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饼充饥
—— 回想以前在上海吃过的几样食品
(之九)
徐家祯
(九)
(接上文)在上海时,还有一样我们常吃,却现在吃不到的东西,那就是春卷。 再讲得具体形象一点,就是“上海春卷”。
上海春卷是什么春卷?有什么特别?跟别的地方的春卷有什么不同? 那得听我慢慢道来。
先说别的地方的春卷。比如,这里的中国餐馆,尤其是专门给洋人 吃的中国饭店,一定有一道菜点,就是春卷。他们的春卷,一般都是用胡 萝卜丝、肉丝或肉糜做馅子,吃起来没有汤汁,干巴巴的一点都不好吃。 我不知道这种春卷是不是就是广东人吃的广东春卷?
我在纽约餐馆打工,一开始是做洗碗工,因为只会“哑巴英语”,不 会说,也听不懂别人讲,于是只能在厨房洗碗 —— 饭店工人中最底层的 工作。八十年代 —— 可能现在还是如此,纽约中餐馆的餐单上,entre?e 中 一定有酸辣汤和春卷,好像没有了这两样食品,就不成其为中国餐馆了。 而美国人来中餐馆吃饭,人人必点酸辣汤和春卷。纽约中餐馆的春卷之难 吃呀,也可算是天下之最了。他们的春卷,每根有春节时放的大爆竹那么 粗,皮子厚得牙不好一点一定咬不动。里面包的,也就是胡萝卜、卷心菜 和一点肉糜。我每星期看我们店的大厨,用我们小时候洗澡时用的搪瓷浴 盆那么大的搪瓷盆,拌出一盆佐料,然后就包一大堆、够用一周的春卷,放进油锅去炸。炸好了,等冷下来,就放进冷冻室去冷冻。每天饭店开门 了,大厨就把春卷拿出一大盘来化冻,等到客人点了春卷,再把已经化冻 的春卷重新放进大油锅去炸一下,然后由 waiter 把炸了又炸的春卷送到客 人面前去。送去之前,还要在春卷中间斜着划一刀,把春卷切成两半,不 知是不是怕春卷皮实在炸得太硬,客人咬不动。这种春卷,不要说吃了, 我看看都没有一点食欲。我一共在三家中国餐馆打过工,没有看见餐馆里 的老板、大厨、二厨、打杂工、洗碗工、服务员自己吃过一口他们自做的 春卷!我不知道这种春卷的来历是什么?难道是广东春卷的美国改良版?
在越南饭店里、日本饭店里,一般都供应春卷,我想,应该都是从 中国老祖宗那里传过去的吧,应该也是从广东那边传到越南、日本去的。 春卷里面的馅子,也同中国饭店的一样,难兄难弟,都是放胡萝卜、肉糜 之流的东西,跟上海春卷完全不一样。
我在上海的时候,记得无论去饭店吃还是自己在家里做,春卷都差 不多:用黄芽菜和肉丝做馅,包好的春卷油里一氽,外边皮子金黄松脆, 里面咬开来一包滚烫的汁水。冬天吃一只火热的油炸春卷,浑身都暖得舒 畅。
我们家里也包黄芽菜肉丝春卷,但更多的时候却是用韭黄、笋丝和 肉丝包春卷。韭黄不是韭菜,是韭菜根中培养出来的嫩芽,淡黄色的,有 一股特殊的香气。这种馅的春卷,外面饭店里很少吃得到,可能因为韭黄、 笋丝都是比黄芽菜要贵得多的蔬菜吧。韭黄肉丝春卷比黄芽菜肉丝春卷好吃的原因,就是因为有韭黄的香味,这是黄芽菜所没有的;还有笋丝的鲜 味,这也是黄芽菜及不上的。韭黄是软的,笋丝是脆的:两者一搭档,一 口咬下去,有脆有软,吃口就与黄芽菜光有软绵绵一种味道一比,高下、 优劣就立见了。
我们家祖籍是绍兴,但我父母一代就都是生在杭州的了。就像我祖 籍是杭州,但是生在上海,长在上海一样。我家很多吃法,都是按杭州的 习惯,与上海人的略有不同。比如,我们家还有一种蒸春卷的吃法,至今 为止,我没有在任何上海家庭里见到过。
杭州当然也有炸春卷。杭州人也在家里炸春卷。我想,杭州人之所 以除了炸春卷以外还吃蒸春卷,一定有它的道理。我以为,蒸春卷与炸春 卷味道不一样,吃惯了炸的,换换口味,吃蒸的,不是也好?另外,杭州 人普遍比较节俭,尤其跟上海人比,所以,蒸春卷当然比油炸的便宜。
所谓“蒸春卷”,并不是把春卷包好了,在蒸笼里蒸。这样做出来的 春卷一定不好吃,因为春卷里的汤料会渗出来,将春卷皮弄破。我们家是 先把春卷皮子买来,一张一张放在一个大的竹蒸笼里,每两张春卷皮子之 间,要夹两根交叉成十字形的稻草,以防皮子蒸热后粘成一堆,揭不开来。 春卷皮架好后,放在炉子上蒸热。同时,再把韭黄、笋丝、肉丝炒熟,盛 起,放在一个大碗里。等皮子蒸好后,连蒸笼端上桌子。每人从锅里用筷 子夹一张火热的春卷皮,放在自己面前的盆子里,再把蒸笼盖盖严,保热。 然后,每人夹一筷炒好的韭黄、笋丝和肉丝,放在皮子上,把春卷皮包起来,蘸醋吃。这种吃法,春卷皮子是软的,没有油,很素净、健康。而且, 冬天,全家围着一个热气腾腾的大蒸笼,自己动手包春卷,边谈、边包、 边吃,不是比女佣或母亲炸好春卷,端上来,大家一抢而空地吃更加其乐 融融吗?
