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归评论。新闻媒体难免有一些立场,他们尽可让自己的雇员写评论,也可通过社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立场。但是,如果写新闻报道,就不能将评论参杂在里面,这是新闻业的基本规则。先生的一番议论是另一个例证,表明我们华人社会对这条规则何其陌生!本人在文中对《世界日报》的立场提出了疑问,但着眼点仍在批评其专业水准。我实际上是在问:《世界日报》的管理层是否知道眼前发生的一切?这真是《世界日报》领导层的立场?如果《世界日报》编辑部宣布支持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立场,本人毫无疑问表示尊重,正如我们习惯说的,You are entitled to your opinion。但我本人与该报从此别过,再也不会提出类似今天提出的善意批评。
8月25号星期天上午10点,华人聚集区的蒙特利公园市的巴恩斯公园露天剧场(Barnes Park Amphitheater)里,身着红色和白色上衣的亲北京者聚集在剧场的黑色铁栅栏之内。他们誓言,要“爱中国、爱香港、反港独、反暴力”,并称“我是国旗护旗手”。他们除了播放美国国歌之外,也播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我是中国心”等俗称的“爱国歌曲”。
奇文共欣赏
— 请看《世界日报》的专业水准
《世界日报》是北美最大的华人报纸。可是,其专业水平之差,令人发指。请看最新一例:今天(8月26日)在“美西要闻版”刊出的署名“记者王若然”的通栏报道:“反港独 侨团办大规模集会”。
美国的新闻媒体,尽管都有不同的政治观点。但是,将新闻报道和评论严格分开,是专业原则,写新闻报道的,绝不参杂评论。令人惊奇的是,《世界日报》尽管在西方社会经营多年,竟然对此毫无概念。
首先看该报道的标题(和导言)。该报道的导言是:“香港近日发生暴乱事件牵动全球华人的心。为了表达“反对香港暴力”,“爱香港‘爱中国”的主张,新老侨团及留美学生民众25日上午聚集在蒙特利尔公园市进行集会,升国旗仪式,表达自己的诉求,令上午的巴恩斯公园呈现一片红色的海洋。”按王记者的说法,香港发生了“暴乱。”这是事实吗?与会者中是有人这么说,但可以不加引号地写在导言里吗?这个集会是此间某些社团的头面人物搞起来的,他们的作为是否代表那些社团的成员,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王记者的导言称:“新老侨团及留学生民众”聚集在巴恩斯公园。这是假造新闻,造成此间华人侨团和民众都支持与会者的政治观点的假象。至于 “上午的巴恩斯公园呈现一片红色的海洋”之句,王记者的兴奋之情跃然纸上。可惜,这不是写新闻报道,而是在笔下倾注她自己的政治立场,是一个合格的新闻从业人员不屑于的。
再看该报道的标题:“反港独 侨团办大规模集会 – 主张“爱香港、爱中国”巴恩斯公园升五星旗 呼吁香港回归法治”。“港独”并不是近两月香港集会人士的主张,而是大陆政府强加给香港集会人士头上的罪名。王记者在标题中把“反港独”三字写在最前面,那是呼应大陆政府的宣传,早已逸出了新闻报道的轨道。
25日那天,部分人士也进行了反制式的抗议。一个受过良好训练的记者会这两拨人的活动,会有一个平衡的报道。但王记者情有独钟,不厌其烦地列出多人在集会上的发言,并刊出他们的四张照片,对抗议人士只是一句带过,称之为“一小批支持香港独立的”人。香港集会人士从来没有主张过“香港独立”,在巴恩斯公园抗议的人士也从来没有喊过“香港独立”的口号,王记者没有采访过他们中的任何一位,凭什么把“香港独立”塞在他们的嘴里,把他们归类为“支持香港独立”的人?
笔者那天也在现场,眼见许多细节。集会地点拦以铁栅栏,门口有会议组织者雇佣的保安。这些保安将许多人生拦在门外,理由是他们是“不同政治观点的”,甚至粗暴地 持不同政治观点的人拖出会场。几个演讲者的发言,千篇一律,全是表态性的语言,没有一人对香港发生的事有任何具体叙述。听者中年轻人居多,但并无多少激情。拦在栅栏外的人,远不是“一小批”,个个都很活跃,看不出有统一的组织,一个高个子的维吾尔族年轻人,用汉语和英语喊口号,颇为引入注目。还有一些附近的民众,也来助威。散场时,部分抗议人士赶到入场处。除少数几个老年人骂骂咧咧,引起某些语言冲突外,并没有发生任何肢体冲突。很可惜,这些情节在王记者的笔下,完全不见了。
前面说到,美国的每一个新闻媒体都有不同的政治倾向的,但他们在民主与独裁的分野上立场一致。在言论自由的美国,即使是纳粹组织,也有组织游行的自由,媒体也会报道他们的活动。但是,那些报道是有角度的,也是有分寸的,绝不会以通栏标题登出,更不会对纳粹分子的观点加以渲染,并配以大量的照片。笔者不反对蒙特利尔公园市把场地租给8月25日集会的组织者,也尊重与会人士发表他们政治观点的权利,但是笔者不能不问:《世界日报》的政治倾向是什么?
