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文转自上海交通大學歷史系劉統教授的题为《1948年共產黨戰勝國民黨的真正原因》的演讲稿 )
(接上文《 毛澤東的高明之處——談國民黨戰敗的真正原因》)
1947年5月孟良崮戰役,消滅了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74師,說是殲滅3.2萬人,實際上打死的不到一萬,俘虜74師8000多人,當時把74師的俘虜集合起來分俘虜,結果華東野戰軍的各個縱隊都來搶74師的俘虜,因為74師士兵素質特別好,是模範師,受過非常正規的訓練,每個士兵起碼都有高小文化水平,解放軍裡的連長都不一定有高小的文化水平。74師8000多俘虜被分到華東野戰軍的各個縱隊裡,陳毅說這些俘虜兵真頂用。1947年底陳毅從山東解放區到陝北見毛澤東,沿途路過晉綏軍區,當時晉綏區的同志說華東野戰軍打仗打的好,請陳毅做報告,陳毅總結了一條經驗,我們華東野戰軍為什麼迅速壯大?就是會用俘虜兵。俘虜兵是好東西,戰術素養非常好。我們要是招翻身農民當兵,得訓練他打槍、扔手榴彈,然後才能打仗,俘虜兵來了就能用,而且在戰爭裡表現相當不錯。有一次打敵人一個據點,連長衝著機槍手說“打打打”,機槍手是一個俘虜兵,說“你讓我往哪兒打”?連長說不知道。俘虜兵說怎麼怎麼打,連長說好,就這麼打。陳毅講,“你看,俘虜兵就是比我們的連長水平還高”。解放軍過去繳獲國民黨的炮,當時主要是山炮,打仗時把山炮和步兵一塊兒推到陣前,推到離前沿還有二百米、一百米的地方,人從炮筒裡往前看目標,叫“直瞄”。被俘虜的國民黨炮兵看著解放軍的炮兵笑,說你們這是拿大炮拼刺刀。他們把炮拉到3000米外,算好射程,沒有射不准的。這樣的經驗一推開,中央就下文件,以後各個部隊凡是抓到國民黨俘虜,除了重傷還有患傳染病的,其他的一個不許放,統統補充到解放軍的部隊裡。
我們可以算筆賬,國民黨、共產黨一邊5個人,把國民黨軍打了一個,就是5:4,可是如果把國民黨的俘虜抓過來自己用了,就變成6:4。共產黨這麼多兵是從哪兒來的?大部分都是俘虜兵。國民黨的俘虜兵憑什麼就轉過頭為共產黨賣命?共產黨有本事。俘虜兵被俘虜之後先開會訴苦,進行階級教育,國民黨兵大多數也是窮人,於是老戰士先上來訴苦,地主怎麼壓迫我,我們打天下為窮人翻身謀解放,啟發俘虜兵的階級覺悟;然後把俘虜兵下放到各個班,但是有一條,肯定這個班裡老戰士占多數,俘虜兵新戰士占少數,班裡不能歧視虐待俘虜兵,俘虜兵被叫做“解放戰士”。行軍的時候班長替他們扛槍,宿營的時候班長給燒洗腳水,從人的情感這方面來說特別容易感動俘虜兵。國民黨官大一級壓死人,但是共產黨的官不像官,班長、連長都來關懷戰士,從感情上來說俘虜兵也容易被改造過來。
在立功方面,俘虜兵和解放軍的老戰士一視同仁,這樣就大大激發了俘虜兵的積極性,打好了一樣立功。當時劉伯承培養了一個戰士王克勤,原來是國民黨的一個機槍手,俘虜過來以後補充到部隊裡,很快立功升了班長,他特別會帶兵,他帶的兵不但會打仗,而且在作戰中傷亡很少,劉伯承看中了這個人,表彰為二野的戰鬥英雄,後來王克勤在戰爭中犧牲了,劉伯承還特別的悲痛,王克勤就是國民黨俘虜兵裡一個優秀的代表。
到了1948年初,共產黨熔化改造俘虜兵到什麼程度?華野當時總結了經驗,叫“即俘、即補、即戰”,也就是上午俘虜,中午補充到解放軍的部隊裡,下午就參加作戰。國民黨怎麼也比不過共產黨,國民黨抓來壯丁以後整訓,然後整編,然後上戰場作戰,這個周期最少大半年,剛打一仗就給共產黨送了禮了。這個仗國民黨越算越賠。74師是1947年5月在孟良崮被華東野戰軍殲滅,蔣介石非常傷心,保留74師的番號,在江南重新組建,最後組建成74軍, 1948年10月74軍拉上淮海戰場,到1949年1月陳官莊之戰74軍再次被共產黨消滅了。蔣介石辛辛苦苦訓了一年,好不容易上戰場了,幾天就報銷了。共產黨用這種方式不斷地補充自己的兵源,在一年多之內就跟國民黨的兵力達到了相當的程度。所以毛澤東說我軍人力、物資的來源主要在前線,就是靠俘虜國民黨的俘虜兵、繳獲國民黨的槍炮來壯大解放軍。
當時戰爭打的相當殘酷,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粟裕的主力跟黃百韜兵團在碾莊打,這是淮海戰役第一階段,打了將近有一個月,結果華野殲滅了黃百韜兵團7萬多人,但是也付出了傷亡5萬多人的代價。當時華野有一個連報了220人傷亡,一個連滿編才120人,由於不斷衝鋒不斷補充兵源,所以傷亡竟超過了滿編的人數。粟裕在1949年3月給中共中央寫淮海戰役的總結,說1948年10月濟南戰役的俘虜兵到1949年1月打陳官莊時有的已經提升為副排長了。共產黨這麼大的傷亡,都是靠俘虜兵一撥一撥更換,國民黨是打一個少一個,有出沒進。這樣的話,共產黨和國民黨的兵力對比變化能不快嗎?
