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根本就没有出版过少儿读物。我上小学前,已经认识大几百个汉字了。刚开始识字的小孩都有很强的阅读的欲望,我会在家里偷偷

十具
楼主 (文学城)

我上小学前,已经认识大几百个汉字了。刚开始识字的小孩都有很强的阅读的欲望,我会在家里偷偷翻父母的专业书看,是看但不能读。喜欢翻到有图示的页面,靠图文双模态去蒙语义。我妈倒是早早买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放家里,明知是way overshoot。这不能怪她,当时中国就几乎没有少儿读物。她后来又去新华书店给我买了已经停刊了的《儿童文学》的旧期刊和1966年少儿出版社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 《讲故事》丛书。为了满足我,我家还订了一份《人民画报》,彩色的。至今还记得,每一期对我都是big treat。

《儿童文学》创刊于大饥荒后的1963年。当时匮乏的物质生活让印刷品成了奢侈品,给成年人读的报刊杂志都不多,哪顾得上儿童读物。当时全国的儿童刊物只有上海的《少年文艺》一家。文革一来,出版了10期的《儿童文学》就停刊了,一停就是十年。直到1977年,《儿童文学》才得以重新出版。

1965年全国期刊出版共有790种。文革爆发后,期刊数急剧下跌,到1969年跌至最低谷,全国期刊出版仅有20种;1971年开始恢复到72种,其中文学、艺术类有3种,1972年共有194种,其中文学、艺术类有20种,以后几年逐年上升,但始终未能恢复到文革前的水平。

书籍的出版状况大体相似,1965年全国出版书籍共12566种,其中文学、艺术类有3727种;文革爆发后,书籍出版量腰斩,1966年全国出版书籍种类大约只有1965年的一半,而1967年至1969年全国出版书籍种类还不到1965年的六分之一;从1971年开始,书籍出版种类逐年上升,但是同样也没能恢复到文革前的水平。

我中学时代最喜爱的科普杂志《航空知识》,创办于1958年。大饥荒时期,居然因为缺纸而停刊。有印数亿本毛选的纸,就是没纸印刷少儿和科普读物。

 

十具
毛时代给中国的和汉语的AI大模型留下了一个先天的软肋。在世界现有的知识总量中,基于汉语文献的占比非常低。有统计说,不到5

毛时代给中国的和汉语的AI大模型留下了一个严重的残疾。在世界现有的知识总量中,基于汉语文献的占比非常低。有统计说,不到5%,尤其是社科领域。

 

w
weed123
小时候看的好像基本都是连环画,印象最深的就是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也还不错。杂志有少年文艺,儿童时代也挺不错。
w
weed123
再大一点文革就结束了,可以在图书馆借到简爱,呼啸山庄,悲惨世界,复活,苔丝等等

我自己家里有鲁迅文集,郭沫若文集等。

郭沫若早期的一些诗歌还是不错的,如“凤凰涅槃”   。 文集里似乎还有戏剧,也挺有意思。

s
sxyz
1972年的科研获诺贝尔奖,还有首次人工合成胰岛素
有言
赞!文学功底应该打得早打得扎实。-:)
走资派还在走
解放十七年来,文艺是一条黑线。从国际歌到样板戏,这之间是一个空白。
老生常谈12
文革时我买过“英雄小八路”,“鸡毛信”,“鱼岛之子”等小人书,还买过“连心锁”,“向阳院的故事”,“新来的小石柱”等儿童

小说。买的一套十万个为什么也是儿童读物。

铁甲连环马
文革10年,特别是后5年,国家已经在拨乱反正,出了大批的连环画,号称文革版连环画。甚至有精品,三打白骨精,东dengg
老生常谈12
楼主是一个极端的人,不能心平气和客观说话,总是发泄仇恨。文革时期我买了一些小说连环画等
铁甲连环马
连环画他不是行家,不必苛求。
十具
74年毛才说还是安定团结为好,出版界开始恢复。我订了《新体育》《诗刊》《航空知识》。《大众电影》到79年才复刊。毛死时

中国图书出版量还没有恢复到1966年的水平,这是铁的史实。

十具
无情的史实是,在知识爆炸的时代,76年中国图书出版量还不及66年的。后者已经是远远落后于其它大国。当然你只认粮和钢,不信

GDP。

老生常谈12
74年不是文革吗?你不是说文革没有儿童读物吗?我就是文革时期买了一些包括儿童读物的书。每天满腔仇恨胡说不利于六七十岁健康
老生常谈12
“文革中根本就没有出版过少儿读物。”,“根本”是什么意思还用我教吗?就是100%,完全的意思。
十具
你说的儿童读物很多恰恰是儿童不宜。煽动仇恨和暴力。
十具
好吧,请让我修正一下,文革期间根本就没有出版正常的儿童读物。
最接近太阳的人
那段时间,确实是"文化沙漠"时期.
十具
毛反右倾翻案是哪年?他稍有点悔意又翻脸,我们还要谢浩荡龙恩?他一句话就关大学,砸文物,关停所有刊物,从学术到文体。他连老

毛扒皮连老百姓喝茶都嫌是耽搁了他的伟业。

b
borisg
确实是胡说。文革期间出版的儿童读物名单:

https://www.xueshujie.net.cn/upload/magazine/month_1807/20180703233750395.pdf

老生常谈12
由你来定义,

你算个啥?

