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宵看电影(ZT)

最接近太阳的人
楼主 (文学城)

 

2021-12-16 15:09

在当年萧条的中国电影市场中,国外影片始终很受观众青睐。上世纪70年代后期,欧美日等国外影片逐渐引进中国市场,当年,只要放映新引进的国外电影,一定是一票难求。届时,影院门口经常有一些等富余票的观众和倒腾票的贩子。

记得是1978年,栗原小卷主演的日本电影《望乡》,一经放映,立刻轰动一时,电影票票价被炒到十倍以上。即使这样,有些观众还是拿着钱买不到票,有的人站在影院门口手拿一瓶白酒换票,而那时的白酒是凭本供应的紧俏商品,只有年节每户才供应一瓶。

70年代末大量引进的译制片,成为观众窥视世界的重要窗口,当时电影市场的火爆程度现在想起来真让人不可思议。那时候的电影院只要放映外国片,几乎座无虚席,场场爆满,上影厂、长影厂的许多配音演员成了观众们心中的明星。译制片大量引进之初,有的影院日场夜场全部排满,仍不能满足观众需求,甚至通宵放映电影。大概是在1980年,因为这一年要参加高考,我们好长时间没看电影了,到了春节前后,我们几个住在学校的同学约好了到一家比较远的影院去看一场通宵电影,印象中有卓别林的喜剧默片《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和美国科幻大片《超人》等。晚上十点钟开演,第一部看得认认真真,聚精会神,到了后几部头昏眼花,脑袋发木,有的同学困得不行,干脆坐在那儿睡着了,我算是硬着头皮坚持看到最后,但也是半睡半醒的状态。等到早上五点多散场,天还没亮,外面竟然飘起了雪花,我们顶着寒风,踩着积雪,说说笑笑地去吃早点。那是我平生看过的唯一一场通宵电影。四十多年过去了,电影院连同那一片平房区早已荡然无存,但当年看通宵电影的情景深深地记在我们心里。

当年,在我国放映的日本影片《追捕》,红遍大江南北,轰动全国。主人公杜丘和真由美在原野上纵马驰骋的镜头迷倒无数观众,影片中“啦啊啦”的音乐更是让人难忘,正直冷峻的“杜丘”形象成了那个年代年轻人膜拜的偶像。当然,还有《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卡桑德拉大桥》《尼罗河上的惨案》《东方快车谋杀案》《逃往雅典娜》《佐罗》《人证》《远山的呼唤》等经典影片,多达几十部。

上世纪80年代前后是中国译制片的黄金时期,相对满足了人们对了解异域风情、外国文化的需求。与此同时,一些供批判用的内参片,也在小范围放映,只是这些影片与普通观众基本无缘。

这以后,电影市场逐渐解禁,国内国外的好影片数不胜数,旧片复映,外片引进,看得多了,印象反倒不那么深刻

r
rmny
南斯拉夫的电影真是粗制滥造但作为一种流派也确实填补了此类电影的空白
r
rmny
现在也不明白为什么瓦尔特要打那清真寺塔楼之战

钟表修理店的老板谢德牺牲自己就是为了保护瓦尔特此时瓦尔特和配合自己的另两位游击队员只是大街上的行人并未暴露自己但非要拿出枪来开始战斗这不辜负了谢德德牺牲么?这纯粹的电影导演的噱头

十具
那时候国人不仅肚子饿,精神也饿,渴望大餐。当时以英语培训为名,可偷看原版的《日瓦戈医生》《教父》《巴顿》《飘》听力不济

只懂6成左右的对话,好在音乐和摄影是universal的。

走资派还在走
当年在北展剧场看北朝鲜的电影《木兰花》,溜溜儿的看了一宿
走资派还在走
是为了给谢德报仇,瓦尔特急眼了。
王武
瓦尔特直到今天都还是最好看的电影前十名
王武
两个壮汉走到清真寺就已经暴露了,一搜,身上有枪:)
走资派还在走
后来管《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叫《瓦尔特保卫热被窝》
r
rmny
说明瓦尔特并不是一个成熟的抵抗力量的领导人
王武
那时候的电影像是真正的电影,比现在好看多了。现在的电影就是资本运作,金融产品
王武
我们的方言叫瓦尔特抱斗沙锅热伙
r
rmny
你六成就不错了北外一英语老教授说他只能听懂40%
王武
看到最后都不知谁是真瓦尔特:) 只知道皮劳特有可能是
r
rmny
许多留学生青年莱美现在已步入老年至今许多美国电影也就能听懂个六成七成的
O
OrangeBread
年轻时喜欢,最主要是票价便宜,一晚看4,5场电影,觉得很辛福。
明初
你是有所不知。城里设伏抓人而一旦进入伏击圈是很难安全脱逃的。瓦尔特等人已进入伏击圈,开打,是要掌握主动并瓦解敌人伏击圈。

塔楼上敌人埋伏了机枪手。还真不知其它地方还有什么手呢。

瓦尔特消灭了塔楼上的伏击点并据高持续开火,敌人不得不撒伏并向塔楼缩小包围圈。这么一来敌人暴露了伏击圈,瓦尔特等人就可寻机突围。

 

明初
要好好学手艺。学好了,什么时候都用得着啊。钟表店老板谢德拿手枪的时候被徒弟看见。徒弟问能为老板做些什么,显然要参加革命。

谢德对于年青人要参与抗击法西斯的愿望,说:不用了,年青人!要好好学手艺。学好了,什么时候都用得着啊。

o
obama_北美101
我看中文节目都依赖字幕。
哪一枝杏花
我到现在还记得上海译片长的几个演员的声音
j
jinjiaodw
通宵电影实在太累,好像多年前除夕夜,很多电影院推出过
r
rmny
大街上这么多人谁知道谁是谁
十具
您开玩笑了,除非是粤语,吴语,闵语。
十具
电影对话比新闻、讲座难听懂,多半是因为文化的原因。不同族裔的俚语,历史典故,脏话,过度省略,口音太重,语速太快之类。比如

印度人把英语说得飞快。

r
rmny
几年前上映的电影敦克尔刻听起来很费力
r
rmny
新电影尤其如此
r
rmny
语速快反而问题不大那个动画片系列南部公园里面语速惊人但能听的很清楚
r
rmny
瓦尔特怎么知道塔楼里有根长绳子能让他逃脱他用绳子爬下来底下这么多德国兵早就会有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