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饼充饥 —— 回想以前在上海吃过的几样食品(之八)

O
Ohjuice
楼主 (文学城)

画饼充饥


—— 回想以前在上海吃过的几样食品

 

(之八)

 

徐家祯

 

(八)

 

(接上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江西路上,靠近北京西路的一栋大楼里, 有一家饭馆,叫“莫有财饭店”。我在别人写吃的文章里好像没有看见有人 提起过。其实,莫有财饭店,是属于所谓“私家菜”性质的餐馆,外人是不 太知道的。

四九年改朝换代之前,上海靠近外滩一带,各种大小银行林立,是 上海的、乃至全中国的金融中心。我以前在静安区建东中学当语文老师, 我们的语文教研组组长陈亮东老师,一次政治学习时说,他以前在上海 “当过十三个银行的襄理”!我忘记了他是先后在十三个银行当过襄理,还 是同时在十三个银行当过襄理。听他口气,好像是后者,因为我当时心里 就想:在十三个银行当襄理,那么每天去哪个银行上班呢?轮流去?也是 这位陈亮东老师,还在另一次政治学习上夸口说,他在武汉上学时,被学 生推为学生代表,去见当时的临时大总统黎元洪。我算算他的年龄,辛亥革命时可能在上中学,那么,他就是当时的中学生代表了。小小一个建东 中学就藏着这么个“大人物”,可见在五、六十年代,上海的中学校真是一 个既可以说藏污纳垢,也可以说藏龙卧虎的地方呀!

陈亮东以前工作过的那十三家银行,一定都在上海外滩一带。所以, 那时,银行家们需要有一个可供私人聚会的地方,于是,就在北京西路江 西路上找了一个公寓,租了一套房间,请了一位好厨师,开了一家内部的 饭店,供所有的银行同行们作吃饭、聚会、谈生意的地方。据说,这就是 莫有财饭店的来历。本来,莫有财饭店是既不对外开放,也不挂牌营业的, 只是个同仁俱乐部。49 年以后,上海私立银行都纷纷先后倒闭了,于是莫 有财饭店也改为对外营业了。我记得,有一时期,在江西路那栋大楼上, 沿街竖出大大的白底黑字招牌,上书“莫有财饭店”几个大字。莫有财,就 是那家饭店的厨师。

这家饭店的名字,我一直觉得十分有趣。我猜,那位莫有财厨师一 生出来,一定请他的长辈或者村里的教书先生去取名字,于是,别人就给 这个孩子取了一个很吉利的名字,叫“有财”。那当然是想要孩子长大发财 的意思了。谁知他的姓恰恰是“莫”,就是“不要”的意思。结果姓名加在一 起,就成了“莫有财” —— 不要有财了。我老是猜不出,到底莫有财取这个 名字的初衷是想发财还是不想发财!

莫有财饭店所在的这栋大楼也很别致,值得一说。这栋楼房,很大, 一定有楼名,但我不是以前没有注意过,就是现在忘记了。这栋楼的构造很特殊,我在上海好像还没有在别处看见过。这栋大楼至少有五、六层, 也可能有七、八层高,有电梯上下。大楼不是实心的,而是空心的,好像 福建客家人建的土楼一样。只是客家土楼是圆形的,四周是楼房,中心是 空地;莫有财所在的大楼却是方形的,也是四周一圈是公寓套房,中间一 块四四方方大空地,也没有树木,好像就是供楼内住户活动用的。莫有财 饭店在三楼还是四楼,要坐电梯上去。