老生常谈12
不要指东打西,请回答1974年是不是文革?
十具
你给的这篇论文,恰恰支持了我的观点。下面是该文的摘要。

〔摘 要〕“文革”时期儿童文学研究尚属空白.“文革”时期的儿童文学出版物,整 体上没有引进出版外国儿童文学,也极少对“文革”前十七年本土儿童文学资源进行整 合重版,而全由原创作品独立支撑.这一趋向无疑造成了儿童文学出版物格局的单一 与数量上的严重稀缺.“文革”时期儿童文学是指1966年至1976年公开发表出版的原 创作品,呈现出小说一家独大,童话、寓言长期缺失.小说创作的三种叙事模式与“«闪 闪的红星»现象”以及«红雨»与少年“赤脚医生”的故事,是“文革”时期儿童文学的重要 景观.以编年纪事与原版图书内容介绍的形式,对“文革”时期儿童文学作一个文献性 质的编年勾勒,或可弥补“文革”时期儿童文学研究的空缺. 〔关键词〕“文革”时期儿童文学;小说创作;编年史;«闪闪的红星»现象

b
borisg
不要回避问题。你说的是根本没有。承认个小小的错误那么困难么?你自己这样还怎么去要求别人啊。年龄不是固执和死要面子的挡箭牌
十具
这些作者说得到位,文革时期所谓的儿童文学,就是?闪闪的红星?现象。一个娃阻止大人去救他母亲,因为她是党的人。让我们来辩论

这是什么样的革命儿童作品?

b
borisg
这个问题,其实在文革以前也是同样的,从一开始就是对全民的洗脑。但是至少还有其他非纯粹洗脑的东西存在。文革期间文化艺术可以

这个问题,其实在文革以前也是同样的,从一开始就是对全民的洗脑。但是至少还有其他非纯粹洗脑的东西存在。文革期间文化艺术可以说一无可取。

十具
我上面已经说了,“请让我修正一下,文革期间根本就没有出版正常的儿童读物”。
蒋闻铭
波网友既然知道文革中的文化艺术一无可取,那您跟帖主争论什么呢?
蒋闻铭
就老生常谈列的那些小人书,是正常的儿童读物吗?残害儿童的读物吧?就看把老生,害成什么样子了。
b
borisg
你们这几个人的问题是以死磕为乐趣。标题上改几个字很难么。有不确实的地方被人指出不该首先感谢么。
b
borisg
这不能归结于那些小人书。那些书我也读过,这里的人大多都读过,并没有使我们大部分人变成坏人。
b
borisg
行了,根据我的原则在这个问题上我的发言到此为止。
p
puyh
既然你不知道他们争论什么你插什么嘴呢?
蒋闻铭
您这个你们几个的归类,我看合适。您和老生常谈几个,也可以归成你们几个。
蒋闻铭
我不知道他们争论什么?又是一个阅读能力归了零的文盲。
十具
同意你的观点,抛开意识形态,文革中的作品的纯艺术价值是零。前苏联的文艺都没有这种100%饱和的红。赫鲁晓夫在他的自传里都

承认,封杀《日瓦戈医生》太愚蠢。国际社会认可其艺术价值并不丢苏联的脸。

蒋闻铭
谢天谢地,文革十年,没把大家都害死毒死了,算是毛泽东共产党的恩德。
p
puyh
那你说说在争论什么?看来你的理解有问题。
新手庚
蒋老师又开始贴标签了。人家波大只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已,你至于这么气急败坏的吗?:)
老生常谈12
尔说文革没有书可读,我读书是撒谎,然后又说波大文革读书是可信的,自己打自己的脸 Pia! Pia!! Pia!!
老生常谈12
我揭露日寇侵华暴行成了尔眼中钉,尔鼓吹鸦片战争正义八国联军正义日俄战争日本正义,对抵赖南京大屠杀贴美化日寇侵华贴支持
老生常谈12
是来帮中黑掐架的。只要骂中国都要来帮忙。
蒋闻铭
我说的,是您当时一个小学生,文革中不可能读出系统的有关国民党抗战的所有重大事件。在下面您抱怨我对您穷追猛打,我就停了。
蒋闻铭
您这是想继续吗?
蒋闻铭
就您给的那个书单子,里边就没几本正经书,也好意思拿出来晒,也不嫌丢人。
c
coach1960
如果说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列主义,那么八个样板戏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读报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