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九兵团开回东北休整补充给彭德怀〔1〕等的电报
(一九五○年十二月十七日)
彭并告高〔2〕及告宋陶〔3〕:
九兵团此次在东线作战,在极困难条件之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由于气候寒冷、给养缺乏及战斗激烈,减员达四万人之多,中央对此极为怀念。为了恢复原〈元〉气,养精蓄锐,以利再战,提议该兵团在当前作战完全结束后整个开回东北,补充新兵,休整两个月至三个月,然后再开朝鲜作战。在此期间内,即由西线六个军,配合朝鲜人民军,在南朝鲜作战。每一战役,以歼灭美李军〔4〕一万人左右至多两万人为目标,兵力似已够用。因为在南朝鲜作战,补给线甚长,好打的战役机会,须经过精心选择和充分准备才能获得,太多的兵力也用不着。只有在进行最后决战的时机,才需要增加大的兵力。如果在两三个月内有使用更多兵力的机会,亦可照高岗同志提议,考虑将杨得志兵团〔5〕使用上去。但杨兵团亦须加强装备,补充人员(该兵团十一万人,能作战者约九万人)。如使用该兵团,亦以在明年一月下旬或二月开动为适宜。你们意见如何,盼告。
毛 泽 东
十二月十七日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原笔录件刊印。已编入《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
注 释 〔1〕 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2〕 高,指高岗,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3〕 宋,指宋时轮,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陶,指陶勇,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副司令员。 〔4〕 指美国军队和李承晚任总统的南朝鲜的军队。 〔5〕 指杨得志任司令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
引自《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网址:
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pdf/chinese_marxists/mao/c01.pdf
宋时轮,陶勇及二十军全体指战员:
看到东线战斗的报告,我的心情也极度的沉重,东线伤亡4万多人,其中冻死冻伤就有3万多人,教训惨痛啊!大伤了我们的元气。
九兵团久居江南,一切战备训练都是解放台湾,现在却来到风雪连天的高寒地区去打仗,先前没有任何准备。另外,朝鲜军情十分紧急,部队在开往东北的火车上才得到通知入朝,没来得及换冬装就直接渡过鸭绿江。志愿军九兵团将士始终在作战中保持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显示了超出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的勇敢精神和战斗力。二次战役东线战斗的胜利,是我们把美帝国主义侵略军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上、保障了朝鲜人民的生存,保护了祖国的安全。战斗的胜利说明我们是不可欺负的,侵略者的进攻是可以击退的。
20军此次入朝作战,打得比较艰苦,战役结束之后,可以到咸兴五老里为中心进行休整,那里比较暖和。
毛泽东
庚寅隆冬于京
关于朝鲜战局和我军采取轮番作战方针给斯大林的电报
(一九五一年三月一日)
一、从目前朝鲜战场最近进行的战役〔1〕中可以看出,敌人不被大部消灭,是不会退出朝鲜的,而要大部消灭这些敌人,则需要时间。因此,朝鲜战争有长期化的可能,至少我应作两年的准备。目前敌人的作战意图是企图与我进行消耗战。在过去一个月当中,敌人当站住阵地之后,经过调整补充,便寻找机会向我作试探性的进攻,其目的在一方面不容许我在前线作必要的休补,另一方面则利用其技术条件消耗我军。同时,敌人对朝沿海的袭扰,运输线的不间断的轰炸,均甚为积极。我军补充物资只有百分之六十至七十能达前线,有百分之三十至四十在途中被炸毁。在目前一个半月内,因我新军未到,老军未补充,敌人有重新进出三八线南北地区的可能。
