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会忘记历史,我们不能掩盖真相,还原一个真实的大跃进。
始于1958年,人民要吃饭,人民要改变贫穷的命运,社会主义初期纲领不就是奔着这个目标去的吗。大家都想要迫切的改变贫穷落后的现状。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开始时,大跃进还只是为了鼓励大家提高生产热情
而后因为各种雄伟口号推动下,竟然逐步变成了社会各级攀比、吹牛的比赛
刚开始时,各公社都喜欢搞擂台比武
领导作完报告之后,下属的头儿们,都要上台一一表态
如修水利,你讲五天完成,我讲四天完成,他讲三天完成
·········································
先不管能不能完成,总之一个要比一个干劲大,行动快,完成好
在超英赶美的口号下,尽管一无设备,二无技术
有人提出试试:“土法上马,边干边学”的招儿。就这样,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就在全国各地兴起,那时候炼钢需要人,可以在各大队无偿抽调劳力,要多少有多少
需要燃料也可以,无偿地到处砍伐,想砍多少就砍多少
不少地方把,百年参天古树一砍而光,把山上的杂树一扫而光,都用于沤炭炼铁
在铁厂的青壮劳力,不分男女,昼夜轮班干活
只负责往炼铁炉煽风点火,完全不管出铁不出铁,反正一不计成本,二不付工资
正好那时候,是吃“大锅饭”的年代
很多人家里的锅,根本派不上用场,干脆全上缴作为炼钢原料
领导只要看见出了点铁水,就立即敲锣打鼓,带领大队人马向县里报喜。那时候沿着公路走,两旁到处是砸烂的锅
山上全是倒下的成片树木
到处是打着红旗干活的农民,此起彼伏的拉歌声,热闹非凡的锣鼓声
确是呈现出了一派轰轰烈烈的景象
那时候钢铁产量是搞起来了
但人力毕竟有限,全去炼钢,哪有人种粮食
再说,那时候毕竟技术有限,都是用土办法炼出来的钢,几乎都是废钢
除了炼钢,那时候,各地还都在放“卫星”
那时候“放卫星”说的是,不切实际、吹牛的行为
那时候粮食产量,可以闭上眼睛乱报
你们产量高,我的就要比你更高
有的公社干脆活都不干,专心吹牛
报纸上经常登载:某某公社粮食亩产超万斤,某某公社粮食亩产达14万斤,居全世界之冠
为创高产、吹牛,各地使出了不少绝招,闹出了各种笑话
在当时对怀疑产量的干部,人民的策略是:“不信就看,不通就辩,不行就斗”干部下来巡查,有专人组织他们到处参观
有些公社把全村的食粮,都聚集起来展示,还硬说是当天产的食粮
然后再开辩论会,非要说服你相信
还不信的话,再胡乱安插各种罪名上报,只要符合其中一项,就会被各种批斗、撤职
到最后,各级干部只能,在一起合伙欺骗国家,还要相互吹牛邀功
各地还大办公共食堂,不准各家各户自己开伙
由大队组织大家吃“大锅饭”,不分你我,有饭大家吃
开始时,因为人人都劳动,所以粮食并不紧张
但渐渐,不干活却要吃饭的人越来越多
而搞粮食的人只顾吹牛,产量也越来越少
到最后红薯也作了定量,连猪禽都绝迹了
虽然饭都没得吃,活那还是得照样干。那时候还实行“组织军事化”,出工干活、收工吃饭、睡觉起床,都是以吹号为准
当时的社员,就跟机器人一样,日复一日由人操纵着,不能走出轨道半步
但他们的想法是只要填饱肚皮,睡好大觉,也就心满意足了
自不自由对他们来说,还真不重要,那时候“完成目标”比天还大,大家都过着原始的共产生活
到了1960年,由于农业跟不上发展,全国性的饥荒开始出现了
这回,可是真的连饭都没得吃
