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七)
徐家祯
(六)
(接上文)在纽约中餐馆当 waiter,一般都要穿一身白衬衣、黑长裤和一双黑 皮鞋。有的饭店还要给你一件短上衣,当外套套在衬衣外。我没有黑长裤, 就到 Flushing 的 Alexander’s 百货公司去买了一条。
一个中午,黄培跟我约好,在那家中餐馆见面,我就开始去学做 waiter 了。很可惜,我现在已经忘记那家饭馆的名字了,也忘记了具体地 址,只记得要从我住的 Franklin Ave.出来,往左手一条小路走过去,大约走二十分钟左右就可以走到。好像是在一条叫 Main Street 的比较热闹的马 路上。
这家饭馆是中餐馆,但老板和老板娘两夫妻却都是韩国华侨,好像 姓李,都三十出头,人不高,也不胖,很年轻,还没有孩子。那个李老板 可跟北京饭店的张老板完全不同,不爱理睬人,一副架子很大的样子。那 天我到了饭馆,找到了同学黄培。黄培把我介绍给老板,他朝我看一眼, 爱理不理的一副神态,很让人受不了。不过我想:我反正是到你店里来学 做服务员的,以后是不是会在你饭馆正式工作下去都不知道。只要你答应 我借你的店学做 waiter,不管你让我看什么面孔,我都只当不看见。
见过老板,黄培就带我到饭馆的地下室去换衣服。这家饭馆的面积 比北京饭店大,地下室也宽敞。有时有婚宴或者开大 party,老板就叫 waiter 们在地下室架起几个圆桌面来,可以坐几十个人。
这家饭店前面长做的服务员也只有一个,广东人,叫 John,三十岁 左右,个子不高,但很结实,人很和气,也很肯教我。后来我还知道,厨 房里的大厨就是 John 的爸爸,所以,他们俩是父子关系。厨房里还有一位 二厨是怎么样的人,我却忘记了。好像没有长工,经常换人。
在饭店做服务员,要是当长工的话,每天十点半就要来上班了。那 时,老板还没有来,所以老板要把一副钥匙交给做长工的服务员。开了门, 服务员就要打开厨房里一个很高的电茶炉。这个电茶炉里整天一直煮着一大壶铁观音。纽约的中餐馆,客人一进门,服务员把他们领到座位上去之 后,第一件事就是给他们每人一杯冰水,每桌再上一壶铁观音,不管顾客 们要不要喝,每桌都一样上水、上茶,而且一年四季都如此。即使冬季, 外边冰天雪地,也送一杯冰水。美国人不习惯喝温水或滚水,要喝凉水时, 一定要加冰块。所以,这壶茶和厨房里的冰块,都是属于服务员管的。每 天开门前都要准备定当。
纽约的中餐馆,一般饭厅里都铺着红地毯。每天开门前吸尘的工作, 也是 waiter 的。吸好尘,服务员就要把桌椅摆整齐,再检查桌子上放着的 酱油和醋瓶子,看是不是要加满了。这些工作,一般要做一个小时。等到 做完,十一点半也快到了。那时,老板和老板娘也来了,饭店就要准备开 门营业了。
美国顾客一进饭馆,都会站在门口,等人领座,自己是从不会主动 跑到空位子上坐下的。领座的工作,也是服务员的。把客人领到座位上去 之后,服务员就倒茶、递冰水、送菜单。有时一批接一批川流不息地有顾 客进来,服务员来不及引座,老板或者老板娘也会帮忙领客。
顾客看好菜单,服务员就去点菜。顾客要的菜都要记在一个小本子 上,然后送到厨房去。大厨和二厨就按单子炒菜。一个菜炒好了,就放在 温汤的架子上,再按架子上放着的一个铃铛。服务员听到铃声,马上就要 进厨房去拿菜,一刻都不能延误。手脚一慢,厨师们就要抱怨,因为有的菜放的时间长了不但不热了,而且味道也不好吃。顾客抱怨起来,老板就 会责怪厨师。
