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华凭什么做到志愿军的代司令
蒋闻铭
这一篇讲邓华。邓华是四野除林彪之外,唯一有统帅才能,可以独当一面的军事家。这个事林彪最了解,所以建立东北边防军,林彪的第一反应,是黄永胜才不胜任,必须调邓华去。到了朝鲜,他表现出的战略家的军事才能,为彭德怀折服,所以即使陈赓来了,彭德怀也坚持让邓华做第一副司令。后来更是把整个志愿军交到了邓华手上。评军衔,让谭政做大将,就是扯淡,这个大将,怎么着也该是邓华的,当然他和粟裕一样,一来资历不高,二来当时和彭德怀走近了,得罪了林彪。所以他只能是上将。
独当一面的军事统帅的才能,最重要的,不是在握有战略主动权的时候,打了多少胜仗,而是在主动权在对方手中的时候,如何应对,把这个主动权拿回来。这个时候不但要知进,而且必须知退。内战时期的东北,最能体现林彪的军事天才的,是开始的两次撤退:一次三海关,一次四平,和接下来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
在朝鲜,第三次战役,毛泽东彭德怀中了李奇微的诱敌深入之计,彭德怀后来听了邓华的,主动停了下来。如果那个时候不停,下面就是大灾难。但是停下来,已经晚了,战略主动权,已经转到了美军手中。
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要打乱李奇微反攻的节奏部署,把主动权拿回来。所以就有了邓华的西顶东攻的战略。这个战略的实施,非常成功。但是打到砥平里,力不如人,踢到了铁板上。邓华的撤退命令,不但救了吴信泉,而且让后面志愿军有能力在东线堵滞美军。他的这个撤出的命令,为志愿军争取了后援的时间,从李奇微手中,拿回了战略主动权。砥平里是败仗,但是那个撤退,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是邓华的军事才能的最高的体现。
第四次战役,韩先楚建议先打砥平里,出敌不意,攻其不备。攻克砥平里后战役主动权就在中国一方。邓华却偏要西顶东攻,结果东攻胜利后,攻克关键点砥平里的战机以失。美军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连东京的大量轰炸机都准备好了。结果进攻砥平里失利。从而美军站稳了脚跟对西边38军,50军猛攻。邓华拿打进攻最好的军队去做防守用,损失很大,根本不能发挥出38军和50军的长处。
以前海南岛战役,韩,邓就争论过一次,韩抓住风向的最后时机大部队登岛,邓反对说没准备好。韩反映到毛那里得到毛的支持。打赢了。要是听了邓的,失去了最后时机,朝鲜战争一爆发,海南岛就会成为第二个台湾。
韩以前在东北四保临江时就多次出其不意打胜仗,在多数人反对韩的方案时,林彪支持过他几次。
不愁台湾打不下来。
在长津湖,在松骨峰,看到志愿军来了,根本没有再坚持向北进攻而是马上就后撤,那才是主动撤退。
长津湖要是陆战一师试了不撤,9兵团早就被全歼了。13兵团也只能灰溜溜像叶志超那样撤回中国。
我们知道,中国一些人搞政庇就是为了能留在美国,但是美国不给他们开工资,他们又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只能依靠家族祖宗同乡纽带艰难在美国生活,视中国为他们的祖宗,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许多海外110的打手就是这些人。
彭写38军万岁应该加上,韩+38军万岁。
以下“他”是韩先楚
==========================================================================
他深入前线指挥作战:第一次战役,他指挥部队连续突击,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争取了先机展开之列。第二次战役,他指挥部队在德川、宁远地区将伪军两个师大部歼灭,打开了战役缺口,继而在三所里地区截歼美军及其盟军部队,对这次战役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他坐镇指挥的38军被彭德怀誉为“万岁军”。尤其是在第三次战役中,他指挥了三个军的兵力,突破“三八”线直捣汉城,对战局起了重大作用。
