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论证亩产万斤
1958年4月29日,《人民日报》第七版头条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的名义发表了钱先生的文章《发挥集体智慧是唯一好办法》。
“我觉得科学的跃进要乘风破浪,这是完全可能的.....既如此,我们就应该把眼光放远些。从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提出来以后,全国农业合作社的社员们生产情绪高涨。尤其在去冬以来,在党的领导下,真是排山倒海。……在科学研究方面应作好准备,到时候我们就能跟得上去。在这一点上,我是外行。作为一个搞力学的人来说,不免总是从能量方面来考虑。
最近我算过这么一个粗浅的账,就是地球上一个单位面积上,受太阳的能有多少。假设我们说,一天太阳光照在地面上,只照八小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八小时太阳光照上去,如果我们只计算1%的能用来转变为植物有效利用的能,这个能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变为淀粉,那么就可以在一亩面积上年产约八千市斤的淀粉……”
看到这段文字,公众一定会发笑。一个科学家怎么那么天真?科学的假设是凭事实作依据,还是凭脑子胡思乱想得来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就没有阴雨天?每天都有庄稼在地里长着吗?八千市斤淀粉合多少粮食啊?科学就是这么“跟得上去”的?真可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也。钱先生的眼光太远了,叫袁隆平院士望尘莫及。无独有偶,当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消息是湖北襄阳专区“夏收作物增产一倍已成定局 二十万亩小麦亩产可达千斤”。尽管这已经是虚假的报道,但相比钱先生的远大的眼光 却是短小得可怜呀。
1958年农业放高产卫星时,钱学森又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文章《粮食亩产会有多少?》,说一亩地可打几万斤粮。为放“高产卫星”提供了“科学依据”。钱的文章对毛固然起了作用,当时一个自己种过地对农业如此熟悉的人,恐怕主要还在欣赏群众的冲天干劲,也相信这种积极性 或许能创造奇迹,不想给这种‘热情’泼冷水,因而对高产 ‘卫星’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吧。说受钱文影响,未免有点推卸责任。
经过 1958年的农业实践,“亩产万斤粮”的梦幻已经破灭。到1959年初春,大跃进的 势头有所减弱。可钱学森还处在幻想之中,而且有进步。1959年第5期《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发表了钱学森的《农业中的力学问题》一文。作为中国力学会理事长的他,竟“创新”到提出 “农业力学”,真叫人佩服得仰天长叹。
“这几年来,中国人民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精神振奋, 意气风发,无论在工业战线、农业战线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是1958年大跃进以来在同一设备条件和土地上,生产量提高了许多倍。由于这种生产上飞 跃的发展,也就出现了一连串新的科学技术问题,要求科学工作者去解决。我在这里想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农业高额丰产技术中的力学问题。
“我们都知道,力学是处理机械设计的问题的,是处理高速飞机设计问题的,是处理水流和气体流动问题的,怎么农业高额丰产里也会出现力学问题呢?
“要说明这一点,我们得先计算一下在我国平均纬度的地方,一年之中在每一亩地上到底有多少太阳光落在上面。这个能量可以用各种单位来表现。我们这里选用从水和二氧化碳制造出碳水化合物的斤数来计算,这是因为植物的生长正是利用水和二氧化碳来制造淀粉和纤维这样碳水化合物的。我们算了一下,一年中落在一亩地上的阳光,一共折合约94万斤碳水化合物。如果植物利用太阳光的效率真的是百分之百,那么单位面积干物质年产量就应该是这个数字94万斤!自然,高等植物叶子利用太阳光的效率不可能是百分之百,估计最高也不过是 1/6,这就是说,单位面积干物质的年产量大约是15.6万斤。但是植物生长中所积累的物质,只有一部分粮食,像稻、麦这一类作物的谷粒重量,约占重量的一半,所以照这样算来,单位面积的粮食的年产量应该是7.8万斤。这是说全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晴天。如果因为阴天而损失25%,那么粮食的亩产量应该是5.85 万斤。这是说,作物要在全年都生长,如果仅在暖季才长,也许要再打一个2/3 的折扣,那么平均亩产量是3.9万斤了。
“同样的计算也可以用来估计快速丰产林木的数字。这里相当于粮食的是蓄材量,也就是每年每亩地上的积累的木材重量。如果是常绿树,全年都长,每亩地的积累的木材重量是5.85万斤;如果是落叶树,就是3.9万斤。倘若木材属于轻质的,重量按每立方米900斤计算。那么全年都长的常绿树,每亩每年可以积 累木材63立方米,而落叶树每亩每年可以积累木材43立方米。……”
总算他还知道一年365天中有阴雨天。可是成熟粮食收割后新种未下时又怎么算?冬小麦不长在暖季又怎么算?仅光合作用就能叫一亩地产94万斤碳水化合物吗?树木与粮食的碳水化合物是一致的吗?钱先生的想象丰富的叫人跟不上,简直达到了异想天开的境界。加之一连串的“如果”、“倘若”,真是令人景仰的“植物力学家”啊!可是,在科学研究问题上可以毫无根据的乱起概念、凭空想象地列举数字吗?,连对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的起码 要求都没有达到。敬请 诸位想一想,这又是什么科学?