有些人辛辛苦苦种粮食,结果出产了还得给没干活的人分一半,这下农民可就不干了,尽管“组织军事化”依然存在,但生产积极性极低
强迫命令风更加使农民产生了消极抵触情绪
由于地方干部隐瞒,高层根本不清楚,全国灾情有多严重,对全国的粮食产量更是没底,加上大炼钢铁导致乱砍滥伐,办集体食堂又粮食奇缺
农民靠等国家救济粮度日,井下工人下不了井,飞行员上不了天,得水肿病的人比比皆是
全国人民都过得苦不堪言
到最后只好上山采野菜、削树皮充饥
还有人从稻草中提取淀粉,由于缺乏营养患肝炎的病人充塞医院,因饥饿死亡的人不计其数。直到10月下旬大批死人的情况令大家十分震惊
各地的死亡情况陆续报来,中央才知道并非孤立事件,下决心采取紧急措施,最终挽救了局面
回望历史,过去40年的蓬勃发展,今天的我们越发清楚
唯有脚踏实地,以科学的发展观,一步一个脚印前进,才是真正的大跃进。
1928—1930年以陕甘为中心的北方八省发生大饥荒。主要是干旱,12个月无雨,夏秋无收。继而蝗、风、雪、雹、水、疫灾害又先后发生。造成难民 5000万左右,死亡人数 1000万以上。其中仅陕西省受灾死亡人数就达300多万,流离失所人口600多万,两项合计占全省人口 70%;甘肃死亡人数为230万。
1936—1937年四川大饥荒。主要是久旱不雨,田地龟裂、粮食绝收,草木稀疏。加之政府、军阀暴敛,地方大户、富商囤积居奇,大多民众断粮,导致灾民3700万人。很多老百姓离家四处逃生,乡间出现十室九空、饿殍载道、毙死之尸无人收拾的惨景。对这场大饥荒当时国民党《中央日报》有所报道,称:饥民“以树皮、草粮、白泥作食”,“民食恐慌,已达极点”。这次灾难总死亡人数无人统计,据当时有关地方报纸报道,仅四川万源县就“人口骤减三分之一”、“城乡饿死者,每日达千余人”。“仁寿县各地有全家饿死者,南江第二区两月内即饿死二千余人”。很多地方出现饥民吃人肉以及出售人肉的惨状。
从1931年至1949年,长江发生水灾共11次,灾民共1亿多人。其中1931年一次水灾就造成灾民2855万,死人14万。水灾后因饥饿、瘟疫而死的人达300一多万。1934年长江中下游大旱,遍及220余县,其中江西省受灾40余县;据记载“草根树皮挖剥殆尽,灾民有饿死者,有服毒自尽者”,至少有260万人丧命。安徽省旱情也很严重,出现“禾苗尽枯,赤地千里”的景象。死亡人数无人统计。
解放前,黄河平均三年两次决口泛滥,给人民带来的灾害、死难人口不计其数。1933年一年决口就有 62处,受灾人口364万人。1938年蒋介石消极抗日,亲自下命令在河南省花园口扒开黄河大堤,致黄河决口改道,造成豫、皖、苏三省44个县市区被淹,受灾面积5.4万平方公里,受灾人口 1000万以上。有390万人口背井离乡,有89万民众淹死和饿死。
1942年中原大饥荒,“水旱蝗汤”四大灾害轮流袭击中原。当时政府实行实物税,不断增加军粮征收,致使征收高达农民收入的30%—50%。军政高官和地主乘机囤积居奇,大幅度提高粮价,造成中原地区110个县民众生活陷入困境。有300万人饿死;另有300多万人西出潼关做流民,沿途饿、病、扒火车挤踩摔轧死者无数,使河南省1000多万人口减少近半。
鲁西一带老一辈群众至今仍记得1941—1943年“堂邑大灾荒”的事情。当时聊城地区以堂邑为中心的四个县连续三年大旱,加以蝗虫肆虐,庄稼基本绝收。青壮年、能行动的大量离家往黄河南逃难,而老人、儿童、病弱的人被大量饿死,形成方圆百里的无人区,大量尸骨无人收拾,共饿死人数约10万左右。在逃难过程中,难民饥饿难忍,发生大量弃儿卖女的事情。一些年轻姑娘和媳妇只几升高梁、谷子就被卖给了别人,有的甚至只几个窝窝头就被卖出去。其惨景使人不堪回想!
