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大学的前几届,走后门乱来的比较少

s
skipjack1
楼主 (文学城)

我是80年代初进的大学,那时,基本上都是靠着分数考进来的。只有极个别同学,家长是中央委员以上不是靠分进的大学。俺们理科系基本没有,文科系有个别人。当时来自农村的同学比现在多得多,这些同学,智商、行动力都很厉害,在国内、国外的,绝大多数都混的不错

有没有不够分进来的,还真有。

当年在学校我也曾走了个后门。从小我就一直觉得校队那身运动服很酷。正好,校队的教练和我父亲在干校时一起劳动过,后来又做了几年邻居。我天天去他家磨和泡,反正校队多个人不多,少个人不少,这样,我就混进了校队,打了一个学期酱油。进去后,发现除了发一身运动服,每月还发8块钱的伙食补贴。进而发现校队里像我这样打酱油的还不少。一个学期之后,我们都被清理出了校队。按照规定,那一身运动服应该立即交回,我继续穿着那身衣服又得瑟了几个月才交回。

在运动队期间,发现校队里我们这一届不够分的有4人,但是,他们都有专长,大学生运动会,那三位搞田径游泳的,能为学校拿四五个第一。其中有个老哥和我有个共同的朋友,我们经常聊聊天,他的专业是某门外语,四年下来,他学的还不错,进去时是最后一名,毕业时肯定不是倒是第一,后来分配到某外事部门混的不错,以副局级退休。前几年见到他把酒言欢,他身材保持的非常好,而且人也非常儒雅。

方外居士
当年流传过一个故事,不知是否为真:一个县委书记的儿子把考上大学的人给顶了,后来被查岀来受了严厉处罚。
方外居士
原因是这儿子上大学后成绩很差,完全跟不上,人们开始议论。被这孩子听到后说怀疑我就是攻击我爸爸,结果人们一查果然有问题。
久经沙场的枪
那是他爸官不足够大
老生常谈12
77级走后门进大学家里不必中央委员以上

只要系统内有人就行。另外大学子女分数不够也有进去的。

方外居士
应该是这样:没有查的也就没有故事了。但官越大,数量越少,所以总体来说影响小些。
t
tomcat801
有个人数理化成绩不好, 但写的作文题目 正好对上开会时的发言稿!就写上去了

最后以 语文有特长  特别录取了

 

然后。。。。然后   他当了领导,。。。。。。。。。

确实是个人才! 已退休好几年了

到一道
我听到的是县委书记为了儿子提前拆开考卷,被判刑。
老生常谈12
安徽语文考试仅仅考一篇作文没有其它试题,会写文章就赚了。
貓落平陽
八十年代初走後門進大學已經沒人稀罕

那時候有背景的在搗鼓出國,單位出國考察還是公派留學

 

說這些會得罪這兒的不少人,特別是某些黑子們,但那是鐵的事實

方外居士
落差大啊。先知先觉的人行动早。
c
chufang
那时候大学生还没有非常吃香。出来的还可能是臭老九。有时候宁可当工人,有编制,有工资,更重要的是领导阶级。
c
chufang
有本事的还不如参军,有父辈帮助,以后转入地方,升迁也不会有问题,前途更光明。
方外居士
77/78/79年谁要是考上了大學,滿世界都传遍。
貓落平陽
完全沒有落差
貓落平陽
特別是農村戶口的,考上大學或中專就能成為國家幹部吃公粮
方外居士
是的,那真是鲤鱼跳龙门,范进中举,十里八乡都知道。
s
skipjack1
太年轻出国有时也不是啥好事

有个同系的同学,不同班,大二时被选上,来美国留学。大家当时那个羡慕啊。他家境一般,父母都是一个小城市的老师,公平的说,这哥们挺聪明,人也不坏,就是被选上了。走之前,他们去语言学院学习了半年,他跟我们说,一起上课的,家里都不是一般人,除了他之外。

系里大多数人,经过刻苦攻读托福,鸡阿姨,最后都落户美国,有同学终于把他挖出来了,他本科毕业后就没再上学,家庭生活也不太顺利,在东北部某个县政府混事,有些IT的工作性质,但不是IT。

他还真是个黑子,天天说天朝这也不是,那也不行

我感觉他如果晚几年出来,混的应该好很多,混的顺利了,就没那么多的恨,那么多抱怨了

s
skipjack1
那时大学毕业吃香啊,分配都是大学和国家机关
方外居士
农民日夜劳作,相当辛苦,收入低,年轻人谁不想脱离农村。我一初中同学暗恋上了老师的女儿,从此发奋学习终于考上大学,
方外居士
后来还真与这老师的女儿结婚。若不上大学留在农村这是绝无可能的。
萧嵐
那时候的上海工厂青工对参加高考的兴趣就不高。录取到非上海的高校,可能不会去入学报到。

不想放弃上海户口。

t
tomcat801
发言稿是经过集体润色加工的,为了 效果好 发言时都基本上背过了, 一般人在考试那段时间是男写出那么一篇的。

华府采菊人
当时有一种是分到某省某地区人事局报到,把你分到底下哪个县是完全可能的
空城之主
我就是安徽77级试卷考出来的。有很多作文以外的题目。记得一个成语荣辱毁誉没答上被扣分。
c
coach1960
为啥这么狭隘,上海是天堂?
方外居士
对于我来说,这很开眼。
华府采菊人
如果四人帮没被粉碎呢, 只要这位同学的成份好, 还是有被推荐上大学的,恐怕也不愿意娶臭老九老师的女儿了吧
c
coach1960
说的就是居士自己。现在老师女儿严格管控二锅头:))
方外居士
绝对不是。居士从小腼腆,懂事晚,于男女之事开窍很晚很晚。
萧嵐
没有在上海生活过,

听上海的朋友说过。

方外居士
初一时有一篇课文是方志敏的清贫,老师讲完了问有没有问题,我举手问”妻”是什么意思,惹得全班哄堂大笑!
方外居士
推荐上大学绝无可能,他家里没有任何背景。那时当公办教师也是比农民高一等的,即使是臭老九。
c
coach1960
开个玩笑。男女之事我也开窍晚
华府采菊人
上海不是天堂, 但三年灾荒时间,上海的生活确实是”准天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再来一次三年灾荒, 咋办?
方外居士
不谈对外,听说以前上海内部以区域为单位就有一条鄙视链,不知是否如此?
方外居士
搞体育的肯定大方多了。
有言
胆小谨慎。好员工,少开拓。-:)
貓落平陽
各大城市都有類似情况

不過上海激烈些:徐滙因為租界多,瞧不起其他區的,歧視鏈大至如下:徐滙/卢灣/黃浦/靜安/虹口/閘北/浦東

 

廣州:東山/荔湾/越秀/海珠/黃埔

有言
我们农村是乡下人。但老实讲是有差距和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