更有讽刺意味的是,毛主席逝世后,钱先生于9月16日在《日人民报》发表文章《终身不忘毛主席的亲切教诲》,回忆同毛席的几次见面。其中,他写道:“1958年10月27日,毛主席亲临中国科学院科学成果展览会。毛主席第三次接见了我。毛主席肯定了展出的科研大搞群众运动的成绩,指出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
粮食亩产量会有多少?- 钱学森
(原载《中国青年报》1958年6月16日)
“前年卖粮用萝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车装不了,明年火车还嫌小!”。
这是江西井冈山农民的一首民歌。我们的土地正在农民双手豪迈的劳动中,付给人们更多的粮食,6月12日中国青年报第一版上发表了一个动人的消息: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继小麦亩产2105斤以后,又有2亩9分地平均每亩打下了3530斤小麦。
土地所能人们的粮食产量碰顶了吗?
科学的计算告诉人们:还远得很!今后,通过农民的创造和农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将会大大突破今天的丰产成绩。因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丰产量高出很多。现在我们来算一算:把每年射到一亩地上的太阳光能的30%作为植物以利用的部分,而植物利用这些太阳光能把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制造成自己的养料,供给自己发育、生长结实,再把其中的1/5算是可吃的粮食,那么稻麦每年的亩产量就不仅仅是现在的2000多斤或3000多斤,而是2000斤的20多倍!
这并不是空谈。举一个例:今年河南有些特别丰产试验田要在一亩地里收160万斤蔬菜。虽说蔬菜不是粮食,但到底是亩产160万斤!
所以,只要我们有必需的水利、肥料等等条件,加上人们的不断创造,产、量的不断提高是没有问题的。今天条件不具备,明天就会创造出来,今天还没有,明天一定会有!
https://www.wenxuecity.com/blog/200907/14295/15629.html
https://www.*****.com/news/gb/2021/01/05/957851.html
钱学森论证亩产万斤
1958年4月29日,《人民日报》第七版头条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的名义发表了钱先生的文章《发挥集体智慧是唯一好办法》。
“我觉得科学的跃进要乘风破浪,这是完全可能的.....既如此,我们就应该把眼光放远些。从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提出来以后,全国农业合作社的社员们生产情绪高涨。尤其在去冬以来,在党的领导下,真是排山倒海。……在科学研究方面应作好准备,到时候我们就能跟得上去。在这一点上,我是外行。作为一个搞力学的人来说,不免总是从能量方面来考虑。
最近我算过这么一个粗浅的账,就是地球上一个单位面积上,受太阳的能有多少。假设我们说,一天太阳光照在地面上,只照八小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八小时太阳光照上去,如果我们只计算1%的能用来转变为植物有效利用的能,这个能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变为淀粉,那么就可以在一亩面积上年产约八千市斤的淀粉……”
看到这段文字,公众一定会发笑。一个科学家怎么那么天真?科学的假设是凭事实作依据,还是凭脑子胡思乱想得来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就没有阴雨天?每天都有庄稼在地里长着吗?八千市斤淀粉合多少粮食啊?科学就是这么“跟得上去”的?真可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也。钱先生的眼光太远了,叫袁隆平院士望尘莫及。无独有偶,当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消息是湖北襄阳专区“夏收作物增产一倍已成定局 二十万亩小麦亩产可达千斤”。尽管这已经是虚假的报道,但相比钱先生的远大的眼光 却是短小得可怜呀。
1958年农业放高产卫星时,钱学森又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文章《粮食亩产会有多少?》,说一亩地可打几万斤粮。为放“高产卫星”提供了“科学依据”。钱的文章对毛固然起了作用,当时一个自己种过地对农业如此熟悉的人,恐怕主要还在欣赏群众的冲天干劲,也相信这种积极性 或许能创造奇迹,不想给这种‘热情’泼冷水,因而对高产 ‘卫星’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吧。说受钱文影响,未免有点推卸责任。
经过 1958年的农业实践,“亩产万斤粮”的梦幻已经破灭。到1959年初春,大跃进的 势头有所减弱。可钱学森还处在幻想之中,而且有进步。1959年第5期《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发表了钱学森的《农业中的力学问题》一文。作为中国力学会理事长的他,竟“创新”到提出 “农业力学”,真叫人佩服得仰天长叹。
“这几年来,中国人民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精神振奋, 意气风发,无论在工业战线、农业战线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是1958年大跃进以来在同一设备条件和土地上,生产量提高了许多倍。由于这种生产上飞 跃的发展,也就出现了一连串新的科学技术问题,要求科学工作者去解决。我在这里想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农业高额丰产技术中的力学问题。
“我们都知道,力学是处理机械设计的问题的,是处理高速飞机设计问题的,是处理水流和气体流动问题的,怎么农业高额丰产里也会出现力学问题呢?
