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毛泽东先后共有四位妻子,分别是罗一秀、杨开慧、贺子珍、江青,由于年龄、婚期、社会地位等诸多因素,毛与各位妻子的娘家成员亲疏有别,态度各异。
1.江青家
江青1938年与毛结婚,两人婚期长达38年之久。尽管如此,鲜有作为伟大领袖的毛与江青家族成员来往的故事或照片流出。
江青的同父异母的姐姐李云露刚解放时,住在中南海,给江青做家务、带孩子,不料得罪了江青,江青一气之下,就把她赶出了中南海。从此以后,江青再也不认这个姐姐了,没有任何来往。只是在毛去世前夕,江青才想起这个姐姐,派人去探望,留下了5000元钱。
江青还有一个哥哥叫李干卿,比江青大13岁。
李干卿曾在军阀张宗昌的部队当过“师爷”。日伪和国民党时期曾任过警长、巡官、局员、津浦铁路巡防组组员等职务。1939年,在日本宪兵队的威逼下,李干卿曾写信给江青进行策反。1945年,曾入室抢夺王虎牌手枪一支。1948年至1951年偷窃过面粉,贪污大米、鸡蛋及数百万元(相当于现在的数百元)人民币,在“三反”期间受过处分。
后来事情闹大了,发展成了李干卿事件。江青在“文革”中进行了报复,从北京派出三人到济南把山东省公安厅厅长张国锋、副厅长李秉正、交际处处长陈静波、警卫处处长于杰、济南铁路局公安处副处长王茂青等六人全部逮捕。除陈国锋身患癌症外,其余五人用专机押送北京,受尽折磨,这桩案子到1977年才得到平反。
1970年春天,在济南火车站工作的李干卿带着他的小儿子来到北京求见江青,开始江青拒绝见面,仅派人送了一架照相机和半斤茶叶。后来李干卿恳求说:“我这样大的年纪了,这恐怕是最后一次来北京了,今后再也见不到江青了。请麻烦你再跟她说说,请她见我们父子一次吧,拜托你了。”后来江青请示毛泽东,毛回答说:“为什么不见?国际战犯都能改造好,国民党的高级人物我都可以见,难道你的亲兄长都不敢见吗?你不能六亲不认吧!见,一定要见。”后来江青才勉强见了哥哥和侄子一面。
江青尚且如此,就更别指望毛本人与李家人有什么来往了。
2.贺子珍家
贺子珍的妹妹贺怡是毛的弟弟毛泽覃的夫人,两家来往不少。1949年11月,贺怡为寻找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儿子毛毛,前往赣南,在寻找途中遭遇车祸遇难。
贺子珍的哥哥贺敏学(1904年—1988年),1927年3月加入中共,曾担任担任永新县农民自卫军指挥、县委书记。后率部上井冈山,编入毛的部队。历任工农革命军班长、排长、连长、团党委书记、14纵队司令员、苏维埃警备团团长兼政委、红一方面军23军参谋长等职。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任湘粤赣边区游击总指挥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江南挺进纵队参谋长、华东军政学校校长、苏浙军区司令部参谋长,第三分区司令员等职。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历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参谋长、第四纵队12师师长,三野九兵团27军副军长等职。建国后,先后担任华东军区防空司令部司令员兼政委,上海防空司令部副司令员。1952年从军队转业到地方,任福建省副省长等职。
从贺敏学的履历和任职情况来看,应该没有得到毛的特殊关照。
3.杨开慧家
杨开慧是毛自由恋爱的第一位妻子,在“蝶恋花·答李淑一”中,那句“我失骄杨君失柳”,证明二人是有真感情的;加之其岳父杨昌济先生是他的恩师,在毛的早期生涯中,两家来往密切。即使解放后,成了全国人民的大救星,也没忘了老岳母,嘱儿子毛岸英去探望。
但对其妻兄杨开智似乎没有特殊关照。
