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回首坛对1959-1961三年困难时期的讨论,我发现很多时候网友们在一些基本立场上面都不太一致,以至于辩论的时候自说自话,交流起来很有些困难。正因为如此,最后往往就演变成了口水战,图伤和气。
我估计绝大多数的网友并不是专门为了抬杠才来网上玩儿的,偶尔打打嘴巴官司算是调节生活,整天干仗想必并不是大家的初衷。当然,可能也有个别朋友以此为乐,就图个天下大乱。这样的朋友境界太高,咱贫下中农高攀不上,和您道一声沙扬娜拉,就此相忘于江湖,好走不送。
说回到讨论问题,我总觉得还是要讲一个求同存异。如果参与讨论的双方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共同点,那就没有什么交流的必要了,还不如你走你的阳关道,俺过俺的独木桥,大家图个自在。关于三年困难时期,就事论事,我想到了几个问题,希望能够借此机会了解一下,看看大家的基本面是不是真的毫无共同之处。问题如下:
三年困难时期中国到底有没有饿死人?是/否
(如果您对问题1的选择为 否 ,不需要回答以下的问题。如果您的选择为 是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如果真的有饿死人,是不是在全国范围内有大规模的饿死人现象发生?是/否
(如果您对问题2的选择为 否 ,不需要回答以下的问题。如果您的选择为 是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如果您对问题1和问题2都选择了 是 ,请选择您所认同的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人数:
A: 一千万以下;B:一千万到三千万;C:三千万以上
如果您对问题1和问题2都选择了 是 ,请问您是否认为毛泽东对大规模的饿死人事件负有主要责任:是/否
如果您对问题1和问题2都选择了 是 ,请问您是否认为钱学森当年在《人民日报》上所发表的一系列论证亩产万斤可行性的文章对大规模的饿死人事件负有重要责任:是/否
我捣鼓这个问卷完全不是为了搞什么价值判断,也不想划什么左派右派,就是单纯地想知道网友们的真实反馈,看看大家在这个问题上有哪些基本面存在沟通的可能性。
3: B 算无奈的答案。希望今后政府公布历史资料和真实数据。
1)是,
2)否
3)天知道!争论三百年不会有正确答案。
4)从中央到基层的干部都有责任,毛负主要责任,干部只向上级领导负责,浮夸风从下刮到中央,产量虚报实收,农民基本口粮都难保。
5)半文盲的农民不大关心钱学森,许多农民不知道钱是谁?他的文章多数是城里人看,钱的影响不大,只有毛相信他,
对于没有发生的事情,任何人都不应该负有责任呀。
祝周末愉快!
只不过现在把当时的纪录尽量淡化了,似乎全国只有那几个地方饿死人。
下面是它的回答:
“在中国历史和灾害研究中,饿死十万人以上通常被认为是大饥荒,尤其是在人口基数较小的古代或地方性灾害中,这是一个相当严重的规模。判断是否是大饥荒,一般需要结合以下几个因素来看:
1. 死亡人数
• 十万人以上的死亡在任何时代都是极其严重的灾难。
• 历史上,小范围饥荒的死亡人数通常在数千至数万人,而超过十万人的死亡往往意味着饥荒的影响已扩大至多个地区甚至整个国家。
2. 影响范围
• 如果饥荒波及多个省份或地区,且持续时间较长(如超过一年),那么它一般被认定为大饥荒。
3. 社会影响
• 大饥荒通常伴随着严重的社会动荡,比如人口流离失所、大规模逃荒、盗匪横行甚至叛乱。
• 政府难以有效应对的粮食危机,也是衡量其是否为大饥荒的重要标志。
4. 历史记录中的“大饥荒”案例
• 明末饥荒(1628-1644):陕西、河南等地大旱,饿死数百万人。
• 丁戊奇荒(1876-1879):主要发生在华北地区,约1000万人饿死。
• 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据学者研究,非正常死亡人数在1500万至3000万之间。
结论:饿死十万人以上的饥荒无论在人类历史还是中国历史中,都应被视为大饥荒。而具体的认定,还需根据饥荒的范围、持续时间和社会影响进行进一步分析。”
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并不是什么权威性的定义。具体到这个问题,我想问一下,您如果认为饿死十万人以上还不算大规模饿死事件,那么请问您觉得五十万以上算不算?一百万以上又算不算呢?
