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现代(1):少用了几个轮子

蒋闻铭
楼主 (文学城)

走向现代(1):少用了几个轮子

蒋闻铭

人直立行走,晚上抬头看到的,是满天的星,一颗一颗,镶在天穹上。这些星,都绕着人画圈。月亮太阳,也绕着人画圈。再看得仔细些,你会发现这些镶在天穹上的星,走得一点都不乱,相互之间的位置,都是固定的。大家看世界,先是天圆地平,后来知道了地球是圆的,自然而然就认定了所有的星体,都绕地球转。不过呢,星星里边有五颗没镶好,不守规矩到处走。太阳月亮,也不守规矩。五个行星加太阳月亮,所以一周有七天。

星星是神在天上的标识,所以星星的运动,应该是完美的。世上最完美的,是圆,最完美的运动,是匀速圆周运动。所以星星在天上,自然都该做匀速圆周运动。这样的信念,理所当然,从亚里士多德到哥白尼,大家想都不想全盘接受,算是最古老的迷信。不过以地球为中心划个圆,让一颗星在圆上做匀速运动,无论如何,都不会是行星月亮太阳在天上的走法。所以这个信念,与金木水火土月亮太阳在天上的轨迹,对不上。

有了一种执念,遇到对不上的事,人的思维本能,不是放弃,而是想办法调和执念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于是就有人建议,说行星还是做匀速圆周运动,不过比我们以前想的,要复杂一些。对行星在空间的运行轨道,正确的描述,可能是先以地球为中心画一个圆,然后以这个圆上的一点为中心,再画一个圆。行星在第二个圆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同时第二个圆的圆心,在第一个圆上做匀速圆周运动。 

托勒密对行星运动的这个描述,用现在的话讲起来,就是拿两个轮子,做一个数学模型。 既然是数学模型,要定性更要定量。这个模型里有一堆参数:第一个轮子的直径是多大?第二个轮子的直径又是多大?第二个圆的中心,在第一个圆上走多快?行星在第二个圆上,又走多快?空间是三维的,这两个轮子,被放在了什么方向上?对具体的天体,比如说火星,你需要用火星在天穹上的位置变化,来反推这些参数。这个事情,就成了一道既难又烦的数学题。这道题难做,但不是不能做,做出来一看,理论和观测,大体上能对上。

虽然能对上,还是有不小的误差,怎么办?再加一个轮子。第一个圆绕地球,第二个圆的圆心,在第一个圆上转,第三个圆的圆心,在第二个圆上转,行星在第三个圆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这个模型,参数多了不少,反推起来可就要了命。但是难不倒烦不死,算出来一看,真行,理论和观测高度吻合。不过呢,时间一长,观测精度也有改进,三个轮子的模型,理论和观测又有了误差,怎么办?再加一个轮子。这就是欧洲人的地心说。过一段时间加一个。到哥白尼的时候,加到了十几个。烦是烦,难归难,但是这么算,理论和观测结果,合若符节。 这个就是欧洲古代的天文学。

所以说托勒密的地心体系, 可不是一句大家绕地球那么轻松。地心说,是西方世界,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观测和烦难无比的数学计算的基础上,在过千年的时间跨度上,建立起来的一套完整精确的天文理论,成就辉煌。说地心说博大精深,是当时西方人类聪明智慧的最高结晶, 都不能算过分。

近代科学的开端,是哥白尼的日心说。日心说当年,是对天主教会的严重挑战。教会为了捍卫神和亚里士多德的精神权威,全力维护托勒密的地心说,送布鲁诺上火刑架,判伽利略终身监禁,对日心说打压迫害,不遗余力。结果,哥白尼的日心说成了现代科学的标识里程碑,托勒密的地心说也就成了封建迷信反科学的象征。其实呢,哥白尼对比托勒密,日心说对比地心说,从天文科学理念,到数学计算,一脉相承,是技术改进而不是革命性的进步。

托勒密的轮子绕轮子,到哥白尼的时候,轮子加到了十几个。哥白尼是波兰的一个神父,虔诚的天主教徒。看行星算轨道,是他的业余爱好。算了好多年,有一天突发奇想,问自己如果第一个轮子,不以地球,而是以太阳为圆心画, 算行星轨道,是不是可以少用几个轮子。他一试,还真能少用不少。这就是他的日心说,不过他也知道,说地球绕太阳转,教会肯定不能同意,是要命的麻烦,所以他的《天体运行论》,临死前才敢发表。日心说和地心说比较,在哥白尼那里,不同的只是把地球换成了太阳;匀速圆周运动加轮子绕轮子,外甥打灯笼,照旧。