二、为粉碎敌人意图、坚持长期作战,达到逐步歼灭敌人之目的,我中国志愿军拟采取轮番作战的方针。中国志愿军已决定编组三番轮流的部队,即将现在朝鲜作战的九个军三十个师作为第一番志愿部队;将正从国内调去的六个军及现在朝鲜即将补充的三个军(有两个军现在元山、咸兴地区休整)共九个军二十七个师作为第二番志愿部队,约四月上旬可全部到达三八线地区,接替现在汉江前线的六个军的任务;将准备从国内调去的六个军及第一番志愿部队中的四个军共十个军三十个师作为第三番志愿部队,准备六月中调用。上述十个军中的四个军,因打了五个月,必须补充休整;在第二番志愿部队接替前线任务后,即调至平壤、元山地区休补,兼顾海防。第一番志愿部队中其他两个军,则调回国内整补。在过去四个战役中,中国志愿军战斗的与非战斗的伤亡及减员已超过十万人,正将补充老兵新兵十二万人;今明两年准备再有伤亡三十万人,再补充三十万人,以利轮番作战。
三、根据一二两月份的作战经验,我因有三个军在咸兴以北战役中损伤较大,从事休整,致现在前线作战的只有六个军,减员甚大,未获补充,因之我无后备力量,在战役胜利时不能扩张战果,在敌人增援时不能打敌援兵。同时,我军南进,后方线长,供应很困难,还须留兵守备。故在敌人未被大量消灭前及我尚无空军掩护条件下,我如过早逼敌南退,反不利我分割歼敌。鉴于此种情况,在我第二番志愿部队九个军于四月上旬达到前线以前,敌之陆军还较我占优势,我应避免进行战役性的出击,而以第二番志愿部队六个军及朝鲜人民军四个军在南汉江以北地区进行防御,迟阻敌人。但必须估计,在今后一个半月内,敌人有可能寻机进攻,逼我应战。在此种情况下,我军拟让敌人进至三八线南北地区,在我第二番志愿部队九个军到齐后,再进行有力的新的战役。我们计划在我第二番部队到达后,在四月十五日至六月底两个半月内,在三八线南北地区消灭美军及李承晚军建制部队数万人,然后向南汉江以南推进,最为有利。总之,在美国坚持继续作战,美军继续获得大量补充并准备和我军作长期消耗战的形势下,我军必须准备长期作战,以几年时间,消耗美国几十万人,使其知难而退,才能解决朝鲜问题。
根据《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刊印。(有毛泽东修改件)
注释〔1〕指第四次战役。
来自《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二册:
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pdf/chinese_marxists/mao/c02.pdf
军 委 关 于 查 告 志 愿 军 伤 亡 失 踪 人 数 给 彭 德 怀 〔1〕 等 的 电 报
( 一 九 五 ○ 年 十 二 月 三 十 一 日 )
彭 邓 朴 洪 〔2〕,并 告 九 兵 团 :
我 志 愿 军 全 部 从 十 月 十 九 日 入 朝 鲜 境 作 战 至 十 二 月 三 十 一 日 止 , 包 括 西 北 两 战 役 东 北 战 役 〔3〕战 场 上 的 伤 亡 失 踪 人 数 , 冻 死 冻 伤 、 病 死 及 因 病 离 队 、 在 运 动 中 炸 死 炸 伤 人 数 在 内 , 每 军 数 及 全 军 总 数 , 请 查 明 电 告 为 盼 。 军 委 十 二 月 卅 一 日 根 据 毛 泽 东 手 稿 刊 印 。
注 释
〔1〕 彭 德 怀 , 当 时 任 中 国 人 民 志 愿 军 司 令 员 兼 政 治 委 员 。
〔2〕 邓 , 指 邓 华 , 朴 , 指 朴 一 禹 , 当 时 均 任 中 国 人 民 志 愿 军 副 司 令 员 兼 副 政 治 委 员 。 洪 , 指 洪 学 智 , 当 时 任 中 国 人 民 志 愿 军 副 司 令 员 。
〔3〕 这 里 的 西 北 两 战 役 和 东 北 战 役 , 也 就 是 中 国 人 民 志 愿 军 在 朝 鲜 战 场 进 行 的 第 一 次 战 役 和 第 二 次 战 役 。 西 北 两 战 役 , 一 指 第 一 次 战 役 , 一 指 第 二 次 战 役 西 线 战 场 的 作 战 ; 东 北 战 役 , 指 第 二 次 战 役 东 线 战 场 的 作 战 。
军 委 为 询 问 九 兵 团 情 况 给 宋 时 轮 〔1〕 的 电 报
宋 时 轮 同 志 , 并 告 彭 〔2〕:
九 兵 团 近 日 情 况 如 何 , 是 否 都 吃 得 上 饭 了 , 衣 被 鞋 子 是 否 解 决 了 , 伤 病 员 处 理 情 况 如 何 , 共 有 多 少 伤 病 员 , 此 次 东 线 作 战 减 员 总 数 多 少 , 以 上 请 查 明 电 告 。 军 委 十 二 月 卅 一 日 根 据 毛 泽 东 手 稿 刊 印 。
〔1〕 宋 时 轮 , 当 时 任 中 国 人 民 志 愿 军 第 九 兵 团 司 令 员 兼 政 治 委 员 。
〔 2 〕 彭 , 指 彭 德 怀 , 当 时 任 中 国 人 民 志 愿 军 司 令 员 兼 政 治 委 员 。
1953年3月9日《人民日报》
最伟大的友谊
当代最伟大的天才,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伟大的导师,不朽的列宁的战友——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同志与世长辞了。
...
