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不少人分享退休财产规划,我也凑个热闹吧。 首先声明,我不是在炫富;我身边的富人太多了。我先前的屋主,是一个斯坦福大学的教授;我们买他房子的时候,不经意间看到了他们留在房子里的家庭资产状况表,上面的总数是7500万美元! 我是1975年生人,今年48岁;太太小我两岁。我们都是硅谷高科技行业的普通白领。我30岁才参加工作,目前三个孩子还在上中学。 目前,净资产分布是:
我的估算是基于我过去十几年的策略:
按照这个策略,即使我和太太在公司不再继续晋升,我估计我在退休前,每年净资产的增长率大约在15%左右。 因为我们都非常喜欢现在的工作,我们计划一直工作下去。假设我们干到到65岁时退休,那么到时候我的净资产大约就是: 11MM * 1.15^17 = 118MM 4年后,小女开始进入大学;7年后,两个儿子也会进入大学。按照每个孩子大学费用50万算起,到退休时,他们的大学费用的总共的机会成本大约是: 0.5MM * 1.12 ^ 13 + 2 * 0.5MM * 1.12 ^ 10 = 5MM 所以,到我退休时,净资产大约为 113MM。 退休后,我们夫妇每年的SSB(Social Security Income)大约是10万美元;大约每年要从退休账户里再拿出40万美元,也就是净资产的0.4%。加上我会降低自住房的杠杆率,那么我的净资产增长率会略微下降为10%。 我在互联网上,找了几个网站来预估我的寿命。它们的结果比较接近,大约在92岁左右,所以我还有27年的退休生活。到92岁时,我的净资产就是: 113MM * 1.1^27 = 1480 MM (14.8亿美元) 我觉得这是一个保守数字。如果我和太太在公司继续获得晋升,积累的财富应该会更多。 这就是一个基金定投家庭的退休资产状况展望。
关键词12%
比如,是否能继续工作到65岁,我的大部分同学(硅谷学校博士)都在65岁前不工作。
每年的投资回报率也是非常不确定的。
一个孩子最多22米到免税额度就好
here...
八十多走了.. 希望我八十岁时候只有1百万. (希望能活到), 然后剩下的日子都是赚的了
我以前的老板也是算过类似的帐,他说到92岁, 他会有90多million. (那是2011年)他也是
各种股指投资. 他那番话我记得很清楚.
不过后来我们部门relocate, 他就辞职不干了. 现在他有七十多岁了..
希望俺家那位60岁退休,挣再多就是个数字。
大部分人不善于在年轻30多岁时候学习理财
200倍!
20年前,苹果股票$1.4
湾区房产有200倍?
过去十几二十年,码工现在可以工作到60岁,不等于以后20年,马公不会被淘汰提前退休,也工作到60岁,按现在码工被取代的速度,以后能工作到55岁就不错了,你到,码工公司campus看,有多少50岁人(码工公司也有少数硬件的工程师,这些人年龄比较大除外),甚至40岁的人在大楼之间来来回回?
所以,你目前财富积累做的不错,但对50岁以后的财富积累,用年轻时的积累速率推算,是太乐观了,而且你需要用大钱才刚开始,而不是用了差不多了。
地主们以后都不好意思吹了!
你早干嘛去了?
啊哈哈哈。。。。。。。。。。。。。。。
账户上的数字就大不同了,FED不断地稀释,那个数字也就不断地损耗
借用老朽的话:生孩子不叫生孩子,叫吓人。
JY老朽都不止这个数,当然,人家是职业的,做得比较大。
居士这个是定投,而且非常纯粹,非常难得
The average salary for a engineer is $100,227 per year in the United States. 19.2k salaries reported, updated at December 2, 2023
Engineer salary in United States (indeed.com)
也许样本数据不够?
QQQ涨得快,慢慢的比重会更大,15% 的total return 是很可能的。
这是Nasdaq 的return。
投股票不是这样的,一是分散,不会只买一只股票,而且1999年苹果股票表现很一般,那时的网红股是思科因特尔还有后来倒掉的太阳光纤B2B等等好多公司。我才不信当时放着好股票不买,专门买快不行,公司大量解雇人的苹果股票,2000年大跌,很多人都离开公司,几乎破产,没有什么人会把10万本金放在一支快到掉的股票里面不动。
所以,一旦10万分散在思科,Intel还有倒掉的其它股票,现在23年后,股票回报是多少?思科,因特尔的股票,比20多年前的股价还低,低很多,也就是10万没有任何受益,还亏了不少。如果23年是分散炒股票,你就不能用苹果的23年的收益计算,否则属于事后诸葛亮,谁都可以编故事。
投资房地产,现在是400万,
一个投资股票,如果投在当时的热门好股,是10万进,23年后10万不到。
差距多大?