莫有财饭店就开在这栋大楼的一套公寓里,有两三个房间,就作饭 厅用,每间饭厅里可放几张小方桌,还放得落一个圆桌面。

莫有财师傅是扬州人,专做扬州菜。我可以肯定地说,在五十年代, 全上海没有一家扬州饭馆的扬州菜做得比莫有财饭店的再好了。后来,听 说,莫有财师傅很快就被中央请到北京去给“中央首长”做饭或做国宴去了, 上海的莫有财饭店是他徒弟在掌勺。后来,应该是“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吧, 江西路的莫有财饭店就关门大吉了。再过若干年,在南京西路大光明电影 院旁边,开出了一家两层楼还是三层楼的扬州大饭店,据说就是莫有财饭 店的班子搬到那里去经营的饭馆。再过几年,这家扬州饭店好像也没有了, 搬到别处去了。我那时已经在国外,就不清楚内里了。

江西路莫有财饭店的扬州菜做得真好,尤其是他们的肴(音“硝”) 肉、火鸡干丝(或者“鸡火干丝”),还有扬州狮子头,真是一绝。肴肉实 际上就是瘦肉冻。但是猪肉经硝处理过,肉色就成了诱人的粉红色。切碎 的瘦肉与肉冻凝成一块糕饼的样子,再用刀切成三、五毫米厚薄,不大的长方形的块状物。端上桌子来的时候,在粉红色的肉冻上加上金黄色的姜 丝。吃的时候,把肉连冻在米醋里蘸一下吃,真是色、香、味俱全了。有 很多饭店也会做肴肉,但做得不好的话,肴肉颜色发暗、发灰,不是粉红 色的。味道不是太咸就是太淡,有的店的肴肉还有肉臊味,那就不合格了。

莫有财的扬州干丝更是他们的一绝。扬州干丝也叫“火鸡干丝”,那 就是干丝上放金华火腿丝和鸡丝。干丝是用豆腐干做的,但我不知道要用 什么特殊的豆腐干,因为用普通豆腐干切丝,一则颜色不对,发黄;二则 太硬,咬上去吃口不对。做扬州干丝所采用的豆腐干,要细、要白、要嫩; 切成丝不断,但放进嘴里一嚼就碎。

豆腐干丝,本身淡而无味,弄得不好,还有一点豆腐的腥味,所以, 好的扬州干丝靠的就是汤料。汤料就是扬州干丝的灵魂,调得不好,干丝 就一无吃头了。我不知道莫有财用的干丝汤料是怎么调成的,至少里面总 放火腿汤、鸡汤,说不定还有干贝汤或别的鲜汤呢,我就不知道了。我到 别的饭店去吃饭,只要见到菜单上有扬州干丝,我就一定要点来尝尝,但 是,至今还没有真正吃到过莫有财饭店做的、汤那么鲜美、干丝那么软嫩 的扬州干丝。

莫有财饭店的扬州狮子头,也是其他饭店无法与之相比的。扬州狮 子头与别处的狮子头很不一样。所谓“狮子头”,其实就是一个大的肉圆子, 有拳头那么大,所以夸张地称之为“狮子(的)头”。其他地方的狮子头就 是一个肉圆子,只是比一般的肉圆子大几倍而已,没什么特别。扬州狮子头则完全不同于一般的肉圆子。它不但大,而且软、松、鲜。特点是,扬 州狮子头放在汤里是完完整整的一个大肉圆,但用筷子夹起来,放进嘴里 咬一口,不用嚼,它自己就化掉了,只在嘴里留下一股肉圆的香味。

其实,这种狮子头,我母亲以前也会做,而且做得非常像莫有财的 扬州狮子头。我记得她说过:“做扬州狮子头有两个诀窍:一个是要选有 精有肥的猪肉来做,如果只用精肉,那么做出来的狮子头就会很硬了;第 二个诀窍,就是不能用肉铺子里买来的肉糜做,因为他们的肉碾得太细。 做扬州狮子头的肉糜一定要自己剁。肉不能剁得太细,要粗一点;当然也 不能太粗,太粗就不是肉糜而成为肉块了。剁好的肉糜用菱粉拌过,再捏 成团,这样下到锅里去就不会散掉。”我母亲还告诉过我:要用几分瘦几 分肥的猪肉做扬州狮子头最好,可惜我忘记了。另外,在扬州狮子头里放 什么调料,当然也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也忘记了。所以,我至今不会做扬 州狮子头,但我在悉尼的外甥女会做。她得到了她外婆的真传!

