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正道是安乐,人间邪道是沧桑

哪一枝杏花
楼主 (文学城)

安乐的生活会让年轻人幼稚,埋下沧桑的种子

但是杀戮的邪道,除非消灭杀戮的王,不会自动产生安乐的果

太宇
人间无正道,众生皆沧桑。潤芝造反胜,出矢有人鼚。
有言
人正无间道………-:)
郭大平
我看胡锦涛说得对,人间正道是和谐。为了沧桑变化,大家打来打去,你方唱罢我登场,这是正道?我看老毛错得离谱。
郭大平
老毛不懂得和谐的重要性,所以最后死后其老婆子侄接班人,被人统统拿下。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
郭大平
人间无正道?我不同意!你说人间无正道,等于鼓励那些歪门邪道。
郭大平
无间道名词解释:无休无止,无始无终,宇宙洪流流不尽,没有间隔,也没有间断。说人间正道是无间,有一定的哲学道理!
英二
军火工业隆隆的机器声....
有言
难为情,故意瞎逗趣。被兄台高明见解,好像有点对。哈哈。-:)
w
weed123
是的,既然说中国是个大家庭, 就别忘了这句话,“和为贵”
w
weed123
不知怎么,他对“资本主义”恨之入骨。这份执着让他强迫子民“越穷越光荣”。这种执着,大概类似佛法中所说的“痴”
f
f2022f
死于安乐的例子有哪些? 沧海桑田才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

死于安乐的例子有哪些 5   ? 我来答  分享  举报   6个回答 #热议# 什么是淋病?哪些行为会感染淋病?   晚风轻语科普  高粉答主
2019-05-22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关注   展开全部

1、刘阿斗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小名阿斗)继位。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帝曹奂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

魏帝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

2、李存勖(唐庄宗)

李存勖称帝后,他认为父仇已报,中原已定,不再进取,开始享乐。他自幼喜欢看戏、演戏,即位后,常常面涂粉墨,穿上戏装,登台表演,不理朝政,并自取艺名为“李天下”。李存勖还用伶人做耳目,去刺探群臣的言行,置身经百战的将士于不顾,而去封身无寸功的伶人当刺史。

此外,将领们受到宦官的监视、侮辱,读书人也断了进身之路。最后伶人郭从谦趁军队都调到城外候命之机发动兵变,带着叛乱的士兵乱杀乱砍,火烧兴教门,趁火势杀入宫内,在混乱中射死了前来带领侍卫抵抗的李存勖。最终李存勖因贪图享乐身死国破。

3、商纣王

在传统史学叙述中,商纣王沉湎酒色、穷兵黩武、重刑厚敛、拒谏饰非,是与夏桀并称“桀纣”的典型暴君,终致众叛亲离、身死国灭。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通夜饮酒作乐。

4、夫差

夫差打败了勾践,但却没有杀掉勾践,而是去贪图享乐。勾践君臣同心努力,发愤图强,国势蒸蒸日上,吴国却一天天走向衰败。经过了近十年的耐心等待,公元前482年,勾践趁吴王发兵北征之机,发动了复仇战争,越国大获全胜。

5、李自成

李自成起义,于一六四四年三月推翻了明朝的统治。但是,可惜他们容易为胜利所陶醉,忽视了关外的大敌,终于为满洲人所乘,遭受了失败。李自成既有中国农民典型的吃苦耐劳,有创造力等优点,也有农民意识,小富即安,目光短浅的缺点。前者导致他成功,后者导致他成功之后迅速败亡。

子云亭客
诗吟稻菽千重浪,遍地哀鸿断炊烟
f
f2022f
胡锦涛就是邓时代的华国锋,不折腾就是两个凡是。凡是邓说的即使错了也别改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