尤其“三年自然灾害”那几年,每人每月只配给几两食油。我们有时 吵着要吃炸春卷,女佣黄妈总虎气了脸,说:“只有这几两油,怎么炸?” 那时期,我们基本上就只能吃蒸春卷了。
很可惜,在我们这里,韭黄很难买到,即使买到,也比较老,远不 如上海的韭黄嫩。这里买不到新鲜的笋:春笋、冬笋、边笋,都没有,只 有罐头笋,当然味道与新鲜的竹笋完全不同。连这里的猪肉,都跟中国的 不一样,没有中国猪肉所特有的鲜味。于是,外边饭店吃不到上海春卷, 连想家里做,都做不到呢!
我多年没有回中国去了,不知道上海是否还吃得到以前的那种上海 春卷了。我想黄芽菜肉丝春卷大概总在上海还能吃到吧。韭黄肉丝春卷呢? 我就不知道了。于是,就在南半球画一张饼,充充饥吧。
其实,以前在上海吃过的东西还很多很多,可惜有的忘记了,或者 一时想不起来,也就算了。我想,就算在我的脑海里画这么几张饼,也已 经足够我充饥了吧! (全文完)
徐家祯 二 0 二五年三月廿六日 写于澳大利亚刻来佛寺爱闲堂
九十四年来旧金山居住,当时有个上海人在Clement街开了一家上海饭店叫满庭芳,比较正宗,尤其是腌笃鲜,顶特了。。。
蒸熟了包事先炒好的菜码。上海人的菜码就是您说的那些。
画饼充饥
—— 回想以前在上海吃过的几样食品
(之九)
徐家祯
(九)
(接上文)在上海时,还有一样我们常吃,却现在吃不到的东西,那就是春卷。 再讲得具体形象一点,就是“上海春卷”。
上海春卷是什么春卷?有什么特别?跟别的地方的春卷有什么不同? 那得听我慢慢道来。
先说别的地方的春卷。比如,这里的中国餐馆,尤其是专门给洋人 吃的中国饭店,一定有一道菜点,就是春卷。他们的春卷,一般都是用胡 萝卜丝、肉丝或肉糜做馅子,吃起来没有汤汁,干巴巴的一点都不好吃。 我不知道这种春卷是不是就是广东人吃的广东春卷?
我在纽约餐馆打工,一开始是做洗碗工,因为只会“哑巴英语”,不 会说,也听不懂别人讲,于是只能在厨房洗碗 —— 饭店工人中最底层的 工作。八十年代 —— 可能现在还是如此,纽约中餐馆的餐单上,entre?e 中 一定有酸辣汤和春卷,好像没有了这两样食品,就不成其为中国餐馆了。 而美国人来中餐馆吃饭,人人必点酸辣汤和春卷。纽约中餐馆的春卷之难 吃呀,也可算是天下之最了。他们的春卷,每根有春节时放的大爆竹那么 粗,皮子厚得牙不好一点一定咬不动。里面包的,也就是胡萝卜、卷心菜 和一点肉糜。我每星期看我们店的大厨,用我们小时候洗澡时用的搪瓷浴 盆那么大的搪瓷盆,拌出一盆佐料,然后就包一大堆、够用一周的春卷,放进油锅去炸。炸好了,等冷下来,就放进冷冻室去冷冻。每天饭店开门 了,大厨就把春卷拿出一大盘来化冻,等到客人点了春卷,再把已经化冻 的春卷重新放进大油锅去炸一下,然后由 waiter 把炸了又炸的春卷送到客 人面前去。送去之前,还要在春卷中间斜着划一刀,把春卷切成两半,不 知是不是怕春卷皮实在炸得太硬,客人咬不动。这种春卷,不要说吃了, 我看看都没有一点食欲。我一共在三家中国餐馆打过工,没有看见餐馆里 的老板、大厨、二厨、打杂工、洗碗工、服务员自己吃过一口他们自做的 春卷!我不知道这种春卷的来历是什么?难道是广东春卷的美国改良版?
