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朗峰转山记(1)
勃朗峰转山记(2)
勃朗峰转山记(3)
勃朗峰转山记(4)
7/16. 今天是徒步第三天了。早上3点多醒来,又睡不着了。躺到六点半就起床了。小腿有点酸,昨天下坡走多了。不过起床后走了几步就没什么感觉了。外面下大雨。天气预报到9点半才停。先吃早餐再说,实在不行就冒雨徒步。我们有雨衣,应该没事。早饭自助餐,种类不是很多,但是管饱就行。我们昨晚下单订了第二天带的午餐,简单的三明治。早餐时领了午餐。
吃早餐时又遇到那对华人夫妇。简单寒暄几句后就准备各奔东西。没想到那位男士说了句"那时候我们在华大...",我问他:是圣路易斯的华大吗?回答:是。然后话题就长了。他比我晚三年到华大,化学系的。虽然互不认识,但互相认识的人太多了。连住的地方都很近。大有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感觉。这个世界真小!吃完饭,有不少人冒雨出发了。等我们回屋打好包,雨竟然渐渐停了,真是天公作美。上帝确实在聆听我们每天的祷告。
8点25出发。丹麦夫妇早我们一步出发,后来竟一直没见到他们,他们走得挺快啊。今天有两个选择,一个走的距离长(16公里),但比较容易走(坡小些)。另一个距离短(13公里),但坡陡,总时间更长。旅行社提供的指南在难走那条路线上打了个大大的惊叹号:下雨天走这条路有危险。今天开走前下大雨,中间根据预报有两次下雨。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走坡小的那条。
在我们之前出发的还有一个男青年导游带的一队人,也往同一方向前进了。从山屋往徒步道走时,先沿着小河走了一段。因为下雨,河水上涨了不少。两天照的同一条河,可以对比一下。
不但河面高了,而且河水湍急,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我们更坚定了不走危险的那条路的决定。
要先过一个天桥才到徒步道。
一路上和几个旅游团拉锯战。他们的速度比我们略快,但一到饭店或景点他们会花比较长时间。我们往往在这时反超。
在难易两条徒步道的分界点,我们停下来看地图。那个旅游团的导游告诉我们应该往哪个方向走。他们也选择了容易的那条路。我可以理解,天气不好,万一出事,导游要负责任的。
今天一上来又是一路上坡。因为之前下了不少雨,在我们走时也哩哩啦啦下点小雨,所以空气中湿度很大,稍走到高处,就进到云里雾里,如入仙境。可以说今天的景色就是主打云雾。没有云雾的话,很多照片不会有那么漂亮。
Trient小镇已经大半被云雾吞没了。
爬到一个山坡顶,还是黑云压城的感觉。但远处可以看到太阳照到雪山上了,估计不用担心下大雨了。
很多人停下来买吃的喝的,打水,上厕所,照相…
路上有几次加水的机会,今天水又背多了。天气也凉爽,不需要喝很多水。走了一阵儿,快到难易两条路会合的地方了。坡度变陡,路面象一片沼泽地。又湿又滑,还在鞋底上沾了很多泥巴。据说难走的那边不光泥泞,坡度还更陡。我觉得我们的决定是正确的。那条路线可以看冰川,但我们一路看了不少冰川了,不差这一个。走过两次戴铃铛的牛。第一次牛很多,而且离步道很近。很多人停下来照相。我们照相时,好几个旅游团把我们超过了。不过后来都被我们反超。
大部分牛对徒步客没啥感觉,只顾自己低头吃草,把屁股对着游客。
但也有个别牛和游客有些互动。有个徒步者放下背包坐着休息,他的红色背包引起一头牛的兴趣。牛过来不断用角拱他的背包。看得出来徒步客有点不安,我估计他又怕逃走让人笑话。
领导戴了一顶红帽子,看到这情形,开始为自己的安全而担心。我说不用害怕,我看到过一篇文章,说斗牛时用红布激怒牛是个迷思,其实用白布黑布一样有效。领导不想冒险,对和牛合影的兴趣大减,于是我们很快就上路继续走了。继续爬坡,很快就居高临下看牛群了,牛铃铛声也渐行渐远。
天渐渐放晴了,但云还在。云雾中的雪山更显得无比妖娆。脑海里闪过太祖的诗词: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要是把这些照片里的云去掉,景色会差不少吧。所以,走TMB也要老天合作。有时觉得这些云彩就象一团团的棉絮,被什么人随手撒在天空。
今天的徒步道还有个特点:有很多高大的松树。
终于爬到今天的最高峰Bovine了,海拔1987米。有个山屋,还有商店。正好是中午时分,很多人在这吃饭。我们也停下来吃自己带的三明治。其实这里买吃的也不贵。
吃完午饭开始走下坡。远远又听到牛铃铛声了。这次声音很大,而其附近徒步道上都是牛粪,想不踩都难。估计这回牛更多。转过山头,走近了一看,哇!果然漫山遍野都是牛。
这群牛大部分是黄色的。据我们观察,黄色的牛不太爱动,站着吃草,或躺着休息。黑牛更喜欢走来走去,甚至跑来跑去。领导对黑牛有些害怕。也有些浅灰色的牛,不知道为什么,看上去面目有点狰狞。
这两头牛在路边一直互相蹭脖子,搞得脖子上的铃铛叮当乱响,这是要吸引游客的注意吗?