在美国的主流社会看来,香港民众反“送中”,举行大规模集会与政府抗争,是一个国家(或政治实体)的民众在行使他们的天赋权利和自由,天经地义,其中出现某些暴力冲突,无可厚非。(更何况,8月19日香港170万人的集会,理性、平和、次序井然,令世界各国媒体惊艳。)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没有言论自由和公民抗争的传统的地方,这些都变成了洪水猛兽,是需要镇压的“暴乱。”为制造镇压的理由,政府就编出各种莫须有的罪名,“香港独立”就是其中之一。这是在我们眼前在中国大陆发生的事,也是洛杉矶某些人士8月25日集会的背景。《世界日报》当然应该报道这个集会。但是,应该用王记者用的口气?应该把那些发言正面托出,甚至加以渲染?在美国这样一片自由的土地上,公然为“呈现出一片红色的海洋”叫好?难道不知道“红色的海洋”是和中国文革最黑暗的时期联系在一起的?真不知今夕何年,身处何地!
《世界日报》似嫌王记者的报道份量不足,在该版同时推出署名“本报记者”的报道:“学者:全盘西化 造成香港今日乱局。”任何事件都伴随不同的观点,对观点的报道,更需要两边的平衡,主流媒体在刊登评论时,一定会将相反的观点同时刊出。《世界日报》显然对此毫无概念,只报道一边的(显然是呼应中国政府的)观点,甚至在标题中称之为“学者”的观点,好像“学者”都是这样认为的。这是事实吗?这是新闻从业者应有的操作吗?如果说,记者的水平不够,难道编辑没有看见吗?难道主编没有注意到吗?
《世界日报》的专业水准的低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该报几乎所有的新闻报道,都写得很拙劣,其中的标题,很少准确的,将观点和事实混为一谈的标题,几乎天天都有,俯首可拾。北美华人社区最大的报纸的专业水准如此之低,实在令人遗憾!
孙平
2019年8月26日
新闻,评论归评论。新闻媒体难免有一些立场,他们尽可让自己的雇员写评论,也可通过社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立场。但是,如果写新闻报道,就不能将评论参杂在里面,这是新闻业的基本规则。先生的一番议论是另一个例证,表明我们华人社会对这条规则何其陌生!本人在文中对《世界日报》的立场提出了疑问,但着眼点仍在批评其专业水准。我实际上是在问:《世界日报》的管理层是否知道眼前发生的一切?这真是《世界日报》领导层的立场?如果《世界日报》编辑部宣布支持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立场,本人毫无疑问表示尊重,正如我们习惯说的,You are entitled to your opinion。但我本人与该报从此别过,再也不会提出类似今天提出的善意批评。
报纸是可以有立场:【人民日报】【大吉元报】都有鲜明的立场.【世界日报】现在也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即便是血流成河的现场,也不能用“红色海洋”来记录。记者水平和职业道德有问题。
一家报纸在新闻报道中,参杂自己的立场,那就是误导公众,公器私用。那不是新闻报道,而是宣传(Propaganda)。主流媒体无论政治倾向性多强,如果还爱惜羽毛的话(或者还想保有一点公信力的话,或还想活下去的话),绝对不敢逾越这条界线。相反,我们看到华人社区的某些报纸,虽然标榜反共,但其新闻报道历来以自己的观点,剪裁和歪曲事实,结果公信力全失,无人问津。这就是新闻报道与宣传的区别,这就是新闻报道中不可以参杂评论的原因。
谢谢作者的文章。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就是尽可能把所有事实摆在读者面前,而不应该带有明显政治和感情色彩地去引导舆论。如果想要发表观点可以在论坛或者杂志的专栏里面作为评论者去发。
亲北京者洛杉矶集会,抗议者对峙
香港局势引发的争议持续在美国华人中发酵。星期天(8月25号),几十名亲北京人士在加州洛杉矶的蒙特利公园市举行集会,力挺北京。支持香港的人士也前往同一地点,表达观点。
8月25号星期天上午10点,华人聚集区的蒙特利公园市的巴恩斯公园露天剧场(Barnes Park Amphitheater)里,身着红色和白色上衣的亲北京者聚集在剧场的黑色铁栅栏之内。他们誓言,要“爱中国、爱香港、反港独、反暴力”,并称“我是国旗护旗手”。他们除了播放美国国歌之外,也播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我是中国心”等俗称的“爱国歌曲”。
与此同时,一组自发组成的支持香港的华人也前往举行集会的地点,集结在剧场的铁栅栏外。他们高呼反对中共和支持香港的口号,挑战主会场上的高音喇叭。许多人手举各种力挺香港的标语牌,表达对北京政府的强烈不满。
被西方媒体称为“人民战争”的香港反“送中”运动持续近五个月以来,不仅牵动美中关系、台海局势,也在美国华裔中造成日渐明显的撕裂。
https://www.voachinese.com/a/pro-beijing-gathering-in-la-vs-pro-hk-protesters-20190825/5058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