大家可能要提問題了,共產黨能改造俘虜,國民黨怎麼不行呢?根子在共產黨的土地政策。我們知道無論是中共軍隊還是國軍, 軍人絕大多數都是來自農民。共產黨 推行的 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 使絕大多數農民都獲得了利益,沒有幾個農民不怕到手的利益得而復失, 而國民黨作爲執政方卻只能保護那些被農民剝奪了財產和土地的階層,這個矛盾不可解,所以,國名黨改造的俘虜兵就很容易戰場嘩變。
漣水戰役中,74師把漣水打下來,當時守漣水的是華野六縱。六縱被張靈甫俘虜了300多人,張靈甫讓共軍的俘虜兵當輜重隊,拉大炮、拉糧食。孟良崮戰役之前,國民黨軍10個師一線推開向北走,張靈甫自己帶的一個師突出了兩天的路程,他把主力部隊駐在孟良崮,重炮部隊安排在山下的垛莊,陳毅、粟裕抓住張靈甫突前兩天的戰機,一下用六個縱隊15萬人包圍了張靈甫的3萬人,撲垛莊的正好是王必成的六縱,俘虜兵一看自己的部隊來了,立刻嘩變了,張靈甫的炮兵陣地亂套了,華野很輕易地把張靈甫的重炮陣地占領了,掉轉炮口向孟良崮山上轟。這時候張靈甫才知道自己犯了一個大錯誤,孟良崮是一座禿山,寸草不生,炮彈落地濺起的石頭就能殺傷一片人。張靈甫最後堅持了三天,74師全軍覆沒了。陳毅、粟裕看到周邊的國民黨軍圍上來了,來不及打掃戰場,連夜撤退。孟良崮地區的老鄉說,戰役打完之後三個月當地的老百姓不敢上山,漫山遍野都是屍首。蔣介石拿這個教訓警告國民黨,因此國民黨用不了共產黨辦法。而共產黨改造俘虜的經驗每個野戰軍都有,抓住俘虜兵怎麼辦,抓住國民黨軍官怎麼辦,辦法都是一套一套的。(待续)
附視頻:5大因素正在让川普的选情悄然上升———也聊美国大选
大概率在战争年代是”解放战士“, 解放后第一批复员就有他们。
我在插队时队里就有这么一位,长征前先是白军,被红军俘虏后当了红军,红军北上,这家伙又被国军俘虏再次当了白军, 当了十来年火头兵后, 解放战争再次被解放军俘虏, 再次当上共产党的士兵,一解放,立即被复员回了江西老家, 当然年龄也是一个因素,那时已经四十来岁了, 连个炊事班长都没当上
甚至远不如非战乱时期的民国。
那时的国军士兵原籍西南特别是四川省的,这些在东北战场被林彪部队俘虏的时候,家里”真真切切得到了土地“吗? 没有啊,
重点还是出路, 根本不是真的”保卫祖国“,那是大家你骗我我骗你的
湘军鼓励士兵的办法之一就是攻下城池”大索三日“,士兵们就可以借此机会凑集回家买田置地的经济基础,实实在在不虚,大大地激励了湖南乡下穷苦农民的”参军积极性“,湖南的俗语是”人死卵朝天“, 只要不死, 不能建功立业,也能”索“个发家致富的钱!
