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邓不是完人,但没有老邓,中国现在不可能是世界第二大国,很可能能连印度都不如。
华若一直掌舵,中国怎么可能搞私有制和市场经济?没有私有制,不搞市场经济,怎么可能加入WTO?港澳台资,外资怎么会进入中国?
中国过去30多年的大发展,核心原因是在全球化下,利用外资, 充分释放了几亿农民和庞大的工程师队伍的潜力。这些人,在毛时代封闭的世界里基本上浪费了。
过去30多年,民营企业是中国高科技和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ICT领域,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有哪家国企发展壮大起来了?国家长期大量投资的传统汽车,机床和数控等,没有一家国企发展壮大了。
计划经济在初期起了很大作用,但后来成为发展的枷锁,道理很简单。其一,计划经济的大锅饭严重挫伤了精英的积极性。其二,计划经济下,中国不可能深度参与全球经济。其三,计划经济不可能准确预测复杂的经济活动,用计划来指导发展必然会导致商品短缺,这是毛时代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商品短缺的核心原因。其四,在计划经济下,由于不能深度参与世界经济,靠自己有限的积累,扩大再生产困难重重。为此,毛搞了《论十大关系》,本质就是钱不够,只能搞重点项目。前苏联也是如此,导致经济长期畸形。
老邓先搞农村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中国很快解决了吃不饱问题。然后搞城市改革,搞干部四化,废除终身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从此再无毛时代瞎干蠢干的事发生。在朱镕基大刀阔斧的改革下,建立了有效的混合市场经济,这个经济体系是过去30多年高速发展的基础,一直沿用到现在。习接班后只是搞了简单的反腐和强军,在技术上一点难度都没有。朱镕基的体制改革,才是最复杂,技术难度最大的。和俄罗斯比,和印度比,一目了然。给朱镕基两个经济诺奖,都不足以代表他在经济上的卓越贡献。赵当年搞个价格改革都翻了车,直接导致64.
很多国人是非不分,吃着老邓的饭,却高喊毛主席万岁。
不懂汉文化的细腻和务实,硬搬老毛子草原文化的粗狂和浪漫,进退失据,误国误民。
务实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政府第一要务。
罔顾事实,个人野心膨胀,想入非非。。。毛可以让陈永贵,吴桂贤当副总理,我为嘛不能弄个师长,旅长的干干?
大家记得,邓小平出山后,高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口号,攻击毛泽东个人专断,“破坏了集体领导的原则”,“不尊重科学”。其实,他的这种战略决策,哪里有什么“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影子。此后,不管职能部门的抵制,国内航空专家、学的批评和建议,研制科研人员的强烈呼喊 ,一概充耳不闻,置于不顾。
1981年2月11日,三机部正式向中央财经小组请示,要求国家在1985年前为运十投资1.7亿元,拨流动资金1.6亿元,同时表示如果资金到位,运十飞机到1990年可交付16架,要求民航接收使用。无人理睬。
1981年4月9日,薄一波同志批复三机部《关于运十飞机进展情况和下一步安排的请示》报告,提出“我是主张搞的,应积极予以支持;但又必须稳扎稳打,稳步前进。建议组织一个大的专家组,好好论证一番如何?”
于是,1981年5月,三机部、上海市根据薄一波副总理的指示,邀请了包括范绪箕(航空老专家,原南京航空学院院长,时任中国交通大学校长)、吴仲华(发动机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王俊奎(北京航空学院教授)等著名学者,以及经济、冶金、化工方面的专家共55位同志,对运十飞机进行实地考察后举行了评审会议。大家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共同得出三个结论:“建议工程不能停,成果不能丢,队伍不能散。”一致认为,中国运十飞机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起点”,有了这个基础,将来就可以发展各种类型的民航飞机。建议国家在决策上“要慎之又慎”。现在运十飞机已花了五亿多,这个队伍、基础建立起来不容易,“停下来损失太大。”建议国家要建立自己的民航工业,民航机原则上必须立足国内;要有一个全面的民航飞机发展规划;“对民族航空工业实行保护政策。”据此,上海市又向国务院写了报告,反映上海专家论证会情况,提出运十继续搞下去,提出“三个方案”,建议国家最多只需研制经费,90年前生产交付15架飞机,作为国内主干线航线使用。
这是中国著名航空专家、学者鲜明而又坚决抵制和反对错误决策的集体呼喊!结果只是当成左耳风,我行我素。
1984年6月,上海飞机研究所的219位科技人员,目睹自己付出十年大量心血而得到的宝贵成果将被付诸东流,心急如焚,只好“联合上书”,据理抗争。他们呼吁不要花巨额外汇去组装DC-9超80(即MD-82),建议在运十基础上发展我国民机工业。同样是石沉大海!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这就是他的所谓“尊重科学”、“尊重人才”,“民主决策”!