地主偷着乐。
管理自己的401K,从零开始的, 12年,全部基金,发现加上SSI等等,也够退休了。
FA管理的账户里有大量的苹果,也就当个数目看看吧,以后孩子也用不了这么多,就捐了。
理解你的cash out refi的目的,但是值得吗?你这样利率比较高(我的才2.375%)。另外mortgage interest只有一米以下的部分才能省税。
另外再多说一句:15%太乐观了,应该6-8%比较好
萛了分拆后 是 大概 $0.50。萍果今天是 $195。
我在 小布什連任那年和一个网友因政見不同最终吵架不再联络。他是逢低就買萍果 . 那正正是 1999-2000 年之间 萍果不是 dot.com, 所以沒有 Cisco, Sun Micro 之类的耀目。看看现在 Cisco 半死不活 Sun Micro 号称自己是 The Dot if dot.com, 早就不在了。 萍果那時是 split adjusted $0.25 吧?
買对个股要有些基礎知识 (这个包括的东西和层面很廣) 有信念和一些前贍。绝对不是跟風買上得最疯狂的。
正如 zero sum game 所说 做股票投资成功的要讀好多有关書本,比起来投资收租房需要的知识少很多 只是太 involved, 太累人。有些人乐此不疲 有些人避之不及。 各取所需就好。
而事实上投对股票的收益比房子大多了,而且完全不受地域限制 也没有各种烦事。 需要的是强大的心理 冷静 关心宏观经济 学习市场走势 公司 fundamental, 估值合理与否。所有这些都是要看書本的。
Do you balance every year? Or do you put in 50%:50% every time, but never rebalance? Thanks.
投资是一门艺术,不是严格的科学。VGT多一点,投资组合的波动性会大一点。我已经习惯了股市动荡。
就算Rebalance,也只在IRA里调整,不能在Taxable账户里折腾,因为我不想缴税。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0634/202311/16891.html
这老美律师靠着会中文,在中国的美国公司工作,回美国后啥也干不了。一生胆小怕事。
看到不少人分享退休财产规划,我也凑个热闹吧。
退休账户:3百万,其中401K里有两百万,Roth IRA有一百万。里面全是标普500指数基金和VGT。 房子净值:2百万。由于我一直在做Cash-out Refinance, 房贷余额还有不少。但是利息率只有3.5%,我也不在乎。今后会一直坚持从房子里套现用于投资指数基金。 基金账户:6百万,主要是VGT和少许标普500指数基金首先声明,我不是在炫富;我身边的富人太多了。我先前的屋主,是一个斯坦福大学的教授;我们买他房子的时候,不经意间看到了他们留在房子里的家庭资产状况表,上面的总数是7500万美元!
我是1975年生人,今年48岁;太太小我两岁。我们都是硅谷高科技行业的普通白领。我30岁才参加工作,目前三个孩子还在上中学。
目前,净资产分布是:
基金组合年化增长率为12%。事实上,过去10年,我的基金组合的年化增长率做到了14%。 每年保持30%左右的储蓄率(包括雇主的401K Match)。 继续持续做Cashout Refinance,利用高杠杆提高自住房里房产净值的增长率。我的估算是基于我过去十几年的策略:
按照这个策略,即使我和太太在公司不再继续晋升,我估计我在退休前,每年净资产的增长率大约在15%左右。
因为我们都非常喜欢现在的工作,我们计划一直工作下去。假设我们干到到65岁时退休,那么到时候我的净资产大约就是:
11MM * 1.15^17 = 118MM
4年后,小女开始进入大学;7年后,两个儿子也会进入大学。按照每个孩子大学费用50万算起,到退休时,他们的大学费用的总共的机会成本大约是:
0.5MM * 1.12 ^ 13 + 2 * 0.5MM * 1.12 ^ 10 = 5MM
所以,到我退休时,净资产大约为 113MM。
退休后,我们夫妇每年的SSB(Social Security Income)大约是10万美元;大约每年要从退休账户里再拿出40万美元,也就是净资产的0.4%。加上我会降低自住房的杠杆率,那么我的净资产增长率会略微下降为10%。
我在互联网上,找了几个网站来预估我的寿命。它们的结果比较接近,大约在92岁左右,所以我还有27年的退休生活。到92岁时,我的净资产就是:
113MM * 1.1^27 = 1480 MM (14.8亿美元)
我觉得这是一个保守数字。如果我和太太在公司继续获得晋升,积累的财富应该会更多。
这就是一个基金定投家庭的退休资产状况展望。
🔥 最新回帖
🛋️ 沙发板凳
关键词12%
比如,是否能继续工作到65岁,我的大部分同学(硅谷学校博士)都在65岁前不工作。
每年的投资回报率也是非常不确定的。
一个孩子最多22米到免税额度就好
here...
八十多走了.. 希望我八十岁时候只有1百万. (希望能活到), 然后剩下的日子都是赚的了
我以前的老板也是算过类似的帐,他说到92岁, 他会有90多million. (那是2011年)他也是
各种股指投资. 他那番话我记得很清楚.
不过后来我们部门relocate, 他就辞职不干了. 现在他有七十多岁了..