那真是一个灾难频繁、人民群众苦不聊生的年代!
旧中国劳苦大众的苦难不仅深刻地留在老一代人的记忆中,而且连当时在华工作过的西方人士也多有记述。
美国记者斯诺解放前曾长期在中国考察。在他的书中可以看到大量有关当时中国大饥荒的真实记载。例如:在1929年的中国北方那次大饥荒中,斯诺看到的是:
【“在赤日炎炎下,久旱无雨的黄土高原一片死寂,没有绿色,树木光秃秃的,树叶被摘光了,树皮也被剥净了。路边横着骷髅的死尸,没有肌肉,骨头脆如蛋壳,稍有一点肉的立即被吞噬掉了。饱受着饥饿缺衣无食的少女,半裸着身子被装上运牲口的货车运往上海的妓院……”。
“你有没有见到过一个人有一个多月没有吃饭了?儿童甚至更加可怜,他们的小骷髅弯曲变形,关节突出,骨瘦如柴,鼓鼓的肚皮下塞满了树皮锯末,象生了肿瘤”。】
在内蒙古的萨拉奇,斯诺看到:
【“饥民的尸体经常在埋葬之前就消失了。在有些村庄,人肉公开售卖”。“我目击数以千记的儿童死于饥荒”。】
由斯诺夫人整理出版的《斯诺中国》一书,其中就编发了许多当时拍摄的骇人的饥民尸体的照片。
白修德是当时美国《时代》周刊的驻华记者。1943年白修德到河南采访。在从潼关到洛阳的路上,他看到大批饥民处于生命垂危之中,还“不时看见血肉模糊的僵尸从过往列车上掉下来”。在他骑马从洛阳到郑州的路途中,
【“绝大多数村庄都荒无人烟,即使那些有人的地方,听到的也是弃婴临死前的哭声,看见的也只是野狗从沙堆里掏出尸体并撕咬着上面的肉。”】
然而,到了郑州后,白修德却看到了另一番景象:省政府官员们花天酒地的生活。在热情接待他的宴席中,就有各种高档菜肴。白修德在其书中称:在一个“人吃人,狗吃狗、老鼠饿得啃砖头”的年代,这是他“吃过的最好宴席之一。”灾害固然是大自然所造成,但导致老百姓大量死亡的却是政府及其官员们的腐败和失职。
贫困和饥饿造成的直接结果是人口增长率的下降。在整个民国时期长达38年的时间里(1911—1949年),中国人口仅仅增加了1亿人,即由4.4亿增至5.4亿。其增长速度比清朝政府时期还大大降低。年均死亡率高达29‰左右。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说过:1949年以前,中国平均每年有300——700万人死于饥饿。有人估计整个民国时期中国人口非正常死亡超过2亿人。
相关阅读:
民国时期饿死2亿人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创立于1912年,民国时期的38年,只是历史上短暂的一瞬,经过多种数据的综合,大致可以知道1912年的人口数约为41964万,1949年约为54167万人,处于缓慢增长状态。民国的人口有几个特点:人口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当时全国的死亡率为2.76%,华南地区为3.04%,四川为4%,而婴儿的死亡率则更高,达到15.6%,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即使城市也不过是40岁。
民国时期几乎年年闹饥荒,累计饿死2亿人,平均每年几百万。
(一)1920-1921年华北四省区大饥荒:死1000多万人,灾民3000万(一说5000万)。
(二)1925年川黔湘鄂赣五省大饥荒,死人数不详。
(三)1928-1930年北方八省大饥荒:死1300多万人。
这是一次以旱为主,蝗、风、雪、雹、水、疫并发的巨灾,以陕西、甘肃为中心,遍及山西、绥远、河北、察哈尔、热河、河南八省,并波及鲁、苏、皖、鄂、湘、川、桂等省的一部或大部,灾情从1928年延续到1930年,造成的逃荒人流无法数计,倒毙在荒原上的饿殍大约1000万。陕西原有人口1300万,在三年大荒中,沦为饿殍、死于疫病的300多万人,流离失所者600多万,两者合计占全省人口的70%。难民估计达五千万左右。