莫有财饭店,我们一直吃到它“三年自然灾害”关门。刚开始,友人 介绍我们这家饭店,我父母就带我们子女一家去。基本上,几个月就要去 吃一次。那时,这家饭店知道的人很少,但每次去,总也是高朋满座,食 客不少。看来,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了。后来,我父亲被“管制”了,我 母亲就带我们去吃。每次去总带上大大小小好几个饭盒,专门点几个我父 亲喜欢吃的菜,给他带回去吃。后来,知道这家饭店的人多了,去吃饭的 顾客越来越多。尤其是大饥荒开始那段时期,有时去莫有财,没有座位, 要等候半小时,甚至一小时才吃得到。那时,饭店已经不许客人另外点菜 带回家,于是我母亲就总多点一两个菜,吃饭时,把饭盒放在桌布底下,等服务员走出房间时,把菜拣到饭盒去,带回家给我父亲吃。本来正大光 明的付钱吃饭,却变成了偷偷摸摸的偷饭吃了!现在回想起来,觉得真是 可笑、可气、可叹,又可悲呀!

干丝和肴肉,是扬州菜中两样典型的扬州特色菜肴,别处很难做。 在我住的阿德莱德,三十多年前,来了一位女厨师,姓马,我们都称她 “马老师”,因为她自我介绍出国前是南京金陵饭店的烹饪老师。八十年代, 要赚外汇,金陵饭店开设专教外国人烹调中国菜的课程,马老师就是做这 个工作的。

我认识她是因为她当时跟两位其他合伙人在阿德莱德市区开了一家 中国饭馆。我一个学生先去吃过,回来告诉我,我就带了我父母也去吃了。 这位马老师名不虚传,扬州菜的确做得好。她的火鸡干丝所用的豆腐干丝 也是嫩而不碎的,但是汤料还是不如莫有财的,我想主要在于用的火腿和 鸡肉上。澳大利亚不许进口肉类,所以我不知道马老师用的火腿是哪里来 的?还是用的代用品?即使用的是正宗金华火腿,从中国运到澳洲,千里 迢迢,味道也可能走味了。再加,可能也不一定买的是上好火腿。澳洲鸡 肉,肥大而不鲜,没有中国鸡肉的鲜味,当然,做出来的干丝汤料就远不 及莫有财的了。

我还问过马老师,为什么不做肴肉。她说:“做肴肉要放硝。硝是有 毒的,但用一点点实际上对人体没有大害,但是澳大利亚政府不许用有毒 的物质,放在食物里,所以肴肉不能做。”真是可惜!不过,她做南京咸水鸭、上海熏鱼,都做得很好。很可惜,这儿的华人不能欣赏扬州菜,他 们那时只喜欢吃广东菜,现在只喜欢吃四川菜,所以马老师的扬州菜不受 欢迎。可能他们三个合伙人之间也有什么矛盾吧,马老师的饭店很快就打 烊了。后来,马老师还在我市唐人街一个大排档里开了一个上海食府,卖 面条、馄饨,也卖熏鱼、咸水鸭之类的小菜。我去捧过好几次场,但后来 也开不下去,倒闭了。现在马老师总也退休了吧。阿德莱德就彻底地吃不 到扬州菜了!

