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这里理财增长,颓败感剧增,然后引起和LD一场吵架。 我来美30年,工作25年了,工资一开始很低,后面10年一点都不低,就是一开始俩人都不理财。房子白菜价时候听同事们说(都是律师),I will never be a landload . 觉得房东=烦死。 等到很多年后才想着买个小出租房。从买后再没涨。呵呵。 疫情时领导开始炒股, 人家三年即使不大涨,也差不多能赶上指数我家资产三年负增长。一言难尽啊
On average, Canadians in the 35 to 44 age group had a net worth of $243,400, while those between 45 and 54 had an average net worth of $521,100. The net worth for those aged 55 to 64 was higher at $690,000, and seniors aged 65 and over had a $543,200 net worth.
又到了投资理财年终总结的时候了,每年我都会上来看看,看着大家的资产,动辄就是10米,20米,我就会不禁想,这10m,20m是普遍情况吗?作为一个普通人,我资产很少,这次想说说我的情况,看看有多少人共鸣。辛苦大半生,是我沦落到了社会底层了吗?还是有很多也像我一样的人,10m,20m只是少数成功人士?
我是70年代的人,生在一个不算特别偏远的农村。我们那里很多山,靠海也很近。我20岁就去上海读书学习了。在我们村里,别的家长都很羡慕我爸妈吧。我读书的学校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是也足够好了。我一直也算优秀的学生。2000年我研究生毕业,在上海一家大厂工作了,年薪10w。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知道,那个时候10w年薪起点不算低了。
我算是见识低,直到2007年才买房子。我是眼看着房子价格上涨,但是总觉得价格还会跌下来。所以迟迟没有买房。后来孩子要上学了,被迫买了房子。当时买的价格是100万。现在往回看,没有早早买房,这是我们犯的第一个大错误。
2011年我获得加拿大的工作签证,全家搬到多伦多居住。当时的年薪是10w加币左右,也还行。开始几年就是租房住。到了2014年60w买了这边一个房子。2017年1.5m又买了一个大一点的房子,住到现在,这个房子买在了最高点,直到现在,这个房子也就值1.8m。小房子租出去了,租金4k一个月。这中间我被另外一个大厂挖过去工作,年薪涨到了30w左右。这点工资,扣了税一个月也就10k。我们夫妻两人上班,刚刚满足日常生活,属于月光族。
对了,大约2016年的时候,把上海的房子卖了,300w人民币。以现在的眼光看,这可能是个错误,上海那房子现在值5,6百万吧。
以上就是我作为一个普通人,在过去20多年基本的财务状况吧。那么,算算我有多少净资产呢?手上2个房子,总价在3m左右,但是我有1.5m的房贷。话说按照这边的利率,我一年的利息要10w加币。另外我手上还有0.5m的股票什么的,就是公司给的一点股票,我也没有卖过,另外就是持有sp500的指数。所以我的净资产在2m加倍左右。
这2m的资产里面,我算了一下,房子上面赚了1.5m,剩下的是工资收入吧。因为我到目前为止,股票从来没有赚到什么钱。从去年开始股票改成了定投sp500的方式。
单纯从财务的角度,这就是我这个普通人,辛苦奋斗大半生的结果了。我没有不良嗜好,就算是出去玩,也是去最便宜的地方,比如说古巴去了6次,那里便宜啊。邮轮什么的,我从来没有做过。
这个结果,不但比论坛上动辄就是10m,20m的中牛们低很多,甚至连我在国内的同学也差很远。国内的同学,普通的状况是,在上海持有2套以上房产,贷款基本都还清了吧。他们只算房产的话,净资产应该都在5m加币左右。
当然,我没有花太多心思在理财上。虽然我偶尔会上来看看,我也没有实际上跟大家学习。我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工作上了,在gpu设计的一个很小领域,我有一点点名气吧,不知道这算不算值得吹牛的。不过今年随着年纪渐长,精力下降,我觉得也是力不从心了。
论坛上也有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吗?我还要再工作20年才能把房贷还清。也欢迎大牛们给指点一下迷津。作为普通的工薪阶层,我们有什么更好的敛财之道吗?
