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解放运动 (ZT)
国际背景
英、法等国资本主义大工业的迅速发展,为妇女运动的产生提供了经济条件。19世纪30-- 40年代,英、法等国进入到机器工业大发展的阶段,以大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制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占了统治地位,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而巨大的发展。同时,在产业革命的影响下,先进女性冲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束缚,走向社会,拥有与男子同等抗衡的社会分量。然而,新兴的男权政客依然蔑视妇女,于是她们开始了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
资产阶级革命在各国取得胜利,为资产阶级妇女运动的产生提供了政治条件。1640-1648年,英国资产阶级的革命胜利,标志着人类社会从封建文化时代进入新的资本主义时代。1775年,爆发了北美英属13年殖民地人民推翻英国殖民统治,争取独立的革命战争,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史上现代比较深刻和彻底的一次革命,它扫荡了法国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欧洲各国革命,动摇了欧洲其它国家的封建统治基础。资产阶级妇女积极参加了本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资产阶级妇女运动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而开始兴起。
资产阶级妇女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新兴独立流派。资产阶级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的“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思想为资产阶级妇女运动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条件,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基础上,产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如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启发了资产阶级妇女争取平等权利斗争的觉悟,是资产阶级妇女运动产生的直接思想根源和理论基础。
资产阶级妇运
资产阶级妇女运动首先起于启蒙思想深入人心的法国,接着在英国引起反响,又波及北欧等国。继而在美国得到迅猛发展,不久遍及西方社会。法国妇女运动是世界妇女运动的第一声,它是在法国大革命中发展起来的,参加革命斗争的妇女人数非常可观 。1789年7月14日,妇女和男子一起攻克了巴斯底狱,妇女拿起武器参加到保卫巴黎和进攻凡尔赛的斗争中去。这次斗争是法国历史上第一次妇女大规模行动,它标志着法国妇女运动的兴起和法国妇女的觉悟。同时,贵族妇女和资产阶级妇女开始举办沙龙,讨论社会上一系列问题。1791年9月,奥兰普·德古热发表了《女性与女性公民权宣言》,或称《女权宣言》,提出了17条要求,它是世界上也是法国历史上第一份要求妇女权利的宣言,表现了一种独特的、完整的女权思想。
法国女权运动先驱们发表的《女权宣言》,更为深刻地触动了英国中产阶级妇女,使她们开始思考女性的真正地位和权利。1792年英国的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女士发表了《女权拥护论》,也称《女权辩护》,详细叙述了长久以来社会对妇女的不公正待遇,要求开发女子的智力,要求各方面的平等权利。她致力于为妇女谋求教育平等和社会平等权利的运动,后人称为世界妇女运动的鼻祖,《女权拥护论》成为女权运动的理论武器。英国妇女开始组织自己的团体,进行争取妇女权利的斗争。
美国女权运动 是在独立战争时期兴起的。1776年美国颁布的《独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的天赋人权思想,成为美国女权主义的思想理论基础。在独立战争中,美国妇女不仅为争取民族独立而战,同时也为争取女性解放而战。同年,美国女权运动的著名人物艾比盖尔·亚当斯和玛丽·奥提司·华伦等人联名上书大陆会议,以妇女参战为理由,要求给妇女以选举权,所以讲美国妇女运动以争取妇女参政权为出发点。
日本妇女运动比西方各国略晚。日本的明治维新,促进了日本妇女的解放,束缚妇女言行的旧风俗、旧道德受到了冲击。明治政府初期实行了一些把妇女从封建制度中解放出来的政策,如鼓励妇女受教育,解放艺娟,妇女有了离婚诉讼权等等,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经济独立的职业女性阶层开始形成。一些争取男女平等的勇士们,如福泽谕吉、植木枝盛等人鼓吹男女平等。一批出色的女权运动家,为争取妇女的合法权益而斗争,如岸田俊子、景山英子等。
