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崇高

江天云月
楼主 (文学城)
关于崇高 

七十年代发生了这样一回事:河里发大水,冲走了一根国家的电线杆。有位知青下水去追,电线杆没捞上来,人却淹死了。这位知青受到表彰,成了革命烈士。这件事在知青中间引起了一点小小的困惑:我们的一条命,到底抵不抵得上一根木头?结果是困惑的人惨遭批判,不瞒你说,我本人就是困惑者之一,所以对这件事记忆犹新。照我看来,我们吃了很多年的饭才长到这么大,价值肯定比一根木头高;拿我们去换木头是不值得。但人家告诉我说:国家财产是大义之所在,见到它被水冲走,连想都不要想,就要下水去捞。不要说是木头,就是根稻草,也得跳下水。他们还说,我这种值不值得论调是种落后言论——幸好还没有说我反动。

实际上,我在年轻时是个标准的愣头青,水性也好。见到大水冲走了木头,第一个跳下水的准是我,假如水势太大,我也可能被淹死,成为烈士,因为我毕竟还不是鸭子。这就是说,我并不缺少崇高的气质,我只是不会唱那些高调。时隔二十多年,我也读了一些书,从书本知识和亲身经历之中,我得到了这样一种结论:自打孔孟到如今,我们这个社会里只有两种人。一种编写生活的脚本,另一种去演出这些脚本。前一种人是古代的圣贤,七十年代的政工干部;后一种包括古代的老百姓和近代的知青。所谓上智下愚、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就是这个意思吧。从气质来说,我只适合当演员,不适合当编剧,但是看到脚本编得太坏时,总禁不住要多上几句嘴,就被当落后分子来看待。这么多年了,我也习惯了。

在一个文明社会里,个人总要做出一些牺牲——牺牲“自我”,成就“超我”——这些牺牲就是崇高的行为。我从不拒绝演出这样的戏,但总希望剧情合理一些——我觉得这样的要求并不过分。举例来说,洪水冲走国家财产,我们年轻人有抢救之责,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总要问问捞些什么。捞木头尚称合理,捞稻草就太过分。这种言论是对崇高唱了反调。现在的人会同意,这罪不在我:剧本编得实在差劲。由此就可以推导出:崇高并不总是对的,低下的一方有时也会有些道理。实际上,就是唱高调的人见了一根稻草被冲走,也不会跳下水,但不妨碍他继续这么说下去。事实上,有些崇高是人所共知的虚伪,这种东西比堕落还要坏。

人有权拒绝一种虚伪的崇高,正如他有权拒绝下水去捞一根稻草。假如这是对的,就对营造或提倡社会伦理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只顾浪漫煽情,要留有余地;换言之,不能够只讲崇高,不讲道理。举例来说,孟子发明了一种伦理学,说亲亲敬长是人的良知良能,孝敬父母、忠君爱国是人间的大义。所以,臣民向君父奉献一切,就是崇高之所在。孟子的文章写得很煽情,让我自愧不如,他老人家要是肯去作诗,就是中国的拜伦。只可惜不讲道理。臣民奉献了一切之后,靠什么活着?再比方说,在七十年代,人们说,大公无私就是崇高之所在。为公前进一步死,强过了为私后退半步生。这是不讲道理的:我们都死了,谁来干活呢?在煽情的伦理流行之时,人所共知的虚伪无所不在;因为照那些高调去生活,不是累死就是饿死——高调加虚伪才能构成一种可行的生活方式。从历史上我们知道,宋明理学是一种高调。理学越兴盛,人也越虚伪。从亲身经历中我们知道,七十年代的调门最高。知青为了上大学、回城,什么事都干出来了。有种虚伪是不该受谴责的,因为这是为了能活着。现在又有人在提倡追逐崇高,我不知道是在提倡理性,还是一味煽情。假如是后者,那就是犯了老毛病。

与此相反,在英国倒是出现了一种一点都不煽情的伦理学。让我们先把这相反的事情说上一说——罗素先生这样评价功利主义的伦理学家:这些人的理论虽然显得卑下,但却关心同胞们的福利,所以他们本人的品格是无可挑剔的。然后再让我们反过来说——我们这里的伦理学家既然提倡相反的伦理,评价也该是相反的。他们的理论虽然崇高,但却无视多数人的利益;这种偏执还得到官方的奖励,在七十年代,高调唱得好,就能升官——他们本人的品行如何,也就不好说了。我总觉得有煽情气质的人唱高调是浪费自己的才能:应该试试去写诗——照我看,七十年代的政工干部都有诗人的气质——把营造社会伦理的工作让给那些善讲道理的人,于公于私,这都不是坏事。


(本文选自王小波著《沉默的大多数》一书)

附视频:邓小平与粟裕蒙冤(5)—— 韦国清与粟裕的“战友情”// 邓小平为何能放下与韦国清的嫌隙 // 韦国清政治不倒翁的看家绝技(细说1958年整肃粟裕之谜40)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关于崇高 几堆马粪曾经如此推进美国法律 小议痴梦 个人关于老年养生的几点感悟,通俗说一说 人为种姓:毛时代留给中国人的沉重枷锁(历史随笔)
r
rmny
有本小说叫征途还改编成了电影. 电影里万莉莉差点被果胁到对岸去
r
rmny
好象还有上海知青吃了老乡的狗和老乡发生了冲突
十具
在西方研究并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教授,都要tenure,拿比劳工高很多的薪水,住高尚社区,小孩上私校。中国的政工干部中此现象

更是普遍。

最接近太阳的人
金训华
c
chufang
老乡的狗和鸡终是知青的爱。
立竿见影-1
与这个类似的是张华,四军大的学生,下粪坑救老农,人没救起,自己命没了,报纸硬说他有共产主义思想

展开大讨论,

与那事同时,影院正在上演美国电影“冰峰抢险队”,里面的主角麦克唐纳为救人,自己被冻死。当时的报纸硬说张华的救人与麦克唐纳的救人有根本不同。呜呼!

老生常谈12
我有幸成为你的心头疼,你一想起我就羡慕嫉妒恨,嘴贱得每天必须骂我几句, 甚至单开主贴骂, 尽管平时罕见写主贴。

气死你!哈哈,一切都是努力才能得到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老生常谈12
中国青年报展开大讨论,究竟一个大学生和一个农民的命谁价值高?
十具
此贴骂谁了?转载的文章在严肃讨论一个认知误区。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可以反驳嘛。
老生常谈12
他拉黑了我,我不能在他的主贴跟帖,只能在这里回应他。他每天在别人的跟贴里与上下文无关骂我。
十具
还记得那次大讨论。报纸的命题就带风向拉偏架。现代社会,无论什么制度,所有人的命等值。而不是道德绑架理性。医疗资源被挤兑时

优先抢救存活率高的。

r
rmny
你先拉黑我的么
r
rmny
如果人要先自保的话那大学生没必要救农民但农民也没必要救大学生,小贩也没必要救某部设计院的工程师么
f
freemanli01
崇高 vs 拔高
十具
在救人的语境下,提身份种族就涉嫌耍流氓,这是编辑起码的职业敏锐。当时心理暗示这世道大学生比农民命贵,就是想复辟毛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