杨开智(1898年—1982年)1921年就读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今中国农业大学),为该校社会主义研究小组三名创建者之一。1927年后,历任湖南省建设厅所辖常德山森林局局长、中央林区管理局牛首山林场技术员兼管理员、湖南省建设厅技士、湖南省农业改进所技士、中茶公司总技师兼茶师、湖南省农业厅技正兼研究室主任等职。建国后后历任湖南省茶业公司副经理、茶叶经营处副处长等职。1959年后曾长期因病休养。粉碎四人帮后,他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届湖南省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1949年8月,毛泽东率领人民解放军进入北京。毛泽东就收到了杨开智的一封信中,信中主要内容有三点,第一点是告诉毛泽东,他的岳母杨老太太还健在;第二点是询问毛岸英与毛岸青这两个外甥的状况;第三点是询问自己女儿杨展现状如何?此外,杨开智在信中,委婉地提到,希望可以在长沙找个“厅长方面的位置”。
之后,毛泽东给湖南亲友寄出的第一封信就是给杨开智的,信中写道:“希望你在湘听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不要使政府为难。”与此同时,致电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王首道说:“杨开智等不要来京,在湘按其能力分配适当工作,任何无理要求不应允许。其老母如有困难,可给若干帮助。”
4.罗一秀家
1907年,在父母的包办下,罗一秀(罗明秀)正式嫁入毛家,成为毛泽东的结发妻子。这一年,毛泽东14岁,罗氏18岁。1910年罗一秀因细菌性痢疾病故。
毛泽东曾和美国记者斯诺谈道,“十几岁时,父母给我娶了一个二十岁的女孩子,可是我从没有和她生活过……我并不认为她是我的妻子”。
有这样一位有名无实的妻子,又是父母包办,应该没什么感情,与她的家人没有什么来往是理所应当的,特别是解放以后。
其实不然!
罗一秀去世后,毛、罗两家仍然保持着往来,毛泽东也一直把罗家人当成自己的亲人。罗一秀病故后的第二年,毛泽东到长沙求学,临行前,还专门到炉门前帮岳家插秧。1921年、1925年、1927年,毛泽东先后三次回韶山,都曾去罗家探望前岳父罗鹤楼。1925年3月26日,农历三月初三,是乡里人传统的上巳节。这天,毛泽东徒步十余华里,一面看望岳父罗鹤楼,一面启发罗家亲友投身革命,参加农会活动,亲友中就有罗一秀的堂哥、毛在南岸私塾读书时的同学罗石泉。
1927年马日事变后,罗家因为既是毛泽东家姻亲,家里人又曾参加过革命的缘故,成为了国民党“重点关注”的对象,罗家人因此只得选择去外地避难。1931年冬天,毛泽民的妻子王淑兰带着孩子来到罗家避难时,罗家人热情地接待了她。
1950年,毛让毛岸英代替他回韶山省亲。临走的时候,他还特意交待,要去罗家看看,特别是要看一看罗石泉舅舅。
去看望罗石泉的时候,毛岸英对罗石泉说:“我父亲希望您和家人能够来北京工作生活。”没想到遭到了罗石泉的婉拒。
毛岸英回来后,反映罗石泉舅舅一家过得很苦,建议接济一下,并安排罗石泉舅舅来京工作。
毛主席听后,直接提出一大笔稿费寄给了罗石泉,先解决了他家里的生活问题。收信后,罗石泉感动之余,也提出自己想去北京看完毛的愿望。建国后,对于想来北京看望他的亲友,一般都是拒绝的,唯独这次,毛破例同意了。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毛不只写过“我失骄杨君失柳”,也写过“别梦依稀咒逝川”(毛泽东的《七律·到韶山》)。
罗一秀的家乡在现韶山市杨林乡杨林村炉门前,位于杨林乡境内的依稀山下。罗家人认为,毛诗中的“依稀”,其实指的是“依稀山”,暗含对罗一秀的思念。
您认为呢?