兴起时期的资产阶级妇女运动,它的特点,一是参加人数有限,波及范围小,只局限于资产阶级中上层妇女;二是它的运动是与本国的各种运动联系在一起的;三是妇女运动的内容只是处于发表宣言、成立团体,成果不显著;四是各国政府仍然把妇女列为次等人的地位(例如法国大革命并没有解决妇女问题,妇女运动不久也被压制下去,1804年的《拿破伦法典》贯彻了一条男尊女卑的原则),这种对妇女的歧视,直到20世纪后才逐步得到纠正;但是妇女在斗争中得到了启发和锻炼,这就为以后的资产阶级妇女运动高潮的到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妇女参政运动
争取参政权的运动,使资产阶级妇女运动形成了第一次高潮,成为一种推动历史前进的社会运动。”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科学不断发展,资产阶级的妇女获得了同男子一样的知识与技能,就业人数增加,现实处境需要妇女获得政治权利,于是一个以争取参政权为主的妇女参政运动便在整个西方世界发展起来。
19世纪20— 30年代,由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更多的女性参与了产业劳动和社会活动,并且首先展开了争取政治权利的运动,1832年,在修正选举法时,英国妇女便开始了争取自己社会地位的斗争。1960年以后,英国妇女开始了行之有效地参政运动,此时妇女参政运动的中心人物是哲学家约翰·穆勒,他认为实现男女平等,必须在法律上确立男女平等的权利。同时各种争取参政权的妇女组织纷纷成立。1889年,富有实战精神的女权运动领袖艾米林·潘克赫斯特夫人建立了“女权同盟”。1903年,她又同自己的两个女儿组织起“妇女社会与政治同盟”,成为女权运动激进的核心力量。她们闯入演说会场质问首相或大臣,为了唤起社会各方人士对妇女参政运动的关注,她们还采取了激烈的手段,破坏设施、纵火、自杀等形式。与此同时,以福西特夫人领导的“妇女参政权同盟”,反对在政治运动中使用暴力手段,主张采取合法的斗争方式,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获得妇女参政权的目的。1909年12月,该同盟组织了大规模的争取妇女参政权的请愿运动,签名者达28万多人。但英国的妇女参政运动,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妇女的参政权才被逐步的承认。
美国妇女参政运动开始于1647年,美国马里兰的一位妇女布伦特夫人要求给有财产的妇女一定的发言权,她是美国议会史上第一位要求承认妇女政治地位的女性。在南北战争期间,美国妇女将争取女权运动与黑奴解放运动相结合,从而将美国的妇女参政运动推向一个高潮。1848年7月,由莫特夫人和斯坦顿夫人主持,召开了美国第一届妇女权利大会,通过了《美国妇女独立宣言》,它使美国女权运动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将争取妇女选举权纳入女权运动的奋斗目标之列。19世纪未,争取妇女选举权已成为美国妇女运动的主要宗旨。许多资产阶级妇女纷纷建立妇女参政团体,积极开展争取妇女选举权运动。1890年,美国妇女成立了“全美妇女参政协会”,使各自为战的妇女参政运动拧成一股劲,使争取选举权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妇女运动由西向东席卷全国,斗争方式日益多样化和激进化,游行示威,纠察、洁难政治候选人、绝食等等。在妇女运动的强大压力下,致使一些政治领导人也公开支持妇女要求选举权的活动。1918年,美国众议院批准了妇女的选举权,1920年正式生效,美国成年妇女与男子一样有了选举权。
法国妇女参政运动是从创办参政组织和女性报纸开始的。1869年,莱晶·里歇和玛丽亚·德莱斯梅创建了“妇女权利同盟”。1881年,贝尔蒂娜·奥克莱创办了《女公民报》,这是第一家参政派报纸。1900年,在国际妇女权利大会的影响下,法国妇女采取多种形式,如张贴广告、巡回讲演、烧毁民法典,召开争取妇女参政的大会等,法国劳动妇女以罢工的形式,支持妇女参政运动。法国妇女的参政运动历时几十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并未赢得妇方的洗举权。直到1944年,法国宪法才确认了妇女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由于挪威剧作家亨利克·易卜生的常常引起争论的“社会剧”特别是《玩偶之家》与《海达·高布乐》,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极大,提高了人们对于妇女地位的认识,因此,北欧诸国给予妇女选举权要早于西方其他大部分国家。芬兰于1906年、挪威于1913年、丹麦和冰岛于1915年、瑞典则于1919- 1921年实行了妇女选举权。丹麦与芬兰也是最早接爱妇女担任内阁成员的国家。1924年丹麦内阁中就有了女教育大臣。
日本妇女参政运动是针对《治安警察法》中禁止妇女参加政治活动,要求修改该法的请愿运动而开展的。1911年,以平缘雷鸟为代表的中上流社会的妇女组织了一个进步团体“青杯社”,并且创办了《青杯》杂志。1920年,平缘雷鸟、市川房枝等人,为要求妇女在宪法上应有的平等权利与义务,又组织了“新妇女协会”。经过妇女们的努力,1922年《治安警察法》被修正。1932年以后,日本大兴侵略之风,把日本妇女组织管制起来,妇女参政运动停止。直到“二战”后,1946年日本妇女才有了参政权。
。。。。。
这是链接:
妇女解放运动_百度百科