中上成绩的。有人说,都是些成功的地主在投坛上吹牛,这是一个“幸存者偏差”现像。我赞同这个观点。因为你想想,做失败的、做不下去的会上来“吹”吗?吹啥呢?另外一方面,也不要忘记,股票的获利者上来“吹牛”,同样也是“幸存者偏差”。不可能只是地主有“幸存者偏差”。所以,参考别人的思维方式、行事方式是很重要的,但是自己该干嘛还是干嘛,必须适合自己。没有一样是稳赚不赔的。对了,无论股市房市获利者都有些运气成分,比如我。
或者timing 没有把握好,导致收益不高。其实很多人都希望从本坛学习投资理财知识的。
但你肯拿出来把钱分享给大家就不一样,比如雇年轻人为你工作。
捏着的钱,就是自己的钱,换不来什么。
同样的钱,作用也是不一样的
不错了。
你上海的房子还卖了,我给人了。身体健康,活着才重要。
关键是先要有发财的欲望,有自信能在这个智力游戏中胜出,才会去主动学习主动找信息,咱不求最好,中上就是成功。。。。。
中国教育从不接触理财概念,大多数留学生都是到美国后才慢慢接触,至少我家两位就是,很多错误概念。投坦人愿意分享,起到了很好的启蒙教育作用。。。。感谢投坦!
而且你年龄不大,来加拿大时间不长。你来投坦是学习的,不是跟别人比的。就是比,也要跟同龄人比,别跟年纪大的比。在你同龄人中,你的状况也是不错的,再过十年就不得了了。
每次看这里理财增长,颓败感剧增,然后引起和LD一场吵架。 我来美30年,工作25年了,工资一开始很低,后面10年一点都不低,就是一开始俩人都不理财。房子白菜价时候听同事们说(都是律师),I will never be a landload . 觉得房东=烦死。 等到很多年后才想着买个小出租房。从买后再没涨。呵呵。 疫情时领导开始炒股, 人家三年即使不大涨,也差不多能赶上指数我家资产三年负增长。一言难尽啊
200万就给卖了,本来出租 ,那家公司不租了,我姑姑懒得管,我爸妈在北京。后来通地铁了 哎 现在值2000万
如果我现在还在那儿,估计身上一个子儿也没有。不过想想,这几十年在大城市生活,确实比那鸟不拉屎的地方舒服。但是除了舒服之外,又有什么意义?
https://www.savvynewcanadians.com/net-worth-by-age-canada
On average, Canadians in the 35 to 44 age group had a net worth of $243,400, while those between 45 and 54 had an average net worth of $521,100. The net worth for those aged 55 to 64 was higher at $690,000, and seniors aged 65 and over had a $543,200 net worth.
我算不上成功,但是比起我们村里的孩子,我还能闲着没事开着汽车在北美逛游,算是很快乐了 :)
如果都踩对点的话,我也有4m,5m了 :)或许眼下买房子才好。我有时候想,什么形势啊,走势啊,大势啊,都不用管,便宜的时候买就对了。
不光大佬们,就算是我,如果我可以重回20岁,我愿意一无所有!