毫无疑义,以苏联为首的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阵营将变得更加团结,更加强大。
三十年来,斯大林同志的学说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榜样,推动了世界的大踏步前进。现在苏联已达到这样的强大,中国人民革命已获得这样的伟大胜利,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建设已有这样的巨大成就,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压迫反侵略的运动已有这样的高涨,而我们的友谊和团结的阵线又是这样的巩固,所以,完全可以断言,对于任何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都是不怕的。任何帝国主义的侵略都将被我们所粉碎,一切卑鄙的挑拨都是完全没有用的。
伟大的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之所以是牢不可破的,因为我们的友谊是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伟大的国际主义的原则而建立起来的。中苏两国人民和各人民民主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全世界各国一切爱好和平、民主及正义的人民之间的友谊,也正是建立在这样伟大的国际主义原则上,因此,也就是牢不可破的。显然,我们这种友谊所产生的力量是无穷无尽和真正无敌的。
让一切帝国主义侵略者和战争贩子们在我们伟大的友谊面前颤抖吧!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学说万岁!
伟大的斯大林的英名永垂不朽!
1970年国庆大典上,毛泽东与斯诺交谈
1970年10月1日和12月18日,毛泽东分别在天安门城楼和他的书房接见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12月18日的会见中,毛泽东同斯诺进行了广泛交谈,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毛泽东明确表示欢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谈话还多次涉及“个人崇拜”和“文化大革命”问题。这次谈话对后来中美两国的接近产生了重要影响。
埃德加·斯诺是美国著名作家、记者,对革命根据地进行过采访,是毛泽东和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新中国成立后,斯诺曾先后三次来华访问,发表了许多介绍中国的著作,为促进中美关系发展作出了贡献。1970年上半年,中美双方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开始接触,适逢其时斯诺偕夫人一同来华访问。
1970年10月1日,斯诺和夫人参加了我国国庆观礼,在天安门城楼上受到毛泽东的接见,毛泽东还让他站在身边一起检阅国庆游行队伍。12月18日,毛泽东又在他的书房里接见了斯诺,并同他进行了长谈。
此前,斯诺已经于11月5日与周恩来进行了四个小时的长谈。斯诺说:“他的最引人注意的谈话,是关于中美可能在北京举行会谈。”这次谈话,毛泽东建议让美国人左、中、右派都到中国来。为什么右派要让来?就是说尼克松,他是代表垄断资本家的。当然要让他来了,因为解决问题,中派、左派是不行的,在现时要跟尼克松解决。毛泽东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作旅行者来谈也行,当作总统来谈也行。总而言之,都行。毛泽东还说:中美两国总要建交的。中国和美国难道就一百年不建交啊?我们又没有占领你们那个长岛(美国纽约州的一个岛)。
12月25日,在毛泽东七十七岁生日前夕,《人民日报》头版以显要位置刊出毛泽东和斯诺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合影照片,用含蓄的方式向美方发出信息。西方媒体转载了这条新闻。1971年5月31日,中央发出《关于转发〈毛主席会见美国友好人士斯诺谈话纪要〉的通知》,把经毛泽东本人审定和批准的谈话纪要作为正式文件印发到党的基层支部,并口头传达至全体党员。毛泽东1970年对斯诺的接见,向美国传达了积极、友好的信号,在中美建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尼克松后来回忆道,毛泽东同斯诺所谈欢迎他访华的内容,“我们在几天后就知道了”。
稿件来源: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编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注释集》,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