邓小平下令运十“要停下来”的所谓理由,值得剖柝一番。
如前所述,邓小平在接见美国飞机大老板后下令运十“要停下来”,提出了四条理由:⑴ “受‘四人帮’干扰破坏”;⑵“花钱很多”;⑶“把握不大”;⑷“办法不对。”这些理由片面、主观、武断,不是似是而非,就是牵强附会,乃到蛮不讲理,实在不能令人信服。
先看所谓运十“花钱很多”。
上运十大飞机是一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大工程项目,无疑是要花钱的。但有如上述,那时全党干部还保持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运十的研制人员和广大工人艰苦奋斗、精打细算,圆满完成了大飞机的研制。老实说,近些年铺张浪费、大手大脚、大吃大喝、挥金如土,对他们来说,简直不可设想。又何来“花钱很多”?
运十究竟花钱多少?请看两个数据:
一是程不时副总设计师提供的:据我所知,当时运十研制的经费,当时的历史年代,“我们的花费大约是五亿左右”;
二是薄一波1981年4月9日批复三机部《关于运十飞机进展情况和下一步安排的请示》报告提到的官方数据:运十“从70年开始研制到现在已经十年,已经花了5.377亿元。”
可见,运十研制的总费用,只是5.377亿元。能说这是“花钱很多”吗?
凡事得有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运十研制费用,同西方的研制费用相比,实在少得不可比拟。据说:同期西方研制一架民用大型客机的费用一般是15-20亿美元。而按目前的币值,波音、空客每一种新客机的研制费用大约为100亿美元量级。如果项目特殊,有重大创新,费用还要高。如空客A380总研制费用高达150亿美,波音787约为120亿美元 ,即使是波音747的改进型748_8也耗费50亿美元。中国运十的5.377亿人民币,尽管币值不同,折换同比,也是微乎其微。凭什么说运十“花钱很多”呀!
莫名其妙的说法。呆在中国就活不下去了?国内的同学朋友比你好的多了去了。
共产党做得最正确的事情就是减少文盲人口,普及基础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人口的百分数。有14亿高素质人口的国家,人人勤劳肯干好学,想发财,想进步,想过好日子,国家就会越来越富强,谁也拦不住。
如果运十不下马,运十也会发展起来。会比C919 发展的更好。
老邓不是完人,但没有老邓,中国现在不可能是世界第二大国,很可能能连印度都不如。
华若一直掌舵,中国怎么可能搞私有制和市场经济?没有私有制,不搞市场经济,怎么可能加入WTO?港澳台资,外资怎么会进入中国?
中国过去30多年的大发展,核心原因是在全球化下,利用外资, 充分释放了几亿农民和庞大的工程师队伍的潜力。这些人,在毛时代封闭的世界里基本上浪费了。
过去30多年,民营企业是中国高科技和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ICT领域,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有哪家国企发展壮大起来了?国家长期大量投资的传统汽车,机床和数控等,没有一家国企发展壮大了。
计划经济在初期起了很大作用,但后来成为发展的枷锁,道理很简单。其一,计划经济的大锅饭严重挫伤了精英的积极性。其二,计划经济下,中国不可能深度参与全球经济。其三,计划经济不可能准确预测复杂的经济活动,用计划来指导发展必然会导致商品短缺,这是毛时代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商品短缺的核心原因。其四,在计划经济下,由于不能深度参与世界经济,靠自己有限的积累,扩大再生产困难重重。为此,毛搞了《论十大关系》,本质就是钱不够,只能搞重点项目。前苏联也是如此,导致经济长期畸形。
老邓先搞农村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中国很快解决了吃不饱问题。然后搞城市改革,搞干部四化,废除终身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从此再无毛时代瞎干蠢干的事发生。在朱镕基大刀阔斧的改革下,建立了有效的混合市场经济,这个经济体系是过去30多年高速发展的基础,一直沿用到现在。习接班后只是搞了简单的反腐和强军,在技术上一点难度都没有。朱镕基的体制改革,才是最复杂,技术难度最大的。和俄罗斯比,和印度比,一目了然。给朱镕基两个经济诺奖,都不足以代表他在经济上的卓越贡献。赵当年搞个价格改革都翻了车,直接导致64.
很多国人是非不分,吃着老邓的饭,却高喊毛主席万岁。
不懂汉文化的细腻和务实,硬搬老毛子草原文化的粗狂和浪漫,进退失据,误国误民。
务实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政府第一要务。
罔顾事实,个人野心膨胀,想入非非。。。毛可以让陈永贵,吴桂贤当副总理,我为嘛不能弄个师长,旅长的干干?
