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炎阳 于 2005-4-12, 12:39:24:
杨开慧是被毛泽东害死的吗? (杨开慧疑案分析) [史海钩沉] TW (2004-10-26)
"我死了老婆你死了老公,我老婆和你老公轻轻浮上天空。问问酒吧伙计吴刚什么 美味的有?小吴捧出桂花酒。" 这是哪个光棍调戏小寡妇时说的甜言蜜语吧?非也,非也,此乃是所谓的悼亡之 词,毛泽东怀念前妻杨开慧悼亡之词: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杨自然是指 杨开慧,柳则是指李淑一死去的丈夫柳直旬。把自己的老婆和别人的丈夫一起 怀念,还说他们两个在一起出游,喝酒,跳舞,毫无悲思之意,且有调情之心, 岂不是有点儿匪夷所思? 悼念忘者,自然应该是情深意切,悲思绵长。中国历史上的悼亡诗词多不胜数。 比如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 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和陆游的:"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 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 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更是脍炙人口的上佳之做。 一般人写悼亡诗,若是功力不逮,写成平庸之作倒也罢了。可是用及其轻佻的口气 幻想自己的老婆和他人的老公在一起喝酒跳舞,确是千古奇文。也不由得令人怀疑, 毛泽东对杨开慧究竟有几分真情? 党史上说,1921年杨开慧与毛泽东结婚后,跟随毛泽东在长沙、广州、上海、武汉 等地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两人从此 再没见过。杨曾提出过要上井冈山,但还党组织要求她在长沙附近的老家板仓做地 下工作。一九三零年十月中旬的一天,杨开慧和儿子毛岸英被抓到长沙警备司令部。 湖南军阀何健提出一不要交出地下党的名单,二不让写悔过书,只要在报纸上发表 声明,跟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就能获得自由如果杨宣布和毛离婚就可以放了她, 杨不肯,于1930年11月被杀于长沙浏阳六外的识字岭。之后三个儿子被党组织送 去上海。 【党史资料】毛岸英,1922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市,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的长子。出生 后,他随父母到过上海、广州、武汉,1930年,杨开慧被湖南军阀逮捕时,8岁的 毛岸英也被一同抓进监狱。母亲牺牲后,被保释出狱。 仔细思考一下这段历史,就会觉得疑点重重。 1。毛在1927年上井冈山之后不久,就和有年方十七岁,有"永兴一只花" 之称的 贺子真同居了,杨开慧在被捕时已经是被抛弃了三年的半老徐娘,为什么何健反倒 要逼迫她和毛离婚?那年头儿,党的头目被抓过的为数不少,诸如彭真,薄一波之 类,都是写过反共启示才被放出来的。据江青考证,周恩来也曾化名伍豪写过反共 启示,不过老周是死不承认。为什么到了杨开慧这里变成了写离婚声明了呢?说何 健此举是为了打击毛泽东更是笑话,就好比说包知府为了打击陈士美应该强迫秦香 莲和陈士美离婚一样。 2。如果何健真的和毛泽东仇深似海,要杀毛的家人以泄愤的话,怎么会杀了被事 实上休掉了的杨开慧倒放了毛的三个儿子?中国历史上一直是讲究"斩草除根" , 女人可以放,儿子无论如何不能留下来。有名的"赵氏孤儿" 的故事,就是从饶 了怀孕的公主,但是一定要杀生下来的儿子开始的。"女生外向" ,被休之妻在 中国历史上是认为和夫家无关的。据说清朝的年羹尧在得知雍正要对他下手之后, 就把一个怀孕的小老婆休掉了,以图保存一线血脉。那何健是个旧军阀,岂有杀了 毛的前妻反而留下他的三个儿子将来好报仇的道理?这个道理就连蛮夷之邦的俄国 老毛子都懂。故而毛的儿子毛岸英在俄国被待若上宾,而年老色衰后也老毛遗弃的 贺子真则到了俄国就被关进了疯人院。 3。近来一些有关杨开慧回忆录中中提到,杨曾几次提出要去井冈山,但是毛不同 意,要她留在长沙做地下工作。一个孤身女人自己带三个孩子,,家务事就忙得她 掰不开镊子了,哪里有多少精力来搞革命工作?大概只是毛怕她上了井冈山和贺子 真大打出手的托辞而已。 4。就是杨开慧真要搞地下工作,至少应该找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隐居才是。为什么 反道一直在离长沙不远的老家板仓住着?要知道杨的老爹是大学教授,在板仓那小地 方是大大的名人了。杨开慧住在老家树大招风,为何不搬走? 5。如果毛泽东真为杨开慧着想,就是不敢接她上井冈山,也应该把她送去什么 上海香港之类的安全地带。老共当时也不是没钱,杨死了以后,她的三个儿 子不就被送去上海了么?就是毛泽东真想省钱,把杨开慧安置在长沙附件开 销小啊。那么,兔子不吃窝边草,你的部队就不应该对长沙进行骚扰才对。 话说水浒里的宋江抓到秦明之后,想逼迫入伙,就派人扮装成他的样子去打 青州,当时秦明的老婆孩子还在青州城里呢。结果青州知府大怒,就把秦明 的老婆的砍了头。当然,那秦明也不是什么好人,一旦花荣答应把自己的漂 亮妹子嫁给他,马上就忘了杀妻灭子之仇,跟宋江干革命去了。民间有传说 秦明早就看上了花荣的漂亮妹妹,就提出要花荣把妹子嫁给他才肯入伙。那 花小姐也是大家闺秀,死活不答应做小老婆。秦明急了,才想出一条借刀杀 人的毒计,自己带人去佯攻青州,借知府之手杀了自己的黄脸婆,才把花小 姐娶到了手。 "投鼠忌器" ,乃是造反的基本常识。一定要把家小安置好了才能安心干革 命。轰天雷凌振被抓上梁山,宋江利诱他入伙,凌答道:"小的在此趋待不 妨;争奈老母妻子都在京师,倘或有人知觉,必遭诛戮,如之奈何!"就连 李逵那样的粗人,也知道要把老娘接上山去,别让官府抓了。 那么我们看看杨开慧被杀前几个月毛泽东在干什么: "两打长沙" ! 真是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吓一跳。看一下官方公布的那一段时间表: 1930年7月22日到27日,彭德怀带领2万红军攻打长沙,只杀得血流 成河。红军占领长沙后,捣毁了国民党省政府、省法院等机关,救出毛泽 东的弟媳王淑兰。彭德怀打长沙,毛当然知道,救出了毛的弟媳,大概也 是受毛所托。奇怪的是,怎么不托附彭去看看同在长沙附近的杨开慧呢? 8月5日,红军在何键的大举反攻下,主动撤离长沙。老共打长沙杀了那么 多人,何肯定应该报复。毛为什么不赶快把杨母子转移到别处去,反而留在 长沙等着挨抓?不过也奇怪,何偏偏没有抓杨开慧。说何不知道杨的住处那 是瞎掰,杨在那里住了三年了,又带着三个孩子,杨家又是长沙大家族,人 来人往的,能瞒得住谁呢?大概还是何觉得毛已经另有新欢,抓了杨也意思 不大,而且欺负孤儿弃妇坏了自己的名头,所以也没答理杨家母子。 有趣的是,官方的党史上却声称毛对彭打长沙毫不知情,是8月7日看到一 张上海的报纸才知道有打长沙这么一回事儿。要知道彭是奉了中央的命令打 长沙的。毛岂能连中央的命令都不知道?毛号称是军事家,井冈山在湖南和 江西交界之处,兵法上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毛在长沙附近怎么也得有 几个细作探听消息才是,如何会傻乎乎地对长沙血战一无所知?非要说毛在 长沙丢了两天以后才知道有打长沙之战,岂不是还不如绿林土匪有头脑? 8月23日,毛泽东任总政委和党的总前委书记,朱德任总司令。24日,总 前委作出了第二次进攻长沙的决定。二打长沙是毛亲自领兵了,你倒是先 把杨开慧母子接出来呀?嘿嘿,他老人家偏偏不做。 8月30日,毛带领4万红军向长沙发起攻坚战。但终因缺乏攻坚训练及相应 的炮火支援,进攻不能奏效。呵呵,老毛的4万军队还不如老彭的2万军队 能打,你叫老毛如何不嫉恨老彭? 9月4日起,双方陷入僵持状态。 10月,毛泽东说服了党中央的代表和红一方面军的干部,主动撤出了进攻 长沙的战斗,安全返回到赣南根据地。你老毛在长沙地区烧杀了一个来月, 怎么就不去看看自己的老婆孩子呢? 一九三零年十月中旬的一天,杨开慧和儿子毛岸英被抓到长沙警备司令部。 最奇怪的是,老毛刚刚撤退,杨就被抓起来了。更奇怪的是,有些党史专家 们把毛从长沙撤退的日子改为9月,而将杨被抓的日子改为10月24日。不 是有点儿欲盖弥彰了么? 1930年11月杨开慧被杀于长沙浏阳六外的识字岭。 杨被杀之后,毛没有任何悼念之词,倒是在几个月后写了充满“革命豪情” 的两首词: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春)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宵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夏)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全军如卷席。 有人泣, 为营步步嗟何及! 这两首词写得平平,但是没有丝毫悲伤之意。反倒是“同心干” “枪林(临) 逼” 颇有淫词之嫌。庄子死了老婆“鼓盆而歌之” ,老毛死了老婆,简直是 乐得手舞足蹈了。 破解任何案子第一个要问的问题就是:谁能从中受益?常言道中年男人三件 喜事:升官发财死老婆。似乎毛泽东才是杨开慧之死的收益么? 毛泽东偶然不慎时说过:“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难道是一时良心发现? 毛和杨的共同同学萧瑜在“和毛泽东一起行乞” 一书中更是明确指出: “是润之杀了开慧。” 莫非真是毛泽东杀了杨开慧? 老毛对知识分子一直是充满了嫉恨,大约也是当年被北大拒绝录取留下的后 遗症。这点和老希也相似,老希的申请被艺术学校的犹太教授拒绝以后遂和 犹太人结了死仇。故所以老毛找女人也无甚品位,大抵找的都是没有什么才 学的胸大无脑的女人。 毛一生中和他保持过长期关系的女人有杨开慧,贺子真,江青,张玉凤,孟 锦云和谢静宜。杨外表一般,小眼睛,但是是个有思想的才女。而其它女人 则恰恰相反,都是智力不高的美女。毛当年追杨大概也和现在的某些农村学 生追教授女儿的想法差不多,爱不爱是另一回事儿,攀个高枝儿么。杨的老 爹虽然知道毛有几分才,但是觉得他厚黑太过,非情义之人,并不赞成爱女 嫁给他,而希望她嫁给另一同学萧瑜。只是萧已有了老婆,杨老爹又早逝, 毛才把杨开慧追到了手。小杨大概觉得是对不起老爹,不好意思请亲朋好友 来呀,所以拒绝和毛举行正式婚礼。 婚后,两人生了三个孩子,口角渐多。据党史专家们考证,是: “杨开慧过分地依恋了毛泽东。毛泽东对这种过分的依恋很恼火,甚至厌烦, 他想成其为事业,这种儿女情长无疑影响了他在事业上的进取。毛泽东便写了 一首诗赠给杨开慧: 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 君看菟丝蔓,依倚榛与荆。 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 樵童砍将去,柔蔓与之并。 这首诗让杨开慧误解了,她的自尊心受到了强烈的伤害。 也就是从这时,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爱情便开始产生了裂痕。从那以后,他们 经常吵架,。。。。。。毛泽东要出门远行,杨开慧不想让毛泽东走,但又不直 说,却让毛泽东带上孩子一起走。毛泽东感到恼火和好笑。最后毛泽东还是愤然 出走。” 呵呵,明明是遗弃,还有什么可“愤然” 的,越描越黑了不是。还有人考证出 来毛的那首号称写给杨开慧的诗,“挥手从兹去,”其实不是写给杨的而是写给 他的童养媳罗氏的。那罗氏也死得不清不白,大冬天的,毛氏家谱上居然说是死 于痢疾。 1 9 3 0年的时候,老毛只是个小小的中央委员,周恩来,项英,陈毅,欺负 过他的人没有一百也有七八十,所以后来老毛一个一个报复,美其名曰十次路 线斗争。那年头儿,党还特别爱管私事儿。张国焘回忆说在1 9 2 6年党的政 治局会上,蔡和森太太向警予首先报告在其丈夫蔡和森离沪期间,她与彭述之 发生了恋爱,。。。。。。陈独秀先生开始赞许蔡向的结合,表示不愿见他们 因此而离异。继而他批评彭述之不能自我节制,有伤同志的亲爱关系。彭向二 人都因此受到了处分。就是后来老毛掌了大权以后,想娶江青,政治局也横加 干涉,最后还给老毛定了约法三章,包括2 0年内不许江青参政。结果大家都 知道了,江青怀恨在心,20年期满就疯狂地搞起了文化大革命。 近来有帮闲人考证出,虽然老毛在井冈山和贺子真见面没几天就同居了,但是 没有结婚,一直到一九三一年(呵呵,刚好是杨尸骨未寒啊)中共中央通咿他 ?z劫婚的?Q议才结婚,并借此说明毛还在爱着杨开慧。 不过那贺子真可是个火爆脾气的醋罐子,后来在延安曾为了吴当着老毛 的面大打出手。在井冈山时年轻气盛,手下人马又多,老毛只是个上门 女婿,贺岂有甘心做小妾之理?肯定天天逼着老毛休了前妻。把她扶正。 所以呀,故事大概是这样: 老毛给杨开慧写信提出离婚,并向中央写报告汇报思想。杨见信大怒:你 小子当年死乞白赖地缠着我求婚,山盟海誓的,如今老娘给你养了三个孩子, 累成黄脸婆了,你倒想休妻?门儿也没有!于是写信也向中央申诉。 1 9 3 0年的党中央还是海龟们和知识分子掌权呢,收到了老毛和小杨的信之 后,对毛的离婚申请想必是大加批判。理由也很简单,杨开慧是1 9 2 1年入 党的老党员,有知识,人缘又好。杨的老爹又和党的创始人陈独秀和李大钊是 好朋友。而贺子真只是个女土匪而已。 党不批准和杨离婚,贺这里又逼得紧,八成还威胁老毛如果不把老娘扶正,老 娘就揭你的老底,你也就休想在井冈山上混下去。自古枭雄们都是权利如手足, 妻子如衣服,如果不是涉及权力的话,老毛也不会对离婚的事儿太热心。 话说老毛刚上井冈山时,要人没人,要枪没枪,在土匪头子袁文才和王佐山寨 中寄人篱下。贺子真的哥哥贺敏是山寨的实力派,和袁王二人又是同学,交情 甚厚,老毛追求贺子真也是为了拉拢贺敏,发展自己的实力,架空袁王二人。 要不老毛怎么会提出宋江架空晁盖的理论呢,就是因为他当年也就是个宋江。 后来朱德的队伍也上了井冈山,强龙直压地头蛇啊,红军也变成朱毛红军了, 老毛落到了第二位。朱德为人厚道,渐渐地,袁王二人也由毛派变成朱派了。 老毛一见自己后院起火了,无毒不丈夫啊,就在1930年初派人火拼了袁文才 和王佐二人,(当然,事后还要假惺惺地说是手下人乱搞,自己不知情)。此 时,老毛需要利用与袁王关系密切的贺氏家族来安抚袁王旧部,不敢得罪贺子 真,更怕她把自己杀害袁王的真相捅出去, 自己苦心经营的军队怕就要鸟兽散 了。 老毛万般无耐,看书找灵感吧。这看书可不是看马克思的书。那年头,老马的 书除了共党宣言之外,没有一本被翻译成中文的。老毛又不懂外文,最爱的参 考书乃是三国和水浒。三国里面诡计最多,可是都是对付男人的。倒是水浒里 似乎有对付女人的招数。据老毛的警卫回忆,攻进一家大财主的围子之后,老 毛就交代:好好找找,看有水浒没有。皇天不负有心人啊,结果还真找到一本 水浒。老毛视若至宝,记得里面有一段秦明借刀杀妻的么,好好复习一下。 老毛翻来复去地研读水浒啊,后来居然上瘾了,文化革命后期还玩了一大昏 招---评水浒,批宋江,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此是后话。当时是要 学秦明,学宋江,打长沙,逼迫军阀把自己的老婆抓起来杀掉。 