服务员也要管点酒。大一点的餐馆,酒吧里有专门的 bartender(酒 保),专管调酒。但是我工作过的两个中餐馆,酒吧中都没有专职酒保, 老板就兼管酒吧。但是,老板有别的事,走开了,服务员就不但要管点酒, 而且还要自己去酒吧调酒。所以,在纽约中餐馆当服务员的,个个都要会 几种普通的鸡尾酒调法,比如:Martini、Scotch & Soda、Bloody Mary、 Manhattan、Gin & Tonic,等等。对于做 waiter 的新手来说,为顾客点酒 和去酒吧调鸡尾酒,就是一个大难关了。
在纽约中餐馆做 waiter,还有一个难关,那就是要学会托盘子。服 务员不能用两手把一盘菜捧到客人面前去,一定要把菜放在一个很大的、 铝制的、腰圆形的托盘中,托到顾客桌子上去。托盘子时,盘子的一头架 在服务员的肩上,另一头则托在向上翻起的手掌上。托一个空盘子,当然 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很轻,怎么放都可以。但是放一盘菜在盘子上之后 再托,就不一样了。因为只要盘子一不平衡,盘里的菜就会滑动,弄得不好,菜一下子从盘子上滑了下来,那就打翻在地了。要是盘子上同时放两、 三盘菜,甚至四、五盘菜,那么,平衡就更难掌握了。因为菜有重有轻, 在托盘中放得不均匀,盘子放在肩上就更加难以保持平衡。我在纽约的中餐馆中,看见熟练的 waiter,能一只托盘里放五、六个菜,还能放在肩上 保持平衡。等客人吃完,离开了饭馆,服务员就要去收拾桌子。那些吃剩 的菜肴和盘碗,也要 waiter 用托盘托回厨房去,扔进厨房的水池,让洗碗工去洗。我见过熟练的服务员,可以用一只托盘,把整整一张圆桌面上各 种大小的空盘碗,全部架得好好的,用一只手托进厨房去。
吃完晚饭,厨师们见没有新的客人进来,就可以开始收拾,准备打 烊了。到了十点半,一般就可以下班。但是要是店堂里还有一、两桌客人 还坐着聊天,服务员就不能下逐客令,赶他们走,而只能耐心等到他们自动离去。那时,老板和老板娘也可以先回家去了,waiter 要等到客人全离开了,才能锁门回家。
这就是纽约中餐馆 waiter 们一天的工作情况。我第一天在那家中餐 馆学做 waiter,当然手忙脚乱、经常出差错。不过,反正我不拿老板的工 资,只在他们店里学习,老板倒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对我很冷淡罢了。只 有那位做长工的 John,对我很热情,很肯指点我。我的同学黄培,也在旁 边指导我应该做些什么。这样,第一天做 waiter 就马马虎虎地混过去了。 放工时,老板既不说要我明天再来,也没说要我明天不用再来了。我就暗想: 只要你不回头我,我就明天再来上班,继续学习。
走出饭店,回家的路上,黄培从他一天得到的小费里,摸出 25 元, 要给我做报酬。我一定不肯要,说:“说好我是来学习的,不拿工资。怎么可以分你的小费?”但是,黄培一再坚持,说:“不管怎么样,你今天帮了我的忙,也忙碌了一整天,分给你一份小费也是应该的。” 我拗不过黄培,就把那 25 元收下了。这就算是我做 waiter 的第一笔收入吧。 (未完待续)
认识的上海同学暑假去纽约打工,回来说一个夏天被抢过去2次。恐怖!
