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家母大学时的一个同窗,姓L,家父家母称他为老L。老L在1957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给领导提意见,结果成了地富反坏右的右,降薪使用。1966年文革开始后被赶回老家,在唐山郊区,子女都表示要划清界限,只有老两口儿回老家了。
家父家母和老L有书信往来,每逢过年,都要给老L寄几十元钱过年。1976年唐山发生了大地震,砸死很多人,家父和家母说,老L两口子完了。
某日,忽然收到老L的来信,家父家母都吓了一大跳。赶紧打开一看,老两口都平安。信中说,大地震时,房倒屋塌,但因为住的是茅草房,所以没被砸死,只是闹了个灰头土脸。
老L的来信我特别爱看,都是用文言写的,我每次都看很多边。
信中写道,发生地震时的感觉是,如颠,如簸,如筛。。。我妈告诉我,这是从小石潭记里套来的。我当时特别感叹,都砸成这样了,还跟那儿咬文嚼字呐。
后来,老L有一次回北京,来到我家,说起地震的事。
当地的房屋绝大多数都是水泥屋顶,平顶,可以在屋顶晒粮食。地震发生时,那些水泥屋顶的屋子都塌了,那些书记,贫下中农都给砸死了。老L两口子因为是右派,属专政对象,只能住草屋,反而死里逃生。
真是因祸得福。
我问L伯伯,茅草屋顶一刮风不就散了吗?L伯伯告我,铺上茅草以后,上面还要抹一层泥,这样就不会刮散了。
老L临走回唐山时,给家父写了一首诗留念,那首诗我记不全了,只记得第一句是,京师判袂总依依。。。
再后来老L被平反摘帽,老两口儿又回到了北京,还分了房。
以上
郭在李白与杜甫里,迎合毛扬李抑止杜,为人不齿。这一段写得很搞笑。。。
说三尺茅,是豪宅了,冬暖夏凉。还说,邻家孩子把茅草拾走了,表示愤怒是敌视贫下中农子弟。。
好像还有最后说大庇天下寒士皆欢颜是为跟他一样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同声一气等等。
一世英名毁于一旦,让人笑话。这都写的什么玩艺儿。。
想不到这么多人对此感兴趣。:)
家父家母大学时的一个同窗,姓L,家父家母称他为老L。老L在1957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给领导提意见,结果成了地富反坏右的右,降薪使用。1966年文革开始后被赶回老家,在唐山郊区,子女都表示要划清界限,只有老两口儿回老家了。
家父家母和老L有书信往来,每逢过年,都要给老L寄几十元钱过年。1976年唐山发生了大地震,砸死很多人,家父和家母说,老L两口子完了。
某日,忽然收到老L的来信,家父家母都吓了一大跳。赶紧打开一看,老两口都平安。信中说,大地震时,房倒屋塌,但因为住的是茅草房,所以没被砸死,只是闹了个灰头土脸。
老L的来信我特别爱看,都是用文言写的,我每次都看很多边。
信中写道,发生地震时的感觉是,如颠,如簸,如筛。。。我妈告诉我,这是从小石潭记里套来的。我当时特别感叹,都砸成这样了,还跟那儿咬文嚼字呐。
后来,老L有一次回北京,来到我家,说起地震的事。
当地的房屋绝大多数都是水泥屋顶,平顶,可以在屋顶晒粮食。地震发生时,那些水泥屋顶的屋子都塌了,那些书记,贫下中农都给砸死了。老L两口子因为是右派,属专政对象,只能住草屋,反而死里逃生。
真是因祸得福。
我问L伯伯,茅草屋顶一刮风不就散了吗?L伯伯告我,铺上茅草以后,上面还要抹一层泥,这样就不会刮散了。
老L临走回唐山时,给家父写了一首诗留念,那首诗我记不全了,只记得第一句是,京师判袂总依依。。。
再后来老L被平反摘帽,老两口儿又回到了北京,还分了房。
以上
郭在李白与杜甫里,迎合毛扬李抑止杜,为人不齿。这一段写得很搞笑。。。
说三尺茅,是豪宅了,冬暖夏凉。还说,邻家孩子把茅草拾走了,表示愤怒是敌视贫下中农子弟。。
好像还有最后说大庇天下寒士皆欢颜是为跟他一样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同声一气等等。
一世英名毁于一旦,让人笑话。这都写的什么玩艺儿。。
想不到这么多人对此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