我买上海的房子是孩子读书逼着;卖上海的房子是因为要钱在这里买;这里有套出租房是因为,当时卖了,市场crash了,没有卖出去。。。前段时间又挂牌了,又crash了,又没有卖出去。继续持有吧。
我以前没有意识到,原来自己还年轻。这几年记忆力下降,我以为自己老了。
老了是真的,但是要看跟谁比。看来跟投谈大佬们比,我还真年轻。oyes!这个新认识得让我高兴好几天 :)
安慰一下,我们都差不多,疫情期间,资产也是负的。估计好多人跟我们都是一样。我跟投谈学到的,就是定投sp500,大哥你试试。
我对钱欲望不高。从小家里没啥钱。但也从来不缺钱。对钱没啥热情。每天工作就是钱钱钱。但是有不能把爪子伸进别人钱袋的道德和职业约束。看多了管钱的压力。相对随遇而安。工作方面,没啥大成就。但是有幸经历见证了很多东西。心理上相对满足。
过几年给儿子买完房,我的人生义务就完成了。如果能帮助带孙辈是上天额外的赏赐。母亲身体不错。等需要人照顾时估计我也退休了。没那寿命的话我的存款给孩子他也会经济上比我起点高。孩子很懂事,知道努力。应该不会太差。
为此我在这个领域专注了10年以上,头发都白了,算是比较笨的人了。
我们的房客,银行里都没有多少钱。
华人群体总体还行,平均比我这样子好一点吧。一般最近几年来的都有钱。有个邻居老乡,刚刚卖了北京的房子,一下子就有4m的现金
我好多同事收入都低于20w一年,虽然也都是名校毕业的。
土著的幸福感比较高,真是这辈子活得最值的地方,一辈子享受不绝的财富:)
人生真的不可预料
那跟你情况就一样了。
我看tt的一个大佬说,不要还银行贷款。虽然现在利息很高7%,我想我还是听大佬的。另外,这利息能抵税。
疫情这两年财富井喷。QQQ今年涨了53%。这么涨下去,千万不是梦。
https://bbs.wenxuecity.com/tzlc/1773627.html
以前几个同事现在都退休或者快退休了。他们从上海移民加拿大比你还早10年左右吧。他们的故事也跟你的经历很像,抱怨过上海房子卖早了。现在最大的安慰就是子女都名校毕业自立,他们可以不需要操心,只要慢慢规划自己的退休之路。
是幸福感,幸福的童年,这也得益成长在北京这个城市。我能理解有些ID的心态,高考录取成绩不是全国统一分数造成的怨念让他们一生耿耿于怀,无法放下。他们没我幸运有个努力奋斗的好爸爸。我父亲来自高考大省的农村。
真正有明显理财意识的人其实也就是最近十年出国的。经济发展了,大家口袋都有钱了,于是有了理财的需求。大规模城市化以后人口都集中在城市,信息交流速度加快,大家眼界打开也知道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
我们普通人,要向别人学习,但要多和自己比,少和别人比,特别是投坛上的“富人”(没有贬低任何富人的意思哈)。
房产:你卖了的上海房子赚了两倍,出租屋价值涨了一倍,已经很好。现在房贷利息高,不知你们是否locked在低息时?1.5M的房贷是不是大多都在出租屋上(加拿大自住屋房贷利息不能抵税)?
事业上有所成就很令人自豪,但人到了50岁左右是要开始为退休做准备(如果以前想的不多的话)。除了CPP外,你工作单位有退休金计划吗?是DBPP还是DCPP?如是DBPP的话,那也是你资产的一部分。
你不理财,财也不会理你。建议除了在这里向各位学习,也可以去一个非常靠谱的加拿大金融论坛(见我上一个帖子里的link)学习,特别是里面finiki的各种信息,保证读了后你会(像我14年前时一样)有收益。
加拿大上税是高,不过你们的Wealth和Income在加拿大已经是高水平。我们在(2008年48岁/52岁)退休时也只有2.7M左右(其中0.7M是自住房,现在涨了一倍多点儿),没有公司pension也不是地主,到目前已经没有降低生活水平地生活了15年,也经常出门去世界各地旅游(比如2013年住在瑞士苏黎世漫游欧洲三个月等等),但(还)没觉得有必要坐商务机舱住五星旅馆,也不常吃米其林大餐。
所以现在开始(理财)不晚。
生活无忧,根本不用为温饱费心。 只要你能定投401K 类似的退休计划, 十几年后就够有个非常不错的退休生活。
有才华的人还是应该贡献才华,人类社会才能进步。若实在没办法,什么也干不了,任何时候都去当地主,这一行业没有什么学业要求,高中毕业都用不着。 我退休后阴差阳错买了几栋房子,管理起来没什么困难, 但也不打算长干。