众所周知,毛泽东先后共有四位妻子,分别是罗一秀、杨开慧、贺子珍、江青,由于年龄、婚期、社会地位等诸多因素,毛与各位妻子的娘家成员亲疏有别,态度各异。
1.江青家
江青1938年与毛结婚,两人婚期长达38年之久。尽管如此,鲜有作为伟大领袖的毛与江青家族成员来往的故事或照片流出。
江青的同父异母的姐姐李云露刚解放时,住在中南海,给江青做家务、带孩子,不料得罪了江青,江青一气之下,就把她赶出了中南海。从此以后,江青再也不认这个姐姐了,没有任何来往。只是在毛去世前夕,江青才想起这个姐姐,派人去探望,留下了5000元钱。
江青还有一个哥哥叫李干卿,比江青大13岁。
李干卿曾在军阀张宗昌的部队当过“师爷”。日伪和国民党时期曾任过警长、巡官、局员、津浦铁路巡防组组员等职务。1939年,在日本宪兵队的威逼下,李干卿曾写信给江青进行策反。1945年,曾入室抢夺王虎牌手枪一支。1948年至1951年偷窃过面粉,贪污大米、鸡蛋及数百万元(相当于现在的数百元)人民币,在“三反”期间受过处分。
后来事情闹大了,发展成了李干卿事件。江青在“文革”中进行了报复,从北京派出三人到济南把山东省公安厅厅长张国锋、副厅长李秉正、交际处处长陈静波、警卫处处长于杰、济南铁路局公安处副处长王茂青等六人全部逮捕。除陈国锋身患癌症外,其余五人用专机押送北京,受尽折磨,这桩案子到1977年才得到平反。
1970年春天,在济南火车站工作的李干卿带着他的小儿子来到北京求见江青,开始江青拒绝见面,仅派人送了一架照相机和半斤茶叶。后来李干卿恳求说:“我这样大的年纪了,这恐怕是最后一次来北京了,今后再也见不到江青了。请麻烦你再跟她说说,请她见我们父子一次吧,拜托你了。”后来江青请示毛泽东,毛回答说:“为什么不见?国际战犯都能改造好,国民党的高级人物我都可以见,难道你的亲兄长都不敢见吗?你不能六亲不认吧!见,一定要见。”后来江青才勉强见了哥哥和侄子一面。
江青尚且如此,就更别指望毛本人与李家人有什么来往了。
2.贺子珍家
贺子珍的妹妹贺怡是毛的弟弟毛泽覃的夫人,两家来往不少。1949年11月,贺怡为寻找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儿子毛毛,前往赣南,在寻找途中遭遇车祸遇难。
贺子珍的哥哥贺敏学(1904年—1988年),1927年3月加入中共,曾担任担任永新县农民自卫军指挥、县委书记。后率部上井冈山,编入毛的部队。历任工农革命军班长、排长、连长、团党委书记、14纵队司令员、苏维埃警备团团长兼政委、红一方面军23军参谋长等职。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任湘粤赣边区游击总指挥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江南挺进纵队参谋长、华东军政学校校长、苏浙军区司令部参谋长,第三分区司令员等职。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历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参谋长、第四纵队12师师长,三野九兵团27军副军长等职。建国后,先后担任华东军区防空司令部司令员兼政委,上海防空司令部副司令员。1952年从军队转业到地方,任福建省副省长等职。
从贺敏学的履历和任职情况来看,应该没有得到毛的特殊关照。
3.杨开慧家
杨开慧是毛自由恋爱的第一位妻子,在“蝶恋花·答李淑一”中,那句“我失骄杨君失柳”,证明二人是有真感情的;加之其岳父杨昌济先生是他的恩师,在毛的早期生涯中,两家来往密切。即使解放后,成了全国人民的大救星,也没忘了老岳母,嘱儿子毛岸英去探望。
但对其妻兄杨开智似乎没有特殊关照。