最初老毛还想避嫌疑,自己不打,而鼓动彭德怀的队伍去打长沙。老毛对自 己借刀杀人的高招得意得不得了,还写词一首:“六月天兵征腐恶” ,特意 注明是从汀州向长沙。诗词里当然应该用的是阴历,阴历6月大致就是阳历 月了。没想到军阀何健脑筋迟钝,被老彭打了个稀里花拉也没想起来应该去 抓毛的老婆。 老毛心里这个气呀,又仔细看了一遍水浒,原来是要秦明亲自攻打,或者至 少是派人装扮成他去打,才能完成杀妻大计。于是老毛一咬牙,一跺脚,亲 自带人来打长沙。 这一仗也打得怪怪的,老毛号称是游击战的专家,打不赢就走么,可是这次 偏偏在长沙城外耗上了,而且一耗就是一个来月。要说那何健也是蠢得可以, 就是想不出有抓毛的老婆这一招棋。 一个来月,想必交战双方也互派了不少来使。刚开始都是大道理啦,这边说: “打倒军阀反动派” ,那边说:“铲除苏俄公产邪教” 。到后来,就开始说 实话了,何健的来使说:湖南人不打湖南人,咱们合计合计你要钱要枪咱可 以分你点儿,你们去打江西人吧。老毛吭哧了半天,才说出实话:要你们帮俺 把老婆抓起来,逼她写一纸离婚声明。 何健一听这个气呀,就为这么点儿小事儿,你杀得长沙血流成河。于是很干脆 地答应下来,但是也提了条件,要毛马上撤兵,而且以后再也不得骚扰长沙。 毛也做得很光棍,立即就说服朱德退兵,而且以后红军还真的没有再也没有打 过长沙。 老毛前脚撤兵,何健后脚就抓了杨开慧。杨当时火气正大着呢,你老毛打到 长沙了,也不来看我们母子一眼,未免太绝情了。被抓起来以后,杨大概也 想大义凛然一翻,说什么:上级的姓名我知道,下级的姓名我也知道,就是 不能告诉你们之类的话。没想到马上被何健打断了,不,不,我们一不要你 交出地下党的名单,二不让写悔过书,只要在报纸上发表声明,跟毛泽东离 婚,就放你走人。杨开慧是个聪明人儿,一听就明白了:是老毛叫你们来劝 我离婚的是不是?何不住地点头,是啊,是啊,这种负心人,跟他也没意思, 离了算啦。 杨是个心高气傲之人,脾气也倔强得很。让那个负心的陈士美得意洋洋地去 娶小妞?门儿也没有!我就是要拖着你,死也不离婚。反正中央不批准,你 就也结不成婚。 何健也没啥办法,就给老毛捎信,说你老婆是湖南倔骡子,说了死也不离, 你看怎么办吧?老毛回信说什么,人固有一死,为老公的利益而死,就比泰 山还重。不过我那3个儿子希望你要保全什么的。 何健是军阀啊,杀人不眨眼,杀个女人更算不了什么了,就跟杨开慧摊牌了, 不离婚就得死,把老毛的信也给她看了。杨一看毛的亲笔信,自己爱过的人 居然一心要致自己于死地,只觉得万念具灰,这个婚是绝对不离的,活着也 没有意思,但求一死。 信件一来一往,拖了一个来月。相传行刑队的刽子手同情杨的遭遇,故意没 有打中要害。行刑队刚要走,老毛派去的细作在一边喊了起来:“没有打死, 没有打死!” 刽子手无奈才又回来补了一枪。 杨死了以后,老毛托人给何健送去了银元作酬劳。何健放了杨的3个儿子,听 任老毛把他们接去上海。 蝴蝶款款恋花飞,似乎很浪漫不是?但实际上蝴蝶的前身毛毛虫是靠吃花的 叶子为生的。不过,官方党史教导我们说,蝴蝶生下来就是蝴蝶,毛毛虫是 不存在的。
https://blog.creaders.net/u/3843/201310/164510.html
如何评价毛泽东在杨开慧牺牲前另娶贺子珍
老高的博客
毛泽东120周年冥诞即将来临,捍卫毛泽东的战役已经打响。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关于毛泽东与贺子珍在井冈山的联姻问题:如何评价毛泽东在杨开慧尚未牺牲时就另娶贺子珍?事情本身并不复杂,但如果故弄玄虚、东拉西扯、刻意掩饰,就会欲盖弥彰,越描越黑,给毛泽东大帮倒忙
老高按:毛泽东120周年冥诞(1893年12月26日~2013年12月26日)即将来临。对于仍然奉毛泽东为正朔的中共领导人和千百万毛泽东左派群众来讲,这无疑是一个隆重的节日。中国大陆已经开始逐渐掀起纪念和颂扬毛泽东的热潮。
在我看来,今年这次热潮,适逢习近平当政,有了一个新特点:不是单纯自说自话的纪念和颂扬,而是伴隨着捍卫——以反击多年来海内外对毛泽东的抨击和揭露为其前奏和重要组成部分。最近这一个来月,我们读到了中国官方媒体刊发的多篇捍卫毛泽东的大块文章,印证了坊间传说的习近平要求御用媒体要敢于“亮剑”、要夺回话语权,对反动的东西要出击,等等—— 驳《晚年周恩来》对毛泽东的丑化,李捷,《中国社会科学报》 毛泽东与中南海,江仙,人民网 2013年10月15日 毛泽东与贺子珍联姻源于误信杨开慧已牺牲,李慎明,《中国社会科学报》514期,2013年10月23日 《周恩来传》作者反驳文革期间周恩来软骨头说,徐天,《中国新闻周刊》 毛泽东不是独裁者,金仁,《中国社会科学报》518期,2013年10月28日 历史回眸——毛泽东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李捷,《中国社会科学报》 ………… 毕竟时代不同了,当今之世,谁还能一手遮天,迫使“万马齐喑究可哀”?且不说旅居美国的著名周恩来研究专家高文谦立即写出了回应李捷批评的文章《中国若进步,必须彻底批毛——驳李捷兼下战书》,并接受媒体采访,回应《周恩来传》作者金沖及的批评,而且中国大陆学者,也立即撰文质疑御用文章,戳穿其破绽。 好玩的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周恩来传》的主编金沖及,一边批判高文谦的《晚年周恩来》,一边却“坦承,高文谦书中引用的史料并没有编造”。 批评高文谦的文章和高文谦回答批评的文章,都已经登载在“明镜历史网”,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前往一观。我一贯认为,官方的这种反击,只要不是运用权力来压制某一方的意见,甚至封杀持有不同意见的学者,双方都有发言权,就值得鼓励,都有助于追寻历史真相。这里,我想介绍另外两篇针锋相对的文章: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慎明少将的《毛泽东与贺子珍联姻源于误信杨开慧已牺牲》,和彭劲秀教授的《就毛泽东贺子珍联姻问题与李慎明商榷》。
【核心提示】在阅读此史料和其他相关史料时,人们心头有时会泛起这样的疑团:杨开慧1930年在长沙才牺牲,毛泽东为什么1928年在井冈山就与贺子珍结婚了呢?在现在有的小报小刊上,特别是互联网上经常看到有人甚至有组织地借此诘难甚至攻击毛主席他老人家。事实的真相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所编的《毛泽东年谱》记载:“一九二八年六月下旬,毛泽东与贺子珍在塘边一起工作的日子里,结为革命伴侣。”(《毛泽东年谱(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247页)同书此后又作如下记载:“一九三○年十一月十四日,杨开慧在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英勇就义。”(《毛泽东年谱(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上),第325页) 在阅读此史料和其他相关史料时,人们心头有时会泛起这样的疑团:杨开慧1930年在长沙才牺牲,毛泽东为什么1928年在井冈山就与贺子珍结婚了呢? 在现在有的小报小刊上,特别是互联网上经常看到有人甚至有组织地借此诘难甚至攻击毛主席他老人家。事实的真相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笔者就这一问题先后请教了中央文献研究室的一些专家;又与《前奏: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一书的作者马社香作过交流,她直接采访过朱旦华和袁文才的嫡孙袁建芳、继子肖常隆(袁文才被错杀后,袁家建议袁文才的妻子谢梅香不改嫁,说袁家太惨烈了。谢梅香1932年招郎不离家,与袁文才的部下肖福开结婚。谢、肖结婚后育有一儿一女,儿子袁耀厚又名肖常隆,一半继承袁家祭祀,一半继承肖家血统)等人;还尽可能查阅了所能查阅的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试对毛泽东与贺子珍在井冈山联姻问题作如下七点粗略分析,以求教各位。 从促成毛贺联姻的袁文才妻子谢梅香及毛泽民夫人朱旦华的回忆分析 谢梅香生前曾对其嫡孙袁建芳和后夫儿子肖常隆等人说:“1927年,贺子珍和永新赤卫队先上的井冈山,贺子珍就住在我家里,毛主席和秋收起义队伍是后上来的。毛主席住在八角楼,与我家相隔不远。当时长沙城里白色恐怖很厉害,毛主席十分牵挂杨开慧。因当时党的地下交通已被敌人破坏,他就动员茅坪一个小店主吴福寿下山打听消息。第一次,吴福寿到了湖南茶陵和酃县,没有打听到。毛主席又提供杨开慧具体住址请他到长沙一带打听。第二次,吴福寿到了长沙,按地址也没有找到杨开慧,听到的却是杨开慧已被敌人杀害了的消息。吴福寿上山把这一消息告诉了毛主席、袁文才和王佐。后来,毛主席生病了,袁文才、王佐这才安排贺子珍照顾,并力促毛主席和贺子珍结合。”(袁文才嫡孙袁建芳在《我的爷爷袁文才》一书写毛贺结婚的时间是1928年5月,《毛泽东年谱》写毛贺结婚时间是1928年6月下旬,马社香的《前奏: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认为是1928年初夏。)“袁文才、王佐张罗在象山庵请人聚了聚,吃了一顿饭,算是为毛主席和贺子珍办了婚礼。”(马社香:《前奏: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第82页,以及肖常隆一些回忆记录等)关于这一点,马社香对朱旦华访谈录亦可作为佐证。朱旦华说:“我听毛泽民说过,1927年9月至1928年长沙到井冈山秘密交通被敌人切断,井冈山上听到杨开慧已被敌人杀害,袁文才这才安排贺子珍照顾毛主席起居,后来在一座庙里为他们办了简单酒水。”(马社香:《对毛泽东婚姻家庭的几点认识——朱旦华访谈录》,《党的文献》2012年第5期) 从井冈山武装力量的特殊性分析 笔者请教过曾到井冈山实地采访过的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陈晋说:“1928年,在井冈山,当袁文才、王佐同志听说杨开慧同志牺牲后,他们即对毛主席说,毛委员,你们红军要在井冈山安家落户,你必须要有个‘压寨夫人’,这个‘压寨夫人’就是我们的干妹子——贺子珍。这样我们才能放心,不担心你们耍弄我们。”当然,毛泽东与贺子珍在艰苦的战争岁月也建立了感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与贺子珍结的婚。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部队出击赣南、闽西后,1930年2月仍在井冈山留守的袁文才、王佐被其他领导同志所错杀,这也反证了当时袁文才、王佐坚持让毛泽东与贺子珍联姻的考虑,不是没有道理的。 从1928年五六月间杨开明上井冈山不可能带去杨开慧生死确切的消息分析 杨开明是杨开慧的堂弟,也是网上所传为杨开慧带鞋子等物给毛泽东并告知杨开慧没有牺牲之人。据湖南、江西省委党史办相关资料证明,杨开明于1927年5月“马日事变”后一直在安源工作,并为组建秋收起义中以安源工人为主的第二团作出较大贡献。大革命失败后的湖南省委是几经严酷破坏。1927年11月,湖南省委书记任卓宣叛变;1927年12月,新任湖南省委书记王一飞、长沙市委书记涂正楚等20余位地方领导人被捕,先后就义(中共湖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湖南党史大事年表》,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61—63页)。1928年1月,湘鄂赣边特委成立,郭亮任书记,3月又被叛徒苏先骏告密,在长沙被捕牺牲。同月,中共安源市委交通员邓贞谦牺牲,市委工作中断(江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中国共产党江西历史大事记》,新华出版社,1999年,第58页)。1928年5月,湖南省委从长沙迁往湘潭,6月,又迁往安源。在这段时间里,杨开明没有也不可能回过板仓。研究井冈山革命斗争史著名学者陈钢(井冈山大学教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著作者之一)曾查看了当年几乎所有相关资料,均没有查到杨开明是带着杨开慧依然活着这一消息上井冈山的依据。陈钢和马社香等人看法完全一致,即1928年6月底杨开明上井冈山时带去的只能是湖南省委机关和地下交通多次被严重破坏、交通员被杀、白色恐怖严重、杨开慧很有可能牺牲的信息。此时井冈山上上下下关于杨开慧已经牺牲的传言,对杨开明也会有一定的误引。 从板仓杨开慧纪念馆掌握的相关材料分析 杨开慧从1927年9月返回板仓至1930年10月被捕,这三年除了几次短时外出,其他时间都是在长沙县板仓故居躲隐。板仓距长沙市约110华里,是平江、汨罗、长沙三县交合处,丘陵蜿蜒,较为封闭,毛泽东和杨开慧的三个孩子,此时均改姓杨。据板仓杨开慧纪念馆1962—1972年搜集的座谈资料,敌人曾三次来板仓捉拿杨开慧,但两次都被当地群众掩护并蒙骗敌人化险为夷。为了更好地保护杨开慧,当地群众还刻意四下传播杨开慧已死用以迷惑敌人视听(长沙板仓杨开慧纪念馆群工部提供的相关资料)。毛泽东动员的小店主吴福寿下山探寻杨开慧消息时,或许听到的正是这种保护性的说法,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这三年间杨开慧曾多次寻找湖南省委,因省委数度被破坏和搬迁,一直联系不上(杨开慧编写组:《杨开慧》,人民出版社,1978年,第153—155页)。由此可见,我党在1928年井冈山和板仓之间的信息交通已完全断绝。井冈山上流传的杨开慧已牺牲的消息,在当时也并非完全空穴来风。 从板仓杨开慧故居发现的杨开慧手稿分析 杨开慧在1928—1930年间写的信件、文稿等一直藏匿在杨开慧故居的墙壁之中,直至1982年和1990年故居两次整修才被发现。其分别是4000余字和1000余字共8篇文稿。对杨开慧这些文稿,湖南省博物馆专门成立了杨开慧手稿整理研究小组,2010年在湖南省委主办的《新湘评论》对其进行了比较完整的披露和解读。从中可以发现相关数点:(1)杨开慧在秋收起义数月后曾收到过毛泽东的一封信,在1929年“古历四月”收到杨开明一信前再无毛泽东任何音信。(2)杨开慧书写的对毛泽东思念诗文及信件,一封都没有送递出去。这些均与湖南省委和交通站点多次被破坏相吻合。(3)1929年1月14日朱毛红军下井冈山进军赣南,1929年1月13日杨开明奉命从井冈山出发,代表前委前往上海汇报工作。1929年2月25日杨开明在《关于湘赣边苏区情况的综合报告》中对此有专门记载。1929年初由于“军阀重开战”,革命形势有所好转,地下交通不断恢复。杨开明到达上海后,在中央可能听到杨开慧还没有牺牲的消息,便向板仓试投一信与杨开慧联系。他还在信中向杨开慧透露了党中央有可能要调毛泽东到上海工作的消息。这封信从上海辗转到达板仓,杨开慧在1929年古历四月初八(即公历1929年5月16日——笔者注)给杨开明即“一弟”回信。回信说:“接到来信,万分喜慰”;“他(指毛泽东——笔者注)未必能来上海吧?我到(应为“倒”——笔者注)愿意他莫来上海哩,我又要不放心了啊!”杨开慧在此信中还写道:“你(指杨开明——笔者注)能回家一转,极所盼望。”