在越南饭店里、日本饭店里,一般都供应春卷,我想,应该都是从 中国老祖宗那里传过去的吧,应该也是从广东那边传到越南、日本去的。 春卷里面的馅子,也同中国饭店的一样,难兄难弟,都是放胡萝卜、肉糜 之流的东西,跟上海春卷完全不一样。
我在上海的时候,记得无论去饭店吃还是自己在家里做,春卷都差 不多:用黄芽菜和肉丝做馅,包好的春卷油里一氽,外边皮子金黄松脆, 里面咬开来一包滚烫的汁水。冬天吃一只火热的油炸春卷,浑身都暖得舒 畅。
我们家里也包黄芽菜肉丝春卷,但更多的时候却是用韭黄、笋丝和 肉丝包春卷。韭黄不是韭菜,是韭菜根中培养出来的嫩芽,淡黄色的,有 一股特殊的香气。这种馅的春卷,外面饭店里很少吃得到,可能因为韭黄、 笋丝都是比黄芽菜要贵得多的蔬菜吧。韭黄肉丝春卷比黄芽菜肉丝春卷好吃的原因,就是因为有韭黄的香味,这是黄芽菜所没有的;还有笋丝的鲜 味,这也是黄芽菜及不上的。韭黄是软的,笋丝是脆的:两者一搭档,一 口咬下去,有脆有软,吃口就与黄芽菜光有软绵绵一种味道一比,高下、 优劣就立见了。
我们家祖籍是绍兴,但我父母一代就都是生在杭州的了。就像我祖 籍是杭州,但是生在上海,长在上海一样。我家很多吃法,都是按杭州的 习惯,与上海人的略有不同。比如,我们家还有一种蒸春卷的吃法,至今 为止,我没有在任何上海家庭里见到过。
杭州当然也有炸春卷。杭州人也在家里炸春卷。我想,杭州人之所 以除了炸春卷以外还吃蒸春卷,一定有它的道理。我以为,蒸春卷与炸春 卷味道不一样,吃惯了炸的,换换口味,吃蒸的,不是也好?另外,杭州 人普遍比较节俭,尤其跟上海人比,所以,蒸春卷当然比油炸的便宜。
所谓“蒸春卷”,并不是把春卷包好了,在蒸笼里蒸。这样做出来的 春卷一定不好吃,因为春卷里的汤料会渗出来,将春卷皮弄破。我们家是 先把春卷皮子买来,一张一张放在一个大的竹蒸笼里,每两张春卷皮子之 间,要夹两根交叉成十字形的稻草,以防皮子蒸热后粘成一堆,揭不开来。 春卷皮架好后,放在炉子上蒸热。同时,再把韭黄、笋丝、肉丝炒熟,盛 起,放在一个大碗里。等皮子蒸好后,连蒸笼端上桌子。每人从锅里用筷 子夹一张火热的春卷皮,放在自己面前的盆子里,再把蒸笼盖盖严,保热。 然后,每人夹一筷炒好的韭黄、笋丝和肉丝,放在皮子上,把春卷皮包起来,蘸醋吃。这种吃法,春卷皮子是软的,没有油,很素净、健康。而且, 冬天,全家围着一个热气腾腾的大蒸笼,自己动手包春卷,边谈、边包、 边吃,不是比女佣或母亲炸好春卷,端上来,大家一抢而空地吃更加其乐 融融吗?
尤其“三年自然灾害”那几年,每人每月只配给几两食油。我们有时 吵着要吃炸春卷,女佣黄妈总虎气了脸,说:“只有这几两油,怎么炸?” 那时期,我们基本上就只能吃蒸春卷了。
很可惜,在我们这里,韭黄很难买到,即使买到,也比较老,远不 如上海的韭黄嫩。这里买不到新鲜的笋:春笋、冬笋、边笋,都没有,只 有罐头笋,当然味道与新鲜的竹笋完全不同。连这里的猪肉,都跟中国的 不一样,没有中国猪肉所特有的鲜味。于是,外边饭店吃不到上海春卷, 连想家里做,都做不到呢!
我多年没有回中国去了,不知道上海是否还吃得到以前的那种上海 春卷了。我想黄芽菜肉丝春卷大概总在上海还能吃到吧。韭黄肉丝春卷呢? 我就不知道了。于是,就在南半球画一张饼,充充饥吧。
其实,以前在上海吃过的东西还很多很多,可惜有的忘记了,或者 一时想不起来,也就算了。我想,就算在我的脑海里画这么几张饼,也已 经足够我充饥了吧! (全文完)
徐家祯
二 0 二五年三月廿六日 写于澳大利亚刻来佛寺爱闲堂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画饼充饥 —— 回想以前在上海吃过的几样食品(之九) 画饼充饥 —— 回想以前在上海吃过的几样食品(之八) 画饼充饥 —— 回想以前在上海吃过的几样食品(之七) 画饼充饥 —— 回想以前在上海吃过的几样食品(之六) 画饼充饥 —— 回想以前在上海吃过的几样食品(之五)
九十四年来旧金山居住,当时有个上海人在Clement街开了一家上海饭店叫满庭芳,比较正宗,尤其是腌笃鲜,顶特了。。。
蒸熟了包事先炒好的菜码。上海人的菜码就是您说的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