大家记得,邓小平出山后,高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口号,攻击毛泽东个人专断,“破坏了集体领导的原则”,“不尊重科学”。其实,他的这种战略决策,哪里有什么“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影子。此后,不管职能部门的抵制,国内航空专家、学的批评和建议,研制科研人员的强烈呼喊 ,一概充耳不闻,置于不顾。
1981年2月11日,三机部正式向中央财经小组请示,要求国家在1985年前为运十投资1.7亿元,拨流动资金1.6亿元,同时表示如果资金到位,运十飞机到1990年可交付16架,要求民航接收使用。无人理睬。
1981年4月9日,薄一波同志批复三机部《关于运十飞机进展情况和下一步安排的请示》报告,提出“我是主张搞的,应积极予以支持;但又必须稳扎稳打,稳步前进。建议组织一个大的专家组,好好论证一番如何?”
于是,1981年5月,三机部、上海市根据薄一波副总理的指示,邀请了包括范绪箕(航空老专家,原南京航空学院院长,时任中国交通大学校长)、吴仲华(发动机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王俊奎(北京航空学院教授)等著名学者,以及经济、冶金、化工方面的专家共55位同志,对运十飞机进行实地考察后举行了评审会议。大家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共同得出三个结论:“建议工程不能停,成果不能丢,队伍不能散。”一致认为,中国运十飞机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起点”,有了这个基础,将来就可以发展各种类型的民航飞机。建议国家在决策上“要慎之又慎”。现在运十飞机已花了五亿多,这个队伍、基础建立起来不容易,“停下来损失太大。”建议国家要建立自己的民航工业,民航机原则上必须立足国内;要有一个全面的民航飞机发展规划;“对民族航空工业实行保护政策。”据此,上海市又向国务院写了报告,反映上海专家论证会情况,提出运十继续搞下去,提出“三个方案”,建议国家最多只需研制经费,90年前生产交付15架飞机,作为国内主干线航线使用。
这是中国著名航空专家、学者鲜明而又坚决抵制和反对错误决策的集体呼喊!结果只是当成左耳风,我行我素。
1984年6月,上海飞机研究所的219位科技人员,目睹自己付出十年大量心血而得到的宝贵成果将被付诸东流,心急如焚,只好“联合上书”,据理抗争。他们呼吁不要花巨额外汇去组装DC-9超80(即MD-82),建议在运十基础上发展我国民机工业。同样是石沉大海!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这就是他的所谓“尊重科学”、“尊重人才”,“民主决策”!
邓小平下令运十“要停下来”的所谓理由,值得剖柝一番。
如前所述,邓小平在接见美国飞机大老板后下令运十“要停下来”,提出了四条理由:⑴ “受‘四人帮’干扰破坏”;⑵“花钱很多”;⑶“把握不大”;⑷“办法不对。”这些理由片面、主观、武断,不是似是而非,就是牵强附会,乃到蛮不讲理,实在不能令人信服。
先看所谓运十“花钱很多”。
上运十大飞机是一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大工程项目,无疑是要花钱的。但有如上述,那时全党干部还保持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运十的研制人员和广大工人艰苦奋斗、精打细算,圆满完成了大飞机的研制。老实说,近些年铺张浪费、大手大脚、大吃大喝、挥金如土,对他们来说,简直不可设想。又何来“花钱很多”?
运十究竟花钱多少?请看两个数据:
一是程不时副总设计师提供的:据我所知,当时运十研制的经费,当时的历史年代,“我们的花费大约是五亿左右”;
二是薄一波1981年4月9日批复三机部《关于运十飞机进展情况和下一步安排的请示》报告提到的官方数据:运十“从70年开始研制到现在已经十年,已经花了5.377亿元。”
可见,运十研制的总费用,只是5.377亿元。能说这是“花钱很多”吗?
凡事得有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运十研制费用,同西方的研制费用相比,实在少得不可比拟。据说:同期西方研制一架民用大型客机的费用一般是15-20亿美元。而按目前的币值,波音、空客每一种新客机的研制费用大约为100亿美元量级。如果项目特殊,有重大创新,费用还要高。如空客A380总研制费用高达150亿美,波音787约为120亿美元 ,即使是波音747的改进型748_8也耗费50亿美元。中国运十的5.377亿人民币,尽管币值不同,折换同比,也是微乎其微。凭什么说运十“花钱很多”呀!
莫名其妙的说法。呆在中国就活不下去了?国内的同学朋友比你好的多了去了。
运十研制费用,同西方的研制费用相比,实在少得不可比拟。据说:同期西方研制一架民用大型客机的费用一般是15-20亿美元。而按目前的币值,波音、空客每一种新客机的研制费用大约为100亿美元量级。如果项目特殊,有重大创新,费用还要高。如空客A380总研制费用高达150亿美,波音787约为120亿美元 ,即使是波音747的改进型748_8也耗费50亿美元。中国运十的5.377亿人民币,尽管币值不同,折换同比,也是微乎其微。凭什么说运十“花钱很多”呀!
共产党做得最正确的事情就是减少文盲人口,普及基础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人口的百分数。有14亿高素质人口的国家,人人勤劳肯干好学,想发财,想进步,想过好日子,国家就会越来越富强,谁也拦不住。
如果运十不下马,运十也会发展起来。会比C919 发展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