我九十年代末回国,去探望我的堂姑母 —— 我的八干娘。八姑夫家 以前是上海数一数二的大资本家。八姑夫本人担任过上海工商联副主席之 类的职务,可能也是上海市政协委员。他请我吃饭,说去淮海路思南路的 政协饭店吃,那家饭店每星期六上午是莫有财的弟弟(叫什么名字现在已 经忘记)在饭店指导,有蜜汁火腿,极佳。于是我姑父就挑了一个星期六, 约我去那家饭店吃午饭。那天,我八姑父和八姑母还请了什么医院的院长、 医生等人作陪客,坐了一圆桌。菜做得的确很好,地道的扬州菜。除了蜜 汁火腿,还有肴肉和火鸡干丝。饭后,莫有财弟弟 —— 一个高高、瘦瘦、 六十多岁的老厨师,穿了白厨衣,戴了白厨帽,特地出来跟我们一桌客人 一一握手。看来八干娘他们大概经常去吃饭,跟那位莫师傅很熟。 (未完待续)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画饼充饥 —— 回想以前在上海吃过的几样食品(之八) 画饼充饥 —— 回想以前在上海吃过的几样食品(之七) 画饼充饥 —— 回想以前在上海吃过的几样食品(之六) 画饼充饥 —— 回想以前在上海吃过的几样食品(之五) 画饼充饥 —— 回想以前在上海吃过的几样食品(之四)
金笔
你说的那些山珍海味,大约可以用一句诗来概括:当年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金笔
说到扬州菜,估计你还记得扬州饭店。如果说广东菜,那更多人可能还记得粤海饭店。都是很不错的地方菜饭店。
c
chufang
扬州饭店以前在九江路这头,文革后搬到了大光明隔壁。记得去吃过,肴肉和划水。
c
chufang
粤菜有新雅,珠江,美心等。
有言
那时候小学老师里都有高人。多谢分享令堂老人家的诀窍!马师傅可惜扬州菜馆开不下去了。-:)
金笔
嗯,陕西南路靠淮海路上的是美心是伐?还是粤海?
c
chufang
美心。可惜现在没了。以前回去总要去。
金笔
首次吃蚝油牛肉就是在那里二楼。我最舍得花钱的年代还是在农场,月月光。上大学反倒没有钱了,虽然家里给一点。比不上27RMB
O
Ohjuice
其实也不尽然。我说的蟹壳黄、油墩子、葱油面都是上海家常食品。我对鱼翅海参熊掌毫无兴趣,跟周作人一样,就爱笋老头梅干菜汤。
O
Ohjuice
青鱼划水是本帮菜,不是扬州菜。
O
Ohjuice
是呀!小地方没有懂吃的人,马老师的扬州菜做不下去是很可惜。
O
Ohjuice
莫有财变成扬州大饭店之后,当然,味道也变成大锅饭了!
O
Ohjuice
我母亲那时“偷菜”的办法现在已经没人会用了。
最西边的岛上
赞(上篇也点赞了)!若干年前我回北京探父时,朋友情爸爸和我去一家扬州饭店吃饭,忘了饭店名字,但记得吃了扬州狮子头和干丝,
金笔
我长大的年代,早饭吃的最多的是泡饭大头菜什锦菜蚀腐咸菜萝卜头剩菜,别说山珍海味,蟹壳黄油墩子油条豆浆咸蛋皮蛋也很少吃,呵
c
chufang
是啊,可是在美国,整天脑子里就想着划水,在中餐馆也点了划水,结果老板出来认老乡。所以回到上海就只有划水了。
最西边的岛上
和您描述的一模一样。我自己常在家里用铸铁锅做四喜丸子(见下)也很香哈 ;-)。谢谢您的美食分享!

c
chufang
后来这个老板到了中国城又开了家餐馆(好像是上海四五六),我恰巧又去了这家餐馆点菜,他又出来找老乡。
O
Ohjuice
美国有青鱼吗?海鱼如何做划水?
有言
唉,真是太可惜。-:)
O
Ohjuice
看照片,我觉得这个狮子头瘦肉还是太多,用的肉酱碾得太细了一点。所以不像扬州狮子头,能入口即化。
c
chufang
不知道是什么鱼,反正有哪个意思就可以了。家里是广东人,所以国内主打粤菜,很少去本地馆子。到了美国,才想到上海菜。
米奇的厨房
肴肉你说的不对,一般是用带皮踢胖,用盐和硝盐腌制,然后煮透,去骨,把肉和皮带汤压紧,上面压上重物比如石头

