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八十年代的苏北小城

蒋闻铭
楼主 (文学城)

七十,八十年代的苏北小城

蒋闻铭

袁磊的家乡在苏北,到处是河渠,算是水乡,不过河的两边都有坡,没有像乌镇那样临河空架的房子。县城里有一条蛮阔的东西向的主街,长几千米的样子,号称十里长街。夹街两排梧桐树,两边有人行道。大街两边,有不少门面房,一半新一半老旧,按当年的标准,还算整洁。整条街有三个十字路口,依次是东十字路口,中十字路口和西十字路口。在东十字和中十字中间,一条河横跨主街,跨河的桥,叫新东桥,是主街的一部分。

离开主街向外延申,有无数的南北向的小巷,越往巷子的深处,就越是脏乱,公共厕所一般在巷尾,那里总是臭气熏熏的。每一家的小院里,都有排污的阴沟入口,巷子里的墙根下,过一段也有一个。男人大便,去蹲公共厕所,小解,通常就在阴沟口随意了。这样的日常居住环境,和南京这个级别的城市做比较,反差极大。

七十年代初,兴起了一股办小工厂的风潮,于是就在这座小县城的边上,政府办起了化肥厂造纸厂和纤维板厂。这些厂都建在河边,造纸厂就坐落在离东十字街口一里半的地方,城边的河沟,成了污水排放池,年复一年,到了八十年代初,把原本是一条蛮大的清澈见底的河渠,整成了臭水沟。从这条巨大的臭水沟里散出来的怪味,从那时候起,直到袁磊去美国,都是日夜笼罩全城。袁磊每次寒暑假回家,味觉都会有好几天的不适,不过处鲍鱼之市,久而不闻其嗅,过几天也就没了感觉。 那十年,整个县城的人,从老到小,都是久而不闻其嗅。

蒋闻铭
我最近在这里转贴多于原创,是因为决定写小说了。这是我正在写的小说里的一页。给方外网友验正身提供依据。:)
冯墟
佩服文明兄的新尝试。苏北是边缘地带,特殊的人文环境。期待您的新作!
蒋闻铭
多谢冯兄。
方外居士
写点自己的故事多好!
蒋闻铭
您不给点个赞?:)
方外居士
方外居士
当年我所看到的我们的县城的河也是一条臭水沟。在农村每家有自己的茅侧,离家有点距离,里面的尿粪会被定期送到地肥田,多是蔬菜
'
''''''
描写很真实,让我下意识屏住呼吸。:)
老生常谈12
给点赞了,评论见内。乡镇企业的开始,所以10几年前关整污染企业力度很大,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效果很明显。

1。70年代以前,和辽南相比,苏北是贫穷落后的,辽南是全国最富裕的。瓦房店镇就有产业工人数万人,职工人数就更多了。有人会说苏南和杭嘉湖富裕,那是民生,辽南是国计,有关国家基础的大工业,从沈阳到大连,沈阳城市群7座城市是中国工业的中心。

2。有两种恨中自恨的人同流合污。一种是过去极贫的经历刻骨铭心,饿得长成歪瓜裂枣变态得只会哭。这种人是可以理解的,挨饿的滋味不好受。另外一种人是权贵或高知家庭,享受高收入过人上人生活。可能被运动整过怀恨在心,忘记曾经人上人,只记得仇恨,此种人是吃肉骂娘。这两种人在网上发泄仇恨。

我家农民,山东逃荒闯关东的,深受日寇残暴统治之苦。父亲10虚岁才开始读书免费上大学,是为家族第一位大学生,上大学就是为了改变中国贫穷,那时候年轻人都是这么教育的。我从来没挨过饿,长成180以上的彪形大汉,青年之前过的是没钱贫穷的日子,绝大多数家庭不都是这样吗?没经历过战乱,免费上大学,觉得很幸运, 所以没有仇恨。

蒋闻铭
我描写的这样的生活环境,比城外的农村,普通农民的生活环境,不知道又强到了哪里。
蒋闻铭
苏北穷,是相对苏南,在当时的中国,是最富裕的地区。山东安徽的农村,不知道要差到了哪里。
老生常谈12
西北甘肃宁夏青海,贵州更穷。
蒋闻铭
毛时代的中国,民生之艰难,特别是中国农民,八零后九零后是无法想象的。什么74年农民三千块,盖一片一片的瓦房,
蒋闻铭
结婚请大家吃三天肉,村里天天杀猪,都是瞎编的谎话。
蒋闻铭
不是更,是不知道穷到了哪里。用不着到那些地方,北京附近的延庆山里,我八十年代初去过,当地农民的贫穷,当时都把我雷到了。
蒋闻铭
波网友昨天给的链接里的茅草屋,是当时中国农村,最真实最普遍的存在。
老生常谈12
你若是在中国

90后会把你da 成肉饼

蒋闻铭
这是现在中国的悲哀。说真话会被打成肉饼。这可是您在黑全体中国人了。
老生常谈12
你说真话?全体90后认可吗?

这个几坛有几个认可你的鸦片战争八国联军南京大屠杀的谬论?

蒋闻铭
真话与九零后认不认同,是什么关系呢?
s
sxyz
74年农村盖砖瓦房并不稀奇,73年意大利摄影师在中国拍摄的记录片中,农村没有看到有住毛草屋
老生常谈12
北方几乎没有茅草屋
方外居士
刚好一点,你又来了。我们那里即使那时候结婚三天,不仅猪肉,鸡鱼牛肉,样样不能少,若少了就会有人背后挑理的。
方外居士
那时农村普遍茅草房的结论我看也值得怀疑。
蒋闻铭
这是东北以前的茅草屋:

链接: 东北以前的茅草屋
蒋闻铭
过去的东北农村,最常见的是土壁草顶的房子。

过去的东北农村,最常见的是土壁草顶的房子。因为房屋地周围通常都有用树枝或秸秆编成的“障子”,所以有人把“土坯草房篱笆寨”视为关东村屯住宅的一大特色。

老生常谈12
你胡诌眼睛不眨,是讲张作霖时代吧,电视剧里深山老林还有土窝棚呢!
走资派还在走
好!不过最后尾儿那,不过处鲍鱼之市,久而不闻其嗅,我记得应该是,鲍鱼之肆,不是之市。难道文明兄是,师古而不泥于古?
蒋闻铭
您是对的,谢谢指正。这里就不改了,免得有文过饰非之嫌。
走资派还在走
互相学习
新手庚
我也给蒋老师点赞,毕竟开始谈自己的经历了。还有我昨天要求蒋老师说说自己的经历的,人家给面子。要是能点两个赞,我也点!:)
w
weed123
那时我家住在城市郊区,本来环境可说山青水秀,也是附近有家造纸厂每天定时放臭气,臭不可闻,直到多年后被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