过了牛群,又走进云雾缭绕的仙境。
下坡走了不少了,天气越来越晴朗,气温也上升了。云还是那么漂亮。远远地看到一个十字架,立在山坡上。
中间有段路,在高大的松树林里,很漂亮。但是路比较复杂,有好几条岔道。我们的导航软件有点时间滞后,往往等我们在错误方向走出一百米才指示走错了。我们在松树林里转了好几圈才走上正道,算是虚惊一场。跟导游走就不会有这种问题。不过我们还是喜欢自己走,不用但心拖别人后腿,也不用等别人。
昨天遇到的中国夫妇告诉我们路上要趟水,鞋子不可能不湿。我胸有成竹,因为我带了两双轻便的水鞋,正好可以试试。眼看着剩下的路程不多了,遇到过几次小河,好象不会湿鞋啊。心里正想这事时,就听前面水声隆隆。走近了一看,是从高山上飞流直下三千尺的一个瀑布,直接把步道拦腰切断。也可以说徒步道把瀑布给接住了。走到急流前,一看水深到肯定要湿鞋。我就从包里拿出了两双水鞋。我们坐在路边的岩石上换了水鞋,然后趟水过瀑布。我先过,穿上水鞋脚下不会被石子扎到,很容易就过了。领导过河时晃了一下,吓我一跳。还好没事,两人安全过河。
我对领导说:先走一段再换鞋,怕万一再来一个瀑布。果然又有几处趟水而过,然后在旱地上走了一长段。估计前面没有过河的地方了,我们就坐下来换鞋。
看着旁边的徒步者的鞋子全都进水里了,而我们的鞋全干的,心中好生得意。旁边一个徒步者还问我们:你们过河怎么鞋都是干的?领导得意地告诉她:我们换了水鞋过的河。
但凡人一得意,就会忘形,然后麻烦就不请自来了。没走多远,又一处水流切断了徒步道。水鞋倒是挺好,就是要多费功夫换鞋。我往上流走了一段,发现一处可以在几块大石头上跳来跳去过河。我过河后让领导照我走的路径跳过来。领导跳了一步,看到脚下奔腾的水流就开始害怕,然后颤颤巍巍退了回去。她说有点害怕,想换上水鞋到下流水浅河面宽的地方趟水过来。
我没多想就跳回去帮她拿鞋,这样她手里少一样东西走起来稳一些。她看到我跳来跳去,就冲我大声嚷嚷,说太危险。
结果领导换了两次鞋。后面的旅行团也上来了,正是早上在我们之前出发的那一队。他们过河的方法简单粗暴:毫不犹豫地趟水过河,鞋都湿了也不管。
再走了一段,只剩下一英里的路程了,又路过一段有积水的路面。我大意失荆州,踩到一个草堆上,草堆坍塌,一只鞋里进了少量的水。看着不明显,但只觉得脚下很凉,肯定是冰水进鞋了。好在我今天特意穿了一双防水袜,水没有进袜子里面。正好试验一下防水袜的有效性。
眼看着就要进Champex Lac了,这时旅行社提供的电子导航软件指示我们拐进一个林间小道。我们觉得应该顺着马路进入小镇子。正看地图时,后面的旅行团又赶上来了。我就问了导游,他说应该顺马路走。看来导航软件也不可靠。不过多数时候导航软件还是很有帮助的。可能那条小路最后也会通到同一个地方。
领导干脆开始用谷歌地图导航,指向旅店。走过一个停车场,突然覺得一种违和感,真是深山老林里走多了,对停车场都不习惯了。
Champex Lac比前面走过的小镇要大多了。到处都是旅店,找住处应该不难。
走了一会,我问还得走多久?领导说不到十分钟了。我一抬头,发现前面一家餐馆的名字Le Cabanon和我们要住的旅店名字一样。于是我们进去问了一声,老板娘很快在登记册上找到了我的名字。后来才知道,旅行社提供的地址号码差了一个数字。
小楼很旧,下面是饭店上面是旅馆。我们跟着服务生上了二楼。窄窄的楼梯,只能一个人走。我的第一印象是:我们该不是住进黑店了吧?很老式的门锁,看着象古董。但一进屋发现很有风味。有自己单独的洗澡的地方,有厕所。
从小小的木窗看出去是漂亮的Champex 湖。
另一边看出去是邻居。
这旅店可真小,只有四间房,还有一个公共活动的地方。这里不要求换拖鞋。
我们房间里还有一个可以用来烘干衣服的加热器。赶紧把几件衣服和两双水鞋洗了烘上。
今天又是三点就走完了,最高海拔约两千米,上坡1300米,下坡1000米。一点也不觉得累。