(湖南省博物馆杨开慧手稿整理研究小组(欧金林执笔):《开慧之死,百身莫赎——杨开慧手稿试读》,《新湘评论》2010年第20期,第6—17页)从此信中也可以进一步证实杨开明自大革命失败后,再未回过板仓。这一点与板仓杨开慧故居的研究也是吻合的。另外,杨开慧手稿中也明确标明此回信“没有发去”。这说明,即使在1929年,板仓对外的地下交通尚且没有完全恢复,更遑论1928年了。 从1929年11月毛泽东给李立三的信中分析 1929年11月28日,毛泽东从福建长汀给政治局常委李立三写了一信:“多久不和你通讯了,陈毅同志来才知道你的情形。我大病三个月,现虽好了,但精神未全复元。开慧和岸英等,我时常念及他们,想和他们通讯,不知通讯处。闻说泽民在上海,请兄替我通知泽民,要他把开慧的通信处告诉我,并要他写信给我。”(引自《毛泽东年谱(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上),第290—291页。《寻踪毛泽民》第124页刊印的毛泽东此信手迹,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 这封信反映了以下信息: 1.1927年9月至1929年11月,上海与根据地之间的详细信息主要靠来往人转达,当时两地间沟通往返转达高层生活信息的人,陈毅当为第一人。陈毅于1929年7月底离开闽西上杭,代表红四军前委去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10月22日携中央“9月来信”回到闽西。故信中第一句话是“多久不和你通讯了,陈毅同志来才知道你的情形。”一个才字,突显了陈毅此次往返第一次带来“情形”,其中可能包括杨开慧尚未牺牲消息的重要性。 2.由于是红四军前委代书记陈毅前往中央,才能与李立三、周恩来等负责同志有比较深入广泛的交谈,毛泽东的故友李立三也才可能会问及毛泽东的生活实况,故毛泽东信中第一句“你的情形”应该同时包括着第二重含意“你(告知的)的情形”,言下之意可能会包括杨开慧尚未牺牲的信息,同时包含陈毅汇报的毛泽东与贺子珍是在井冈山误传杨开慧牺牲的情况下联姻的缘由。所以,毛泽东信中自此以下的内容均是围绕此展开的。 3.由于陈毅在上海中央和福建长汀红四军两地间,在李立三与毛泽东间,可能已汇报沟通了杨开慧尚未牺牲与井冈山在误传杨开慧已经牺牲的情况下毛贺在井冈山联姻的情况,故毛泽东才在给故友李立三的信中坦诚、坦然地真切表示:“开慧和岸英等,我时常念及他们,想和他们通讯,不知通讯处。”对于这一点,还可以反设理解。如果毛泽东在与贺子珍联姻时明确知道杨开慧还在人世,那么,在陈毅去上海全盘向李立三等人如实汇报后,人之常情,毛泽东会在此信中对先前的毛贺联姻解释一二。 4.毛泽东给李立三的信,同时从侧面证明了陈毅是带给毛泽东杨开慧还活着消息的第一人。所以,毛泽东即使大病初愈,精神还未复元,即迫不及待地向李立三要杨开慧的通讯处。进一步写道:“闻说泽民在上海,请兄替我通知泽民,要他把开慧的通信处告诉我,并要他写信给我。” 5.接上继续分析,毛泽民在上海既然知道杨开慧的通讯处,又知道毛泽东对杨开慧母子的牵挂,为什么不及时告知毛泽东呢?这只有一个可能解释,毛泽民深知哥哥对嫂嫂的感情,哥哥与新嫂嫂是在1928年井冈山误传杨开慧牺牲的情况下结婚的。如果哥哥后来知道杨开慧还活着,情感将何等痛苦。故毛泽民到上海知道了杨开慧还活着,便一方面未及时告知毛泽东,另一方面从上海寄钱接济杨开慧母子。据板仓杨开慧纪念馆解说,杨开慧在最后一年唯有毛泽民从上海接济她们。在1929年古历四月杨开慧给杨开明的一信中写道:“我决定把他们——小孩们托付你们:经济上只要他们的叔父长存,是不至于不管他们的;而且他们的叔父,是有很深的爱对于他们的。”(湖南省博物馆杨开慧手稿整理研究小组(欧金林执笔):《开慧之死,百身莫赎——杨开慧手稿试读》,《新湘评论》2010年第20期,第14页)此处深刻揭示了毛泽东兄弟对杨开慧母子感情在特定条件下的不同牵挂,对革命女性杨开慧、贺子珍的信息传递均包含着一种发自肺腑的尊重,这种知心知情,跃然于纸。 故从以上五点分析毛泽东给李立三的信,清晰可见毛泽东是陈毅归来交谈后,才可能确切知道杨开慧依然活着这一消息的。从这一点反过来更加可以看出,在1928年毛贺联姻之日,正是井冈山误传杨开慧牺牲之时。 1928年井冈山内外斗争极为严峻,毛泽东被中共中央撤销政治局候补委员,此决定于1928年3月传达到井冈山时,却被误传成开除党籍。6月,杜修经、杨开明代表湖南省委对前委做法仍提出严厉批评。面对湘赣之敌连续四次对井冈山进剿,从一定意义上讲,当时井冈山上几乎所有人都在九死一生之中。回归历史,我们不应把1928年初夏井冈山误传杨开慧牺牲后,毛贺这才在井冈山联姻,与1929年10月毛泽东才得知杨开慧依然活着这两个基本事实的先后顺序相混淆和相颠倒。正因残酷复杂的战争岁月,造成了如此令人遗憾的史实。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英勇就义于长沙识字岭。当从国民党报纸上看到这一消息之时,毛泽东写下了“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如此悲痛欲绝、字字千钧的绝响,其情之深,其悲之切,其中还可能包括自我责备之烈,更可能是对敌人凶残暴行痛恨之烈,日月可鉴。1957年2月,杨开慧当年的好友、柳直荀烈士的夫人李淑一写信给毛泽东,请求抄寄毛泽东1920年写给杨开慧的那首《虞美人·枕上》。李淑一的来信,又一次掀作毛泽东内心世界那难以平息的波澜,他又满怀深情地写下感天动地的千古绝唱《蝶恋花·答李淑一》。在这首词中,毛泽东向苍天倾泼其对杨开慧的眷恋、思念之情,调遣月宫嫦娥舒展广袖,在万里长空为杨开慧、柳直荀等千万忠烈翩翩起舞。这是何等的大爱、深爱!这一切均与1929年11月与李立三之信反映的感情一脉相承。如此深情真情才能化作倾盆泪雨穿越历史,穿越心海,穿越苍穹,写出“我失骄杨”之绝唱。 从戚本禹就此事请教周恩来的回忆分析 1994年,海外出版了国外相关情报机构刻意编造的李志绥的《毛泽东的私人医生回忆录》。此所谓回忆录,竭尽造谣污蔑之能事,刻意从个人私生活角度攻击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笔者认为,戚本禹在“文革”中是罪人,但是在此事上却为毛泽东讲了公道话。香港《明报月刊》1996年6月号上发表《戚本禹批判李志绥的回忆录》,一万多字的问答录把李志绥厚厚的一本书,批得淋漓尽致。戚本禹在其中说:“在私生活的问题上,可以指责毛泽东的不是李志绥所编造的那一大堆谎言,而是他在井冈山上同贺子珍的婚姻,因为毛贺联姻时,毛泽东与杨开慧婚约仍然存在。说实话,一九六六年夏天我曾向周恩来询问过这一段历史,周恩来的答复是,当时井冈山的人听说杨开慧已经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朱德将军也有过类似的情况(指伍若兰仍在狱中,误以为牺牲,朱德与康克清结婚——笔者注),当时中央对这些问题已有过解释。”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当年毛泽东与贺子珍在井冈山的联姻,是鉴于当时处于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特别是严酷的白色恐怖环境之中,由于人们的误传和误判所造成的。处于和平时期特别是通讯异常发达的今天的我们,则不应对此进行过多甚至不当的责难。 现在,国内外一些媒体在资本的操纵下,集中力量非议特别是诬蔑攻击毛泽东。对毛泽东能否正确评价,绝不仅仅是关涉甚至并不是关涉他老人家个人的是非、功过和荣辱,而且是关涉党、国家和民族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大事。今年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利用此契机,专门组织力量,有选择地、有理有据清理回答人们心头的疑问,特别是回应别有用心人的肆意造谣和攻击,十分有必要。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近日拜读李慎明先生大作——《毛泽东与贺子珍联姻因误信杨开慧已牺牲》一文(以下简称《李文》),总的感觉是,此文主观臆断,歪曲事实,东拉西扯,闪烁其词,笔者不敢苟同。 人所共知,毛泽东的夫人杨开慧是1930年11月14日在长沙识字岭被敌人杀害的,而毛泽东是在杨开慧就义前两年多的1928年6月在井冈山与贺子珍正式结婚的,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事实。 在当时那个年代,发生这样的事不足为奇。我们不能以现在的道德观念和评判标准苛求前人。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有人总是为尊者讳,于是千方百计地找借口,乃至不惜歪曲事实,硬说毛泽东是在获知杨开慧被敌人杀害后才与贺子珍结婚的,笔者认为这种说法缺乏事实依据,难以令人信服。根据自己的浅陋所知和个人思考,草成一文,与李慎明先生商榷。 所谓吴福寿打听到“杨开慧已被敌人杀害”之说是弥天大谎 《李文》说:“谢梅香生前曾对其嫡孙袁建芳和后夫儿子肖常隆等人说:‘1927年,贺子珍和永新赤卫队先上的井冈山,贺子珍就住在我家里,毛主席和秋收起义队伍是后上来的。毛主席住在八角楼,与我家相隔不远。当时长沙城里白色恐怖很厉害,毛主席十分牵挂杨开慧。因当时党的地下交通已被敌人破坏,他就动员茅坪一个下山打听消息。第一次,吴福寿到了湖南茶陵和酃县,没有打听到。毛主席又提供杨开慧具体住址请他到长沙一带打听。第二次,吴福寿到了长沙,按地址也没有找到,听到的却是杨开慧已被敌人杀害了的消息。吴福寿上山把这一消息告诉了毛主席、袁文才和王佐。” 对吴福寿去长沙打听杨开慧的消息一事,《李文》借谢梅香之口说“第一次,吴福寿到了湖南茶陵和酃县,没有打听到”。这就令人生疑了。因为,当时杨开慧带着孩子在长沙郊外的娘家板仓居住,吴福寿跑到茶陵和酃县(1994年改为炎陵县——彭注)干什么?读者可以打开湖南省地图看看,茶陵和酃县与长沙距离很远,到那里怎么能找到杨开慧呢? 至于《李文》引用谢梅香说“第二次,吴福寿到了长沙,按地址也没有找到,听到的却是杨开慧已被敌人杀害了的消息。”这同样令人生疑。因为,这位吴福寿不是一个普通的、没有见过世面的小土店主。据刘晓农先生《揭开“杨开慧牺牲后毛贺成婚”的历史谜团》一文披露,吴福寿“1864年出身小康家庭,青少年时读过私塾,写得一手好毛笔字。他从18岁起投师学徒打银子,成了一名行艺四乡的银匠。后在茅坪借亲戚谢池香的房子开设了一间小伙铺兼银匠店,挂出了‘吴义盛号’的招牌。”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来到茅坪后,多次到过“吴义盛号”,与吴福寿成了“感情融洽的忘年交”。而且,“由于吴福寿的社会阅历甚广,善于外出打探消息,因此成为袁文才秘密交通站的交通员,多次以银匠的职业为掩护,到酃县、茶陵一带打探敌情。” 如此一个“社会阅历甚广,善于外出打探消息”的“秘密交通站的交通员”,又有银匠职业这个身份作掩护,走村串户到板仓找到杨开慧,传递毛泽东对她的挚爱和思念之情,并非难事。笔者曾专程从长沙到板仓参观杨开慧故居,拜谒杨开慧墓茔,深知杨家在板仓的名望,只要吴福寿到板仓,完全可能打探清楚杨开慧的近况。然而,吴福寿没有打听到杨开慧的真实情况,却打听到杨开慧已被敌人杀害的虚假消息。 笔者要问:一、杨开慧在板仓,吴福寿究竟去没有去板仓?如果去了,为什么不去杨家见杨开慧?如果没有去板仓,为什么不去?二、吴福寿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听什么人说杨开慧已被敌人杀害了的?像毛泽东这样的“共党”著名人物,其夫人被擒获并处死,在他们看来是天大的功劳,必定是要在报纸上大肆宣扬的,吴福寿为什么拿不出任何的证据呢?三、吴福寿回到井冈山向毛泽东汇报说杨开慧“已被敌人杀害”,由于心虚,他还说了一句:“毛委员,不要太难过了,也许是我打探得不准”。作为一个“社会阅历甚广,善于外出打探消息”的“秘密交通站的交通员”,竟然说出“也许是我打探得不准”这样模棱两可、不负责任的话,这难道是开玩笑吗?毛泽东怎么能对这样极不确切、极不负责的虚假消息不加盘问,轻率地信以为真呢?这样的说辞,违背常理,不能自圆其说,令人难以置信。 其实,当时,对夫君非常忠贞的杨开慧正在板仓对毛泽东朝思暮想,望眼欲穿,并在诗中牵挂毛泽东“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据《文汇读书周报》2012年3月30日转载金振林原题为《杨开慧对毛泽东的忠与爱》一文披露,1990年再度修缮杨开慧的卧室时,在室外屋檐下发现杨开慧就义前1930年1月28日写的手迹,其中不仅表达了杨开慧对毛泽东一往情深的忠贞和思念,也流露出杨开慧对毛泽东的猜测和疑虑,甚至写下“他丢弃我了,一幕一幕地,他一定是丢弃我了”的血泪之言。在1929年12月26日毛泽东36岁生日时,杨开慧下了面条,遥祝毛泽东平安健康。但在桐油灯下写的散记中仍流露了“天哪,我总不放心他。只需他是好好地,属我不属我都在其次,天保佑他罢”的话。足见杨开慧对毛泽东的忠贞和疑虑。然而此时,毛泽东与贺子珍早已举行婚礼一年多了! 有关资料显示,1930年12月,毛泽东在江西吉水县木口村,当从报纸上惊悉杨开慧殉难的噩耗时,十分哀痛。他当即寄去30块光洋和一封信给杨开智,并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随后,板仓人遵照毛泽东的嘱托,给杨开慧修墓立碑。这是毛泽东获悉真实消息后的真实感情和真实表现,与听了吴福寿虚假汇报后的表现完全不同。一真一假,两相对比,吴福寿茅坪汇报的谎言昭然若揭! 所以,对吴福寿在杨开慧健在时毫无根据地说“杨开慧已被敌人杀害”,我认为,这种说法,如果不是道听途说,就是他的刻意编造。对这样的弥天大谎,任何具有正常思维的人都不会轻易相信,而李慎明等人却不加思考,信以为真,并据此对不同意见无限上纲,横加污蔑,这种态度和做法实不足取! 袁文才不希望毛泽东在井冈山“安家落户” 《李文》在“从井冈山武装力量的特殊性分析”一节中引用陈晋的话说:“1928年,在井冈山,当袁文才、王佐同志听说杨开慧同志牺牲后,他们即对毛主席说,毛委员,你们红军要在井冈山安家落户,你必须要有个‘压寨夫人’,这个‘压寨夫人’就是我们的干妹子——贺子珍。这样我们才能放心,不担心你们耍弄我们。” 所谓“压寨夫人”,这是一句江湖话,用在共产党领袖身上甚为滑稽。袁文才、王佐当时是否说了这样的话,有待研究。笔者认为,毛泽东是1927年10月到达井冈山宁冈县茅坪的,袁文才、王佐怎么可能刚见面就给不熟悉、不了解的毛泽东作媒人,把不到20岁的贺子珍介绍给三十四五岁的毛泽东做“压寨夫人”呢?《李文》引用这段话,是要说明袁文才、王佐力劝刚到井冈山的毛泽东“必须要有个‘压寨夫人’”,其目的是想用“压寨夫人”牵住毛泽东,使毛泽东率领的红军“在井冈山安家落户”。 史实并非如此。 当时,作为地方军事势力首领的袁文才等人出于种种顾虑,对毛泽东到井冈山,内心深处并不十分欢迎,有不久前新发现的袁文才致毛泽东的一封信为证: 毛委员: 敝地民贫山瘠,犹汪池难容巨鲸,片林不栖大鹏。贵军驰骋革命,应另择坦途。 敬礼 袁文才叩首 这封信的意思是说:我们这个地方民众贫穷,土地瘠薄,犹如一汪浅水池容不下巨鲸,一片小林无法让大鹏栖息一样。贵军为了革命事业纵横驰骋,应当另外选择更好的地方才能大展宏图。显然,袁文才这封信的实质是婉言拒绝,不希望毛泽东的队伍在井冈山常驻。那种说袁文才、王佐欲将贺子珍介绍给毛泽东以拴住毛泽东在井冈山“安家落户”的说法不攻自破。 