关于九兵团开回东北休整补充给彭德怀〔1〕等的电报
(一九五○年十二月十七日)
彭并告高〔2〕及告宋陶〔3〕:
九兵团此次在东线作战,在极困难条件之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由于气候寒冷、给养缺乏及战斗激烈,减员达四万人之多,中央对此极为怀念。为了恢复原〈元〉气,养精蓄锐,以利再战,提议该兵团在当前作战完全结束后整个开回东北,补充新兵,休整两个月至三个月,然后再开朝鲜作战。在此期间内,即由西线六个军,配合朝鲜人民军,在南朝鲜作战。每一战役,以歼灭美李军〔4〕一万人左右至多两万人为目标,兵力似已够用。因为在南朝鲜作战,补给线甚长,好打的战役机会,须经过精心选择和充分准备才能获得,太多的兵力也用不着。只有在进行最后决战的时机,才需要增加大的兵力。如果在两三个月内有使用更多兵力的机会,亦可照高岗同志提议,考虑将杨得志兵团〔5〕使用上去。但杨兵团亦须加强装备,补充人员(该兵团十一万人,能作战者约九万人)。如使用该兵团,亦以在明年一月下旬或二月开动为适宜。你们意见如何,盼告。
毛 泽 东
十二月十七日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原笔录件刊印。已编入《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
注 释
〔1〕 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2〕 高,指高岗,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3〕 宋,指宋时轮,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陶,指陶勇,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副司令员。
〔4〕 指美国军队和李承晚任总统的南朝鲜的军队。
〔5〕 指杨得志任司令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
引自《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网址:
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pdf/chinese_marxists/mao/c01.pdf
由此观之,网上流传的毛泽东给宋时轮、陶勇及20军的慰问信(其中也提到九兵团伤亡4万人以及大伤元气)是可信的宋时轮,陶勇及二十军全体指战员:
看到东线战斗的报告,我的心情也极度的沉重,东线伤亡4万多人,其中冻死冻伤就有3万多人,教训惨痛啊!大伤了我们的元气。
九兵团久居江南,一切战备训练都是解放台湾,现在却来到风雪连天的高寒地区去打仗,先前没有任何准备。另外,朝鲜军情十分紧急,部队在开往东北的火车上才得到通知入朝,没来得及换冬装就直接渡过鸭绿江。志愿军九兵团将士始终在作战中保持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显示了超出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的勇敢精神和战斗力。二次战役东线战斗的胜利,是我们把美帝国主义侵略军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上、保障了朝鲜人民的生存,保护了祖国的安全。战斗的胜利说明我们是不可欺负的,侵略者的进攻是可以击退的。
20军此次入朝作战,打得比较艰苦,战役结束之后,可以到咸兴五老里为中心进行休整,那里比较暖和。
毛泽东
庚寅隆冬于京
关于朝鲜战局和我军采取轮番作战方针给斯大林的电报
(一九五一年三月一日)
一、从目前朝鲜战场最近进行的战役〔1〕中可以看出,敌人不被大部消灭,是不会退出朝鲜的,而要大部消灭这些敌人,则需要时间。因此,朝鲜战争有长期化的可能,至少我应作两年的准备。目前敌人的作战意图是企图与我进行消耗战。在过去一个月当中,敌人当站住阵地之后,经过调整补充,便寻找机会向我作试探性的进攻,其目的在一方面不容许我在前线作必要的休补,另一方面则利用其技术条件消耗我军。同时,敌人对朝沿海的袭扰,运输线的不间断的轰炸,均甚为积极。我军补充物资只有百分之六十至七十能达前线,有百分之三十至四十在途中被炸毁。在目前一个半月内,因我新军未到,老军未补充,敌人有重新进出三八线南北地区的可能。