说听说可以分到天地, 比真的分到了天地更鼓舞人心,这就是说画个饼就能比吃个饼更能充饥,是在挖苦中国农民的愚昧
(按:本文转自上海交通大學歷史系劉統教授的题为《1948年共產黨戰勝國民黨的真正原因》的演讲稿 )
(接上文《 毛澤東的高明之處——談國民黨戰敗的真正原因》)
1947年5月孟良崮戰役,消滅了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74師,說是殲滅3.2萬人,實際上打死的不到一萬,俘虜74師8000多人,當時把74師的俘虜集合起來分俘虜,結果華東野戰軍的各個縱隊都來搶74師的俘虜,因為74師士兵素質特別好,是模範師,受過非常正規的訓練,每個士兵起碼都有高小文化水平,解放軍裡的連長都不一定有高小的文化水平。74師8000多俘虜被分到華東野戰軍的各個縱隊裡,陳毅說這些俘虜兵真頂用。1947年底陳毅從山東解放區到陝北見毛澤東,沿途路過晉綏軍區,當時晉綏區的同志說華東野戰軍打仗打的好,請陳毅做報告,陳毅總結了一條經驗,我們華東野戰軍為什麼迅速壯大?就是會用俘虜兵。俘虜兵是好東西,戰術素養非常好。我們要是招翻身農民當兵,得訓練他打槍、扔手榴彈,然後才能打仗,俘虜兵來了就能用,而且在戰爭裡表現相當不錯。有一次打敵人一個據點,連長衝著機槍手說“打打打”,機槍手是一個俘虜兵,說“你讓我往哪兒打”?連長說不知道。俘虜兵說怎麼怎麼打,連長說好,就這麼打。陳毅講,“你看,俘虜兵就是比我們的連長水平還高”。解放軍過去繳獲國民黨的炮,當時主要是山炮,打仗時把山炮和步兵一塊兒推到陣前,推到離前沿還有二百米、一百米的地方,人從炮筒裡往前看目標,叫“直瞄”。被俘虜的國民黨炮兵看著解放軍的炮兵笑,說你們這是拿大炮拼刺刀。他們把炮拉到3000米外,算好射程,沒有射不准的。這樣的經驗一推開,中央就下文件,以後各個部隊凡是抓到國民黨俘虜,除了重傷還有患傳染病的,其他的一個不許放,統統補充到解放軍的部隊裡。
我們可以算筆賬,國民黨、共產黨一邊5個人,把國民黨軍打了一個,就是5:4,可是如果把國民黨的俘虜抓過來自己用了,就變成6:4。共產黨這麼多兵是從哪兒來的?大部分都是俘虜兵。國民黨的俘虜兵憑什麼就轉過頭為共產黨賣命?共產黨有本事。俘虜兵被俘虜之後先開會訴苦,進行階級教育,國民黨兵大多數也是窮人,於是老戰士先上來訴苦,地主怎麼壓迫我,我們打天下為窮人翻身謀解放,啟發俘虜兵的階級覺悟;然後把俘虜兵下放到各個班,但是有一條,肯定這個班裡老戰士占多數,俘虜兵新戰士占少數,班裡不能歧視虐待俘虜兵,俘虜兵被叫做“解放戰士”。行軍的時候班長替他們扛槍,宿營的時候班長給燒洗腳水,從人的情感這方面來說特別容易感動俘虜兵。國民黨官大一級壓死人,但是共產黨的官不像官,班長、連長都來關懷戰士,從感情上來說俘虜兵也容易被改造過來。
在立功方面,俘虜兵和解放軍的老戰士一視同仁,這樣就大大激發了俘虜兵的積極性,打好了一樣立功。當時劉伯承培養了一個戰士王克勤,原來是國民黨的一個機槍手,俘虜過來以後補充到部隊裡,很快立功升了班長,他特別會帶兵,他帶的兵不但會打仗,而且在作戰中傷亡很少,劉伯承看中了這個人,表彰為二野的戰鬥英雄,後來王克勤在戰爭中犧牲了,劉伯承還特別的悲痛,王克勤就是國民黨俘虜兵裡一個優秀的代表。
到了1948年初,共產黨熔化改造俘虜兵到什麼程度?華野當時總結了經驗,叫“即俘、即補、即戰”,也就是上午俘虜,中午補充到解放軍的部隊裡,下午就參加作戰。國民黨怎麼也比不過共產黨,國民黨抓來壯丁以後整訓,然後整編,然後上戰場作戰,這個周期最少大半年,剛打一仗就給共產黨送了禮了。這個仗國民黨越算越賠。74師是1947年5月在孟良崮被華東野戰軍殲滅,蔣介石非常傷心,保留74師的番號,在江南重新組建,最後組建成74軍, 1948年10月74軍拉上淮海戰場,到1949年1月陳官莊之戰74軍再次被共產黨消滅了。蔣介石辛辛苦苦訓了一年,好不容易上戰場了,幾天就報銷了。共產黨用這種方式不斷地補充自己的兵源,在一年多之內就跟國民黨的兵力達到了相當的程度。所以毛澤東說我軍人力、物資的來源主要在前線,就是靠俘虜國民黨的俘虜兵、繳獲國民黨的槍炮來壯大解放軍。
當時戰爭打的相當殘酷,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粟裕的主力跟黃百韜兵團在碾莊打,這是淮海戰役第一階段,打了將近有一個月,結果華野殲滅了黃百韜兵團7萬多人,但是也付出了傷亡5萬多人的代價。當時華野有一個連報了220人傷亡,一個連滿編才120人,由於不斷衝鋒不斷補充兵源,所以傷亡竟超過了滿編的人數。粟裕在1949年3月給中共中央寫淮海戰役的總結,說1948年10月濟南戰役的俘虜兵到1949年1月打陳官莊時有的已經提升為副排長了。共產黨這麼大的傷亡,都是靠俘虜兵一撥一撥更換,國民黨是打一個少一個,有出沒進。這樣的話,共產黨和國民黨的兵力對比變化能不快嗎?