1930年2月23日凌晨,袁文才、王佐双双被冤杀,用李慎明的话说,“1930年2月仍在井冈山留守的袁文才、王佐被其他领导同志所错杀”! 毛泽东与贺子珍结婚一年多后还要与“开慧和岸英”通讯 《李文》在“从1929年11月毛泽东给李立三的信中分析”一节中说:“1929年11月28日,毛泽东从福建长汀给政治局常委李立三写了一信:‘多久不和你通讯了,陈毅同志来才知道你的情形。我大病三个月,现虽好了,但精神未全复元。开慧和岸英等,我时常念及他们,想和他们通讯,不知通讯处。闻说泽民在上海,请兄替我通知泽民,要他把开慧的通信处告诉我,并要他写信给我。’(引自《毛泽东年谱(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上),第290—291页。《寻踪毛泽民》第124页刊印的毛泽东此信手迹,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 毛泽东给李立三的信至少说明,写信时毛泽东认为杨开慧活着(事实上也确实活着),所以才焦急地询问杨开慧母子的情况,急欲跟妻儿取得联系。在这里,请读者朋友注意,毛泽东从福建长汀给李立三写信的时间是1929年11月28日。此时,毛泽东已与贺子珍结婚一年多时间了。如果毛泽东确信吴福寿关于杨开慧“已被敌人杀害”的谎言,那么,他怎么还会在与贺子珍结婚一年多后还给李立三写信要与杨开慧母子通讯联系呢?我说吴福寿打听到“杨开慧已被敌人杀害”之说是弥天大谎,1929年11月28日毛泽东从福建长汀给李立三写的这封信又是一个有力的佐证,任何故弄玄虚、东拉西扯、刻意掩饰和歪曲历史真相的虚言伪词都不攻自破! 对“戚本禹向周恩来询问”毛贺联姻一事的质疑 《李文》在“从戚本禹就此事请教周恩来的回忆分析”一节中说:“1994年,海外出版了国外相关情报机构刻意编造的。此所谓回忆录,竭尽造谣污蔑之能事,刻意从个人私生活角度攻击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笔者认为,戚本禹在‘文革’中是罪人,但是在此事上却为毛泽东讲了公道话。香港《明报月刊》1996年6月号上发表《戚本禹批判李志绥的回忆录》,一万多字的问答录把李志绥厚厚的一本书,批得淋漓尽致。戚本禹在其中说:‘在私生活的问题上,可以指责毛泽东的不是李志绥所编造的那一大堆谎言,而是他在井冈山上同贺子珍的婚姻,因为毛贺联姻时,毛泽东与杨开慧婚约仍然存在。说实话,一九六六年夏天我曾向周恩来询问过这一段历史,周恩来的答复是,当时井冈山的人听说杨开慧已经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朱德将军也有过类似的情况(指伍若兰仍在狱中,误以为牺牲,朱德与康克清结婚——笔者注),当时中央对这些问题已有过解释。” 李志绥的《毛泽东的私人医生回忆录》一书,我没有读过,不能妄加评论。至于被李慎明捧上天的《戚本禹批判李志绥的回忆录》,我也没有读过,也不能妄加评论。不过,这里有必要说明的是,根据戚本禹的说法,“李志绥原是北京中南海门诊部的医生。我一九五O年进中南海时,他负责给中南海的干部、工人看病。他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洋医生’,医术要比当时从解放军训练出来的土医生高,加上他看病认真负责,而且能讲出个道理来,所以大家都愿意找他看病,由此有了名声,并被选为工作模范。”戚本禹还说李志绥“给当时中南海的警卫局长汪东兴看病看得也不错,汪东兴喜欢他,遂被介绍到毛泽东那里参加保健工作。开始没有名义,大概是一九五七年整风运动前才正式出任毛泽东的保健大夫。” 就凭戚本禹本人所言,至少说明:一、李志绥医术较高,而且“看病认真负责”,曾被“选为工作模范”;二、李志绥是中央警卫局长汪东兴“介绍到毛泽东那里参加保健工作”并在此后“正式出任毛泽东的保健大夫”的;三、李志绥在中南海工作比戚本禹进中南海早,戚本禹进中南海时,李志绥早已是“中南海门诊部的医生”了。这样说来,李志绥这个人又能坏到哪里去呢? 况且,1968年1月,戚本禹被关押之后,李志绥继续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了8年多时间,直到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去世。由此可见,李志绥进中南海比戚本禹早,出中南海比戚本禹晚,在中南海和毛泽东身边工作比戚本禹的时间长。应该说,对毛泽东晚年情况的了解,李志绥比戚本禹知道的要多得多。 再之,到中南海当毛泽东的保健医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当的,不知要经过多么严格的审查,而且必须经过毛泽东本人的同意才行。如果李志绥是个坏人,他怎么能在英明领袖身边工作这么多年呢?戚本禹把李志绥说得那么坏,那么不堪,这不是对毛泽东伟大、英明的否定和损害吗? 李慎明极度赞赏戚本禹,吹嘘戚本禹“一万多字的问答录把李志绥厚厚的一本书,批得淋漓尽致”,还说戚本禹“为毛泽东讲了公道话”云云。在李慎明的眼中,戚本禹无比高尚,李志绥极端卑劣。是这样的吗?历史是最公正的判官, 人所共知,戚本禹在文革早期就丧心病狂地制造冤案,罗织罪状,诬陷无辜,残害忠良。1983年12月2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1983)中刑字第629号戚本禹的刑事判决书宣判: 查明被告人戚本禹犯罪事实如下: 一、煽动迫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朱德、副委员长彭真,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陶铸、贺龙、陆定一、罗瑞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彭德怀,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杨尙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煽动“切不要对他们发善心”,对他们进行人身迫害,诬陷朱德是“黑司令”,指使造反派韩爱晶、王大宾等对彭德怀“进行批斗迫害,致使彭德怀被打断肋骨,造成重伤。” 二、诬陷煤炭工业部部长张霖之和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万里、陈克寒、赵凡。1966年12月24日,被告人戚本禹按照江青的旨意,在北京矿业学院群众大会上诬陷煤炭工业部部长张霖之是“彭真死党”,并煽动他们“要集中炮轰,狠狠地打击”。在戚本禹的煽动下,北京矿业学院和煤炭工业部某些人连续对张霖之进行毒打、折磨。张霖之被迫害致死。” 三、策动聚众“打砸抢”,“砸毁孔庙、孔府、孔林的大量文物,使国家财产遭到严重毁坏。” 本庭经过法庭调查和辩论,对各种证据74件进行了调查。大量的书证和证人证言充分证明,被告人戚本禹的上述罪行,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足以认定。被告人戚本禹供认了大部分犯罪事实,但不承认犯反革命罪。 本庭认为,被告人戚本禹在“文化大革命”中积极参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犯罪活动,煽动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诬陷煤炭工业部和北京市委的领导人,策动聚众“打砸抢”,已构成反革命宣传煽动罪、诬告陷害罪和聚众打砸抢罪。根据刑法规定,依法判处“被告人戚本禹有期徒刑18年,剥夺政治权利4年”。 由于戚本禹的煽动,国家主席刘少奇和朱德、邓小平、陶铸、贺龙、彭德怀等开国元勋遭到残酷的迫害,不少人蒙冤而死。近半个世纪过去了,戚本禹不仅没有丝毫的反省和忏悔,反而厚颜无耻地美化自己,吹嘘文革,对这样的历史丑类,作为高级干部的李慎明居然极力吹捧、美化,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至于戚本禹自称一九六六年夏天曾向周恩来询问过此事以及所谓周恩来的答复是否属实的问题,笔者认为,现在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实确有此事。退一百步说,即使周恩来说了当时听说“杨开慧已经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也是来自于吴福寿在井冈山散布的谎言。 周恩来早已作古,他不可能出来证实此事的真伪了。但是,戚本禹这个人连国家主席都敢诬陷,他的话何足为信?! 向李慎明先生进一言 关于毛泽东与贺子珍在井冈山的联姻问题,事情本身并不复杂,关键是有些人总是故弄玄虚、东拉西扯、刻意掩饰,结果欲盖弥彰,越描越黑,在客观上造成对毛泽东更大的伤害,实质上给毛泽东帮了倒忙。这也许是李慎明始料未及的吧。 就井冈山毛贺结婚时毛泽东是否知道杨开慧已死问题,正常情况下,无论是肯定或否定,都可以充分发表意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通过交流和辩论,达成共识。这样才是正确的做法。但是,李慎明不是这样,他过度敏感,总是三番五次地无限上纲,说什么“国内外一些媒体在资本的操纵下,集中力量非议特别是诬蔑攻击毛泽东”,声称要“专门组织力量,有选择地、有理有据清理回答人们心头的疑问,特别是回应别有用心人的肆意造谣和攻击”。请问李慎明先生,你是毛泽东的全权代表吗?与你的意见不同就是“诬蔑攻击毛泽东”?就是“别有用心”、“肆意造谣”?再之,“专门组织力量”是什么意思?想要文革的闹剧和悲剧重演吗? 李慎明还说什么“在现在有的小报小刊上,特别是互联网上经常看到有人甚至有组织地借此诘难甚至攻击毛主席他老人家”等等。请问李慎明先生,你所指的“小报小刊”都是哪些?既然有“小报小刊”,必然要有大报大刊,那么大报大刊与小报小刊的判定标准是什么?你发表大作的《中国社会科学报》每周一、三、五出版,算是大报还是小报呢? 李慎明还突出点出“特别是互联网上经常看到有人甚至有组织地借此诘难甚至攻击毛主席他老人家”,请问,群众发表在小报小刊和互联网上的文章都是“有组织地”、“别有用心”的“肆意造谣和攻击”吗?我写这篇与你商榷的文章,是谁“组织”的?是受什么“资本的操纵”?在“小报小刊和互联网这样的公众平台上发表的意见尚且受到李慎明的如此蔑视,那么平头百姓的个人意见不是更没有资格进入李慎明先生的法眼吗? 十八大后,党中央号召和部署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深入群众,听取群众意见,你李慎明就是这样对待群众意见的吗? 李慎明先生,你是党的高级干部,应该具有高级干部应有的见识、水平和胸怀,不要摆着唯我独革的架势,动辄挥舞大棒唬人。鲁迅先生曾经深刻地指出,“首先应该扫荡的,倒是拉大旗作为虎皮,包着自己,去吓呼别人;小不如意,就倚势(!)定人罪名,而且重得可怕的横暴者。”他还说:“抓到一面旗帜,就自以为出人头地,摆出奴隶总管的架子,以鸣鞭为唯一的业绩——是无药可医,于中国也不但毫无用处,而且还有害处的。”谨以鲁迅先生之名言与李慎明先生共勉!
杨柳丝丝弄轻柔, 烟缕织成愁。 海棠未雨, 梨花先雪, 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 归梦绕秦楼。 相思只在, 丁香枝上, 豆蔻梢头。
http://beijingspring.com/bj2/2010/240/118202344923.htm
...
何鍵是國民軍北伐名將,北伐攻下武漢後升任國民革命軍35軍軍長,那時好歹也說得上是中共大革命時代的戰友。但1926年他在河北前線與張作霖軍浴血奮戰之時,他在後方的家人卻受到戰友的暴力衝擊。當時中共領導的農民運動在湖南搞土改,鬥地主,抄家,屠殺所謂的土豪劣紳。何健湖南醴陵人,身世貧寒,父親當過多年長工,是賣盡家中微薄田產才能送何健到保定陸軍官校就讀。按照老共階級分析,何鍵父親只能算是富農或小地主,剝削等級並不比毛澤東家高,但也未能倖免。何健在長沙的家被抄,父親被逮捕後遊街示眾,何聽到家鄉傳來的消息後後頓時全身熱血澎湧,憤恨不已,從此與中共結下樑子。當時在北伐前線作戰的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五軍的軍官多為湖南士紳階層出身,很多家人與何健父親一樣,在後方受到共產黨批鬥。湖南軍界因而反共情緒高漲。在這一反共情緒下,1927年5月21日在何鍵的指示下,駐長沙的35軍第33團許克祥部譁變“鏟共”,封鎖共產黨各機關,解除共產黨武裝、逮捕和處決共產黨人。可以說,中共農運的紅色恐怖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的原因之一,也埋下了楊開慧被殺的禍根。換句話說,何健固然是殺害楊開慧的主謀者,但毛澤東等共產黨人發動的農民運動鋪下仇恨土壤則是間接兇手。 但這還不是楊開慧遇難的直接原因。1927年4月國民黨清黨(將共產黨人從國民黨中清除,老共稱為412政變),國共正式決裂,毛澤東這年10月上井岡山後,即與妻子楊開慧從此分離,楊開慧帶著三個兒子回到長沙城外板倉娘家生活。雖然國共之間已是敵我戰爭狀態,殺得你死我活,但在長達三年時間,因為楊開慧沒有共黨活動,只是一個在家養育三子的家庭婦女,湖南省主席何鍵卻未動過念頭要抓捕這位朱毛紅軍頭子的妻子。(朱德妻子伍若藍被何鍵處決,因伍本人是紅軍,曾任紅四軍政治部宣傳部長,是在軍事衝突中被俘)。甚至1930年7月彭德懷率領紅三軍團攻佔長沙,令何健差點喪命,而且楊開慧就在他眼皮下,他也忍了。直到毛澤東8月23日再打長沙,被徹底激怒的何鍵在10月24日逮捕了楊開慧及其長子毛岸英。但何鍵還是為楊開慧留了條活路,僅要她公開宣布與毛斷絕關係。楊開慧拒絕了,11月14日被槍決。 其實楊開慧是完全可能逃過此劫。為了解關楊開慧之死的真相,《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作者張戎,在1993年9月30日訪問了當年馬日事變後的中共湖南臨時省軍委書記,代理省委書記的易禮容,後來還多次參觀楊開慧板倉故居,採訪了多位湖南當地的黨史學者,拜訪了毛的一些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並親自閱讀楊開慧的遺稿。根據這些研究和訪問,她發現毛在圍攻長沙時,楊開慧板倉之家就在毛去攻打長沙的路上,而且毛還在長沙城外整整呆了三個星期。但這三個星期他完全置他妻子和三個兒子於不聞不問,甚至沒有與妻子通過任何信息。
篇篇都是大粪,还这么多苍蝇围着嗡嗡叫,又不是新鲜的,饿了几天了?看把你兴奋的。:)
不是骂人,上面不是几位都说是垃圾吗?证明我没有说错。:)
选了一个被现代科学证明了的,一个有高功能犯罪倾向和人格缺陷的人做老大。
送交者: 炎阳 于 2005-4-12, 12:39:24:
杨开慧是被毛泽东害死的吗? (杨开慧疑案分析)
[史海钩沉] TW (2004-10-26)
"我死了老婆你死了老公,我老婆和你老公轻轻浮上天空。问问酒吧伙计吴刚什么
美味的有?小吴捧出桂花酒。"
这是哪个光棍调戏小寡妇时说的甜言蜜语吧?非也,非也,此乃是所谓的悼亡之
词,毛泽东怀念前妻杨开慧悼亡之词: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杨自然是指
杨开慧,柳则是指李淑一死去的丈夫柳直旬。把自己的老婆和别人的丈夫一起
怀念,还说他们两个在一起出游,喝酒,跳舞,毫无悲思之意,且有调情之心,
岂不是有点儿匪夷所思?