邓华凭什么做到志愿军的代司令
蒋闻铭
这一篇讲邓华。邓华是四野除林彪之外,唯一有统帅才能,可以独当一面的军事家。这个事林彪最了解,所以建立东北边防军,林彪的第一反应,是黄永胜才不胜任,必须调邓华去。到了朝鲜,他表现出的战略家的军事才能,为彭德怀折服,所以即使陈赓来了,彭德怀也坚持让邓华做第一副司令。后来更是把整个志愿军交到了邓华手上。评军衔,让谭政做大将,就是扯淡,这个大将,怎么着也该是邓华的,当然他和粟裕一样,一来资历不高,二来当时和彭德怀走近了,得罪了林彪。所以他只能是上将。
独当一面的军事统帅的才能,最重要的,不是在握有战略主动权的时候,打了多少胜仗,而是在主动权在对方手中的时候,如何应对,把这个主动权拿回来。这个时候不但要知进,而且必须知退。内战时期的东北,最能体现林彪的军事天才的,是开始的两次撤退:一次三海关,一次四平,和接下来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
在朝鲜,第三次战役,毛泽东彭德怀中了李奇微的诱敌深入之计,彭德怀后来听了邓华的,主动停了下来。如果那个时候不停,下面就是大灾难。但是停下来,已经晚了,战略主动权,已经转到了美军手中。
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要打乱李奇微反攻的节奏部署,把主动权拿回来。所以就有了邓华的西顶东攻的战略。这个战略的实施,非常成功。但是打到砥平里,力不如人,踢到了铁板上。邓华的撤退命令,不但救了吴信泉,而且让后面志愿军有能力在东线堵滞美军。他的这个撤出的命令,为志愿军争取了后援的时间,从李奇微手中,拿回了战略主动权。砥平里是败仗,但是那个撤退,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是邓华的军事才能的最高的体现。
第四次战役,韩先楚建议先打砥平里,出敌不意,攻其不备。攻克砥平里后战役主动权就在中国一方。邓华却偏要西顶东攻,结果东攻胜利后,攻克关键点砥平里的战机以失。美军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连东京的大量轰炸机都准备好了。结果进攻砥平里失利。从而美军站稳了脚跟对西边38军,50军猛攻。邓华拿打进攻最好的军队去做防守用,损失很大,根本不能发挥出38军和50军的长处。
以前海南岛战役,韩,邓就争论过一次,韩抓住风向的最后时机大部队登岛,邓反对说没准备好。韩反映到毛那里得到毛的支持。打赢了。要是听了邓的,失去了最后时机,朝鲜战争一爆发,海南岛就会成为第二个台湾。
韩以前在东北四保临江时就多次出其不意打胜仗,在多数人反对韩的方案时,林彪支持过他几次。
不愁台湾打不下来。
在长津湖,在松骨峰,看到志愿军来了,根本没有再坚持向北进攻而是马上就后撤,那才是主动撤退。
长津湖要是陆战一师试了不撤,9兵团早就被全歼了。13兵团也只能灰溜溜像叶志超那样撤回中国。
我们知道,中国一些人搞政庇就是为了能留在美国,但是美国不给他们开工资,他们又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只能依靠家族祖宗同乡纽带艰难在美国生活,视中国为他们的祖宗,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许多海外110的打手就是这些人。
彭写38军万岁应该加上,韩+38军万岁。
以下“他”是韩先楚
==========================================================================
他深入前线指挥作战:第一次战役,他指挥部队连续突击,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争取了先机展开之列。第二次战役,他指挥部队在德川、宁远地区将伪军两个师大部歼灭,打开了战役缺口,继而在三所里地区截歼美军及其盟军部队,对这次战役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他坐镇指挥的38军被彭德怀誉为“万岁军”。尤其是在第三次战役中,他指挥了三个军的兵力,突破“三八”线直捣汉城,对战局起了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