汁
所以40多岁的12%什么意思? 就是说维持40岁在1%很累,需要12%,但是躺平到70多岁到达1%很容易,只要5%?

你的解释很不清楚。

吃一堑长一智啊
就是你说的。。看什么时间节点来看;如果要一直保持1%,开始比较难,后面越来越容易;但我个人觉得没必要一直1%
惨白的天使
今天刚买的豆腐看来吃不上了
米奇的厨房
要求太高啊,需要在这个年龄,必须是在硅谷,必须是High tech,又是在这几年股市和房市里面有资金并且积极参与的人

这么一路筛选下来,有多少人符合要求?哪怕只是限制在华人中。

守月
我有第一个百万(人民币)时,不到30岁,那时国内人均收入不过两三百/月,觉得一世够用了。也”读“懂了复利的“道理”,

(引号为强调,意思是只是书面理解),于是信心满满地投入了股市。然后就赶上了亚州金融危机。因为钱是工作赚来,不是投资积累起来的,完全不知道如何应对,大概四五年后,只拿回一两万美金。

第二次赚到百万(美金)是次贷危机时倒腾房子,这次来自投资,这个积累过程也包含投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之后的增长确实快得多,因为又赶上了疫情黑天鹅。

我的经历令我对投资的理解与其他人不同,我认为原始积累的第一笔钱很重要,因为它包含着经验的积累,这些积累会左右之后的财务决定,正确的财务决定才能维系财产持续增长。

我想说的是,按复利原理,当然是投资的时间越长越好,第一笔钱越多越好。只是,这第一笔钱的来源,也会影响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