悼念忘者,自然应该是情深意切,悲思绵长。中国历史上的悼亡诗词多不胜数。
比如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
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和陆游的:"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
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
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更是脍炙人口的上佳之做。
一般人写悼亡诗,若是功力不逮,写成平庸之作倒也罢了。可是用及其轻佻的口气
幻想自己的老婆和他人的老公在一起喝酒跳舞,确是千古奇文。也不由得令人怀疑,
毛泽东对杨开慧究竟有几分真情?
党史上说,1921年杨开慧与毛泽东结婚后,跟随毛泽东在长沙、广州、上海、武汉
等地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两人从此
再没见过。杨曾提出过要上井冈山,但还党组织要求她在长沙附近的老家板仓做地
下工作。一九三零年十月中旬的一天,杨开慧和儿子毛岸英被抓到长沙警备司令部。
湖南军阀何健提出一不要交出地下党的名单,二不让写悔过书,只要在报纸上发表
声明,跟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就能获得自由如果杨宣布和毛离婚就可以放了她,
杨不肯,于1930年11月被杀于长沙浏阳六外的识字岭。之后三个儿子被党组织送
去上海。
【党史资料】毛岸英,1922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市,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的长子。出生
后,他随父母到过上海、广州、武汉,1930年,杨开慧被湖南军阀逮捕时,8岁的
毛岸英也被一同抓进监狱。母亲牺牲后,被保释出狱。
仔细思考一下这段历史,就会觉得疑点重重。
1。毛在1927年上井冈山之后不久,就和有年方十七岁,有"永兴一只花" 之称的
贺子真同居了,杨开慧在被捕时已经是被抛弃了三年的半老徐娘,为什么何健反倒
要逼迫她和毛离婚?那年头儿,党的头目被抓过的为数不少,诸如彭真,薄一波之
类,都是写过反共启示才被放出来的。据江青考证,周恩来也曾化名伍豪写过反共
启示,不过老周是死不承认。为什么到了杨开慧这里变成了写离婚声明了呢?说何
健此举是为了打击毛泽东更是笑话,就好比说包知府为了打击陈士美应该强迫秦香
莲和陈士美离婚一样。
2。如果何健真的和毛泽东仇深似海,要杀毛的家人以泄愤的话,怎么会杀了被事
实上休掉了的杨开慧倒放了毛的三个儿子?中国历史上一直是讲究"斩草除根" ,
女人可以放,儿子无论如何不能留下来。有名的"赵氏孤儿" 的故事,就是从饶
了怀孕的公主,但是一定要杀生下来的儿子开始的。"女生外向" ,被休之妻在
中国历史上是认为和夫家无关的。据说清朝的年羹尧在得知雍正要对他下手之后,
就把一个怀孕的小老婆休掉了,以图保存一线血脉。那何健是个旧军阀,岂有杀了
毛的前妻反而留下他的三个儿子将来好报仇的道理?这个道理就连蛮夷之邦的俄国
老毛子都懂。故而毛的儿子毛岸英在俄国被待若上宾,而年老色衰后也老毛遗弃的
贺子真则到了俄国就被关进了疯人院。
3。近来一些有关杨开慧回忆录中中提到,杨曾几次提出要去井冈山,但是毛不同
意,要她留在长沙做地下工作。一个孤身女人自己带三个孩子,,家务事就忙得她
掰不开镊子了,哪里有多少精力来搞革命工作?大概只是毛怕她上了井冈山和贺子
真大打出手的托辞而已。
4。就是杨开慧真要搞地下工作,至少应该找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隐居才是。为什么
反道一直在离长沙不远的老家板仓住着?要知道杨的老爹是大学教授,在板仓那小地
方是大大的名人了。杨开慧住在老家树大招风,为何不搬走?
5。如果毛泽东真为杨开慧着想,就是不敢接她上井冈山,也应该把她送去什么
上海香港之类的安全地带。老共当时也不是没钱,杨死了以后,她的三个儿
子不就被送去上海了么?就是毛泽东真想省钱,把杨开慧安置在长沙附件开
销小啊。那么,兔子不吃窝边草,你的部队就不应该对长沙进行骚扰才对。
话说水浒里的宋江抓到秦明之后,想逼迫入伙,就派人扮装成他的样子去打
青州,当时秦明的老婆孩子还在青州城里呢。结果青州知府大怒,就把秦明
的老婆的砍了头。当然,那秦明也不是什么好人,一旦花荣答应把自己的漂
亮妹子嫁给他,马上就忘了杀妻灭子之仇,跟宋江干革命去了。民间有传说
秦明早就看上了花荣的漂亮妹妹,就提出要花荣把妹子嫁给他才肯入伙。那
花小姐也是大家闺秀,死活不答应做小老婆。秦明急了,才想出一条借刀杀
人的毒计,自己带人去佯攻青州,借知府之手杀了自己的黄脸婆,才把花小
姐娶到了手。
"投鼠忌器" ,乃是造反的基本常识。一定要把家小安置好了才能安心干革
命。轰天雷凌振被抓上梁山,宋江利诱他入伙,凌答道:"小的在此趋待不
妨;争奈老母妻子都在京师,倘或有人知觉,必遭诛戮,如之奈何!"就连
李逵那样的粗人,也知道要把老娘接上山去,别让官府抓了。
那么我们看看杨开慧被杀前几个月毛泽东在干什么:
"两打长沙" !
真是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吓一跳。看一下官方公布的那一段时间表:
1930年7月22日到27日,彭德怀带领2万红军攻打长沙,只杀得血流
成河。红军占领长沙后,捣毁了国民党省政府、省法院等机关,救出毛泽
东的弟媳王淑兰。彭德怀打长沙,毛当然知道,救出了毛的弟媳,大概也
是受毛所托。奇怪的是,怎么不托附彭去看看同在长沙附近的杨开慧呢?
8月5日,红军在何键的大举反攻下,主动撤离长沙。老共打长沙杀了那么
多人,何肯定应该报复。毛为什么不赶快把杨母子转移到别处去,反而留在
长沙等着挨抓?不过也奇怪,何偏偏没有抓杨开慧。说何不知道杨的住处那
是瞎掰,杨在那里住了三年了,又带着三个孩子,杨家又是长沙大家族,人
来人往的,能瞒得住谁呢?大概还是何觉得毛已经另有新欢,抓了杨也意思
不大,而且欺负孤儿弃妇坏了自己的名头,所以也没答理杨家母子。
有趣的是,官方的党史上却声称毛对彭打长沙毫不知情,是8月7日看到一
张上海的报纸才知道有打长沙这么一回事儿。要知道彭是奉了中央的命令打
长沙的。毛岂能连中央的命令都不知道?毛号称是军事家,井冈山在湖南和
江西交界之处,兵法上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毛在长沙附近怎么也得有
几个细作探听消息才是,如何会傻乎乎地对长沙血战一无所知?非要说毛在
长沙丢了两天以后才知道有打长沙之战,岂不是还不如绿林土匪有头脑?
8月23日,毛泽东任总政委和党的总前委书记,朱德任总司令。24日,总
前委作出了第二次进攻长沙的决定。二打长沙是毛亲自领兵了,你倒是先
把杨开慧母子接出来呀?嘿嘿,他老人家偏偏不做。
8月30日,毛带领4万红军向长沙发起攻坚战。但终因缺乏攻坚训练及相应
的炮火支援,进攻不能奏效。呵呵,老毛的4万军队还不如老彭的2万军队
能打,你叫老毛如何不嫉恨老彭?
9月4日起,双方陷入僵持状态。
10月,毛泽东说服了党中央的代表和红一方面军的干部,主动撤出了进攻
长沙的战斗,安全返回到赣南根据地。你老毛在长沙地区烧杀了一个来月,
怎么就不去看看自己的老婆孩子呢?
一九三零年十月中旬的一天,杨开慧和儿子毛岸英被抓到长沙警备司令部。
最奇怪的是,老毛刚刚撤退,杨就被抓起来了。更奇怪的是,有些党史专家
们把毛从长沙撤退的日子改为9月,而将杨被抓的日子改为10月24日。不
是有点儿欲盖弥彰了么?
1930年11月杨开慧被杀于长沙浏阳六外的识字岭。
杨被杀之后,毛没有任何悼念之词,倒是在几个月后写了充满“革命豪情”
的两首词: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春)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宵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夏)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全军如卷席。
有人泣,
为营步步嗟何及!
这两首词写得平平,但是没有丝毫悲伤之意。反倒是“同心干” “枪林(临)
逼” 颇有淫词之嫌。庄子死了老婆“鼓盆而歌之” ,老毛死了老婆,简直是
乐得手舞足蹈了。
破解任何案子第一个要问的问题就是:谁能从中受益?常言道中年男人三件
喜事:升官发财死老婆。似乎毛泽东才是杨开慧之死的收益么?
毛泽东偶然不慎时说过:“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难道是一时良心发现?
毛和杨的共同同学萧瑜在“和毛泽东一起行乞” 一书中更是明确指出:
“是润之杀了开慧。”
莫非真是毛泽东杀了杨开慧?
老毛对知识分子一直是充满了嫉恨,大约也是当年被北大拒绝录取留下的后
遗症。这点和老希也相似,老希的申请被艺术学校的犹太教授拒绝以后遂和
犹太人结了死仇。故所以老毛找女人也无甚品位,大抵找的都是没有什么才
学的胸大无脑的女人。
毛一生中和他保持过长期关系的女人有杨开慧,贺子真,江青,张玉凤,孟
锦云和谢静宜。杨外表一般,小眼睛,但是是个有思想的才女。而其它女人
则恰恰相反,都是智力不高的美女。毛当年追杨大概也和现在的某些农村学
生追教授女儿的想法差不多,爱不爱是另一回事儿,攀个高枝儿么。杨的老
爹虽然知道毛有几分才,但是觉得他厚黑太过,非情义之人,并不赞成爱女
嫁给他,而希望她嫁给另一同学萧瑜。只是萧已有了老婆,杨老爹又早逝,
毛才把杨开慧追到了手。小杨大概觉得是对不起老爹,不好意思请亲朋好友
来呀,所以拒绝和毛举行正式婚礼。
婚后,两人生了三个孩子,口角渐多。据党史专家们考证,是:
“杨开慧过分地依恋了毛泽东。毛泽东对这种过分的依恋很恼火,甚至厌烦,
他想成其为事业,这种儿女情长无疑影响了他在事业上的进取。毛泽东便写了
一首诗赠给杨开慧:
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
君看菟丝蔓,依倚榛与荆。
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
樵童砍将去,柔蔓与之并。
这首诗让杨开慧误解了,她的自尊心受到了强烈的伤害。
也就是从这时,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爱情便开始产生了裂痕。从那以后,他们
经常吵架,。。。。。。毛泽东要出门远行,杨开慧不想让毛泽东走,但又不直
说,却让毛泽东带上孩子一起走。毛泽东感到恼火和好笑。最后毛泽东还是愤然
出走。”
呵呵,明明是遗弃,还有什么可“愤然” 的,越描越黑了不是。还有人考证出
来毛的那首号称写给杨开慧的诗,“挥手从兹去,”其实不是写给杨的而是写给
他的童养媳罗氏的。那罗氏也死得不清不白,大冬天的,毛氏家谱上居然说是死
于痢疾。
1 9 3 0年的时候,老毛只是个小小的中央委员,周恩来,项英,陈毅,欺负
过他的人没有一百也有七八十,所以后来老毛一个一个报复,美其名曰十次路
线斗争。那年头儿,党还特别爱管私事儿。张国焘回忆说在1 9 2 6年党的政
治局会上,蔡和森太太向警予首先报告在其丈夫蔡和森离沪期间,她与彭述之
发生了恋爱,。。。。。。陈独秀先生开始赞许蔡向的结合,表示不愿见他们
因此而离异。继而他批评彭述之不能自我节制,有伤同志的亲爱关系。彭向二
人都因此受到了处分。就是后来老毛掌了大权以后,想娶江青,政治局也横加
干涉,最后还给老毛定了约法三章,包括2 0年内不许江青参政。结果大家都
知道了,江青怀恨在心,20年期满就疯狂地搞起了文化大革命。
近来有帮闲人考证出,虽然老毛在井冈山和贺子真见面没几天就同居了,但是
没有结婚,一直到一九三一年(呵呵,刚好是杨尸骨未寒啊)中共中央通咿他
?z劫婚的?Q议才结婚,并借此说明毛还在爱着杨开慧。
不过那贺子真可是个火爆脾气的醋罐子,后来在延安曾为了吴当着老毛
的面大打出手。在井冈山时年轻气盛,手下人马又多,老毛只是个上门
女婿,贺岂有甘心做小妾之理?肯定天天逼着老毛休了前妻。把她扶正。
所以呀,故事大概是这样:
老毛给杨开慧写信提出离婚,并向中央写报告汇报思想。杨见信大怒:你
小子当年死乞白赖地缠着我求婚,山盟海誓的,如今老娘给你养了三个孩子,
累成黄脸婆了,你倒想休妻?门儿也没有!于是写信也向中央申诉。
1 9 3 0年的党中央还是海龟们和知识分子掌权呢,收到了老毛和小杨的信之
后,对毛的离婚申请想必是大加批判。理由也很简单,杨开慧是1 9 2 1年入
党的老党员,有知识,人缘又好。杨的老爹又和党的创始人陈独秀和李大钊是
好朋友。而贺子真只是个女土匪而已。
党不批准和杨离婚,贺这里又逼得紧,八成还威胁老毛如果不把老娘扶正,老
娘就揭你的老底,你也就休想在井冈山上混下去。自古枭雄们都是权利如手足,
妻子如衣服,如果不是涉及权力的话,老毛也不会对离婚的事儿太热心。
话说老毛刚上井冈山时,要人没人,要枪没枪,在土匪头子袁文才和王佐山寨
中寄人篱下。贺子真的哥哥贺敏是山寨的实力派,和袁王二人又是同学,交情
甚厚,老毛追求贺子真也是为了拉拢贺敏,发展自己的实力,架空袁王二人。
要不老毛怎么会提出宋江架空晁盖的理论呢,就是因为他当年也就是个宋江。
后来朱德的队伍也上了井冈山,强龙直压地头蛇啊,红军也变成朱毛红军了,
老毛落到了第二位。朱德为人厚道,渐渐地,袁王二人也由毛派变成朱派了。
老毛一见自己后院起火了,无毒不丈夫啊,就在1930年初派人火拼了袁文才
和王佐二人,(当然,事后还要假惺惺地说是手下人乱搞,自己不知情)。此
时,老毛需要利用与袁王关系密切的贺氏家族来安抚袁王旧部,不敢得罪贺子
真,更怕她把自己杀害袁王的真相捅出去, 自己苦心经营的军队怕就要鸟兽散
了。
老毛万般无耐,看书找灵感吧。这看书可不是看马克思的书。那年头,老马的
书除了共党宣言之外,没有一本被翻译成中文的。老毛又不懂外文,最爱的参
考书乃是三国和水浒。三国里面诡计最多,可是都是对付男人的。倒是水浒里
似乎有对付女人的招数。据老毛的警卫回忆,攻进一家大财主的围子之后,老
毛就交代:好好找找,看有水浒没有。皇天不负有心人啊,结果还真找到一本
水浒。老毛视若至宝,记得里面有一段秦明借刀杀妻的么,好好复习一下。
老毛翻来复去地研读水浒啊,后来居然上瘾了,文化革命后期还玩了一大昏
招---评水浒,批宋江,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此是后话。当时是要
学秦明,学宋江,打长沙,逼迫军阀把自己的老婆抓起来杀掉。
最初老毛还想避嫌疑,自己不打,而鼓动彭德怀的队伍去打长沙。老毛对自