国家的很少。
我学会了如何开酒瓶子, 如何解剖鸡, 炒粉、炒饭、炒面、 做咕噜肉。
出国前在大专院校工作,离开中国时, 我只会煮熟饭。
几年前我回中国访亲, 亲人问我后悔出国吗?我说不后悔。在中国读书、毕业分配都是靠父母的关系,同事也不会肆无忌惮的欺负我,出国,某种程度是否认以前的自己,出国以后完全是凭自己的努力,我尽力了,人生本来就是体验世界一场,所以我不后悔。海外生活锻炼了决断的能力, 在西方读书, 也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会了有条理地分析问题, 包括批判政府的决策。 我有时候会嘲笑“跟党中央保持一致”的说法。
等步行把外卖送到,客人很生气,告诉他:“我本来给你准备了小费,但是你迟到了,所以一分钱小费都不会给你”。
用手带出去,这方面和东部不同。另外,这边的busboy 也可以为客人带座、上茶、递菜谱,与waiter工作上的不同之处基本上只在于他们不能接客人下单,一般也不帮上菜(但忙时也可以帮)。
(之七)
徐家祯
(六)
(接上文)在纽约中餐馆当 waiter,一般都要穿一身白衬衣、黑长裤和一双黑 皮鞋。有的饭店还要给你一件短上衣,当外套套在衬衣外。我没有黑长裤, 就到 Flushing 的 Alexander’s 百货公司去买了一条。
一个中午,黄培跟我约好,在那家中餐馆见面,我就开始去学做 waiter 了。很可惜,我现在已经忘记那家饭馆的名字了,也忘记了具体地 址,只记得要从我住的 Franklin Ave.出来,往左手一条小路走过去,大约走二十分钟左右就可以走到。好像是在一条叫 Main Street 的比较热闹的马 路上。
这家饭馆是中餐馆,但老板和老板娘两夫妻却都是韩国华侨,好像 姓李,都三十出头,人不高,也不胖,很年轻,还没有孩子。那个李老板 可跟北京饭店的张老板完全不同,不爱理睬人,一副架子很大的样子。那 天我到了饭馆,找到了同学黄培。黄培把我介绍给老板,他朝我看一眼, 爱理不理的一副神态,很让人受不了。不过我想:我反正是到你店里来学 做服务员的,以后是不是会在你饭馆正式工作下去都不知道。只要你答应 我借你的店学做 waiter,不管你让我看什么面孔,我都只当不看见。
见过老板,黄培就带我到饭馆的地下室去换衣服。这家饭馆的面积 比北京饭店大,地下室也宽敞。有时有婚宴或者开大 party,老板就叫 waiter 们在地下室架起几个圆桌面来,可以坐几十个人。
这家饭店前面长做的服务员也只有一个,广东人,叫 John,三十岁 左右,个子不高,但很结实,人很和气,也很肯教我。后来我还知道,厨 房里的大厨就是 John 的爸爸,所以,他们俩是父子关系。厨房里还有一位 二厨是怎么样的人,我却忘记了。好像没有长工,经常换人。
在饭店做服务员,要是当长工的话,每天十点半就要来上班了。那 时,老板还没有来,所以老板要把一副钥匙交给做长工的服务员。开了门, 服务员就要打开厨房里一个很高的电茶炉。这个电茶炉里整天一直煮着一大壶铁观音。纽约的中餐馆,客人一进门,服务员把他们领到座位上去之 后,第一件事就是给他们每人一杯冰水,每桌再上一壶铁观音,不管顾客 们要不要喝,每桌都一样上水、上茶,而且一年四季都如此。即使冬季, 外边冰天雪地,也送一杯冰水。美国人不习惯喝温水或滚水,要喝凉水时, 一定要加冰块。所以,这壶茶和厨房里的冰块,都是属于服务员管的。每 天开门前都要准备定当。
纽约的中餐馆,一般饭厅里都铺着红地毯。每天开门前吸尘的工作, 也是 waiter 的。吸好尘,服务员就要把桌椅摆整齐,再检查桌子上放着的 酱油和醋瓶子,看是不是要加满了。这些工作,一般要做一个小时。等到 做完,十一点半也快到了。那时,老板和老板娘也来了,饭店就要准备开 门营业了。
美国顾客一进饭馆,都会站在门口,等人领座,自己是从不会主动 跑到空位子上坐下的。领座的工作,也是服务员的。把客人领到座位上去 之后,服务员就倒茶、递冰水、送菜单。有时一批接一批川流不息地有顾 客进来,服务员来不及引座,老板或者老板娘也会帮忙领客。
顾客看好菜单,服务员就去点菜。顾客要的菜都要记在一个小本子 上,然后送到厨房去。大厨和二厨就按单子炒菜。一个菜炒好了,就放在 温汤的架子上,再按架子上放着的一个铃铛。服务员听到铃声,马上就要 进厨房去拿菜,一刻都不能延误。手脚一慢,厨师们就要抱怨,因为有的菜放的时间长了不但不热了,而且味道也不好吃。顾客抱怨起来,老板就 会责怪厨师。