“要说明这一点,我们得先计算一下在我国平均纬度的地方,一年之中在每一亩地上到底有多少太阳光落在上面。这个能量可以用各种单位来表现。我们这里选用从水和二氧化碳制造出碳水化合物的斤数来计算,这是因为植物的生长正是利用水和二氧化碳来制造淀粉和纤维这样碳水化合物的。我们算了一下,一年中落在一亩地上的阳光,一共折合约94万斤碳水化合物。如果植物利用太阳光的效率真的是百分之百,那么单位面积干物质年产量就应该是这个数字94万斤!自然,高等植物叶子利用太阳光的效率不可能是百分之百,估计最高也不过是 1/6,这就是说,单位面积干物质的年产量大约是15.6万斤。但是植物生长中所积累的物质,只有一部分粮食,像稻、麦这一类作物的谷粒重量,约占重量的一半,所以照这样算来,单位面积的粮食的年产量应该是7.8万斤。这是说全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晴天。如果因为阴天而损失25%,那么粮食的亩产量应该是5.85 万斤。这是说,作物要在全年都生长,如果仅在暖季才长,也许要再打一个2/3 的折扣,那么平均亩产量是3.9万斤了。
“同样的计算也可以用来估计快速丰产林木的数字。这里相当于粮食的是蓄材量,也就是每年每亩地上的积累的木材重量。如果是常绿树,全年都长,每亩地的积累的木材重量是5.85万斤;如果是落叶树,就是3.9万斤。倘若木材属于轻质的,重量按每立方米900斤计算。那么全年都长的常绿树,每亩每年可以积 累木材63立方米,而落叶树每亩每年可以积累木材43立方米。……”
总算他还知道一年365天中有阴雨天。可是成熟粮食收割后新种未下时又怎么算?冬小麦不长在暖季又怎么算?仅光合作用就能叫一亩地产94万斤碳水化合物吗?树木与粮食的碳水化合物是一致的吗?钱先生的想象丰富的叫人跟不上,简直达到了异想天开的境界。加之一连串的“如果”、“倘若”,真是令人景仰的“植物力学家”啊!可是,在科学研究问题上可以毫无根据的乱起概念、凭空想象地列举数字吗?,连对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的起码 要求都没有达到。敬请 诸位想一想,这又是什么科学?
更有讽刺意味的是,毛主席逝世后,钱先生于9月16日在《日人民报》发表文章《终身不忘毛主席的亲切教诲》,回忆同毛席的几次见面。其中,他写道:“1958年10月27日,毛主席亲临中国科学院科学成果展览会。毛主席第三次接见了我。毛主席肯定了展出的科研大搞群众运动的成绩,指出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
粮食亩产量会有多少?- 钱学森
(原载《中国青年报》1958年6月16日)
“前年卖粮用萝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车装不了,明年火车还嫌小!”。
这是江西井冈山农民的一首民歌。我们的土地正在农民双手豪迈的劳动中,付给人们更多的粮食,6月12日中国青年报第一版上发表了一个动人的消息: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继小麦亩产2105斤以后,又有2亩9分地平均每亩打下了3530斤小麦。
土地所能人们的粮食产量碰顶了吗?
科学的计算告诉人们:还远得很!今后,通过农民的创造和农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将会大大突破今天的丰产成绩。因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丰产量高出很多。现在我们来算一算:把每年射到一亩地上的太阳光能的30%作为植物以利用的部分,而植物利用这些太阳光能把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制造成自己的养料,供给自己发育、生长结实,再把其中的1/5算是可吃的粮食,那么稻麦每年的亩产量就不仅仅是现在的2000多斤或3000多斤,而是2000斤的20多倍!
这并不是空谈。举一个例:今年河南有些特别丰产试验田要在一亩地里收160万斤蔬菜。虽说蔬菜不是粮食,但到底是亩产160万斤!
所以,只要我们有必需的水利、肥料等等条件,加上人们的不断创造,产、量的不断提高是没有问题的。今天条件不具备,明天就会创造出来,今天还没有,明天一定会有!
https://www.wenxuecity.com/blog/200907/14295/15629.html
https://www.*****.com/news/gb/2021/01/05/957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