(四)1931年饥荒:长江1931-1949年发生水灾11次,其中1931年、1937年两次水灾死人都超过14万人,1931年灾民1亿人,水灾后因饥饿、瘟疫而死亡的人数达300万人。
(五)1934年全国大旱灾,导致饥荒,饿死过600万人。
(六)1936年-1937年川甘大饥荒:成都盆地各县外都是灾区,受灾大约3700余万人。
1936年至1937年四川大灾中饿死的人数,没有精确统计的数字,只能从当时的报纸上略知一二:四川万源县人口骤减三分之一。甘肃死人数目亦不详。
(七)1941年广东大饥荒,死人数不详。
(八)1942年中原大饥荒:仅河南一省就饿死300万人。
1942年,“水旱蝗汤”四大灾害轮番袭击中原地区的110个县,1000万众的河南省,有300万人饿死,另有300万人西出潼关做流民,沿途饿死、病死、扒火车挤踩摔(天冷手僵从车顶上摔下来)轧而死者无数。妇女售价累跌至平时的十分之一,壮丁售价只及过去的三分之一。(这里面有些人祸)
(九)1943年广东大饥荒,300万人冻饿而亡。
(十)1945年东北及湖南﹑河南﹑江西﹑山东﹑浙江﹑福建﹑山西﹑广东﹑安徽﹑广西等省灾民达一千九百万人。
(十一)1946和1947南方大饥荒:两年间仅粤桂湘三省就饿死了1750万人。
在湖南,1946年4-7月,饥荒遍及全省。饥民们始则挖草根、剥树皮为食,继以“观音土”充饥。截至8月,湖南饥荒祸及400万人,仅衡阳地区就饿死9万余人
1949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到1979年,中国人均寿命是68岁,比当时的印度人高14岁。1949年以前,中国平均每年有300——700万人死于饥饿。据估计民国时代累计饿死过2亿以上人口。(可参看剑桥中国史)
1949年后,民族经济开始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还有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使死亡率大大下降,人口迅速增长。20世纪50年代初,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6%上升至2.3%。1963年的出生率破纪录地达到4.3%。人口总数至1971年达到8.52亿。1972年,国务院正式提出“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紧接着,有关部门提出了“晚、稀、少”的具体政策要求,即鼓励晚婚晚育;鼓励夫妇生育两胎的间隔达四年以上;鼓励少生育子女。为配合宣传,还提出了“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的宣传口号。那时全国范围内,一对夫妇仍平均生育四个孩子(说明那时的日子并不是太难过,怎么就到了“崩溃的边缘”呢?),至1979年,全国总人口达到9.75亿(如果到了“崩溃边缘”,人们普遍吃不饱穿不暖,哪来的人口数量飞速增长呢?)。
人民大会堂。于1958年11月动工兴建,1959年国庆节前竣工,占地15公顷,总建筑面积达17万多平方米。人民大会堂完全由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自行设计、施工,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创举。
什么是“政治家”?就是时刻拉一派打一派,永远保持自己这边的力量比对手强的。抛开意识形态不谈,以上就是“政治”这个词最原始的定义。毛,抛开历史评价功过不谈,他是个政治大师,比刘,周等等都厉害的政治家。在他那个位置上,他一天到晚干的就是让手下互相打,自己当仲裁,当平衡的角色,那个段位的人,能让手下同时说出撂挑子的话来么?
