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穴舞者

j
jenning
楼主 (文学城)

关于地产大亨Sam Zell第一大桶金的故事,我曾经在以前写过的一篇文章里提到过:

    空手能不能套只兔子

现在特地再摘出来,是因为Sam Zell赚第一桶金的时机,跟现在有些相似

大家知道,美国商业地产,主要是办公大楼,正面临崩盘,现在才刚刚开始。不少专家预测,一年以后,也就是从现在开始后的12~24月,可能是最惨烈的时候。

而Sam Zell,就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一次惨烈的商业地产崩盘中发起来的。

以下是我写的那篇文章的节选:

地产大亨Sam Zell 是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谈话直率,嗅觉灵敏,善抓时机,敢作敢为,也是创立REIT的先锋级人物。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大桶金就是利用了一次巨大的套利机会,也因此为他赢得了“Grave Dancer”(墓穴舞者)的绰号 – 意指在生死边缘仍然可以潇洒起舞的勇者,在危险境地仍然从容不迫的艺高胆大者!

次贷危机尽管是美国历史上非常严重的一次地产崩盘,但主要局限在民居市场,在商业地产上并不是最惨的一次。在这之前,曾经发生过更严重的几次。比如,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就发生过一次很严重的商业地产(包括办公楼,公寓楼,旅馆等)危机。当时,大量资本涌入商业地产,到处都是在建的办公大楼和公寓楼等,一时造成商业地产严重过剩,再加经济衰退,借贷违约率飙升,商业地产价格悬崖式下降,很多物业的价格远低于建筑成本,信用市场枯竭。商业地产市场上到处是便宜货,只是,没有一个银行肯借贷

精明的Sam Zell从金融机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的一项特殊规则中找到了可乘之机

比如说一幢大楼,危机前价格是2千万,现在市场价格只有8百万,而贷款额有1千万,债务已经开始违约。如果银行收回大楼,它在当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上必须显示2百万的损失(借出1千万贷款,而大楼只值8百万),而如果它在年底前不收回大楼而拖到第二年,它当年的年度报告中就不需要按市值计价(Mark to Market),不需要显示任何损失(现在规则已经改了,必须要按市值计价,所以在今天他是无法这样操作的,这也说明人家善抓时机和善于利用规则)。

Sam Zell抓住银行等放贷机构不愿意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显示损失的心里,并且在不可能得到银行新贷款的情况下,向银行提交了以下报价:

以面值接手债务(例子中的1千万) 保证3年内债务不违约 1美元首付

但有个条件是贷款利率要降到租金收入能负担起贷款月供的水平,基本上是比通胀率低3到4个百分点。当时是高通胀时期,通胀率在9%以上,他会要求以6%的利率接手。

就这样,通过这种方式,从1974到1977间,他以1美元为首付,在没有银行提供新贷款的情况下,总共购得40亿美元的物业,包括办公大楼,公寓楼,旅馆的,有很多都是顶级物业。他本来预计会赚取5千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2.5亿),结果后来通胀率越来越高,他实际赚取的比这更多。

他的整个操作,实际上就是空手套取3~4%的利率差

以上情节取自他的自传 "Am I being Too Subtle?",一本拿起来就不想放下的书。 

Sam Zell的第一大桶金,为他赢得了“墓穴舞者”的美誉。

到下一次商业地产崩盘的八十年代底,当时的几个因素,包括 S&L危机、打击地产逃税的86税改、再加87年股市的崩盘,导致经济衰退,商业地产崩盘,商业地产跌幅达50%。

精明如Sam Zell当然嗅到了其中的商机。但是,跟70年代的那次崩盘相比,现在的规则变了。70年代时,年底物业不需要按市值计价,银行为保全面子,愿意做Seller Refinancing,以低息让Sam Zell接受债务。但现在的规则改了,年底物业必须要按市值计价,银行再也不会为单纯保全面子而提供低息贷款了。

老神在在的Sam Zell意识到,上次空手套白狼的把戏,这次是玩不转了,这次必须要有真金白银才行。

而Sam Zell跟其他人一样, 手上根本就没有真金白银!

于是Sam Zell就打电话给美林银行,向他们提出集资成立私募基金投资地产的建议。美林银行很喜欢他的建议,尽管以前从来没人做过,美林银行还是同意了他的请求,并答应提供5%的初始资金,其它的资金由Sam Zell自己来募集。

Sam Zell便开始马不停蹄地募资,最终募到了4亿美元。他成了在危机低谷很少几个拥有真金白银的人,也因此发了。后来,他把几个做得好的私募基金上市了,成为上市的REIT。

Sam Zell也因此成为第一个私募众筹投资地产的人!