大家可能要提問題了,共產黨能改造俘虜,國民黨怎麼不行呢?根子在共產黨的土地政策。我們知道無論是中共軍隊還是國軍, 軍人絕大多數都是來自農民。共產黨 推行的 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 使絕大多數農民都獲得了利益,沒有幾個農民不怕到手的利益得而復失, 而國民黨作爲執政方卻只能保護那些被農民剝奪了財產和土地的階層,這個矛盾不可解,所以,國名黨改造的俘虜兵就很容易戰場嘩變。
漣水戰役中,74師把漣水打下來,當時守漣水的是華野六縱。六縱被張靈甫俘虜了300多人,張靈甫讓共軍的俘虜兵當輜重隊,拉大炮、拉糧食。孟良崮戰役之前,國民黨軍10個師一線推開向北走,張靈甫自己帶的一個師突出了兩天的路程,他把主力部隊駐在孟良崮,重炮部隊安排在山下的垛莊,陳毅、粟裕抓住張靈甫突前兩天的戰機,一下用六個縱隊15萬人包圍了張靈甫的3萬人,撲垛莊的正好是王必成的六縱,俘虜兵一看自己的部隊來了,立刻嘩變了,張靈甫的炮兵陣地亂套了,華野很輕易地把張靈甫的重炮陣地占領了,掉轉炮口向孟良崮山上轟。這時候張靈甫才知道自己犯了一個大錯誤,孟良崮是一座禿山,寸草不生,炮彈落地濺起的石頭就能殺傷一片人。張靈甫最後堅持了三天,74師全軍覆沒了。陳毅、粟裕看到周邊的國民黨軍圍上來了,來不及打掃戰場,連夜撤退。孟良崮地區的老鄉說,戰役打完之後三個月當地的老百姓不敢上山,漫山遍野都是屍首。蔣介石拿這個教訓警告國民黨,因此國民黨用不了共產黨辦法。而共產黨改造俘虜的經驗每個野戰軍都有,抓住俘虜兵怎麼辦,抓住國民黨軍官怎麼辦,辦法都是一套一套的。(待续)
附視頻:5大因素正在让川普的选情悄然上升———也聊美国大选
大概率在战争年代是”解放战士“, 解放后第一批复员就有他们。
我在插队时队里就有这么一位,长征前先是白军,被红军俘虏后当了红军,红军北上,这家伙又被国军俘虏再次当了白军, 当了十来年火头兵后, 解放战争再次被解放军俘虏, 再次当上共产党的士兵,一解放,立即被复员回了江西老家, 当然年龄也是一个因素,那时已经四十来岁了, 连个炊事班长都没当上
甚至远不如非战乱时期的民国。
那时的国军士兵原籍西南特别是四川省的,这些在东北战场被林彪部队俘虏的时候,家里”真真切切得到了土地“吗? 没有啊,
重点还是出路, 根本不是真的”保卫祖国“,那是大家你骗我我骗你的
湘军鼓励士兵的办法之一就是攻下城池”大索三日“,士兵们就可以借此机会凑集回家买田置地的经济基础,实实在在不虚,大大地激励了湖南乡下穷苦农民的”参军积极性“,湖南的俗语是”人死卵朝天“, 只要不死, 不能建功立业,也能”索“个发家致富的钱!
说听说可以分到天地, 比真的分到了天地更鼓舞人心,这就是说画个饼就能比吃个饼更能充饥,是在挖苦中国农民的愚昧
湘军鼓励士兵的办法之一就是攻下城池”大索三日“,士兵们就可以借此机会凑集回家买田置地的经济基础,实实在在不虚,大大地激励了湖南乡下穷苦农民的”参军积极性“,湖南的俗语是”人死卵朝天“, 只要不死, 不能建功立业,也能”索“个发家致富的钱!
说听说可以分到天地, 比真的分到了天地更鼓舞人心,这就是说画个饼就能比吃个饼更能充饥,是在挖苦中国农民的愚昧