周要撂挑子,现成的备胎等着,先是高,过几年是柯,再过几年是邓。到70年代初,最后两个周的备胎是邓,然后张眼镜。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必须保证主要的潜在政治对手处于少数孤立的状态,比如拉刘打张,拉林贺周朱打彭,拉林打刘,拉新贵和周打林。所以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周都不具备撂挑子的底气。同样作为政治高手的周,他也会审时度势,就根本不可能有机会说出这句话来。如果等到周真说了这句话,那毛早就失败该死了。
这就是高手过招,中间的算计过程你都看不到,看到的是一片平静,什么波澜也没有。
我们不会忘记历史,我们不能掩盖真相,还原一个真实的大跃进。
始于1958年,人民要吃饭,人民要改变贫穷的命运,社会主义初期纲领不就是奔着这个目标去的吗。大家都想要迫切的改变贫穷落后的现状。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开始时,大跃进还只是为了鼓励大家提高生产热情
而后因为各种雄伟口号推动下,竟然逐步变成了社会各级攀比、吹牛的比赛
刚开始时,各公社都喜欢搞擂台比武
领导作完报告之后,下属的头儿们,都要上台一一表态
如修水利,你讲五天完成,我讲四天完成,他讲三天完成
·········································
先不管能不能完成,总之一个要比一个干劲大,行动快,完成好
在超英赶美的口号下,尽管一无设备,二无技术
有人提出试试:“土法上马,边干边学”的招儿。就这样,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就在全国各地兴起,那时候炼钢需要人,可以在各大队无偿抽调劳力,要多少有多少
需要燃料也可以,无偿地到处砍伐,想砍多少就砍多少
不少地方把,百年参天古树一砍而光,把山上的杂树一扫而光,都用于沤炭炼铁
在铁厂的青壮劳力,不分男女,昼夜轮班干活
只负责往炼铁炉煽风点火,完全不管出铁不出铁,反正一不计成本,二不付工资
正好那时候,是吃“大锅饭”的年代
很多人家里的锅,根本派不上用场,干脆全上缴作为炼钢原料
领导只要看见出了点铁水,就立即敲锣打鼓,带领大队人马向县里报喜。那时候沿着公路走,两旁到处是砸烂的锅
山上全是倒下的成片树木
到处是打着红旗干活的农民,此起彼伏的拉歌声,热闹非凡的锣鼓声
确是呈现出了一派轰轰烈烈的景象
那时候钢铁产量是搞起来了
但人力毕竟有限,全去炼钢,哪有人种粮食
再说,那时候毕竟技术有限,都是用土办法炼出来的钢,几乎都是废钢
除了炼钢,那时候,各地还都在放“卫星”
那时候“放卫星”说的是,不切实际、吹牛的行为
那时候粮食产量,可以闭上眼睛乱报
你们产量高,我的就要比你更高
有的公社干脆活都不干,专心吹牛
报纸上经常登载:某某公社粮食亩产超万斤,某某公社粮食亩产达14万斤,居全世界之冠
为创高产、吹牛,各地使出了不少绝招,闹出了各种笑话
在当时对怀疑产量的干部,人民的策略是:“不信就看,不通就辩,不行就斗”干部下来巡查,有专人组织他们到处参观
有些公社把全村的食粮,都聚集起来展示,还硬说是当天产的食粮
然后再开辩论会,非要说服你相信
还不信的话,再胡乱安插各种罪名上报,只要符合其中一项,就会被各种批斗、撤职
到最后,各级干部只能,在一起合伙欺骗国家,还要相互吹牛邀功
各地还大办公共食堂,不准各家各户自己开伙
由大队组织大家吃“大锅饭”,不分你我,有饭大家吃
开始时,因为人人都劳动,所以粮食并不紧张
但渐渐,不干活却要吃饭的人越来越多
而搞粮食的人只顾吹牛,产量也越来越少
到最后红薯也作了定量,连猪禽都绝迹了
虽然饭都没得吃,活那还是得照样干。那时候还实行“组织军事化”,出工干活、收工吃饭、睡觉起床,都是以吹号为准
当时的社员,就跟机器人一样,日复一日由人操纵着,不能走出轨道半步
但他们的想法是只要填饱肚皮,睡好大觉,也就心满意足了
自不自由对他们来说,还真不重要,那时候“完成目标”比天还大,大家都过着原始的共产生活
到了1960年,由于农业跟不上发展,全国性的饥荒开始出现了
这回,可是真的连饭都没得吃
有些人辛辛苦苦种粮食,结果出产了还得给没干活的人分一半,这下农民可就不干了,尽管“组织军事化”依然存在,但生产积极性极低
强迫命令风更加使农民产生了消极抵触情绪
由于地方干部隐瞒,高层根本不清楚,全国灾情有多严重,对全国的粮食产量更是没底,加上大炼钢铁导致乱砍滥伐,办集体食堂又粮食奇缺
农民靠等国家救济粮度日,井下工人下不了井,飞行员上不了天,得水肿病的人比比皆是
全国人民都过得苦不堪言
到最后只好上山采野菜、削树皮充饥
还有人从稻草中提取淀粉,由于缺乏营养患肝炎的病人充塞医院,因饥饿死亡的人不计其数。直到10月下旬大批死人的情况令大家十分震惊
各地的死亡情况陆续报来,中央才知道并非孤立事件,下决心采取紧急措施,最终挽救了局面
回望历史,过去40年的蓬勃发展,今天的我们越发清楚
唯有脚踏实地,以科学的发展观,一步一个脚印前进,才是真正的大跃进。
民国时代饿死多少人?