己借刀杀人的高招得意得不得了,还写词一首:“六月天兵征腐恶” ,特意
注明是从汀州向长沙。诗词里当然应该用的是阴历,阴历6月大致就是阳历
月了。没想到军阀何健脑筋迟钝,被老彭打了个稀里花拉也没想起来应该去
抓毛的老婆。
老毛心里这个气呀,又仔细看了一遍水浒,原来是要秦明亲自攻打,或者至
少是派人装扮成他去打,才能完成杀妻大计。于是老毛一咬牙,一跺脚,亲
自带人来打长沙。
这一仗也打得怪怪的,老毛号称是游击战的专家,打不赢就走么,可是这次
偏偏在长沙城外耗上了,而且一耗就是一个来月。要说那何健也是蠢得可以,
就是想不出有抓毛的老婆这一招棋。
一个来月,想必交战双方也互派了不少来使。刚开始都是大道理啦,这边说:
“打倒军阀反动派” ,那边说:“铲除苏俄公产邪教” 。到后来,就开始说
实话了,何健的来使说:湖南人不打湖南人,咱们合计合计你要钱要枪咱可
以分你点儿,你们去打江西人吧。老毛吭哧了半天,才说出实话:要你们帮俺
把老婆抓起来,逼她写一纸离婚声明。
何健一听这个气呀,就为这么点儿小事儿,你杀得长沙血流成河。于是很干脆
地答应下来,但是也提了条件,要毛马上撤兵,而且以后再也不得骚扰长沙。
毛也做得很光棍,立即就说服朱德退兵,而且以后红军还真的没有再也没有打
过长沙。
老毛前脚撤兵,何健后脚就抓了杨开慧。杨当时火气正大着呢,你老毛打到
长沙了,也不来看我们母子一眼,未免太绝情了。被抓起来以后,杨大概也
想大义凛然一翻,说什么:上级的姓名我知道,下级的姓名我也知道,就是
不能告诉你们之类的话。没想到马上被何健打断了,不,不,我们一不要你
交出地下党的名单,二不让写悔过书,只要在报纸上发表声明,跟毛泽东离
婚,就放你走人。杨开慧是个聪明人儿,一听就明白了:是老毛叫你们来劝
我离婚的是不是?何不住地点头,是啊,是啊,这种负心人,跟他也没意思,
离了算啦。
杨是个心高气傲之人,脾气也倔强得很。让那个负心的陈士美得意洋洋地去
娶小妞?门儿也没有!我就是要拖着你,死也不离婚。反正中央不批准,你
就也结不成婚。
何健也没啥办法,就给老毛捎信,说你老婆是湖南倔骡子,说了死也不离,
你看怎么办吧?老毛回信说什么,人固有一死,为老公的利益而死,就比泰
山还重。不过我那3个儿子希望你要保全什么的。
何健是军阀啊,杀人不眨眼,杀个女人更算不了什么了,就跟杨开慧摊牌了,
不离婚就得死,把老毛的信也给她看了。杨一看毛的亲笔信,自己爱过的人
居然一心要致自己于死地,只觉得万念具灰,这个婚是绝对不离的,活着也
没有意思,但求一死。
信件一来一往,拖了一个来月。相传行刑队的刽子手同情杨的遭遇,故意没
有打中要害。行刑队刚要走,老毛派去的细作在一边喊了起来:“没有打死,
没有打死!” 刽子手无奈才又回来补了一枪。
杨死了以后,老毛托人给何健送去了银元作酬劳。何健放了杨的3个儿子,听
任老毛把他们接去上海。
蝴蝶款款恋花飞,似乎很浪漫不是?但实际上蝴蝶的前身毛毛虫是靠吃花的
叶子为生的。不过,官方党史教导我们说,蝴蝶生下来就是蝴蝶,毛毛虫是
不存在的。
https://blog.creaders.net/u/3843/201310/164510.html
如何评价毛泽东在杨开慧牺牲前另娶贺子珍
老高的博客
毛泽东120周年冥诞即将来临,捍卫毛泽东的战役已经打响。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关于毛泽东与贺子珍在井冈山的联姻问题:如何评价毛泽东在杨开慧尚未牺牲时就另娶贺子珍?事情本身并不复杂,但如果故弄玄虚、东拉西扯、刻意掩饰,就会欲盖弥彰,越描越黑,给毛泽东大帮倒忙
老高按:毛泽东120周年冥诞(1893年12月26日~2013年12月26日)即将来临。对于仍然奉毛泽东为正朔的中共领导人和千百万毛泽东左派群众来讲,这无疑是一个隆重的节日。中国大陆已经开始逐渐掀起纪念和颂扬毛泽东的热潮。
在我看来,今年这次热潮,适逢习近平当政,有了一个新特点:不是单纯自说自话的纪念和颂扬,而是伴隨着捍卫——以反击多年来海内外对毛泽东的抨击和揭露为其前奏和重要组成部分。最近这一个来月,我们读到了中国官方媒体刊发的多篇捍卫毛泽东的大块文章,印证了坊间传说的习近平要求御用媒体要敢于“亮剑”、要夺回话语权,对反动的东西要出击,等等——
毛泽东与贺子珍联姻源于误信杨开慧已牺牲驳《晚年周恩来》对毛泽东的丑化,李捷,《中国社会科学报》
毛泽东与中南海,江仙,人民网 2013年10月15日
毛泽东与贺子珍联姻源于误信杨开慧已牺牲,李慎明,《中国社会科学报》514期,2013年10月23日
《周恩来传》作者反驳文革期间周恩来软骨头说,徐天,《中国新闻周刊》
毛泽东不是独裁者,金仁,《中国社会科学报》518期,2013年10月28日
历史回眸——毛泽东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李捷,《中国社会科学报》
…………
毕竟时代不同了,当今之世,谁还能一手遮天,迫使“万马齐喑究可哀”?且不说旅居美国的著名周恩来研究专家高文谦立即写出了回应李捷批评的文章《中国若进步,必须彻底批毛——驳李捷兼下战书》,并接受媒体采访,回应《周恩来传》作者金沖及的批评,而且中国大陆学者,也立即撰文质疑御用文章,戳穿其破绽。
好玩的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周恩来传》的主编金沖及,一边批判高文谦的《晚年周恩来》,一边却“坦承,高文谦书中引用的史料并没有编造”。
批评高文谦的文章和高文谦回答批评的文章,都已经登载在“明镜历史网”,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前往一观。我一贯认为,官方的这种反击,只要不是运用权力来压制某一方的意见,甚至封杀持有不同意见的学者,双方都有发言权,就值得鼓励,都有助于追寻历史真相。这里,我想介绍另外两篇针锋相对的文章: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慎明少将的《毛泽东与贺子珍联姻源于误信杨开慧已牺牲》,和彭劲秀教授的《就毛泽东贺子珍联姻问题与李慎明商榷》。
李慎明,《中国社会科学报》514期,2013年10月23日
就毛泽东贺子珍联姻问题与李慎明商榷【核心提示】在阅读此史料和其他相关史料时,人们心头有时会泛起这样的疑团:杨开慧1930年在长沙才牺牲,毛泽东为什么1928年在井冈山就与贺子珍结婚了呢?在现在有的小报小刊上,特别是互联网上经常看到有人甚至有组织地借此诘难甚至攻击毛主席他老人家。事实的真相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所编的《毛泽东年谱》记载:“一九二八年六月下旬,毛泽东与贺子珍在塘边一起工作的日子里,结为革命伴侣。”(《毛泽东年谱(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247页)同书此后又作如下记载:“一九三○年十一月十四日,杨开慧在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英勇就义。”(《毛泽东年谱(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上),第325页)
在阅读此史料和其他相关史料时,人们心头有时会泛起这样的疑团:杨开慧1930年在长沙才牺牲,毛泽东为什么1928年在井冈山就与贺子珍结婚了呢?
在现在有的小报小刊上,特别是互联网上经常看到有人甚至有组织地借此诘难甚至攻击毛主席他老人家。事实的真相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笔者就这一问题先后请教了中央文献研究室的一些专家;又与《前奏: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一书的作者马社香作过交流,她直接采访过朱旦华和袁文才的嫡孙袁建芳、继子肖常隆(袁文才被错杀后,袁家建议袁文才的妻子谢梅香不改嫁,说袁家太惨烈了。谢梅香1932年招郎不离家,与袁文才的部下肖福开结婚。谢、肖结婚后育有一儿一女,儿子袁耀厚又名肖常隆,一半继承袁家祭祀,一半继承肖家血统)等人;还尽可能查阅了所能查阅的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试对毛泽东与贺子珍在井冈山联姻问题作如下七点粗略分析,以求教各位。
从促成毛贺联姻的袁文才妻子谢梅香及毛泽民夫人朱旦华的回忆分析
谢梅香生前曾对其嫡孙袁建芳和后夫儿子肖常隆等人说:“1927年,贺子珍和永新赤卫队先上的井冈山,贺子珍就住在我家里,毛主席和秋收起义队伍是后上来的。毛主席住在八角楼,与我家相隔不远。当时长沙城里白色恐怖很厉害,毛主席十分牵挂杨开慧。因当时党的地下交通已被敌人破坏,他就动员茅坪一个小店主吴福寿下山打听消息。第一次,吴福寿到了湖南茶陵和酃县,没有打听到。毛主席又提供杨开慧具体住址请他到长沙一带打听。第二次,吴福寿到了长沙,按地址也没有找到杨开慧,听到的却是杨开慧已被敌人杀害了的消息。吴福寿上山把这一消息告诉了毛主席、袁文才和王佐。后来,毛主席生病了,袁文才、王佐这才安排贺子珍照顾,并力促毛主席和贺子珍结合。”(袁文才嫡孙袁建芳在《我的爷爷袁文才》一书写毛贺结婚的时间是1928年5月,《毛泽东年谱》写毛贺结婚时间是1928年6月下旬,马社香的《前奏: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认为是1928年初夏。)“袁文才、王佐张罗在象山庵请人聚了聚,吃了一顿饭,算是为毛主席和贺子珍办了婚礼。”(马社香:《前奏: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第82页,以及肖常隆一些回忆记录等)关于这一点,马社香对朱旦华访谈录亦可作为佐证。朱旦华说:“我听毛泽民说过,1927年9月至1928年长沙到井冈山秘密交通被敌人切断,井冈山上听到杨开慧已被敌人杀害,袁文才这才安排贺子珍照顾毛主席起居,后来在一座庙里为他们办了简单酒水。”(马社香:《对毛泽东婚姻家庭的几点认识——朱旦华访谈录》,《党的文献》2012年第5期)
从井冈山武装力量的特殊性分析
笔者请教过曾到井冈山实地采访过的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陈晋说:“1928年,在井冈山,当袁文才、王佐同志听说杨开慧同志牺牲后,他们即对毛主席说,毛委员,你们红军要在井冈山安家落户,你必须要有个‘压寨夫人’,这个‘压寨夫人’就是我们的干妹子——贺子珍。这样我们才能放心,不担心你们耍弄我们。”当然,毛泽东与贺子珍在艰苦的战争岁月也建立了感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与贺子珍结的婚。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部队出击赣南、闽西后,1930年2月仍在井冈山留守的袁文才、王佐被其他领导同志所错杀,这也反证了当时袁文才、王佐坚持让毛泽东与贺子珍联姻的考虑,不是没有道理的。
从1928年五六月间杨开明上井冈山不可能带去杨开慧生死确切的消息分析
杨开明是杨开慧的堂弟,也是网上所传为杨开慧带鞋子等物给毛泽东并告知杨开慧没有牺牲之人。据湖南、江西省委党史办相关资料证明,杨开明于1927年5月“马日事变”后一直在安源工作,并为组建秋收起义中以安源工人为主的第二团作出较大贡献。大革命失败后的湖南省委是几经严酷破坏。1927年11月,湖南省委书记任卓宣叛变;1927年12月,新任湖南省委书记王一飞、长沙市委书记涂正楚等20余位地方领导人被捕,先后就义(中共湖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湖南党史大事年表》,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61—63页)。1928年1月,湘鄂赣边特委成立,郭亮任书记,3月又被叛徒苏先骏告密,在长沙被捕牺牲。同月,中共安源市委交通员邓贞谦牺牲,市委工作中断(江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中国共产党江西历史大事记》,新华出版社,1999年,第58页)。1928年5月,湖南省委从长沙迁往湘潭,6月,又迁往安源。在这段时间里,杨开明没有也不可能回过板仓。研究井冈山革命斗争史著名学者陈钢(井冈山大学教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著作者之一)曾查看了当年几乎所有相关资料,均没有查到杨开明是带着杨开慧依然活着这一消息上井冈山的依据。陈钢和马社香等人看法完全一致,即1928年6月底杨开明上井冈山时带去的只能是湖南省委机关和地下交通多次被严重破坏、交通员被杀、白色恐怖严重、杨开慧很有可能牺牲的信息。此时井冈山上上下下关于杨开慧已经牺牲的传言,对杨开明也会有一定的误引。
从板仓杨开慧纪念馆掌握的相关材料分析
杨开慧从1927年9月返回板仓至1930年10月被捕,这三年除了几次短时外出,其他时间都是在长沙县板仓故居躲隐。板仓距长沙市约110华里,是平江、汨罗、长沙三县交合处,丘陵蜿蜒,较为封闭,毛泽东和杨开慧的三个孩子,此时均改姓杨。据板仓杨开慧纪念馆1962—1972年搜集的座谈资料,敌人曾三次来板仓捉拿杨开慧,但两次都被当地群众掩护并蒙骗敌人化险为夷。为了更好地保护杨开慧,当地群众还刻意四下传播杨开慧已死用以迷惑敌人视听(长沙板仓杨开慧纪念馆群工部提供的相关资料)。毛泽东动员的小店主吴福寿下山探寻杨开慧消息时,或许听到的正是这种保护性的说法,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这三年间杨开慧曾多次寻找湖南省委,因省委数度被破坏和搬迁,一直联系不上(杨开慧编写组:《杨开慧》,人民出版社,1978年,第153—155页)。由此可见,我党在1928年井冈山和板仓之间的信息交通已完全断绝。井冈山上流传的杨开慧已牺牲的消息,在当时也并非完全空穴来风。
从板仓杨开慧故居发现的杨开慧手稿分析