杨开智(1898年—1982年)1921年就读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今中国农业大学),为该校社会主义研究小组三名创建者之一。1927年后,历任湖南省建设厅所辖常德山森林局局长、中央林区管理局牛首山林场技术员兼管理员、湖南省建设厅技士、湖南省农业改进所技士、中茶公司总技师兼茶师、湖南省农业厅技正兼研究室主任等职。建国后后历任湖南省茶业公司副经理、茶叶经营处副处长等职。1959年后曾长期因病休养。粉碎四人帮后,他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届湖南省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1949年8月,毛泽东率领人民解放军进入北京。毛泽东就收到了杨开智的一封信中,信中主要内容有三点,第一点是告诉毛泽东,他的岳母杨老太太还健在;第二点是询问毛岸英与毛岸青这两个外甥的状况;第三点是询问自己女儿杨展现状如何?此外,杨开智在信中,委婉地提到,希望可以在长沙找个“厅长方面的位置”。
之后,毛泽东给湖南亲友寄出的第一封信就是给杨开智的,信中写道:“希望你在湘听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不要使政府为难。”与此同时,致电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王首道说:“杨开智等不要来京,在湘按其能力分配适当工作,任何无理要求不应允许。其老母如有困难,可给若干帮助。”
4.罗一秀家
1907年,在父母的包办下,罗一秀(罗明秀)正式嫁入毛家,成为毛泽东的结发妻子。这一年,毛泽东14岁,罗氏18岁。1910年罗一秀因细菌性痢疾病故。
毛泽东曾和美国记者斯诺谈道,“十几岁时,父母给我娶了一个二十岁的女孩子,可是我从没有和她生活过……我并不认为她是我的妻子”。
有这样一位有名无实的妻子,又是父母包办,应该没什么感情,与她的家人没有什么来往是理所应当的,特别是解放以后。
其实不然!
罗一秀去世后,毛、罗两家仍然保持着往来,毛泽东也一直把罗家人当成自己的亲人。罗一秀病故后的第二年,毛泽东到长沙求学,临行前,还专门到炉门前帮岳家插秧。1921年、1925年、1927年,毛泽东先后三次回韶山,都曾去罗家探望前岳父罗鹤楼。1925年3月26日,农历三月初三,是乡里人传统的上巳节。这天,毛泽东徒步十余华里,一面看望岳父罗鹤楼,一面启发罗家亲友投身革命,参加农会活动,亲友中就有罗一秀的堂哥、毛在南岸私塾读书时的同学罗石泉。
1927年马日事变后,罗家因为既是毛泽东家姻亲,家里人又曾参加过革命的缘故,成为了国民党“重点关注”的对象,罗家人因此只得选择去外地避难。1931年冬天,毛泽民的妻子王淑兰带着孩子来到罗家避难时,罗家人热情地接待了她。
1950年,毛让毛岸英代替他回韶山省亲。临走的时候,他还特意交待,要去罗家看看,特别是要看一看罗石泉舅舅。
去看望罗石泉的时候,毛岸英对罗石泉说:“我父亲希望您和家人能够来北京工作生活。”没想到遭到了罗石泉的婉拒。
毛岸英回来后,反映罗石泉舅舅一家过得很苦,建议接济一下,并安排罗石泉舅舅来京工作。
毛主席听后,直接提出一大笔稿费寄给了罗石泉,先解决了他家里的生活问题。收信后,罗石泉感动之余,也提出自己想去北京看完毛的愿望。建国后,对于想来北京看望他的亲友,一般都是拒绝的,唯独这次,毛破例同意了。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毛不只写过“我失骄杨君失柳”,也写过“别梦依稀咒逝川”(毛泽东的《七律·到韶山》)。
罗一秀的家乡在现韶山市杨林乡杨林村炉门前,位于杨林乡境内的依稀山下。罗家人认为,毛诗中的“依稀”,其实指的是“依稀山”,暗含对罗一秀的思念。
您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