1928—1930年以陕甘为中心的北方八省发生大饥荒。主要是干旱,12个月无雨,夏秋无收。继而蝗、风、雪、雹、水、疫灾害又先后发生。造成难民 5000万左右,死亡人数 1000万以上。其中仅陕西省受灾死亡人数就达300多万,流离失所人口600多万,两项合计占全省人口 70%;甘肃死亡人数为230万。
1936—1937年四川大饥荒。主要是久旱不雨,田地龟裂、粮食绝收,草木稀疏。加之政府、军阀暴敛,地方大户、富商囤积居奇,大多民众断粮,导致灾民3700万人。很多老百姓离家四处逃生,乡间出现十室九空、饿殍载道、毙死之尸无人收拾的惨景。对这场大饥荒当时国民党《中央日报》有所报道,称:饥民“以树皮、草粮、白泥作食”,“民食恐慌,已达极点”。这次灾难总死亡人数无人统计,据当时有关地方报纸报道,仅四川万源县就“人口骤减三分之一”、“城乡饿死者,每日达千余人”。“仁寿县各地有全家饿死者,南江第二区两月内即饿死二千余人”。很多地方出现饥民吃人肉以及出售人肉的惨状。
从1931年至1949年,长江发生水灾共11次,灾民共1亿多人。其中1931年一次水灾就造成灾民2855万,死人14万。水灾后因饥饿、瘟疫而死的人达300一多万。1934年长江中下游大旱,遍及220余县,其中江西省受灾40余县;据记载“草根树皮挖剥殆尽,灾民有饿死者,有服毒自尽者”,至少有260万人丧命。安徽省旱情也很严重,出现“禾苗尽枯,赤地千里”的景象。死亡人数无人统计。
解放前,黄河平均三年两次决口泛滥,给人民带来的灾害、死难人口不计其数。1933年一年决口就有 62处,受灾人口364万人。1938年蒋介石消极抗日,亲自下命令在河南省花园口扒开黄河大堤,致黄河决口改道,造成豫、皖、苏三省44个县市区被淹,受灾面积5.4万平方公里,受灾人口 1000万以上。有390万人口背井离乡,有89万民众淹死和饿死。
1942年中原大饥荒,“水旱蝗汤”四大灾害轮流袭击中原。当时政府实行实物税,不断增加军粮征收,致使征收高达农民收入的30%—50%。军政高官和地主乘机囤积居奇,大幅度提高粮价,造成中原地区110个县民众生活陷入困境。有300万人饿死;另有300多万人西出潼关做流民,沿途饿、病、扒火车挤踩摔轧死者无数,使河南省1000多万人口减少近半。
鲁西一带老一辈群众至今仍记得1941—1943年“堂邑大灾荒”的事情。当时聊城地区以堂邑为中心的四个县连续三年大旱,加以蝗虫肆虐,庄稼基本绝收。青壮年、能行动的大量离家往黄河南逃难,而老人、儿童、病弱的人被大量饿死,形成方圆百里的无人区,大量尸骨无人收拾,共饿死人数约10万左右。在逃难过程中,难民饥饿难忍,发生大量弃儿卖女的事情。一些年轻姑娘和媳妇只几升高梁、谷子就被卖给了别人,有的甚至只几个窝窝头就被卖出去。其惨景使人不堪回想!