我贷款大多是在自主房。我正在rental cash damning, 争取转到出租房上
谢谢你推荐的链接。我会研究一下
也是需要你们自己现在理财的资产之一。祝顺利 and have fun reading ;-)
中西部的贵房子,长得很少
退休后都一样待遇。听说每人每月1000块大洋左右。
所以大家都躺平了。我同事就怕升职加薪,活要多干很多,钱都给了政府。
还是要特别感谢富豪们的真诚分享。
我承认,以前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
能理解你的情况。一四年买房子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房子还处在比较低的价位,一七年买的自住房价格应该是在高点的,不过这几年房价也涨了很多,1.8 M肯定是一个太保守的价格了。多伦多的房子就是要贵一些,正现金流也比较难,但是有孩子留一处房产也是必要的。 你的工资很高,不知道为什么税后只有十万。另外,退休金也不应该是1000左右,你可能严重低估了你的退休金。你一定比你估计的更富有,应该乐观些
我的建议是不要把对自己这么重要的事情的了解寄托于“听说”这个途径,至少我会自己花一点时间,好好地研究一下这个话题,把它搞透了,其实也花不了多少时间。
德国的退休金制度非常完善,每年可以收到政府退休基金部门的明细表,告诉我历年来交纳的养老金,现在就退休可以拿到多少钱,在某个通胀率的前提下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可以拿多少钱。
我读了您过去家庭理财的经历,觉得是典型的中产家庭的做法。我家在真正主动走上投资理财之路之前,也和您家的状况差不大,更多的是一些常识,量入为出,不乱花。然而,由于德国家庭收入远远比不上加拿大,比您的资产规模差远了。唯一的区别是,我家没有换更贵的自住房,没有踩Lifestyle Inflation的陷阱。通过在这个论坛的学习,特别是朽爷的博客,明白了房产投资的逻辑。在前几年利率极低的情况下零首付买了几个出租房,现在正努力让这几个出租房达到free run的状态,然后开始下一个阶段的投资。
我和您年龄和经历相仿,也是从农村出生长大,也是典型的农村做题家。从农村,到城市,再到国外,学业和专业上可以算得中上或佼佼者。可投资理财这事是基本上自己从零到有,摸爬滚打地走过来。这事没有捷径,只有不停地学习,不停的试错,该交的学费一分也不会少。不过,像芒格说的,每个人的人生都会遇到几个好的机会,我们只有抓住一次机会,基本上就可以实现财富上的自由。当然,前提是,机会来的时候能够抓得住。所以,我们必须要不停地学习,提高自己的认知,让自己配得上必定会来临的机会。
刚开始,每到年底,读着各个网友的年度总结,不知不觉会有一些焦虑的感觉。现在,经过几年的学习和摸索,自己慢慢摸索出来适合自己的路,对下一步的投资有了清晰的规划。这时,读这些数钱贴的时候,读的更多的不再是某某某的资产涨了多少,跌了多少,而是看到过去的一年各种资产的表现和各个网友投资经历的积累。这些东西是在我们平时生活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特别难得。认知的改变,也改变了我们看世界的角度。
想富有现在好好规划也来得及,人人都有24小时,金钱买不来比24小时多的时间,每天每时好好过,生活一定越来越好。
谢谢分享!您说得太好了。
关于加拿大的退休金,我前面说的不清楚。退休金有3部分,第一部分是security跟工作无关,只要住在加拿大就可以拿。还有就是cpp,每个月从工资里扣一些钱,到政府那里统筹,多交多得。第3部分是rrsp,这实际是自己的钱,就是先存起来,老了再花,当年不用交税。
以后多交流。虽然我从小对钱没有概念,但是想想,如果老了能有很多钱,我会回我们村建立一个图书管,让娃娃们多读点书,毕竟读书改变了你我的命运。
愿意出来说的,都是觉得还是自己比较成功的,只是冰山一角。大部分人都没这么多钱,也没这么高的投资收益率。在美国如果家庭除自住房净资产3.6M以上,是top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