妇女解放运动 (ZT)
国际背景
英、法等国资本主义大工业的迅速发展,为妇女运动的产生提供了经济条件。19世纪30-- 40年代,英、法等国进入到机器工业大发展的阶段,以大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制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占了统治地位,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而巨大的发展。同时,在产业革命的影响下,先进女性冲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束缚,走向社会,拥有与男子同等抗衡的社会分量。然而,新兴的男权政客依然蔑视妇女,于是她们开始了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
资产阶级革命在各国取得胜利,为资产阶级妇女运动的产生提供了政治条件。1640-1648年,英国资产阶级的革命胜利,标志着人类社会从封建文化时代进入新的资本主义时代。1775年,爆发了北美英属13年殖民地人民推翻英国殖民统治,争取独立的革命战争,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史上现代比较深刻和彻底的一次革命,它扫荡了法国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欧洲各国革命,动摇了欧洲其它国家的封建统治基础。资产阶级妇女积极参加了本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资产阶级妇女运动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而开始兴起。
资产阶级妇女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新兴独立流派。资产阶级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的“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思想为资产阶级妇女运动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条件,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基础上,产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如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启发了资产阶级妇女争取平等权利斗争的觉悟,是资产阶级妇女运动产生的直接思想根源和理论基础。
资产阶级妇运
资产阶级妇女运动首先起于启蒙思想深入人心的法国,接着在英国引起反响,又波及北欧等国。继而在美国得到迅猛发展,不久遍及西方社会。法国妇女运动是世界妇女运动的第一声,它是在法国大革命中发展起来的,参加革命斗争的妇女人数非常可观 。1789年7月14日,妇女和男子一起攻克了巴斯底狱,妇女拿起武器参加到保卫巴黎和进攻凡尔赛的斗争中去。这次斗争是法国历史上第一次妇女大规模行动,它标志着法国妇女运动的兴起和法国妇女的觉悟。同时,贵族妇女和资产阶级妇女开始举办沙龙,讨论社会上一系列问题。1791年9月,奥兰普·德古热发表了《女性与女性公民权宣言》,或称《女权宣言》,提出了17条要求,它是世界上也是法国历史上第一份要求妇女权利的宣言,表现了一种独特的、完整的女权思想。
法国女权运动先驱们发表的《女权宣言》,更为深刻地触动了英国中产阶级妇女,使她们开始思考女性的真正地位和权利。1792年英国的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女士发表了《女权拥护论》,也称《女权辩护》,详细叙述了长久以来社会对妇女的不公正待遇,要求开发女子的智力,要求各方面的平等权利。她致力于为妇女谋求教育平等和社会平等权利的运动,后人称为世界妇女运动的鼻祖,《女权拥护论》成为女权运动的理论武器。英国妇女开始组织自己的团体,进行争取妇女权利的斗争。
美国女权运动 是在独立战争时期兴起的。1776年美国颁布的《独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的天赋人权思想,成为美国女权主义的思想理论基础。在独立战争中,美国妇女不仅为争取民族独立而战,同时也为争取女性解放而战。同年,美国女权运动的著名人物艾比盖尔·亚当斯和玛丽·奥提司·华伦等人联名上书大陆会议,以妇女参战为理由,要求给妇女以选举权,所以讲美国妇女运动以争取妇女参政权为出发点。
日本妇女运动比西方各国略晚。日本的明治维新,促进了日本妇女的解放,束缚妇女言行的旧风俗、旧道德受到了冲击。明治政府初期实行了一些把妇女从封建制度中解放出来的政策,如鼓励妇女受教育,解放艺娟,妇女有了离婚诉讼权等等,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经济独立的职业女性阶层开始形成。一些争取男女平等的勇士们,如福泽谕吉、植木枝盛等人鼓吹男女平等。一批出色的女权运动家,为争取妇女的合法权益而斗争,如岸田俊子、景山英子等。