不过让原本不动的地球转起来,不管是自转还是公转,不单天主教会不能同意,讲科学实际的人,也不同意。这些人不同意地球绕太阳转,最主要的一条理由,是如果地球绕太阳,从这边转到那边,人看星星的角度,就会有一个偏差。但是这个偏差,怎么测也测不出来。这个自然是因为恒星离地球太过遥远,要测出这个视角差,当年的观测手段能力,远远不够。 离得最近的恒星,到地球的距离是4.5光年。光从太阳走到地球,要八分钟,走到最近的恒星,要四年半。

这么遥远的距离,当时的人做梦都想不到。所以测不出视角差,结论只能是日心说不对。错了怎么办?就又搞折衷主义,让行星绕太阳,让太阳绕地球。这样既能少用不少轮子,又没有视角差的问题。这就是第谷的折中体系。从数学模型看,这个体系比地心说更离谱。不过第谷不但有当时最好最全的观测数据,而且用他的模型算,理论和观测,吻合度最高。当年洋教士汤若望帮崇祯皇帝修订中国的历法,用的就是第谷的折中体系。就这样弄来弄去,还是轮子绕轮子。

现代文明和近代中国 (目录链接)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独裁者的爱国主义:煽动仇恨蛊惑人心 独裁者的愚民术: 一叶障目自大仇外 慈禧的千秋功过(3) 慈禧的千秋功过(2) 慈禧的千秋功过(1)
r
rmny
古人的观察力还可以能看到几颗行星和其他的恒星不一样
蒋闻铭
前面两个系列,八篇讲古代西方,五篇讲古代中国。这一个系列,讲现代文明的开端。
v
viBravo5
《天体运行论》彻底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是近代科学的起点,算是十六世纪top10划时代大事
哪一枝杏花
教会不论,但是科学家们,我觉得是take a while for them 来理解,运动中的参照物是可以随意选择的。
蒋闻铭
所以讲现代文明,现代社会,要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开始。人类文明史上无比重大的历史事件。
哪一枝杏花
如果这一点有障碍,倒是可以明白他们为什么想不通
蒋闻铭
这个不是参照系的事情。您可以说地球绕太阳,也可以说太阳绕地球,但是是木星土星都绕地球划圈,就不对头了呀。
v
viBravo5
是的. 自文艺复兴来,三本奇书,《天体运行论》,牛顿的《自然哲学数学原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重大提升人类对自然的认知
哪一枝杏花
是的,参照物选择的原则是,选择最容易列出表达式的物体,就是选择最容易理解的物体。所以,地心说的人,可以说太阳绕地球,其他
哪一枝杏花
绕太阳。这就还是地心说啦 :)
蒋闻铭
哥白尼和后来的开普勒,研究的,都不是地球的轨道,而是金星的轨道。
蒋闻铭
绕太阳,是日心说。
哪一枝杏花
这样啦 :) 太阳带着七大姑八大姨绕着地球转
蒋闻铭
那是第谷的折中理论,看文章的最后一段。下一篇讲开普勒。敬请关注。:)
蒋闻铭
不止是提升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现代文明,德先生赛先生,赛先生是根本,没有这些科学理论,就不会有德先生。
蒋闻铭
所以讨论现代文明,必须从现代天文学,牛顿力学开始。
哪一枝杏花
这不是折中,这是滑头 :)
k
kl3527
你这篇和最近和一个朋友聊到的一个话题有些关系。就是measurement 的不同态度和发展和中国没有发展出科技的关系。
蒋闻铭
定性是玄学,定量是科学。
蒋闻铭
也不是。当时确实没法解释为什么地球看太阳,没有视角差。
蒋闻铭
第谷也是蛮有故事的一个人。也是科学史上,承上启下的人物。哥白尼通过他,才到了开普勒和牛顿。
k
kl3527
这是对的。可能中国古代还是有不少人试过走定量的路,但是被打压排挤异端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