放冰箱冷藏,等自然冻形成,拿出来的时候底部一层皮上面是红色的肉和肉冻相见,切片,蘸着姜丝和香醋吃。

O
Ohjuice
我不会做肴肉,不懂肴肉是如何做出来的。谢谢你的说明。
有言
嗯,令堂老人家“偷菜”带悲的温馨啊。农村参加婚丧宴,如果有家人没来,通常主人会特别准备给带回一些主菜。-:)
U
Uusequery
那个不是五味斋么?
U
Uusequery
温哥华的红烧划水很有意思,居然是先炸过的
新手庚
狮子头,我是在扬州吃的。就像你文章中说的,入口即化。但我在扬州吃的是“大煮干丝”,这道菜吃起来和你说得差不多。
新手庚
以前我经常去仪征出差。客户会带我去扬州,镇江去玩。在那里吃了不少正宗的扬州菜镇江菜。其中扬州炒饭真是不咋滴,哈哈。
米奇的厨房
从来没见过青鱼,但是有草鱼可以替代
走资派还在走
我跟这儿的中华料理店吃过扬州炒饭,还吃过拉面和小笼包。那家中华料理店叫扬州商人
O
Ohjuice
扬州炒饭实即什锦蛋炒饭,然即使蛋炒饭要炒好也不易。记得读台湾一位美食家的文章,说能不能做好蛋炒饭就能看出厨师手艺。诚然。
新手庚
这个可能和粤菜的干炒牛河一样,从中能看出粤菜师傅的手艺如何。我当年在广东吃的干炒牛河味道真是没得说。
新手庚
只是菜的名字不一样。
新手庚
温哥华的炒牛河也和广东的不一样。
闲杂人员
狮子头里面要放荸荠。扬州炒饭我也很喜欢,到中餐馆都会点。就不知道是不是正宗。
闲杂人员
真漂亮!我们家用鸡肉馅做的,放点荸荠。但做的水平很有限。-:)
最西边的岛上
嗯,您说的对!西岛狮子头哪儿敢和扬州狮子头比哈呀;-),
最西边的岛上
谢!我在馅儿里放了泡软的香菇,用泡香菇水调的猪肉馅儿。您做的肯定也好吃!不过鸡肉可能没有猪肉的筋儿长
夫子
正宗狮子头

听一位扬州厨师讲, 正宗狮子头, 肉糜是手工切出来的, 再一个是肉糜切好之后,要在墙上摔。 后来因为不卫生,也不好清洗, 才改在案子上摔。 摔了, 肉才有弹性,有嚼劲。不知现在餐馆里的狮子头有几家会给你摔的。

金笔
兰州拉面,不过拉面还是几年前在北京吃的更有嚼头!
金笔
现在的狮子头,太多面粉和水了
最西边的岛上
我自己做的在调馅儿时要把肉筋儿调出来,然后再两手间摔打成形。不过帖主说的扬州狮子头是要入口即化,不用嚼头吧?
f
f2022f
广东话就是怪,什么叫“干炒牛河”? 啥意思? 牛? 河?
铁钉
哈哈,总算有人说起莫有财了。最后一次是三年“自然灾害”时跟着父亲去过,记得楼梯上去还要拐弯抹角地。
S
Susan71
莫有財家中長輩帶我也去過二次,在59年,只覺得很特別,飯店怎麼開在公寓房子大樓里?味道不錯,不同於吃慣的粵菜。
O
Ohjuice
狮子头不是肉圆子,两种不同的东西。狮子头的特点就是松、软、散,但入口前不化,入口即化。肉圆子只是一个肉团子而已。
新手庚
用牛肉炒河粉,炒出来没汤的(干炒)。当然里面还放些蔬菜。
是前生已注定
以前读到北京饭店的厨子做划水也是先炸的,先炸后溜。我以为是北方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