二、为粉碎敌人意图、坚持长期作战,达到逐步歼灭敌人之目的,我中国志愿军拟采取轮番作战的方针。中国志愿军已决定编组三番轮流的部队,即将现在朝鲜作战的九个军三十个师作为第一番志愿部队;将正从国内调去的六个军及现在朝鲜即将补充的三个军(有两个军现在元山、咸兴地区休整)共九个军二十七个师作为第二番志愿部队,约四月上旬可全部到达三八线地区,接替现在汉江前线的六个军的任务;将准备从国内调去的六个军及第一番志愿部队中的四个军共十个军三十个师作为第三番志愿部队,准备六月中调用。上述十个军中的四个军,因打了五个月,必须补充休整;在第二番志愿部队接替前线任务后,即调至平壤、元山地区休补,兼顾海防。第一番志愿部队中其他两个军,则调回国内整补。在过去四个战役中,中国志愿军战斗的与非战斗的伤亡及减员已超过十万人,正将补充老兵新兵十二万人;今明两年准备再有伤亡三十万人,再补充三十万人,以利轮番作战。
三、根据一二两月份的作战经验,我因有三个军在咸兴以北战役中损伤较大,从事休整,致现在前线作战的只有六个军,减员甚大,未获补充,因之我无后备力量,在战役胜利时不能扩张战果,在敌人增援时不能打敌援兵。同时,我军南进,后方线长,供应很困难,还须留兵守备。故在敌人未被大量消灭前及我尚无空军掩护条件下,我如过早逼敌南退,反不利我分割歼敌。鉴于此种情况,在我第二番志愿部队九个军于四月上旬达到前线以前,敌之陆军还较我占优势,我应避免进行战役性的出击,而以第二番志愿部队六个军及朝鲜人民军四个军在南汉江以北地区进行防御,迟阻敌人。但必须估计,在今后一个半月内,敌人有可能寻机进攻,逼我应战。在此种情况下,我军拟让敌人进至三八线南北地区,在我第二番志愿部队九个军到齐后,再进行有力的新的战役。我们计划在我第二番部队到达后,在四月十五日至六月底两个半月内,在三八线南北地区消灭美军及李承晚军建制部队数万人,然后向南汉江以南推进,最为有利。总之,在美国坚持继续作战,美军继续获得大量补充并准备和我军作长期消耗战的形势下,我军必须准备长期作战,以几年时间,消耗美国几十万人,使其知难而退,才能解决朝鲜问题。
根据《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刊印。(有毛泽东修改件)
注释〔1〕指第四次战役。
来自《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二册:
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pdf/chinese_marxists/mao/c02.pdf
军 委 关 于 查 告 志 愿 军 伤 亡 失 踪 人 数 给 彭 德 怀 〔1〕 等 的 电 报
( 一 九 五 ○ 年 十 二 月 三 十 一 日 )
彭 邓 朴 洪 〔2〕,并 告 九 兵 团 :
我 志 愿 军 全 部 从 十 月 十 九 日 入 朝 鲜 境 作 战 至 十 二 月 三 十 一 日 止 , 包 括 西 北 两 战 役 东 北 战 役 〔3〕战 场 上 的 伤 亡 失 踪 人 数 , 冻 死 冻 伤 、 病 死 及 因 病 离 队 、 在 运 动 中 炸 死 炸 伤 人 数 在 内 , 每 军 数 及 全 军 总 数 , 请 查 明 电 告 为 盼 。 军 委 十 二 月 卅 一 日 根 据 毛 泽 东 手 稿 刊 印 。
注 释
〔1〕 彭 德 怀 , 当 时 任 中 国 人 民 志 愿 军 司 令 员 兼 政 治 委 员 。
〔2〕 邓 , 指 邓 华 , 朴 , 指 朴 一 禹 , 当 时 均 任 中 国 人 民 志 愿 军 副 司 令 员 兼 副 政 治 委 员 。 洪 , 指 洪 学 智 , 当 时 任 中 国 人 民 志 愿 军 副 司 令 员 。
〔3〕 这 里 的 西 北 两 战 役 和 东 北 战 役 , 也 就 是 中 国 人 民 志 愿 军 在 朝 鲜 战 场 进 行 的 第 一 次 战 役 和 第 二 次 战 役 。 西 北 两 战 役 , 一 指 第 一 次 战 役 , 一 指 第 二 次 战 役 西 线 战 场 的 作 战 ; 东 北 战 役 , 指 第 二 次 战 役 东 线 战 场 的 作 战 。
军 委 为 询 问 九 兵 团 情 况 给 宋 时 轮 〔1〕 的 电 报
( 一 九 五 ○ 年 十 二 月 三 十 一 日 )
宋 时 轮 同 志 , 并 告 彭 〔2〕:
九 兵 团 近 日 情 况 如 何 , 是 否 都 吃 得 上 饭 了 , 衣 被 鞋 子 是 否 解 决 了 , 伤 病 员 处 理 情 况 如 何 , 共 有 多 少 伤 病 员 , 此 次 东 线 作 战 减 员 总 数 多 少 , 以 上 请 查 明 电 告 。 军 委 十 二 月 卅 一 日 根 据 毛 泽 东 手 稿 刊 印 。
注 释
〔1〕 宋 时 轮 , 当 时 任 中 国 人 民 志 愿 军 第 九 兵 团 司 令 员 兼 政 治 委 员 。
〔 2 〕 彭 , 指 彭 德 怀 , 当 时 任 中 国 人 民 志 愿 军 司 令 员 兼 政 治 委 员 。
1953年3月9日《人民日报》
最伟大的友谊
毛泽东
当代最伟大的天才,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伟大的导师,不朽的列宁的战友——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同志与世长辞了。
...