那真是一个灾难频繁、人民群众苦不聊生的年代!
旧中国劳苦大众的苦难不仅深刻地留在老一代人的记忆中,而且连当时在华工作过的西方人士也多有记述。
美国记者斯诺解放前曾长期在中国考察。在他的书中可以看到大量有关当时中国大饥荒的真实记载。例如:在1929年的中国北方那次大饥荒中,斯诺看到的是:
【“在赤日炎炎下,久旱无雨的黄土高原一片死寂,没有绿色,树木光秃秃的,树叶被摘光了,树皮也被剥净了。路边横着骷髅的死尸,没有肌肉,骨头脆如蛋壳,稍有一点肉的立即被吞噬掉了。饱受着饥饿缺衣无食的少女,半裸着身子被装上运牲口的货车运往上海的妓院……”。
“你有没有见到过一个人有一个多月没有吃饭了?儿童甚至更加可怜,他们的小骷髅弯曲变形,关节突出,骨瘦如柴,鼓鼓的肚皮下塞满了树皮锯末,象生了肿瘤”。】
在内蒙古的萨拉奇,斯诺看到:
【“饥民的尸体经常在埋葬之前就消失了。在有些村庄,人肉公开售卖”。“我目击数以千记的儿童死于饥荒”。】
由斯诺夫人整理出版的《斯诺中国》一书,其中就编发了许多当时拍摄的骇人的饥民尸体的照片。
白修德是当时美国《时代》周刊的驻华记者。1943年白修德到河南采访。在从潼关到洛阳的路上,他看到大批饥民处于生命垂危之中,还“不时看见血肉模糊的僵尸从过往列车上掉下来”。在他骑马从洛阳到郑州的路途中,
【“绝大多数村庄都荒无人烟,即使那些有人的地方,听到的也是弃婴临死前的哭声,看见的也只是野狗从沙堆里掏出尸体并撕咬着上面的肉。”】
然而,到了郑州后,白修德却看到了另一番景象:省政府官员们花天酒地的生活。在热情接待他的宴席中,就有各种高档菜肴。白修德在其书中称:在一个“人吃人,狗吃狗、老鼠饿得啃砖头”的年代,这是他“吃过的最好宴席之一。”灾害固然是大自然所造成,但导致老百姓大量死亡的却是政府及其官员们的腐败和失职。
贫困和饥饿造成的直接结果是人口增长率的下降。在整个民国时期长达38年的时间里(1911—1949年),中国人口仅仅增加了1亿人,即由4.4亿增至5.4亿。其增长速度比清朝政府时期还大大降低。年均死亡率高达29‰左右。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说过:1949年以前,中国平均每年有300——700万人死于饥饿。有人估计整个民国时期中国人口非正常死亡超过2亿人。
相关阅读:
民国时期饿死2亿人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创立于1912年,民国时期的38年,只是历史上短暂的一瞬,经过多种数据的综合,大致可以知道1912年的人口数约为41964万,1949年约为54167万人,处于缓慢增长状态。民国的人口有几个特点:人口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当时全国的死亡率为2.76%,华南地区为3.04%,四川为4%,而婴儿的死亡率则更高,达到15.6%,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即使城市也不过是40岁。
民国时期几乎年年闹饥荒,累计饿死2亿人,平均每年几百万。
(一)1920-1921年华北四省区大饥荒:死1000多万人,灾民3000万(一说5000万)。
(二)1925年川黔湘鄂赣五省大饥荒,死人数不详。
(三)1928-1930年北方八省大饥荒:死1300多万人。
这是一次以旱为主,蝗、风、雪、雹、水、疫并发的巨灾,以陕西、甘肃为中心,遍及山西、绥远、河北、察哈尔、热河、河南八省,并波及鲁、苏、皖、鄂、湘、川、桂等省的一部或大部,灾情从1928年延续到1930年,造成的逃荒人流无法数计,倒毙在荒原上的饿殍大约1000万。陕西原有人口1300万,在三年大荒中,沦为饿殍、死于疫病的300多万人,流离失所者600多万,两者合计占全省人口的70%。难民估计达五千万左右。
(四)1931年饥荒:长江1931-1949年发生水灾11次,其中1931年、1937年两次水灾死人都超过14万人,1931年灾民1亿人,水灾后因饥饿、瘟疫而死亡的人数达300万人。
(五)1934年全国大旱灾,导致饥荒,饿死过600万人。
(六)1936年-1937年川甘大饥荒:成都盆地各县外都是灾区,受灾大约3700余万人。