晚饭就在楼下,色拉,三文鱼,甜点,每样都很好吃!比昨天山屋里的饭菜要高一个档次。不过说实在的,徒步累了,对吃的也没那么挑剔,吃嘛嘛香。
服务生是个身材高挑的漂亮瑞士女孩,母语是法语,英语也能讲,但不是很流利。我问她早餐什么时候开始?她回答:最小7点半(minimum seven half)。这法式英语真的不好懂。我问她是after seven thirty吧?说法语的人好象听懂英语没什么问题。以前常有人说法国人其实都会说英语,不愿说是因为不屑。我不认同这个说法。一路上遇到的法国人都挺热心的,英语不好的真看得出来在认真而又费劲跟我们解释。
吃完在湖边转转,住处旁边有这么一张图,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每天走的路径和爬升。我行前在网上怎么就没搜到?
有个路牌,没想到从这里可以去这么多旅游景点,看着都让人眼花缭乱。这个小镇不光有徒步者,还有很多来这度假的人。路上还看见好几个跑者。
景色很美。看到有人在游泳,我也想下水,转念一想还是回房间休息,明天还要继续徒步呢。
这里的海拔是4876尺,希望几天以来在高海拔地区徒步、睡觉,能让我对高原的反应完全消失。
吃饭时发现苍蝇很多。还有一个不喜欢的:欧州烟民多,而且很多地方可以抽烟,不象美国那样到处禁烟。
勃朗峰转山记(1)
勃朗峰转山记(2)
勃朗峰转山记(3)
勃朗峰转山记(4)
7/16. 今天是徒步第三天了。早上3点多醒来,又睡不着了。躺到六点半就起床了。
小腿有点酸,昨天下坡走多了。不过起床后走了几步就没什么感觉了。外面下大雨。天气预报到9点半才停。先吃早餐再说,实在不行就冒雨徒步。我们有雨衣,应该没事。
早饭自助餐,种类不是很多,但是管饱就行。我们昨晚下单订了第二天带的午餐,简单的三明治。早餐时领了午餐。
吃早餐时又遇到那对华人夫妇。简单寒暄几句后就准备各奔东西。没想到那位男士说了句"那时候我们在华大...",我问他:是圣路易斯的华大吗?回答:是。然后话题就长了。他比我晚三年到华大,化学系的。虽然互不认识,但互相认识的人太多了。连住的地方都很近。大有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感觉。这个世界真小!
吃完饭,有不少人冒雨出发了。等我们回屋打好包,雨竟然渐渐停了,真是天公作美。上帝确实在聆听我们每天的祷告。
8点25出发。丹麦夫妇早我们一步出发,后来竟一直没见到他们,他们走得挺快啊。
今天有两个选择,一个走的距离长(16公里),但比较容易走(坡小些)。另一个距离短(13公里),但坡陡,总时间更长。旅行社提供的指南在难走那条路线上打了个大大的惊叹号:下雨天走这条路有危险。今天开走前下大雨,中间根据预报有两次下雨。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走坡小的那条。
在我们之前出发的还有一个男青年导游带的一队人,也往同一方向前进了。
从山屋往徒步道走时,先沿着小河走了一段。因为下雨,河水上涨了不少。两天照的同一条河,可以对比一下。
不但河面高了,而且河水湍急,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我们更坚定了不走危险的那条路的决定。
要先过一个天桥才到徒步道。
一路上和几个旅游团拉锯战。他们的速度比我们略快,但一到饭店或景点他们会花比较长时间。我们往往在这时反超。
在难易两条徒步道的分界点,我们停下来看地图。那个旅游团的导游告诉我们应该往哪个方向走。他们也选择了容易的那条路。我可以理解,天气不好,万一出事,导游要负责任的。
今天一上来又是一路上坡。因为之前下了不少雨,在我们走时也哩哩啦啦下点小雨,所以空气中湿度很大,稍走到高处,就进到云里雾里,如入仙境。可以说今天的景色就是主打云雾。没有云雾的话,很多照片不会有那么漂亮。
Trient小镇已经大半被云雾吞没了。