到2008年时,已经是亿万身家、并继续享受“墓穴舞者”美誉的Sam Zell,接到了很多人打来的电话:听说你在墓地跳舞跳的好,俺也想跟你到墓穴学跳舞!Sam Zell 只好反复跟他们解释说,现在跟以前不一样,这次商业地产跌幅不大,贷款利率低,即便贷款到期了银行也愿意自动延期,根本没有到墓穴跳舞的机会。

而即将到来的这次商业地产危机,既不像70年代的那次,也不像次贷危机,而更像80年代底发生的那一次。

目前,做为商贷主力的中小银行自身难保,上市的REIT很多也自顾不暇。即便地产跌幅再大,再便宜,也需要资金。现在,跟80年代Sam Zell面临的一样,私募基金基本上是主要的解决途径。也就是说,能否抓住这次商业地产危机,基本就看公司或个人的融资能力。

现在跟80年代底不一样的是,Sam Zell是第一个成立私募基金的人,当时就他一个人有钱,事情好办。现在的私募基金是多如牛毛,有海量资金需要配置,竞争也就要大得多。

尽管我上面说的这么热闹,实际上,跟我们这些小地主关系不大。

如果小地主也想在这次商业地产危机中捞一把的话,只有REIT,或者参加私募众筹等不多的几种选择。

提起私募众筹,我便想起了搞众筹的菊子姐,菊子姐最初就是搞办公楼众筹的,后来转向公寓楼。估计,不用我提醒,在不久的将来,菊子姐也会再次转向办公楼。

同时,也提醒商业地产大拿们,要想抓住这次机会,不能搞单打独斗,要找合作伙伴或集资。

又一篇赵括式纸上谈兵的瞎掰,瞎掰也得掰,哈哈!

建宁  2023/5/16

s
smlandlord
想和银行谈判,本身还是有背景的,当年12-14,投坛讨论银行买 foreclosed package是,上百套的那种,就是没门

银行对我们这些小人物不感兴趣,后来投坛成立了投坛公司,众筹了17个米,买下大概35米的物业.

这个就是江湖传说中的13颗青松的故事.

j
jenning
17米,挺厉害! 我当时就觉得靠谱, 只是当时没钱。
s
smlandlord
当时就是想大家一起做个事情.

这些物业基本上都卖出退出了,投坛公司已经不做项目很多年,不过还是挺不错的,当年200多个投坛朋友,基本上都没见过面的,这种信任是无法比的,幸亏到最后做的不错,几百人没一个人是亏钱退出的.

 

j
jenning
有老大做操盘手错不了,谢谢分享这些信息!
j
julie116
就是不知远程办公和网购会走多远多久
森林永
后来是怎么散伙的?分赃不均,人心不齐?

森林永
写得精彩,
j
jenning
众筹的模式一般是3~5年,快进快出,跟一般合资还是有差别!
s
smlandlord
不算散伙,但是漫漫10年,个人家庭环境的改变,当然人生目标也会有所不同.

现在还是 active的合伙人大概还有100多号,虽然现在已经不再做项目,但是经过多年的磨合,我估计现在如果想筹1百万就是10分钟的事情,5百万大概需要一天.

投坛投资的项目,大部分都卖了,不舍得卖的都是年回报10-20%,还有一些是refi过,本金已经退回.

江湖故事里,凡是我九爷门口一站,就知道赚不赚钱.

s
start2020
大量远程办公很快会取消的,一远程,高尔夫球场爆满
a
ahniu
great

thx

(发自我的文学城离线浏览器)

l
lvalandlord1
13颗青松的故事Please ?
l
lvalandlord1
九爷门口一站,就知道赚不赚钱!
w
wu7788
精彩
m
mominma
好文!涨知识了
不声不响
啥是13颗青松的故事?
d
dyagonw
+1 有时间的时候能不能分享一下?我刚刚加入投坦,发现有智慧的人太多了。
守月
我也觉得靠谱。当时不上文学城也觉得靠谱,也没钱,自己蜗牛爬。不过,上文学城我也不会参加众筹,别人做的我学不到东西。哈哈。
j
julie116
这些的确都是可以人为操纵的
j
jenning
Sam Zell今天刚去世了,一个传奇人物,R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