服务员也要管点酒。大一点的餐馆,酒吧里有专门的 bartender(酒 保),专管调酒。但是我工作过的两个中餐馆,酒吧中都没有专职酒保, 老板就兼管酒吧。但是,老板有别的事,走开了,服务员就不但要管点酒, 而且还要自己去酒吧调酒。所以,在纽约中餐馆当服务员的,个个都要会 几种普通的鸡尾酒调法,比如:Martini、Scotch & Soda、Bloody Mary、 Manhattan、Gin & Tonic,等等。对于做 waiter 的新手来说,为顾客点酒 和去酒吧调鸡尾酒,就是一个大难关了。
在纽约中餐馆做 waiter,还有一个难关,那就是要学会托盘子。服 务员不能用两手把一盘菜捧到客人面前去,一定要把菜放在一个很大的、 铝制的、腰圆形的托盘中,托到顾客桌子上去。托盘子时,盘子的一头架 在服务员的肩上,另一头则托在向上翻起的手掌上。托一个空盘子,当然 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很轻,怎么放都可以。但是放一盘菜在盘子上之后 再托,就不一样了。因为只要盘子一不平衡,盘里的菜就会滑动,弄得不好,菜一下子从盘子上滑了下来,那就打翻在地了。要是盘子上同时放两、 三盘菜,甚至四、五盘菜,那么,平衡就更难掌握了。因为菜有重有轻, 在托盘中放得不均匀,盘子放在肩上就更加难以保持平衡。我在纽约的中餐馆中,看见熟练的 waiter,能一只托盘里放五、六个菜,还能放在肩上 保持平衡。等客人吃完,离开了饭馆,服务员就要去收拾桌子。那些吃剩 的菜肴和盘碗,也要 waiter 用托盘托回厨房去,扔进厨房的水池,让洗碗工去洗。我见过熟练的服务员,可以用一只托盘,把整整一张圆桌面上各 种大小的空盘碗,全部架得好好的,用一只手托进厨房去。
吃完晚饭,厨师们见没有新的客人进来,就可以开始收拾,准备打 烊了。到了十点半,一般就可以下班。但是要是店堂里还有一、两桌客人 还坐着聊天,服务员就不能下逐客令,赶他们走,而只能耐心等到他们自动离去。那时,老板和老板娘也可以先回家去了,waiter 要等到客人全离开了,才能锁门回家。
这就是纽约中餐馆 waiter 们一天的工作情况。我第一天在那家中餐 馆学做 waiter,当然手忙脚乱、经常出差错。不过,反正我不拿老板的工 资,只在他们店里学习,老板倒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对我很冷淡罢了。只 有那位做长工的 John,对我很热情,很肯指点我。我的同学黄培,也在旁 边指导我应该做些什么。这样,第一天做 waiter 就马马虎虎地混过去了。 放工时,老板既不说要我明天再来,也没说要我明天不用再来了。我就暗想: 只要你不回头我,我就明天再来上班,继续学习。
走出饭店,回家的路上,黄培从他一天得到的小费里,摸出 25 元, 要给我做报酬。我一定不肯要,说:“说好我是来学习的,不拿工资。怎么可以分你的小费?”但是,黄培一再坚持,说:“不管怎么样,你今天帮了我的忙,也忙碌了一整天,分给你一份小费也是应该的。” 我拗不过黄培,就把那 25 元收下了。这就算是我做 waiter 的第一笔收入吧。 (未完待续)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我在纽约打过工的两家中餐馆(之七) 我在纽约打过工的两家中餐馆(之六) 我在纽约打过工的两家中餐馆(之五) 我在纽约打过工的两家中餐馆(之四) 我在纽约打过工的两家中餐馆(之三)
认识的上海同学暑假去纽约打工,回来说一个夏天被抢过去2次。恐怖!
国家的很少。
我学会了如何开酒瓶子, 如何解剖鸡, 炒粉、炒饭、炒面、 做咕噜肉。
出国前在大专院校工作,离开中国时, 我只会煮熟饭。
几年前我回中国访亲, 亲人问我后悔出国吗?我说不后悔。在中国读书、毕业分配都是靠父母的关系,同事也不会肆无忌惮的欺负我,出国,某种程度是否认以前的自己,出国以后完全是凭自己的努力,我尽力了,人生本来就是体验世界一场,所以我不后悔。海外生活锻炼了决断的能力, 在西方读书, 也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会了有条理地分析问题, 包括批判政府的决策。 我有时候会嘲笑“跟党中央保持一致”的说法。
等步行把外卖送到,客人很生气,告诉他:“我本来给你准备了小费,但是你迟到了,所以一分钱小费都不会给你”。
用手带出去,这方面和东部不同。另外,这边的busboy 也可以为客人带座、上茶、递菜谱,与waiter工作上的不同之处基本上只在于他们不能接客人下单,一般也不帮上菜(但忙时也可以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