希望俺家那位60岁退休,挣再多就是个数字。
大部分人不善于在年轻30多岁时候学习理财
200倍!
20年前,苹果股票$1.4
湾区房产有200倍?
过去十几二十年,码工现在可以工作到60岁,不等于以后20年,马公不会被淘汰提前退休,也工作到60岁,按现在码工被取代的速度,以后能工作到55岁就不错了,你到,码工公司campus看,有多少50岁人(码工公司也有少数硬件的工程师,这些人年龄比较大除外),甚至40岁的人在大楼之间来来回回?
所以,你目前财富积累做的不错,但对50岁以后的财富积累,用年轻时的积累速率推算,是太乐观了,而且你需要用大钱才刚开始,而不是用了差不多了。
地主们以后都不好意思吹了!
你早干嘛去了?
啊哈哈哈。。。。。。。。。。。。。。。
账户上的数字就大不同了,FED不断地稀释,那个数字也就不断地损耗
借用老朽的话:生孩子不叫生孩子,叫吓人。
JY老朽都不止这个数,当然,人家是职业的,做得比较大。
居士这个是定投,而且非常纯粹,非常难得
The average salary for a engineer is $100,227 per year in the United States. 19.2k salaries reported, updated at December 2, 2023
Is this useful? Maybe Salaries by years of experience in the United StatesEngineer salary in United States (indeed.com)
也许样本数据不够?
QQQ涨得快,慢慢的比重会更大,15% 的total return 是很可能的。
这是Nasdaq 的return。
投股票不是这样的,一是分散,不会只买一只股票,而且1999年苹果股票表现很一般,那时的网红股是思科因特尔还有后来倒掉的太阳光纤B2B等等好多公司。我才不信当时放着好股票不买,专门买快不行,公司大量解雇人的苹果股票,2000年大跌,很多人都离开公司,几乎破产,没有什么人会把10万本金放在一支快到掉的股票里面不动。
所以,一旦10万分散在思科,Intel还有倒掉的其它股票,现在23年后,股票回报是多少?思科,因特尔的股票,比20多年前的股价还低,低很多,也就是10万没有任何受益,还亏了不少。如果23年是分散炒股票,你就不能用苹果的23年的收益计算,否则属于事后诸葛亮,谁都可以编故事。
投资房地产,现在是400万,
一个投资股票,如果投在当时的热门好股,是10万进,23年后10万不到。
差距多大?
地主偷着乐。
管理自己的401K,从零开始的, 12年,全部基金,发现加上SSI等等,也够退休了。
FA管理的账户里有大量的苹果,也就当个数目看看吧,以后孩子也用不了这么多,就捐了。
(as of the end of
September 2023)
(Dividends Reinvested)
Dividends Reinvested &
Inflation Adjusted
理解你的cash out refi的目的,但是值得吗?你这样利率比较高(我的才2.375%)。另外mortgage interest只有一米以下的部分才能省税。
另外再多说一句:15%太乐观了,应该6-8%比较好
萛了分拆后 是 大概 $0.50。萍果今天是 $195。
我在 小布什連任那年和一个网友因政見不同最终吵架不再联络。他是逢低就買萍果 . 那正正是 1999-2000 年之间 萍果不是 dot.com, 所以沒有 Cisco, Sun Micro 之类的耀目。看看现在 Cisco 半死不活 Sun Micro 号称自己是 The Dot if dot.com, 早就不在了。 萍果那時是 split adjusted $0.25 吧?
買对个股要有些基礎知识 (这个包括的东西和层面很廣) 有信念和一些前贍。绝对不是跟風買上得最疯狂的。
正如 zero sum game 所说 做股票投资成功的要讀好多有关書本,比起来投资收租房需要的知识少很多 只是太 involved, 太累人。有些人乐此不疲 有些人避之不及。 各取所需就好。
而事实上投对股票的收益比房子大多了,而且完全不受地域限制 也没有各种烦事。 需要的是强大的心理 冷静 关心宏观经济 学习市场走势 公司 fundamental, 估值合理与否。所有这些都是要看書本的。
15%的增长率肯定包括了每年新增的储蓄,包括雇主的401K Match。 房子净值部分,由于我加了杠杆,就算扣除3.5%的贷款利息,年化增长率依然能够超过12%。我的博客里有细节。 基金账户的预期收益率是12%,一点不为过。过去50年,标普500指数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已经是11%。VGT/QQQ更是远超11%。 我在应税账户里,只买不卖,所以每年只需要交分红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就算把净资产的增长率降低到14%,到92岁也能积累到12.7亿美元,这不影响我的退休规划。
Do you balance every year? Or do you put in 50%:50% every time, but never rebalance? Thanks.
投资是一门艺术,不是严格的科学。VGT多一点,投资组合的波动性会大一点。我已经习惯了股市动荡。
就算Rebalance,也只在IRA里调整,不能在Taxable账户里折腾,因为我不想缴税。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0634/202311/16891.html
这老美律师靠着会中文,在中国的美国公司工作,回美国后啥也干不了。一生胆小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