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则不同,政府是完全有能力和资源进行干预的,政府能救得了Bear Stearns,以及后来能救得了美林等投资银行,当然也有能力救李曼。但当时的政治环境,不允许救李曼,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国会议员,基本上都对华尔街恨之入骨,觉得这些贪婪的家伙,好的时候闷声发大财,钱财全进了自己的腰包,出了问题想让大家给擦屁股,没门!吃瓜群众本来是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来看热闹的,没料到,the joke was on me,看笑话的本身成了笑话,吃瓜群众也成了受害者,美国金融系统面临崩溃的危险,大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政府也才敢开始大力救市。
美国政府干预的问题在于干预的方法让人难以接受。It is a crime to the US taxpayers.
These people (the crimials) who created the financial crisis became wealthier after the bailout. 政府应该接管这些金融公司(Citi Bank, Bear Stearns, AIG, etc.) , wiped out the bondholders and shareholders but continue the business, just like they took over the auto company GM and Chrysler--these companies survived and US taxpayers do not suffer losses. But US government bailed them out using taxpayer money because the Wall street has too much influence over the Congress. (Banks "Frankly Own The Place" --Ill Senator Dick Durbin)
影响房价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供需关系、信用市场的松紧程度、民众的可负担能力,以及建筑成本等。
如果地产价格发生崩盘,无论是商业地产还是民居,最直接的原因可能既不是过建,也不是民众的负担能力变差,而是信用市场紧缩,甚至完全关闭。因为无论是过建,还是负担能力变差,都可以通过缓慢降低物业的价格,而不是以崩盘的方式呈现出来。只有信用市场关闭,也就是说根本贷不出款来,才会发生价格崩盘。
在次贷危机低谷,有很多物业的价格远低于建筑成本,并且租售比也相当好,一旦能买下来,就会有很好的利润。即便是这样,仍然很少有人来买,这是什么原因呢?当然,没有首付,缺少资金,恐惧等都是原因,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贷款条件过于严苛,有很多人被拒之门外,根本贷不出款来。
而信用市场的松紧程度,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干预和控制的。
美国的大萧条和次贷危机,之所以在规模上都比较惨重,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归因于政府干预不力。
大萧条时,美联储尚处于婴儿期,美联储董事会成员也大都是外行,政策漏洞百出,也不能算是意外;另外,当时也没有现在这么多统计数据和经济指标来衡量经济问题的所在,就像一个病人,只知道生病了,而无法知道病因;再加上当时政府也没有那么多资源。基本上可以说,政府在当时是没能力干预的。
次贷危机则不同,政府是完全有能力和资源进行干预的,政府能救得了Bear Stearns,以及后来能救得了美林等投资银行,当然也有能力救李曼。但当时的政治环境,不允许救李曼,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国会议员,基本上都对华尔街恨之入骨,觉得这些贪婪的家伙,好的时候闷声发大财,钱财全进了自己的腰包,出了问题想让大家给擦屁股,没门!吃瓜群众本来是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来看热闹的,没料到,the joke was on me,看笑话的本身成了笑话,吃瓜群众也成了受害者,美国金融系统面临崩溃的危险,大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政府也才敢开始大力救市。
在房贷政策上,政府在当时犯了严重的错误,加剧了地产危机的深度和广度。正确的房贷政策应该是:危机前收紧借贷政策,危机后采取宽松的贷款政策,这样才有助于房市的恢复。而在实际运作中,政府恰恰采取了相反的策略:危机前放贷无节制,危机后贷款政策又过于严格,信用市场大门紧闭,正常的人都很难贷出款来。即便有首付,贷不出款来也白搭,使得地产危机变得更为深重。