爬到一个山坡顶,还是黑云压城的感觉。但远处可以看到太阳照到雪山上了,估计不用担心下大雨了。
很多人停下来买吃的喝的,打水,上厕所,照相…
路上有几次加水的机会,今天水又背多了。天气也凉爽,不需要喝很多水。
走了一阵儿,快到难易两条路会合的地方了。坡度变陡,路面象一片沼泽地。又湿又滑,还在鞋底上沾了很多泥巴。据说难走的那边不光泥泞,坡度还更陡。我觉得我们的决定是正确的。那条路线可以看冰川,但我们一路看了不少冰川了,不差这一个。
走过两次戴铃铛的牛。第一次牛很多,而且离步道很近。很多人停下来照相。我们照相时,好几个旅游团把我们超过了。不过后来都被我们反超。
大部分牛对徒步客没啥感觉,只顾自己低头吃草,把屁股对着游客。
但也有个别牛和游客有些互动。有个徒步者放下背包坐着休息,他的红色背包引起一头牛的兴趣。牛过来不断用角拱他的背包。看得出来徒步客有点不安,我估计他又怕逃走让人笑话。
领导戴了一顶红帽子,看到这情形,开始为自己的安全而担心。我说不用害怕,我看到过一篇文章,说斗牛时用红布激怒牛是个迷思,其实用白布黑布一样有效。领导不想冒险,对和牛合影的兴趣大减,于是我们很快就上路继续走了。继续爬坡,很快就居高临下看牛群了,牛铃铛声也渐行渐远。
天渐渐放晴了,但云还在。云雾中的雪山更显得无比妖娆。脑海里闪过太祖的诗词: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要是把这些照片里的云去掉,景色会差不少吧。所以,走TMB也要老天合作。有时觉得这些云彩就象一团团的棉絮,被什么人随手撒在天空。
今天的徒步道还有个特点:有很多高大的松树。
终于爬到今天的最高峰Bovine了,海拔1987米。有个山屋,还有商店。正好是中午时分,很多人在这吃饭。我们也停下来吃自己带的三明治。其实这里买吃的也不贵。
吃完午饭开始走下坡。远远又听到牛铃铛声了。这次声音很大,而其附近徒步道上都是牛粪,想不踩都难。估计这回牛更多。转过山头,走近了一看,哇!果然漫山遍野都是牛。
这群牛大部分是黄色的。据我们观察,黄色的牛不太爱动,站着吃草,或躺着休息。黑牛更喜欢走来走去,甚至跑来跑去。领导对黑牛有些害怕。也有些浅灰色的牛,不知道为什么,看上去面目有点狰狞。
这两头牛在路边一直互相蹭脖子,搞得脖子上的铃铛叮当乱响,这是要吸引游客的注意吗?
过了牛群,又走进云雾缭绕的仙境。
下坡走了不少了,天气越来越晴朗,气温也上升了。云还是那么漂亮。远远地看到一个十字架,立在山坡上。
中间有段路,在高大的松树林里,很漂亮。但是路比较复杂,有好几条岔道。我们的导航软件有点时间滞后,往往等我们在错误方向走出一百米才指示走错了。我们在松树林里转了好几圈才走上正道,算是虚惊一场。跟导游走就不会有这种问题。不过我们还是喜欢自己走,不用但心拖别人后腿,也不用等别人。
昨天遇到的中国夫妇告诉我们路上要趟水,鞋子不可能不湿。我胸有成竹,因为我带了两双轻便的水鞋,正好可以试试。眼看着剩下的路程不多了,遇到过几次小河,好象不会湿鞋啊。心里正想这事时,就听前面水声隆隆。走近了一看,是从高山上飞流直下三千尺的一个瀑布,直接把步道拦腰切断。也可以说徒步道把瀑布给接住了。走到急流前,一看水深到肯定要湿鞋。我就从包里拿出了两双水鞋。我们坐在路边的岩石上换了水鞋,然后趟水过瀑布。我先过,穿上水鞋脚下不会被石子扎到,很容易就过了。领导过河时晃了一下,吓我一跳。还好没事,两人安全过河。
我对领导说:先走一段再换鞋,怕万一再来一个瀑布。果然又有几处趟水而过,然后在旱地上走了一长段。估计前面没有过河的地方了,我们就坐下来换鞋。
看着旁边的徒步者的鞋子全都进水里了,而我们的鞋全干的,心中好生得意。旁边一个徒步者还问我们:你们过河怎么鞋都是干的?领导得意地告诉她:我们换了水鞋过的河。
