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牛虻》的记忆

毛囡
楼主 (文学城)

对《牛虻》的记忆

   英国作家伏尼契写的小说《牛虻》是在文革期间的中学年代看的,虽已年代久远,当时还是初识世事的懵懂年岁,但对这本小说的一些内容仍留有很深的印象。相比较后来看过的许多翻译小说大部分已没什么印象了。
   小说中亚瑟与蒙太尼里神父的关系,和琼玛的悲剧性恋爱,以及亚瑟得知他是蒙太尼里私生子时的震惊和痛苦,这些情景的描写印象尤为深刻。还有他出走南美成为“牛虻”所受的悲惨经历,到最后宁被处死不愿放弃革命信念的悲壮,对那时可能刚知道“私生子”“恋爱”“信念”意义的初中生留下印象是难以抹去的。
       我看的《牛虻》是下面这个封面版本。

       《牛虻》还有电影,是上海电影制片厂译制配音的,找到一份说明书,牛虻由卫禹平配音,琼玛的配音是上官云珠,其他配音的也都是后来的名家:程之、中叔皇、邱岳峰、张捷、毕克、陈述、富润生、胡庆汉、姚念贻、尚华、于鼎、张同凝、杨文元。电影好像也看过,但应该是在文革后看的。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哈尔滨市评剧团1956年评定的工资级别 对《牛虻》的记忆 资料:上海新旧路名对照 从毛主席的两封信看他会相信“亩产万斤”“粮食吃不完”? 仁川登陆与朝鲜战争之二
b
borisg
我看的忘了是哪家出的,竖排本繁体字,里面有四五张插图。
老生常谈12
小时候我们调皮把牛牤说成流氓。假文明过来看,又一位文革读书的,是信口雌黄公然撒谎怪椮人的都神经了吗?
信笔由墨
列瓦雷士,
郭大平
意大利青年党为了自己民族的独立和祖国的统一:据说,中国有56个民族。这些民族的牛虻们,要不要为了民族独立,去英勇斗争?
郭大平
所以,为了民族独立而斗争,就是一个笑话。至于祖国统一更是无稽之谈。哪里是祖国,边界在哪里?谁能说得清?蒙古祖国在北京吗?
毛囡
这是竖排本。
c
coach1960
天,汉奸啊,禽兽啊
郭大平
那些号称为了民族独立祖国统一而奋斗的牛虻们,都是忽悠大师。他们其实是在为个人的功名利禄而奋斗。你信他们,就成了他们的韭菜
毛囡
我看的大部分小说都是在69年到73年间看的,虽然是文革期间,总不时能得到一本,几百页的也要在一、两天内看完。
毛囡
77年大学图书馆开放了,出版社也重印很多小说,那时倒没时间看这些小说了,空余只看了一些文学季刊。
方外居士
如果全世界所有人都这么想也挺好,但是若只有一部分人这么想,那另一部分不这么想的就要倒霉了。
老生常谈12
我比你年龄小,是在1971-1974年期间读的。大学就读社科书了,小说只读过李自成10卷,乔厂长上任记,书剑恩仇录。
毛囡
我1973年12月去了农场后好像只看过一本上面有人提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是贝多芬的原型。
闲杂人员
约翰克里斯朵夫我记得挺小的时候就看过。不记得是哪年了。讲的什么也忘了。只记得是一本

挺厚的书。是挺厚的吧?那时书都是互相借着看,我借的时候,书很老旧了,都快破了。

d
dadaxiao
我看的就是这一版。
方外居士
上大学在一个夏令营上一个外校的同学强烈推荐过这本书,说是个人奋斗的典范,可惜我那时对小说提不起兴趣。
毛囡
我看的是四卷本的,74年还是75年有人带去农场借看的。
j
jw2009
七三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