1936年至1937年四川大灾中饿死的人数,没有精确统计的数字,只能从当时的报纸上略知一二:四川万源县人口骤减三分之一。甘肃死人数目亦不详。
(七)1941年广东大饥荒,死人数不详。
(八)1942年中原大饥荒:仅河南一省就饿死300万人。
1942年,“水旱蝗汤”四大灾害轮番袭击中原地区的110个县,1000万众的河南省,有300万人饿死,另有300万人西出潼关做流民,沿途饿死、病死、扒火车挤踩摔(天冷手僵从车顶上摔下来)轧而死者无数。妇女售价累跌至平时的十分之一,壮丁售价只及过去的三分之一。(这里面有些人祸)
(九)1943年广东大饥荒,300万人冻饿而亡。
(十)1945年东北及湖南﹑河南﹑江西﹑山东﹑浙江﹑福建﹑山西﹑广东﹑安徽﹑广西等省灾民达一千九百万人。
(十一)1946和1947南方大饥荒:两年间仅粤桂湘三省就饿死了1750万人。
在湖南,1946年4-7月,饥荒遍及全省。饥民们始则挖草根、剥树皮为食,继以“观音土”充饥。截至8月,湖南饥荒祸及400万人,仅衡阳地区就饿死9万余人
1949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到1979年,中国人均寿命是68岁,比当时的印度人高14岁。1949年以前,中国平均每年有300——700万人死于饥饿。据估计民国时代累计饿死过2亿以上人口。(可参看剑桥中国史)
1949年后,民族经济开始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还有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使死亡率大大下降,人口迅速增长。20世纪50年代初,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6%上升至2.3%。1963年的出生率破纪录地达到4.3%。人口总数至1971年达到8.52亿。1972年,国务院正式提出“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紧接着,有关部门提出了“晚、稀、少”的具体政策要求,即鼓励晚婚晚育;鼓励夫妇生育两胎的间隔达四年以上;鼓励少生育子女。为配合宣传,还提出了“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的宣传口号。那时全国范围内,一对夫妇仍平均生育四个孩子(说明那时的日子并不是太难过,怎么就到了“崩溃的边缘”呢?),至1979年,全国总人口达到9.75亿(如果到了“崩溃边缘”,人们普遍吃不饱穿不暖,哪来的人口数量飞速增长呢?)。
人民大会堂。于1958年11月动工兴建,1959年国庆节前竣工,占地15公顷,总建筑面积达17万多平方米。人民大会堂完全由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自行设计、施工,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创举。
什么是“政治家”?就是时刻拉一派打一派,永远保持自己这边的力量比对手强的。抛开意识形态不谈,以上就是“政治”这个词最原始的定义。毛,抛开历史评价功过不谈,他是个政治大师,比刘,周等等都厉害的政治家。在他那个位置上,他一天到晚干的就是让手下互相打,自己当仲裁,当平衡的角色,那个段位的人,能让手下同时说出撂挑子的话来么?
周要撂挑子,现成的备胎等着,先是高,过几年是柯,再过几年是邓。到70年代初,最后两个周的备胎是邓,然后张眼镜。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必须保证主要的潜在政治对手处于少数孤立的状态,比如拉刘打张,拉林贺周朱打彭,拉林打刘,拉新贵和周打林。所以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周都不具备撂挑子的底气。同样作为政治高手的周,他也会审时度势,就根本不可能有机会说出这句话来。如果等到周真说了这句话,那毛早就失败该死了。
这就是高手过招,中间的算计过程你都看不到,看到的是一片平静,什么波澜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