兴起时期的资产阶级妇女运动,它的特点,一是参加人数有限,波及范围小,只局限于资产阶级中上层妇女;二是它的运动是与本国的各种运动联系在一起的;三是妇女运动的内容只是处于发表宣言、成立团体,成果不显著;四是各国政府仍然把妇女列为次等人的地位(例如法国大革命并没有解决妇女问题,妇女运动不久也被压制下去,1804年的《拿破伦法典》贯彻了一条男尊女卑的原则),这种对妇女的歧视,直到20世纪后才逐步得到纠正;但是妇女在斗争中得到了启发和锻炼,这就为以后的资产阶级妇女运动高潮的到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妇女参政运动
争取参政权的运动,使资产阶级妇女运动形成了第一次高潮,成为一种推动历史前进的社会运动。”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科学不断发展,资产阶级的妇女获得了同男子一样的知识与技能,就业人数增加,现实处境需要妇女获得政治权利,于是一个以争取参政权为主的妇女参政运动便在整个西方世界发展起来。
19世纪20— 30年代,由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更多的女性参与了产业劳动和社会活动,并且首先展开了争取政治权利的运动,1832年,在修正选举法时,英国妇女便开始了争取自己社会地位的斗争。1960年以后,英国妇女开始了行之有效地参政运动,此时妇女参政运动的中心人物是哲学家约翰·穆勒,他认为实现男女平等,必须在法律上确立男女平等的权利。同时各种争取参政权的妇女组织纷纷成立。1889年,富有实战精神的女权运动领袖艾米林·潘克赫斯特夫人建立了“女权同盟”。1903年,她又同自己的两个女儿组织起“妇女社会与政治同盟”,成为女权运动激进的核心力量。她们闯入演说会场质问首相或大臣,为了唤起社会各方人士对妇女参政运动的关注,她们还采取了激烈的手段,破坏设施、纵火、自杀等形式。与此同时,以福西特夫人领导的“妇女参政权同盟”,反对在政治运动中使用暴力手段,主张采取合法的斗争方式,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获得妇女参政权的目的。1909年12月,该同盟组织了大规模的争取妇女参政权的请愿运动,签名者达28万多人。但英国的妇女参政运动,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妇女的参政权才被逐步的承认。
美国妇女参政运动开始于1647年,美国马里兰的一位妇女布伦特夫人要求给有财产的妇女一定的发言权,她是美国议会史上第一位要求承认妇女政治地位的女性。在南北战争期间,美国妇女将争取女权运动与黑奴解放运动相结合,从而将美国的妇女参政运动推向一个高潮。1848年7月,由莫特夫人和斯坦顿夫人主持,召开了美国第一届妇女权利大会,通过了《美国妇女独立宣言》,它使美国女权运动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将争取妇女选举权纳入女权运动的奋斗目标之列。19世纪未,争取妇女选举权已成为美国妇女运动的主要宗旨。许多资产阶级妇女纷纷建立妇女参政团体,积极开展争取妇女选举权运动。1890年,美国妇女成立了“全美妇女参政协会”,使各自为战的妇女参政运动拧成一股劲,使争取选举权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妇女运动由西向东席卷全国,斗争方式日益多样化和激进化,游行示威,纠察、洁难政治候选人、绝食等等。在妇女运动的强大压力下,致使一些政治领导人也公开支持妇女要求选举权的活动。1918年,美国众议院批准了妇女的选举权,1920年正式生效,美国成年妇女与男子一样有了选举权。
法国妇女参政运动是从创办参政组织和女性报纸开始的。1869年,莱晶·里歇和玛丽亚·德莱斯梅创建了“妇女权利同盟”。1881年,贝尔蒂娜·奥克莱创办了《女公民报》,这是第一家参政派报纸。1900年,在国际妇女权利大会的影响下,法国妇女采取多种形式,如张贴广告、巡回讲演、烧毁民法典,召开争取妇女参政的大会等,法国劳动妇女以罢工的形式,支持妇女参政运动。法国妇女的参政运动历时几十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并未赢得妇方的洗举权。直到1944年,法国宪法才确认了妇女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由于挪威剧作家亨利克·易卜生的常常引起争论的“社会剧”特别是《玩偶之家》与《海达·高布乐》,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极大,提高了人们对于妇女地位的认识,因此,北欧诸国给予妇女选举权要早于西方其他大部分国家。芬兰于1906年、挪威于1913年、丹麦和冰岛于1915年、瑞典则于1919- 1921年实行了妇女选举权。丹麦与芬兰也是最早接爱妇女担任内阁成员的国家。1924年丹麦内阁中就有了女教育大臣。
日本妇女参政运动是针对《治安警察法》中禁止妇女参加政治活动,要求修改该法的请愿运动而开展的。1911年,以平缘雷鸟为代表的中上流社会的妇女组织了一个进步团体“青杯社”,并且创办了《青杯》杂志。1920年,平缘雷鸟、市川房枝等人,为要求妇女在宪法上应有的平等权利与义务,又组织了“新妇女协会”。经过妇女们的努力,1922年《治安警察法》被修正。1932年以后,日本大兴侵略之风,把日本妇女组织管制起来,妇女参政运动停止。直到“二战”后,1946年日本妇女才有了参政权。
。。。。。
。。。。。
这是链接:
妇女解放运动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