比如,危机前个人贷款个数无限制,而次贷危机开始后,个人常规贷款的最大允许额是4个。而当时,做非常规贷款的小银行又少之又少,一旦超过了常规贷款的名额,再想贷款就难上加难。
显然,政府从两次危机中,尤其是次贷危机的干预不力中吸取了教训,在后来的新冠危机,以及后来的硅谷银行倒闭过程中,都采取了果断的措施,防止了事态的恶化。尽管由于防水过度引起了高通胀,但措施本身没错,只是力度过了。
政府在新冠期间采取的一些贷款措施,就非常有弹性,不像次贷危机时带来恶果的那些死板教条的政策那么僵硬。
比如次贷危机期间,只要还不起贷款就foreclose,结果造成大量的foreclosure,压低资产价格,对房主和银行都不是好事。而新冠期间的mortgage moratorium,允许贷款延期,就要好得多。
再比如,美国以前最长的固定利率贷款是30年期。而现在,尽管美国仍然不直接发放(originate) 40年期的固定利率贷款,但对FHA loan,如果负不起30年期的贷款而违约, 政府允许把贷款改为40年期固定利率贷款,从而降低月供。
另外,前一段时间我还读过一则消息,说FHA在考虑实施一项新的措施。比如说一个FHA贷款,本金还剩20万,利率是3.5%,现在已经违约,并且逾期欠款(arrears)有4万。如果按照一般的loan modification,需要以新的利率,做一个24万的新贷款。但现在的利率太高了,有7%,房主不可能付得起。所以FHA在考虑改变规则,仍让房主保持低利率的第一贷款,而预期欠款做为第二贷款,我不知这项政策有没有实施。
实际上,在次贷危机期间,商业地产上,就采取了这种所谓的extend and pretend策略,就是说能拖就拖,比如贷款到期了,尽量使贷款延期,而不是武断地采取收回房产的两败俱伤的策略,结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在,政府又在鼓励各大银行和借贷机构采取类似的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的程度。
总之,政府现在的政策是非常有弹性,干预力度大。即使再把次贷危机的条件完全搬到现在,结果也会大不一样,危机的烈度也会小得多,因为政府已经吸取了教训,干预力度会不同。
首先,政府绝不会允许李曼破产,但就这一点,危机的深度就会减少很多。
其次,即便有大批民众负不起房贷,也不会出现像次贷危机那么多的foreclosure,政府会采取一些弹性的缓和措施。
这也是为什么,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次贷危机那样的房价大跌,基本再也不会发生了,即便有相同的条件。
当然,政府干预也不是没后果,有可能把别的风险给累积起来。
大家周么愉快!
建宁 2023/9/9
These people (the crimials) who created the financial crisis became wealthier after the bailout. 政府应该接管这些金融公司(Citi Bank, Bear Stearns, AIG, etc.) , wiped out the bondholders and shareholders but continue the business, just like they took over the auto company GM and Chrysler--these companies survived and US taxpayers do not suffer losses. But US government bailed them out using taxpayer money because the Wall street has too much influence over the Congress. (Banks "Frankly Own The Place" --Ill Senator Dick Durbin)
问题是危机后太严格, 大部分人都贷不出款来,尤其是底层的人,在房产价格最低的时候,他们根本无法买房。
结果一个救,一个不救,我感觉纯属政治问题。哈哈
奔波一日皆为房,时喜时忧太无常。
贷款很容易批,利率大约在7%中间,放贷员的态度好极了。也是太容易批,房子卖得飞快,是真的“飞”一般快。
太宽松。
累,累,累。
成千上万的人早已争论过。
严格讲零干预,国家和政府根本就不应该存在,税收和利率都不应该存在, 还有该死的法律,竟然不允许我杀人放火,干预我的人身自由。
所以这种争论,意义不大,哈哈
比如凯恩斯说:经济衰退是因为需求不足,所以政府来消费就解决了。
实际上,经济衰退恰恰是正常的,应该经历的过程。任何经济都有资源错配的部分,衰退,就是这些错配资源,经历,必须的淘汰过程。像90%人口从农业转移到其他行业的过程,不可能当中不出现所谓的“经济周期”现象。
实际上,本来大多数人是能够理解世界的,因为他如果一直在现实中生活,但由于学校教育的结果,被一系列伪装成”大师“的愚蠢的理论洗脑,反而会对现实的理解产生错误。
这个”经济周期“就是明显的例子。
和最终导致金融系统崩溃的,没有”周期“什么事情,而完全是政府充满着救世主幻想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