杨开慧在1928—1930年间写的信件、文稿等一直藏匿在杨开慧故居的墙壁之中,直至1982年和1990年故居两次整修才被发现。其分别是4000余字和1000余字共8篇文稿。对杨开慧这些文稿,湖南省博物馆专门成立了杨开慧手稿整理研究小组,2010年在湖南省委主办的《新湘评论》对其进行了比较完整的披露和解读。从中可以发现相关数点:(1)杨开慧在秋收起义数月后曾收到过毛泽东的一封信,在1929年“古历四月”收到杨开明一信前再无毛泽东任何音信。(2)杨开慧书写的对毛泽东思念诗文及信件,一封都没有送递出去。这些均与湖南省委和交通站点多次被破坏相吻合。(3)1929年1月14日朱毛红军下井冈山进军赣南,1929年1月13日杨开明奉命从井冈山出发,代表前委前往上海汇报工作。1929年2月25日杨开明在《关于湘赣边苏区情况的综合报告》中对此有专门记载。1929年初由于“军阀重开战”,革命形势有所好转,地下交通不断恢复。杨开明到达上海后,在中央可能听到杨开慧还没有牺牲的消息,便向板仓试投一信与杨开慧联系。他还在信中向杨开慧透露了党中央有可能要调毛泽东到上海工作的消息。这封信从上海辗转到达板仓,杨开慧在1929年古历四月初八(即公历1929年5月16日——笔者注)给杨开明即“一弟”回信。回信说:“接到来信,万分喜慰”;“他(指毛泽东——笔者注)未必能来上海吧?我到(应为“倒”——笔者注)愿意他莫来上海哩,我又要不放心了啊!”杨开慧在此信中还写道:“你(指杨开明——笔者注)能回家一转,极所盼望。”(湖南省博物馆杨开慧手稿整理研究小组(欧金林执笔):《开慧之死,百身莫赎——杨开慧手稿试读》,《新湘评论》2010年第20期,第6—17页)从此信中也可以进一步证实杨开明自大革命失败后,再未回过板仓。这一点与板仓杨开慧故居的研究也是吻合的。另外,杨开慧手稿中也明确标明此回信“没有发去”。这说明,即使在1929年,板仓对外的地下交通尚且没有完全恢复,更遑论1928年了。
从1929年11月毛泽东给李立三的信中分析
1929年11月28日,毛泽东从福建长汀给政治局常委李立三写了一信:“多久不和你通讯了,陈毅同志来才知道你的情形。我大病三个月,现虽好了,但精神未全复元。开慧和岸英等,我时常念及他们,想和他们通讯,不知通讯处。闻说泽民在上海,请兄替我通知泽民,要他把开慧的通信处告诉我,并要他写信给我。”(引自《毛泽东年谱(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上),第290—291页。《寻踪毛泽民》第124页刊印的毛泽东此信手迹,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
这封信反映了以下信息:
1.1927年9月至1929年11月,上海与根据地之间的详细信息主要靠来往人转达,当时两地间沟通往返转达高层生活信息的人,陈毅当为第一人。陈毅于1929年7月底离开闽西上杭,代表红四军前委去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10月22日携中央“9月来信”回到闽西。故信中第一句话是“多久不和你通讯了,陈毅同志来才知道你的情形。”一个才字,突显了陈毅此次往返第一次带来“情形”,其中可能包括杨开慧尚未牺牲消息的重要性。
2.由于是红四军前委代书记陈毅前往中央,才能与李立三、周恩来等负责同志有比较深入广泛的交谈,毛泽东的故友李立三也才可能会问及毛泽东的生活实况,故毛泽东信中第一句“你的情形”应该同时包括着第二重含意“你(告知的)的情形”,言下之意可能会包括杨开慧尚未牺牲的信息,同时包含陈毅汇报的毛泽东与贺子珍是在井冈山误传杨开慧牺牲的情况下联姻的缘由。所以,毛泽东信中自此以下的内容均是围绕此展开的。
3.由于陈毅在上海中央和福建长汀红四军两地间,在李立三与毛泽东间,可能已汇报沟通了杨开慧尚未牺牲与井冈山在误传杨开慧已经牺牲的情况下毛贺在井冈山联姻的情况,故毛泽东才在给故友李立三的信中坦诚、坦然地真切表示:“开慧和岸英等,我时常念及他们,想和他们通讯,不知通讯处。”对于这一点,还可以反设理解。如果毛泽东在与贺子珍联姻时明确知道杨开慧还在人世,那么,在陈毅去上海全盘向李立三等人如实汇报后,人之常情,毛泽东会在此信中对先前的毛贺联姻解释一二。
4.毛泽东给李立三的信,同时从侧面证明了陈毅是带给毛泽东杨开慧还活着消息的第一人。所以,毛泽东即使大病初愈,精神还未复元,即迫不及待地向李立三要杨开慧的通讯处。进一步写道:“闻说泽民在上海,请兄替我通知泽民,要他把开慧的通信处告诉我,并要他写信给我。”
5.接上继续分析,毛泽民在上海既然知道杨开慧的通讯处,又知道毛泽东对杨开慧母子的牵挂,为什么不及时告知毛泽东呢?这只有一个可能解释,毛泽民深知哥哥对嫂嫂的感情,哥哥与新嫂嫂是在1928年井冈山误传杨开慧牺牲的情况下结婚的。如果哥哥后来知道杨开慧还活着,情感将何等痛苦。故毛泽民到上海知道了杨开慧还活着,便一方面未及时告知毛泽东,另一方面从上海寄钱接济杨开慧母子。据板仓杨开慧纪念馆解说,杨开慧在最后一年唯有毛泽民从上海接济她们。在1929年古历四月杨开慧给杨开明的一信中写道:“我决定把他们——小孩们托付你们:经济上只要他们的叔父长存,是不至于不管他们的;而且他们的叔父,是有很深的爱对于他们的。”(湖南省博物馆杨开慧手稿整理研究小组(欧金林执笔):《开慧之死,百身莫赎——杨开慧手稿试读》,《新湘评论》2010年第20期,第14页)此处深刻揭示了毛泽东兄弟对杨开慧母子感情在特定条件下的不同牵挂,对革命女性杨开慧、贺子珍的信息传递均包含着一种发自肺腑的尊重,这种知心知情,跃然于纸。
故从以上五点分析毛泽东给李立三的信,清晰可见毛泽东是陈毅归来交谈后,才可能确切知道杨开慧依然活着这一消息的。从这一点反过来更加可以看出,在1928年毛贺联姻之日,正是井冈山误传杨开慧牺牲之时。
1928年井冈山内外斗争极为严峻,毛泽东被中共中央撤销政治局候补委员,此决定于1928年3月传达到井冈山时,却被误传成开除党籍。6月,杜修经、杨开明代表湖南省委对前委做法仍提出严厉批评。面对湘赣之敌连续四次对井冈山进剿,从一定意义上讲,当时井冈山上几乎所有人都在九死一生之中。回归历史,我们不应把1928年初夏井冈山误传杨开慧牺牲后,毛贺这才在井冈山联姻,与1929年10月毛泽东才得知杨开慧依然活着这两个基本事实的先后顺序相混淆和相颠倒。正因残酷复杂的战争岁月,造成了如此令人遗憾的史实。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英勇就义于长沙识字岭。当从国民党报纸上看到这一消息之时,毛泽东写下了“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如此悲痛欲绝、字字千钧的绝响,其情之深,其悲之切,其中还可能包括自我责备之烈,更可能是对敌人凶残暴行痛恨之烈,日月可鉴。1957年2月,杨开慧当年的好友、柳直荀烈士的夫人李淑一写信给毛泽东,请求抄寄毛泽东1920年写给杨开慧的那首《虞美人·枕上》。李淑一的来信,又一次掀作毛泽东内心世界那难以平息的波澜,他又满怀深情地写下感天动地的千古绝唱《蝶恋花·答李淑一》。在这首词中,毛泽东向苍天倾泼其对杨开慧的眷恋、思念之情,调遣月宫嫦娥舒展广袖,在万里长空为杨开慧、柳直荀等千万忠烈翩翩起舞。这是何等的大爱、深爱!这一切均与1929年11月与李立三之信反映的感情一脉相承。如此深情真情才能化作倾盆泪雨穿越历史,穿越心海,穿越苍穹,写出“我失骄杨”之绝唱。
从戚本禹就此事请教周恩来的回忆分析
1994年,海外出版了国外相关情报机构刻意编造的李志绥的《毛泽东的私人医生回忆录》。此所谓回忆录,竭尽造谣污蔑之能事,刻意从个人私生活角度攻击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笔者认为,戚本禹在“文革”中是罪人,但是在此事上却为毛泽东讲了公道话。香港《明报月刊》1996年6月号上发表《戚本禹批判李志绥的回忆录》,一万多字的问答录把李志绥厚厚的一本书,批得淋漓尽致。戚本禹在其中说:“在私生活的问题上,可以指责毛泽东的不是李志绥所编造的那一大堆谎言,而是他在井冈山上同贺子珍的婚姻,因为毛贺联姻时,毛泽东与杨开慧婚约仍然存在。说实话,一九六六年夏天我曾向周恩来询问过这一段历史,周恩来的答复是,当时井冈山的人听说杨开慧已经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朱德将军也有过类似的情况(指伍若兰仍在狱中,误以为牺牲,朱德与康克清结婚——笔者注),当时中央对这些问题已有过解释。”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当年毛泽东与贺子珍在井冈山的联姻,是鉴于当时处于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特别是严酷的白色恐怖环境之中,由于人们的误传和误判所造成的。处于和平时期特别是通讯异常发达的今天的我们,则不应对此进行过多甚至不当的责难。
现在,国内外一些媒体在资本的操纵下,集中力量非议特别是诬蔑攻击毛泽东。对毛泽东能否正确评价,绝不仅仅是关涉甚至并不是关涉他老人家个人的是非、功过和荣辱,而且是关涉党、国家和民族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大事。今年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利用此契机,专门组织力量,有选择地、有理有据清理回答人们心头的疑问,特别是回应别有用心人的肆意造谣和攻击,十分有必要。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彭劲秀,共识网
近日拜读李慎明先生大作——《毛泽东与贺子珍联姻因误信杨开慧已牺牲》一文(以下简称《李文》),总的感觉是,此文主观臆断,歪曲事实,东拉西扯,闪烁其词,笔者不敢苟同。
人所共知,毛泽东的夫人杨开慧是1930年11月14日在长沙识字岭被敌人杀害的,而毛泽东是在杨开慧就义前两年多的1928年6月在井冈山与贺子珍正式结婚的,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事实。
在当时那个年代,发生这样的事不足为奇。我们不能以现在的道德观念和评判标准苛求前人。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有人总是为尊者讳,于是千方百计地找借口,乃至不惜歪曲事实,硬说毛泽东是在获知杨开慧被敌人杀害后才与贺子珍结婚的,笔者认为这种说法缺乏事实依据,难以令人信服。根据自己的浅陋所知和个人思考,草成一文,与李慎明先生商榷。
所谓吴福寿打听到“杨开慧已被敌人杀害”之说是弥天大谎
《李文》说:“谢梅香生前曾对其嫡孙袁建芳和后夫儿子肖常隆等人说:‘1927年,贺子珍和永新赤卫队先上的井冈山,贺子珍就住在我家里,毛主席和秋收起义队伍是后上来的。毛主席住在八角楼,与我家相隔不远。当时长沙城里白色恐怖很厉害,毛主席十分牵挂杨开慧。因当时党的地下交通已被敌人破坏,他就动员茅坪一个下山打听消息。第一次,吴福寿到了湖南茶陵和酃县,没有打听到。毛主席又提供杨开慧具体住址请他到长沙一带打听。第二次,吴福寿到了长沙,按地址也没有找到,听到的却是杨开慧已被敌人杀害了的消息。吴福寿上山把这一消息告诉了毛主席、袁文才和王佐。”
对吴福寿去长沙打听杨开慧的消息一事,《李文》借谢梅香之口说“第一次,吴福寿到了湖南茶陵和酃县,没有打听到”。这就令人生疑了。因为,当时杨开慧带着孩子在长沙郊外的娘家板仓居住,吴福寿跑到茶陵和酃县(1994年改为炎陵县——彭注)干什么?读者可以打开湖南省地图看看,茶陵和酃县与长沙距离很远,到那里怎么能找到杨开慧呢?
至于《李文》引用谢梅香说“第二次,吴福寿到了长沙,按地址也没有找到,听到的却是杨开慧已被敌人杀害了的消息。”这同样令人生疑。因为,这位吴福寿不是一个普通的、没有见过世面的小土店主。据刘晓农先生《揭开“杨开慧牺牲后毛贺成婚”的历史谜团》一文披露,吴福寿“1864年出身小康家庭,青少年时读过私塾,写得一手好毛笔字。他从18岁起投师学徒打银子,成了一名行艺四乡的银匠。后在茅坪借亲戚谢池香的房子开设了一间小伙铺兼银匠店,挂出了‘吴义盛号’的招牌。”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来到茅坪后,多次到过“吴义盛号”,与吴福寿成了“感情融洽的忘年交”。而且,“由于吴福寿的社会阅历甚广,善于外出打探消息,因此成为袁文才秘密交通站的交通员,多次以银匠的职业为掩护,到酃县、茶陵一带打探敌情。”
如此一个“社会阅历甚广,善于外出打探消息”的“秘密交通站的交通员”,又有银匠职业这个身份作掩护,走村串户到板仓找到杨开慧,传递毛泽东对她的挚爱和思念之情,并非难事。笔者曾专程从长沙到板仓参观杨开慧故居,拜谒杨开慧墓茔,深知杨家在板仓的名望,只要吴福寿到板仓,完全可能打探清楚杨开慧的近况。然而,吴福寿没有打听到杨开慧的真实情况,却打听到杨开慧已被敌人杀害的虚假消息。
笔者要问:一、杨开慧在板仓,吴福寿究竟去没有去板仓?如果去了,为什么不去杨家见杨开慧?如果没有去板仓,为什么不去?二、吴福寿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听什么人说杨开慧已被敌人杀害了的?像毛泽东这样的“共党”著名人物,其夫人被擒获并处死,在他们看来是天大的功劳,必定是要在报纸上大肆宣扬的,吴福寿为什么拿不出任何的证据呢?三、吴福寿回到井冈山向毛泽东汇报说杨开慧“已被敌人杀害”,由于心虚,他还说了一句:“毛委员,不要太难过了,也许是我打探得不准”。作为一个“社会阅历甚广,善于外出打探消息”的“秘密交通站的交通员”,竟然说出“也许是我打探得不准”这样模棱两可、不负责任的话,这难道是开玩笑吗?毛泽东怎么能对这样极不确切、极不负责的虚假消息不加盘问,轻率地信以为真呢?这样的说辞,违背常理,不能自圆其说,令人难以置信。
其实,当时,对夫君非常忠贞的杨开慧正在板仓对毛泽东朝思暮想,望眼欲穿,并在诗中牵挂毛泽东“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据《文汇读书周报》2012年3月30日转载金振林原题为《杨开慧对毛泽东的忠与爱》一文披露,1990年再度修缮杨开慧的卧室时,在室外屋檐下发现杨开慧就义前1930年1月28日写的手迹,其中不仅表达了杨开慧对毛泽东一往情深的忠贞和思念,也流露出杨开慧对毛泽东的猜测和疑虑,甚至写下“他丢弃我了,一幕一幕地,他一定是丢弃我了”的血泪之言。在1929年12月26日毛泽东36岁生日时,杨开慧下了面条,遥祝毛泽东平安健康。但在桐油灯下写的散记中仍流露了“天哪,我总不放心他。只需他是好好地,属我不属我都在其次,天保佑他罢”的话。足见杨开慧对毛泽东的忠贞和疑虑。然而此时,毛泽东与贺子珍早已举行婚礼一年多了!
有关资料显示,1930年12月,毛泽东在江西吉水县木口村,当从报纸上惊悉杨开慧殉难的噩耗时,十分哀痛。他当即寄去30块光洋和一封信给杨开智,并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随后,板仓人遵照毛泽东的嘱托,给杨开慧修墓立碑。这是毛泽东获悉真实消息后的真实感情和真实表现,与听了吴福寿虚假汇报后的表现完全不同。一真一假,两相对比,吴福寿茅坪汇报的谎言昭然若揭!
所以,对吴福寿在杨开慧健在时毫无根据地说“杨开慧已被敌人杀害”,我认为,这种说法,如果不是道听途说,就是他的刻意编造。对这样的弥天大谎,任何具有正常思维的人都不会轻易相信,而李慎明等人却不加思考,信以为真,并据此对不同意见无限上纲,横加污蔑,这种态度和做法实不足取!