毫无疑义,以苏联为首的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阵营将变得更加团结,更加强大。
三十年来,斯大林同志的学说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榜样,推动了世界的大踏步前进。现在苏联已达到这样的强大,中国人民革命已获得这样的伟大胜利,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建设已有这样的巨大成就,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压迫反侵略的运动已有这样的高涨,而我们的友谊和团结的阵线又是这样的巩固,所以,完全可以断言,对于任何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都是不怕的。任何帝国主义的侵略都将被我们所粉碎,一切卑鄙的挑拨都是完全没有用的。
伟大的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之所以是牢不可破的,因为我们的友谊是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伟大的国际主义的原则而建立起来的。中苏两国人民和各人民民主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全世界各国一切爱好和平、民主及正义的人民之间的友谊,也正是建立在这样伟大的国际主义原则上,因此,也就是牢不可破的。显然,我们这种友谊所产生的力量是无穷无尽和真正无敌的。
让一切帝国主义侵略者和战争贩子们在我们伟大的友谊面前颤抖吧!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学说万岁!
伟大的斯大林的英名永垂不朽!
1970年国庆大典上,毛泽东与斯诺交谈
1970年10月1日和12月18日,毛泽东分别在天安门城楼和他的书房接见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12月18日的会见中,毛泽东同斯诺进行了广泛交谈,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毛泽东明确表示欢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谈话还多次涉及“个人崇拜”和“文化大革命”问题。这次谈话对后来中美两国的接近产生了重要影响。
埃德加·斯诺是美国著名作家、记者,对革命根据地进行过采访,是毛泽东和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新中国成立后,斯诺曾先后三次来华访问,发表了许多介绍中国的著作,为促进中美关系发展作出了贡献。1970年上半年,中美双方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开始接触,适逢其时斯诺偕夫人一同来华访问。
1970年10月1日,斯诺和夫人参加了我国国庆观礼,在天安门城楼上受到毛泽东的接见,毛泽东还让他站在身边一起检阅国庆游行队伍。12月18日,毛泽东又在他的书房里接见了斯诺,并同他进行了长谈。
此前,斯诺已经于11月5日与周恩来进行了四个小时的长谈。斯诺说:“他的最引人注意的谈话,是关于中美可能在北京举行会谈。”这次谈话,毛泽东建议让美国人左、中、右派都到中国来。为什么右派要让来?就是说尼克松,他是代表垄断资本家的。当然要让他来了,因为解决问题,中派、左派是不行的,在现时要跟尼克松解决。毛泽东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作旅行者来谈也行,当作总统来谈也行。总而言之,都行。毛泽东还说:中美两国总要建交的。中国和美国难道就一百年不建交啊?我们又没有占领你们那个长岛(美国纽约州的一个岛)。
12月25日,在毛泽东七十七岁生日前夕,《人民日报》头版以显要位置刊出毛泽东和斯诺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合影照片,用含蓄的方式向美方发出信息。西方媒体转载了这条新闻。1971年5月31日,中央发出《关于转发〈毛主席会见美国友好人士斯诺谈话纪要〉的通知》,把经毛泽东本人审定和批准的谈话纪要作为正式文件印发到党的基层支部,并口头传达至全体党员。毛泽东1970年对斯诺的接见,向美国传达了积极、友好的信号,在中美建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尼克松后来回忆道,毛泽东同斯诺所谈欢迎他访华的内容,“我们在几天后就知道了”。
稿件来源: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编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注释集》,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