信阳地委向省委报告的死亡人数为38万,信阳地方志统计的死亡人数是48.3万。时任中央调查组处长的李坚和李正海两人向中央报告的数字是105万。1961年1月13日信阳地区呈报中央最后一次统计数字显示:全区总人口808万6,526人,1959年11月至1960年10月,死亡人数107万321人,占到总人口13.2%[1]。2012年,来自南京大学的研究者将因饥荒而没有出生的人口和因饥荒而外流的人口纳入统计,并分析认为,信阳事件在该地区造成了约125万的人口损失[24]。
以此作为大规模饥荒的定义,我想应该是可以成立的。
至于说到仅仅信阳一个地区,就饿死超过一百万以上,可以说是中国有史以来,甚至是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的重大饥荒事件。
而且这还不是在战乱时期,简直是骇人听闻。
这么多年来文学城里骂钱学森的无一例外全是中黑,即不希望中国好的人。
哈哈
最近看到回首坛对1959-1961三年困难时期的讨论,我发现很多时候网友们在一些基本立场上面都不太一致,以至于辩论的时候自说自话,交流起来很有些困难。正因为如此,最后往往就演变成了口水战,图伤和气。
我估计绝大多数的网友并不是专门为了抬杠才来网上玩儿的,偶尔打打嘴巴官司算是调节生活,整天干仗想必并不是大家的初衷。当然,可能也有个别朋友以此为乐,就图个天下大乱。这样的朋友境界太高,咱贫下中农高攀不上,和您道一声沙扬娜拉,就此相忘于江湖,好走不送。
说回到讨论问题,我总觉得还是要讲一个求同存异。如果参与讨论的双方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共同点,那就没有什么交流的必要了,还不如你走你的阳关道,俺过俺的独木桥,大家图个自在。关于三年困难时期,就事论事,我想到了几个问题,希望能够借此机会了解一下,看看大家的基本面是不是真的毫无共同之处。问题如下:
三年困难时期中国到底有没有饿死人?是/否
(如果您对问题1的选择为 否 ,不需要回答以下的问题。如果您的选择为 是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如果真的有饿死人,是不是在全国范围内有大规模的饿死人现象发生?是/否
(如果您对问题2的选择为 否 ,不需要回答以下的问题。如果您的选择为 是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如果您对问题1和问题2都选择了 是 ,请选择您所认同的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人数:
A: 一千万以下;B:一千万到三千万;C:三千万以上
如果您对问题1和问题2都选择了 是 ,请问您是否认为毛泽东对大规模的饿死人事件负有主要责任:是/否
如果您对问题1和问题2都选择了 是 ,请问您是否认为钱学森当年在《人民日报》上所发表的一系列论证亩产万斤可行性的文章对大规模的饿死人事件负有重要责任:是/否
我捣鼓这个问卷完全不是为了搞什么价值判断,也不想划什么左派右派,就是单纯地想知道网友们的真实反馈,看看大家在这个问题上有哪些基本面存在沟通的可能性。
3: B 算无奈的答案。希望今后政府公布历史资料和真实数据。
1)是,
2)否
3)天知道!争论三百年不会有正确答案。
4)从中央到基层的干部都有责任,毛负主要责任,干部只向上级领导负责,浮夸风从下刮到中央,产量虚报实收,农民基本口粮都难保。
5)半文盲的农民不大关心钱学森,许多农民不知道钱是谁?他的文章多数是城里人看,钱的影响不大,只有毛相信他,
对于没有发生的事情,任何人都不应该负有责任呀。
祝周末愉快!
只不过现在把当时的纪录尽量淡化了,似乎全国只有那几个地方饿死人。
下面是它的回答:
“在中国历史和灾害研究中,饿死十万人以上通常被认为是大饥荒,尤其是在人口基数较小的古代或地方性灾害中,这是一个相当严重的规模。判断是否是大饥荒,一般需要结合以下几个因素来看:
1. 死亡人数
• 十万人以上的死亡在任何时代都是极其严重的灾难。
• 历史上,小范围饥荒的死亡人数通常在数千至数万人,而超过十万人的死亡往往意味着饥荒的影响已扩大至多个地区甚至整个国家。
2. 影响范围
• 如果饥荒波及多个省份或地区,且持续时间较长(如超过一年),那么它一般被认定为大饥荒。
3. 社会影响
• 大饥荒通常伴随着严重的社会动荡,比如人口流离失所、大规模逃荒、盗匪横行甚至叛乱。
• 政府难以有效应对的粮食危机,也是衡量其是否为大饥荒的重要标志。
4. 历史记录中的“大饥荒”案例
• 明末饥荒(1628-1644):陕西、河南等地大旱,饿死数百万人。
• 丁戊奇荒(1876-1879):主要发生在华北地区,约1000万人饿死。
• 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据学者研究,非正常死亡人数在1500万至3000万之间。
结论:饿死十万人以上的饥荒无论在人类历史还是中国历史中,都应被视为大饥荒。而具体的认定,还需根据饥荒的范围、持续时间和社会影响进行进一步分析。”
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并不是什么权威性的定义。具体到这个问题,我想问一下,您如果认为饿死十万人以上还不算大规模饿死事件,那么请问您觉得五十万以上算不算?一百万以上又算不算呢?
非正常死亡
信阳地委向省委报告的死亡人数为38万,信阳地方志统计的死亡人数是48.3万。时任中央调查组处长的李坚和李正海两人向中央报告的数字是105万。1961年1月13日信阳地区呈报中央最后一次统计数字显示:全区总人口808万6,526人,1959年11月至1960年10月,死亡人数107万321人,占到总人口13.2%[1]。2012年,来自南京大学的研究者将因饥荒而没有出生的人口和因饥荒而外流的人口纳入统计,并分析认为,信阳事件在该地区造成了约125万的人口损失[24]。
以此作为大规模饥荒的定义,我想应该是可以成立的。
至于说到仅仅信阳一个地区,就饿死超过一百万以上,可以说是中国有史以来,甚至是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的重大饥荒事件。
而且这还不是在战乱时期,简直是骇人听闻。
这么多年来文学城里骂钱学森的无一例外全是中黑,即不希望中国好的人。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