但凡人一得意,就会忘形,然后麻烦就不请自来了。没走多远,又一处水流切断了徒步道。水鞋倒是挺好,就是要多费功夫换鞋。我往上流走了一段,发现一处可以在几块大石头上跳来跳去过河。我过河后让领导照我走的路径跳过来。领导跳了一步,看到脚下奔腾的水流就开始害怕,然后颤颤巍巍退了回去。她说有点害怕,想换上水鞋到下流水浅河面宽的地方趟水过来。
我没多想就跳回去帮她拿鞋,这样她手里少一样东西走起来稳一些。她看到我跳来跳去,就冲我大声嚷嚷,说太危险。
结果领导换了两次鞋。后面的旅行团也上来了,正是早上在我们之前出发的那一队。他们过河的方法简单粗暴:毫不犹豫地趟水过河,鞋都湿了也不管。
再走了一段,只剩下一英里的路程了,又路过一段有积水的路面。我大意失荆州,踩到一个草堆上,草堆坍塌,一只鞋里进了少量的水。看着不明显,但只觉得脚下很凉,肯定是冰水进鞋了。好在我今天特意穿了一双防水袜,水没有进袜子里面。正好试验一下防水袜的有效性。
眼看着就要进Champex Lac了,这时旅行社提供的电子导航软件指示我们拐进一个林间小道。我们觉得应该顺着马路进入小镇子。正看地图时,后面的旅行团又赶上来了。我就问了导游,他说应该顺马路走。看来导航软件也不可靠。不过多数时候导航软件还是很有帮助的。可能那条小路最后也会通到同一个地方。
领导干脆开始用谷歌地图导航,指向旅店。走过一个停车场,突然覺得一种违和感,真是深山老林里走多了,对停车场都不习惯了。
Champex Lac比前面走过的小镇要大多了。到处都是旅店,找住处应该不难。
走了一会,我问还得走多久?领导说不到十分钟了。我一抬头,发现前面一家餐馆的名字Le Cabanon和我们要住的旅店名字一样。于是我们进去问了一声,老板娘很快在登记册上找到了我的名字。后来才知道,旅行社提供的地址号码差了一个数字。
小楼很旧,下面是饭店上面是旅馆。我们跟着服务生上了二楼。窄窄的楼梯,只能一个人走。我的第一印象是:我们该不是住进黑店了吧?很老式的门锁,看着象古董。但一进屋发现很有风味。有自己单独的洗澡的地方,有厕所。
从小小的木窗看出去是漂亮的Champex 湖。
另一边看出去是邻居。
这旅店可真小,只有四间房,还有一个公共活动的地方。这里不要求换拖鞋。
我们房间里还有一个可以用来烘干衣服的加热器。赶紧把几件衣服和两双水鞋洗了烘上。
今天又是三点就走完了,最高海拔约两千米,上坡1300米,下坡1000米。一点也不觉得累。
晚饭就在楼下,色拉,三文鱼,甜点,每样都很好吃!比昨天山屋里的饭菜要高一个档次。不过说实在的,徒步累了,对吃的也没那么挑剔,吃嘛嘛香。
服务生是个身材高挑的漂亮瑞士女孩,母语是法语,英语也能讲,但不是很流利。我问她早餐什么时候开始?她回答:最小7点半(minimum seven half)。这法式英语真的不好懂。我问她是after seven thirty吧?说法语的人好象听懂英语没什么问题。以前常有人说法国人其实都会说英语,不愿说是因为不屑。我不认同这个说法。一路上遇到的法国人都挺热心的,英语不好的真看得出来在认真而又费劲跟我们解释。
吃完在湖边转转,住处旁边有这么一张图,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每天走的路径和爬升。我行前在网上怎么就没搜到?
有个路牌,没想到从这里可以去这么多旅游景点,看着都让人眼花缭乱。这个小镇不光有徒步者,还有很多来这度假的人。路上还看见好几个跑者。
景色很美。看到有人在游泳,我也想下水,转念一想还是回房间休息,明天还要继续徒步呢。
这里的海拔是4876尺,希望几天以来在高海拔地区徒步、睡觉,能让我对高原的反应完全消失。
吃饭时发现苍蝇很多。还有一个不喜欢的:欧州烟民多,而且很多地方可以抽烟,不象美国那样到处禁烟。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勃朗峰转山记(6) 勃朗峰转山记(5) 勃朗峰转山记(4) 勃朗峰转山记(3) 勃朗峰转山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