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灵隐士)
《中美八十载》:我们之间,有座太平洋(1)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是飞鸟与鱼
天天见面,不如怀念
这是一句奇妙,离奇,扑素迷离,真假难辨的句子。有人说跟诗人泰戈尔有关,是他创作的诗,有人说跟香港作家张小娴有关,是她所书写的爱情偈语,也有人说是跟歌手齐豫有关,是她谱写的歌词唱的歌。据百度寻它千百度,让搜狗搜它个天翻地覆,经过多方考证之后,俺最终发现创作者是网络上众多的爱好者们。这是一批无名英雄,热衷于集体再创作,360度全天候,随时随地跟随自己的感悟不断增添,于是集腋成裘,形成了一首拓扑结构般,现代诗歌式的,称之为“遥远的距离”式的文体。
张小娴在小说《荷包里的单人床》里借着女主角苏盈幽幽地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那是在1997年。
诗人泰戈尔,无疑写过一本《飞鸟集》的诗集,要早得多,80年前,在1916年。
歌手齐豫呢,倒真的是唱过一首《飞鸟与鱼》的歌,声音空灵,一半咏物一半叹己。也是在1997年,挺巧,跟张小娴同年,也靠后。
但是目前最广为流传的却是网友程东武再创作的爱情长句。之来一石激起千层浪,众多推手爱好者们兴致勃勃,助攻之下蓬蓬勃勃,变成一种语言文化,更有好事者把它一并翻译成了英文——哈,这一下更加像舶来品,感觉就应该是泰戈尔的大师风范了。
至于本文开篇这三句不诗不词的,尝起来是不是觉得像怪味豆?请注意!重要的话只讲一遍,千万~~~别被灵隐耍了——哈哈,俺还是老实交代一下吧。第一句来自张小娴,人家有作品作证毫无疑问,第二句来自齐豫,应该是她借鉴参考泰戈尔之后进行再创作,而第三句精彩了,绝对没有来源,灵隐肯定。看官可能奇怪:“小灵子你凭啥这么自信?”“因为。。。这个纯粹是俺喝了咖啡之后,灵鸡一动,凭感觉即兴的再创作。所谓再创作当然要有前人指路,前人就是那英那首《相见不如还念》的歌词,大意如下:
忘了我吧 忘了激情缠绵
放了我吧 活得轻松一点
或许雨夜 会想起你的脸
这样最好 相见不如怀念
歌词这么古典有韵味,不由得让俺狐疑,那英姐——您会不会也是二次创作的呢?对头!是的,查证之后是二次创作。如果追溯一切最初的来源,则是千年之前北宋大神司马光的《西江月》——“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咦?你这司马光,看上去浓眉大眼的,原来不只会砸缸,不只认真出版过书籍《资治通鉴》,竟然还有这等风骚的技能包?原来您老感觉来了也会有冲动,也会露一小手咏叹抒情个几句。
这人哪,底子深着呢,虽然表面上庙堂之上正正经经高大上,其实在内心里也会有一块骚动柔软的部位,让俺差点看走眼——看来您也是一位风骚浪漫,内心小剧场荡来漾去的诗人!
我说光爷,您这真是一手好湿啊。憋多久了?
后面慢慢出现历史考证,从罗斯福到新四军的衰兴,不容错过哦!
(原创:灵隐士)
《中美八十载》:我们之间,有座太平洋(1)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是飞鸟与鱼
天天见面,不如怀念
这是一句奇妙,离奇,扑素迷离,真假难辨的句子。有人说跟诗人泰戈尔有关,是他创作的诗,有人说跟香港作家张小娴有关,是她所书写的爱情偈语,也有人说是跟歌手齐豫有关,是她谱写的歌词唱的歌。据百度寻它千百度,让搜狗搜它个天翻地覆,经过多方考证之后,俺最终发现创作者是网络上众多的爱好者们。这是一批无名英雄,热衷于集体再创作,360度全天候,随时随地跟随自己的感悟不断增添,于是集腋成裘,形成了一首拓扑结构般,现代诗歌式的,称之为“遥远的距离”式的文体。
张小娴在小说《荷包里的单人床》里借着女主角苏盈幽幽地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那是在1997年。
诗人泰戈尔,无疑写过一本《飞鸟集》的诗集,要早得多,80年前,在1916年。
歌手齐豫呢,倒真的是唱过一首《飞鸟与鱼》的歌,声音空灵,一半咏物一半叹己。也是在1997年,挺巧,跟张小娴同年,也靠后。
但是目前最广为流传的却是网友程东武再创作的爱情长句。之来一石激起千层浪,众多推手爱好者们兴致勃勃,助攻之下蓬蓬勃勃,变成一种语言文化,更有好事者把它一并翻译成了英文——哈,这一下更加像舶来品,感觉就应该是泰戈尔的大师风范了。
至于本文开篇这三句不诗不词的,尝起来是不是觉得像怪味豆?请注意!重要的话只讲一遍,千万~~~别被灵隐耍了——哈哈,俺还是老实交代一下吧。第一句来自张小娴,人家有作品作证毫无疑问,第二句来自齐豫,应该是她借鉴参考泰戈尔之后进行再创作,而第三句精彩了,绝对没有来源,灵隐肯定。看官可能奇怪:“小灵子你凭啥这么自信?”“因为。。。这个纯粹是俺喝了咖啡之后,灵鸡一动,凭感觉即兴的再创作。所谓再创作当然要有前人指路,前人就是那英那首《相见不如还念》的歌词,大意如下:
忘了我吧 忘了激情缠绵
放了我吧 活得轻松一点
或许雨夜 会想起你的脸
这样最好 相见不如怀念
歌词这么古典有韵味,不由得让俺狐疑,那英姐——您会不会也是二次创作的呢?对头!是的,查证之后是二次创作。如果追溯一切最初的来源,则是千年之前北宋大神司马光的《西江月》——“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咦?你这司马光,看上去浓眉大眼的,原来不只会砸缸,不只认真出版过书籍《资治通鉴》,竟然还有这等风骚的技能包?原来您老感觉来了也会有冲动,也会露一小手咏叹抒情个几句。
这人哪,底子深着呢,虽然表面上庙堂之上正正经经高大上,其实在内心里也会有一块骚动柔软的部位,让俺差点看走眼——看来您也是一位风骚浪漫,内心小剧场荡来漾去的诗人!
我说光爷,您这真是一手好湿啊。憋多久了?
后面慢慢出现历史考证,从罗斯福到新四军的衰兴,不容错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