袁文才不希望毛泽东在井冈山“安家落户”
《李文》在“从井冈山武装力量的特殊性分析”一节中引用陈晋的话说:“1928年,在井冈山,当袁文才、王佐同志听说杨开慧同志牺牲后,他们即对毛主席说,毛委员,你们红军要在井冈山安家落户,你必须要有个‘压寨夫人’,这个‘压寨夫人’就是我们的干妹子——贺子珍。这样我们才能放心,不担心你们耍弄我们。”
所谓“压寨夫人”,这是一句江湖话,用在共产党领袖身上甚为滑稽。袁文才、王佐当时是否说了这样的话,有待研究。笔者认为,毛泽东是1927年10月到达井冈山宁冈县茅坪的,袁文才、王佐怎么可能刚见面就给不熟悉、不了解的毛泽东作媒人,把不到20岁的贺子珍介绍给三十四五岁的毛泽东做“压寨夫人”呢?《李文》引用这段话,是要说明袁文才、王佐力劝刚到井冈山的毛泽东“必须要有个‘压寨夫人’”,其目的是想用“压寨夫人”牵住毛泽东,使毛泽东率领的红军“在井冈山安家落户”。
史实并非如此。
当时,作为地方军事势力首领的袁文才等人出于种种顾虑,对毛泽东到井冈山,内心深处并不十分欢迎,有不久前新发现的袁文才致毛泽东的一封信为证:
毛委员:
敝地民贫山瘠,犹汪池难容巨鲸,片林不栖大鹏。贵军驰骋革命,应另择坦途。
敬礼
袁文才叩首
这封信的意思是说:我们这个地方民众贫穷,土地瘠薄,犹如一汪浅水池容不下巨鲸,一片小林无法让大鹏栖息一样。贵军为了革命事业纵横驰骋,应当另外选择更好的地方才能大展宏图。显然,袁文才这封信的实质是婉言拒绝,不希望毛泽东的队伍在井冈山常驻。那种说袁文才、王佐欲将贺子珍介绍给毛泽东以拴住毛泽东在井冈山“安家落户”的说法不攻自破。
1930年2月23日凌晨,袁文才、王佐双双被冤杀,用李慎明的话说,“1930年2月仍在井冈山留守的袁文才、王佐被其他领导同志所错杀”!
毛泽东与贺子珍结婚一年多后还要与“开慧和岸英”通讯
《李文》在“从1929年11月毛泽东给李立三的信中分析”一节中说:“1929年11月28日,毛泽东从福建长汀给政治局常委李立三写了一信:‘多久不和你通讯了,陈毅同志来才知道你的情形。我大病三个月,现虽好了,但精神未全复元。开慧和岸英等,我时常念及他们,想和他们通讯,不知通讯处。闻说泽民在上海,请兄替我通知泽民,要他把开慧的通信处告诉我,并要他写信给我。’(引自《毛泽东年谱(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上),第290—291页。《寻踪毛泽民》第124页刊印的毛泽东此信手迹,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
毛泽东给李立三的信至少说明,写信时毛泽东认为杨开慧活着(事实上也确实活着),所以才焦急地询问杨开慧母子的情况,急欲跟妻儿取得联系。在这里,请读者朋友注意,毛泽东从福建长汀给李立三写信的时间是1929年11月28日。此时,毛泽东已与贺子珍结婚一年多时间了。如果毛泽东确信吴福寿关于杨开慧“已被敌人杀害”的谎言,那么,他怎么还会在与贺子珍结婚一年多后还给李立三写信要与杨开慧母子通讯联系呢?我说吴福寿打听到“杨开慧已被敌人杀害”之说是弥天大谎,1929年11月28日毛泽东从福建长汀给李立三写的这封信又是一个有力的佐证,任何故弄玄虚、东拉西扯、刻意掩饰和歪曲历史真相的虚言伪词都不攻自破!
对“戚本禹向周恩来询问”毛贺联姻一事的质疑
《李文》在“从戚本禹就此事请教周恩来的回忆分析”一节中说:“1994年,海外出版了国外相关情报机构刻意编造的。此所谓回忆录,竭尽造谣污蔑之能事,刻意从个人私生活角度攻击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笔者认为,戚本禹在‘文革’中是罪人,但是在此事上却为毛泽东讲了公道话。香港《明报月刊》1996年6月号上发表《戚本禹批判李志绥的回忆录》,一万多字的问答录把李志绥厚厚的一本书,批得淋漓尽致。戚本禹在其中说:‘在私生活的问题上,可以指责毛泽东的不是李志绥所编造的那一大堆谎言,而是他在井冈山上同贺子珍的婚姻,因为毛贺联姻时,毛泽东与杨开慧婚约仍然存在。说实话,一九六六年夏天我曾向周恩来询问过这一段历史,周恩来的答复是,当时井冈山的人听说杨开慧已经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朱德将军也有过类似的情况(指伍若兰仍在狱中,误以为牺牲,朱德与康克清结婚——笔者注),当时中央对这些问题已有过解释。”
李志绥的《毛泽东的私人医生回忆录》一书,我没有读过,不能妄加评论。至于被李慎明捧上天的《戚本禹批判李志绥的回忆录》,我也没有读过,也不能妄加评论。不过,这里有必要说明的是,根据戚本禹的说法,“李志绥原是北京中南海门诊部的医生。我一九五O年进中南海时,他负责给中南海的干部、工人看病。他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洋医生’,医术要比当时从解放军训练出来的土医生高,加上他看病认真负责,而且能讲出个道理来,所以大家都愿意找他看病,由此有了名声,并被选为工作模范。”戚本禹还说李志绥“给当时中南海的警卫局长汪东兴看病看得也不错,汪东兴喜欢他,遂被介绍到毛泽东那里参加保健工作。开始没有名义,大概是一九五七年整风运动前才正式出任毛泽东的保健大夫。”
就凭戚本禹本人所言,至少说明:一、李志绥医术较高,而且“看病认真负责”,曾被“选为工作模范”;二、李志绥是中央警卫局长汪东兴“介绍到毛泽东那里参加保健工作”并在此后“正式出任毛泽东的保健大夫”的;三、李志绥在中南海工作比戚本禹进中南海早,戚本禹进中南海时,李志绥早已是“中南海门诊部的医生”了。这样说来,李志绥这个人又能坏到哪里去呢?
况且,1968年1月,戚本禹被关押之后,李志绥继续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了8年多时间,直到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去世。由此可见,李志绥进中南海比戚本禹早,出中南海比戚本禹晚,在中南海和毛泽东身边工作比戚本禹的时间长。应该说,对毛泽东晚年情况的了解,李志绥比戚本禹知道的要多得多。
再之,到中南海当毛泽东的保健医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当的,不知要经过多么严格的审查,而且必须经过毛泽东本人的同意才行。如果李志绥是个坏人,他怎么能在英明领袖身边工作这么多年呢?戚本禹把李志绥说得那么坏,那么不堪,这不是对毛泽东伟大、英明的否定和损害吗?
李慎明极度赞赏戚本禹,吹嘘戚本禹“一万多字的问答录把李志绥厚厚的一本书,批得淋漓尽致”,还说戚本禹“为毛泽东讲了公道话”云云。在李慎明的眼中,戚本禹无比高尚,李志绥极端卑劣。是这样的吗?历史是最公正的判官,
人所共知,戚本禹在文革早期就丧心病狂地制造冤案,罗织罪状,诬陷无辜,残害忠良。1983年12月2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1983)中刑字第629号戚本禹的刑事判决书宣判:
查明被告人戚本禹犯罪事实如下:
一、煽动迫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朱德、副委员长彭真,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陶铸、贺龙、陆定一、罗瑞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彭德怀,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杨尙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煽动“切不要对他们发善心”,对他们进行人身迫害,诬陷朱德是“黑司令”,指使造反派韩爱晶、王大宾等对彭德怀“进行批斗迫害,致使彭德怀被打断肋骨,造成重伤。”
二、诬陷煤炭工业部部长张霖之和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万里、陈克寒、赵凡。1966年12月24日,被告人戚本禹按照江青的旨意,在北京矿业学院群众大会上诬陷煤炭工业部部长张霖之是“彭真死党”,并煽动他们“要集中炮轰,狠狠地打击”。在戚本禹的煽动下,北京矿业学院和煤炭工业部某些人连续对张霖之进行毒打、折磨。张霖之被迫害致死。”
三、策动聚众“打砸抢”,“砸毁孔庙、孔府、孔林的大量文物,使国家财产遭到严重毁坏。”
本庭经过法庭调查和辩论,对各种证据74件进行了调查。大量的书证和证人证言充分证明,被告人戚本禹的上述罪行,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足以认定。被告人戚本禹供认了大部分犯罪事实,但不承认犯反革命罪。
本庭认为,被告人戚本禹在“文化大革命”中积极参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犯罪活动,煽动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诬陷煤炭工业部和北京市委的领导人,策动聚众“打砸抢”,已构成反革命宣传煽动罪、诬告陷害罪和聚众打砸抢罪。根据刑法规定,依法判处“被告人戚本禹有期徒刑18年,剥夺政治权利4年”。
由于戚本禹的煽动,国家主席刘少奇和朱德、邓小平、陶铸、贺龙、彭德怀等开国元勋遭到残酷的迫害,不少人蒙冤而死。近半个世纪过去了,戚本禹不仅没有丝毫的反省和忏悔,反而厚颜无耻地美化自己,吹嘘文革,对这样的历史丑类,作为高级干部的李慎明居然极力吹捧、美化,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至于戚本禹自称一九六六年夏天曾向周恩来询问过此事以及所谓周恩来的答复是否属实的问题,笔者认为,现在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实确有此事。退一百步说,即使周恩来说了当时听说“杨开慧已经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也是来自于吴福寿在井冈山散布的谎言。
周恩来早已作古,他不可能出来证实此事的真伪了。但是,戚本禹这个人连国家主席都敢诬陷,他的话何足为信?!
向李慎明先生进一言
关于毛泽东与贺子珍在井冈山的联姻问题,事情本身并不复杂,关键是有些人总是故弄玄虚、东拉西扯、刻意掩饰,结果欲盖弥彰,越描越黑,在客观上造成对毛泽东更大的伤害,实质上给毛泽东帮了倒忙。这也许是李慎明始料未及的吧。
就井冈山毛贺结婚时毛泽东是否知道杨开慧已死问题,正常情况下,无论是肯定或否定,都可以充分发表意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通过交流和辩论,达成共识。这样才是正确的做法。但是,李慎明不是这样,他过度敏感,总是三番五次地无限上纲,说什么“国内外一些媒体在资本的操纵下,集中力量非议特别是诬蔑攻击毛泽东”,声称要“专门组织力量,有选择地、有理有据清理回答人们心头的疑问,特别是回应别有用心人的肆意造谣和攻击”。请问李慎明先生,你是毛泽东的全权代表吗?与你的意见不同就是“诬蔑攻击毛泽东”?就是“别有用心”、“肆意造谣”?再之,“专门组织力量”是什么意思?想要文革的闹剧和悲剧重演吗?
李慎明还说什么“在现在有的小报小刊上,特别是互联网上经常看到有人甚至有组织地借此诘难甚至攻击毛主席他老人家”等等。请问李慎明先生,你所指的“小报小刊”都是哪些?既然有“小报小刊”,必然要有大报大刊,那么大报大刊与小报小刊的判定标准是什么?你发表大作的《中国社会科学报》每周一、三、五出版,算是大报还是小报呢?
李慎明还突出点出“特别是互联网上经常看到有人甚至有组织地借此诘难甚至攻击毛主席他老人家”,请问,群众发表在小报小刊和互联网上的文章都是“有组织地”、“别有用心”的“肆意造谣和攻击”吗?我写这篇与你商榷的文章,是谁“组织”的?是受什么“资本的操纵”?在“小报小刊和互联网这样的公众平台上发表的意见尚且受到李慎明的如此蔑视,那么平头百姓的个人意见不是更没有资格进入李慎明先生的法眼吗?
十八大后,党中央号召和部署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深入群众,听取群众意见,你李慎明就是这样对待群众意见的吗?
李慎明先生,你是党的高级干部,应该具有高级干部应有的见识、水平和胸怀,不要摆着唯我独革的架势,动辄挥舞大棒唬人。鲁迅先生曾经深刻地指出,“首先应该扫荡的,倒是拉大旗作为虎皮,包着自己,去吓呼别人;小不如意,就倚势(!)定人罪名,而且重得可怕的横暴者。”他还说:“抓到一面旗帜,就自以为出人头地,摆出奴隶总管的架子,以鸣鞭为唯一的业绩——是无药可医,于中国也不但毫无用处,而且还有害处的。”谨以鲁迅先生之名言与李慎明先生共勉!
杨柳丝丝弄轻柔, 烟缕织成愁。 海棠未雨, 梨花先雪, 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 归梦绕秦楼。 相思只在, 丁香枝上, 豆蔻梢头。
http://beijingspring.com/bj2/2010/240/118202344923.htm
...
何鍵是國民軍北伐名將,北伐攻下武漢後升任國民革命軍35軍軍長,那時好歹也說得上是中共大革命時代的戰友。但1926年他在河北前線與張作霖軍浴血奮戰之時,他在後方的家人卻受到戰友的暴力衝擊。當時中共領導的農民運動在湖南搞土改,鬥地主,抄家,屠殺所謂的土豪劣紳。何健湖南醴陵人,身世貧寒,父親當過多年長工,是賣盡家中微薄田產才能送何健到保定陸軍官校就讀。按照老共階級分析,何鍵父親只能算是富農或小地主,剝削等級並不比毛澤東家高,但也未能倖免。何健在長沙的家被抄,父親被逮捕後遊街示眾,何聽到家鄉傳來的消息後後頓時全身熱血澎湧,憤恨不已,從此與中共結下樑子。當時在北伐前線作戰的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五軍的軍官多為湖南士紳階層出身,很多家人與何健父親一樣,在後方受到共產黨批鬥。湖南軍界因而反共情緒高漲。在這一反共情緒下,1927年5月21日在何鍵的指示下,駐長沙的35軍第33團許克祥部譁變“鏟共”,封鎖共產黨各機關,解除共產黨武裝、逮捕和處決共產黨人。可以說,中共農運的紅色恐怖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的原因之一,也埋下了楊開慧被殺的禍根。換句話說,何健固然是殺害楊開慧的主謀者,但毛澤東等共產黨人發動的農民運動鋪下仇恨土壤則是間接兇手。
但這還不是楊開慧遇難的直接原因。1927年4月國民黨清黨(將共產黨人從國民黨中清除,老共稱為412政變),國共正式決裂,毛澤東這年10月上井岡山後,即與妻子楊開慧從此分離,楊開慧帶著三個兒子回到長沙城外板倉娘家生活。雖然國共之間已是敵我戰爭狀態,殺得你死我活,但在長達三年時間,因為楊開慧沒有共黨活動,只是一個在家養育三子的家庭婦女,湖南省主席何鍵卻未動過念頭要抓捕這位朱毛紅軍頭子的妻子。(朱德妻子伍若藍被何鍵處決,因伍本人是紅軍,曾任紅四軍政治部宣傳部長,是在軍事衝突中被俘)。甚至1930年7月彭德懷率領紅三軍團攻佔長沙,令何健差點喪命,而且楊開慧就在他眼皮下,他也忍了。直到毛澤東8月23日再打長沙,被徹底激怒的何鍵在10月24日逮捕了楊開慧及其長子毛岸英。但何鍵還是為楊開慧留了條活路,僅要她公開宣布與毛斷絕關係。楊開慧拒絕了,11月14日被槍決。
其實楊開慧是完全可能逃過此劫。為了解關楊開慧之死的真相,《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作者張戎,在1993年9月30日訪問了當年馬日事變後的中共湖南臨時省軍委書記,代理省委書記的易禮容,後來還多次參觀楊開慧板倉故居,採訪了多位湖南當地的黨史學者,拜訪了毛的一些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並親自閱讀楊開慧的遺稿。根據這些研究和訪問,她發現毛在圍攻長沙時,楊開慧板倉之家就在毛去攻打長沙的路上,而且毛還在長沙城外整整呆了三個星期。但這三個星期他完全置他妻子和三個兒子於不聞不問,甚至沒有與妻子通過任何信息。
...
篇篇都是大粪,还这么多苍蝇围着嗡嗡叫,又不是新鲜的,饿了几天了?看把你兴奋的。:)
不是骂人,上面不是几位都说是垃圾吗?证明我没有说错。:)
选了一个被现代科学证明了的,一个有高功能犯罪倾向和人格缺陷的人做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